原創 深度剖析掃碼點餐:只批餐飲商家,是揀軟柿子捏

原標題:深度剖析掃碼點餐:只批餐飲商家,是揀軟柿子捏
去年3月31日,微信官方發文表示,自1月17日開始核查以來,微信支付掃碼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的整改已經完成95%。“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的問題,在社會輿論的關注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整改成果。
不過對于上述問題的徹底整改來說,還有兩處不足:一是當時剩下的5%對微信來說很難主動排查找到,留下了漏網之魚;二是自那以來的一年多時間里,餐飲企業倒閉和新增的都有幾十上百萬家,這些新增的餐飲店是否得到了整改,尚無明確說法。
也可能是微信還沒顧得上。但中消協決定動真格的了。
1 中消協出手
6月19日,中消協官網發文稱,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對強制關注公眾號”消費監督工作。
起因是,部分點餐、購物、停車等場所部分場所設置的通過關注公眾號來繳費、被迫授權個人信息、日常頻繁推送廣告等情況,給不少消費者帶來困擾。消費者在掃碼關注后,常常會受到公眾號發送的大量廣告、優惠券等無關信息的侵擾,還有可能在申請各種權限的過程中面臨個人信息泄露和落入消費陷阱的風險。
可以看出,中消協這次針對的不光是掃碼點餐,還有掃碼購物支付、掃碼停車繳費等場景,對于這些場景強制關注公眾號的行為一概予以反對。
中消協認為,經營者將關注公眾號或使用手機App、小程序作為消費者行使權利或享受服務的前提,并在此過程中獲取與服務無關的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有權拒絕和舉報。
接下來,中消協將委托專業維權志愿者對消費者反映的線索進行匯總、分析、整理,并視情節采取提示警示、約談、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等方式,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 老生常談因為物議不斷
掃碼點餐,以及衍生而來的“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都不是第一次被關注、被點名。
早在2021年4月,上海市消保委已經多次呼吁“餐廳應該不收集或者盡可能少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的消協組織也已就“掃碼強制關注使用”發布過倡議、開展過專項消費監督等。
在這背后,是無數消費者對掃碼點餐的反感乃至憤怒。遠的不說,最近就有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前往一家餐廳就餐時,卻被告知只能“掃碼點餐”。由于兩位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機,根本無法掃碼。最終,“吃不到飯”的老兩口,只得餓著肚子悻悻然而歸。
這對老夫妻的遭遇不僅讓很多老年人感同身受,感覺自己被時代拋棄了;也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很不舒服,等到自己老了,會不會也像這樣被更新的科技手段拒之門外?
人們對掃碼點餐的不滿,已不再僅限于發發牢騷、生生悶氣,已然有人開始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就在中消協發文的同一天,一起消費者訴餐飲商家的個人信息保護案在北京開庭。孔先生在某連鎖烤魚店消費時,發現需要關注商家公眾號才能點單,他認為個人信息權益被侵害,于是將該烤魚店起訴至法院。6月19日下午,北京三中院開庭二審此案,該案將擇期宣判。
“掃碼點餐”這4個字,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一個負面詞匯。
3 三重侵權令人不滿
掃碼點餐以及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之所以讓人不滿甚至憤怒,主要在于三個方面:
其一,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現在的掃碼點餐,在很多餐廳已經異化成了“不掃碼就不能點餐”,單方面把多選題變成了單選題。上海那對老夫妻遭遇的就是這種情況。這種行為首先就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此類似的有“拒收現金”,都是因為出現了新的科技手段,而將過去的老手段一刀切掉。
其二,侵害了消費者的信息隱私權。一些商家在掃碼點餐時,要求消費者提供姓名、電話等各種信息,或者要求開通訪問位置信息權限。這讓一些消費者感到不安全,認為商家過度索取信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我就掃碼點個餐而已,怎么就得給你這么多信息?如果是紙質菜單點餐,我需要提供這些信息嗎?
