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烤面包晚上大批丟棄”,臨期食品應有更好歸宿

原標題:“現烤面包晚上大批丟棄”,臨期食品應有更好歸宿
“只賣一天就是新鮮”“現烤面包不賣隔夜貨”“每日現做只售當日”……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福州調查發現,越來越多商家打著“新鮮”的招牌吸引顧客。然而每到深夜,一堆當天出爐的現烤面包、蛋糕卻因未能賣掉就被集中丟棄,這樣的場景在該市一些面包店天天都在上演。幾家面包店店員均表示,按公司規定,這些日鮮食品并不會因未能銷售完而打折促銷。
企業力求食物新鮮、保證最優品質的初衷是好的,這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品牌的珍惜。丟棄余量食品,固然有把控商品