其三,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有些商家的掃碼點餐,在強制要求消費者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或者下載應用程序后,會沒完沒了地推送垃圾信息,讓消費者煩不勝煩。在這些商家眼里,進店消費的顧客不光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還是他們的廣告流量。
以上三重侵權,令很多消費者對掃碼點餐敬而遠之。但是對商家來說,卻又甘之如飴,“怎么愛你都不嫌多”,因為它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4 1杯奶茶=87條數據
掃碼點餐對商家的誘惑之大,首要在于數據。
今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對包括CoCo、茶百道、7分甜等在內29家知名度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進行暗訪,后經上海市網信辦調查發現,某網紅知名連鎖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筆訂單,就可產生87條數據。截至今年3月其累計產生的數據超100億條,其中,涉及消費者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經度緯度等敏感個人信息的達6.7億條。
這是個令人震驚的發現。曾經某知名火鍋店因為給顧客打了太多標簽,而被輿論狠批了一頓,現在看來,那還只是小兒科,跟這家奶茶店根本沒法比。在這家奶茶店面前,大家恍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一直就知道自己是在裸奔,但沒想到竟然裸得這么徹底。
大數據時代,商家擁有了數據,就等于占領了時代的高地。正面來講,有了數據,商家就可以給用戶畫像,知道他的消費偏好和習慣,從而更高效地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除了數據,掃碼點餐對商家還有一大誘惑:私域流量。
自打疫情以來,由于不堪忍受各平臺越來越貴的公域流量,大大小小的餐飲商家們都開始著意建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私域流量很重要”在餐飲業已經逐漸成為共識。而建設私域流量的一個常見的方式,就是在顧客掃碼點餐時,誘導或強制他注冊成為會員。只要有了一定數量的私域流量,那么就有很大機會告別傭金的煩惱,擺脫平臺的壓迫。
正是由于有了這種種誘惑,掃碼點餐才得以在餐飲行業迅速普及開來,哪怕消協的提醒和呼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大聲。
5 這位顧客已躺平
中消協和一些地方消協組織都在呼吁餐廳不要過度索取消費者信息,同時鼓勵消費者積極維權。這種呼吁和鼓勵都值得贊賞與敬佩,但效果卻是有限,因為不足之處很明顯。
首先是邏輯上站不住腳。比如,一些顧客已經躺平了,習慣了各路商家來索要各種信息,在掃碼點餐時不是打勾就是“同意”。——反正都在裸奔了,還有啥不能露的?
另外,有些顧客雖然還沒有躺平,但也不拒絕商家給的福利——或者是在注冊會員后送券,或者是每道菜品提供比正常售價低一兩塊錢的會員價——于是也就注冊了會員。
在這些情況下,非但顧客的躺平看上去不同于擺爛,而且“點餐關注公眾號”看上去也并不存在“強制”。
2018年3月,百度CEO李彥宏在一次論壇上語出驚人,他說:“中國人在隱私方面更加開放,一定情況下愿用隱私換方便和效率。”這番話當時自然是被批得體無完膚,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事實,而且這種情況更普遍了。
我們中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在信息暴露的年代成了溫水中的青蛙,對掃碼點餐索要各種信息已經習以為常,對消協的呼吁也變得淡漠了。
6 板子不能只打商家
各地消協的呼吁還有一大不足便是,總說商家不該如何如何,否則便要警示、約談甚至提起訴訟,看上去商家應該負全部責任。但就實而論,這沒有找到問題的根由,自然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為在掃碼點餐方面,很多商家也是被動的,能給顧客打標簽的餐飲店現在極少極少。特別是我國現存大量的夫妻老婆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會知道收集顧客的各種信息能有什么用,不會知道賣1杯奶茶能產生87條數據,更不會知道這87條數據該怎么用。
給他們提供點餐系統或小程序的服務商,更值得關注。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有大量開發掃碼點餐小程序的個人開發者或技術公司,他們宣稱一天左右時間就可搭建完成。有的開發者甚至表示,“很容易”獲取用戶的頭像、性別、身份證號、手機號、定位等敏感信息。
當然,對消協來說,掃碼點餐的各種問題是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發生的,也就只能要求商家,而管不到這些服務商。
但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那就必須把服務商也納入監管,自然也就不能只靠消協,還需要工信部門、網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通力協作。
總而言之,板子不能只打商家,否則便是揀軟柿子捏,呼吁得再狠恐怕也是收效甚微。
7 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掃碼點餐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有助于餐廳節省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是眾所周知的餐飲業“三座大山”之一。掃碼點餐能減少顧客的用餐時間,從而提高餐廳的翻臺率,增加營收。掃碼點餐也有助于提高部分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的點餐效率,提升他們的用餐體驗。
掃碼點餐優勢很多,它的正面作用不容忽視,更不容否定。但與此同時,隨著信息安全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重視,因掃碼點餐而起的各種問題也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加以妥善解決。唯有在商家的效率與消費者的權益之間取得兩全,掃碼點餐才真正稱得上是“先進的生產力”。而要做到這一步,不能只靠消協,更不能只批商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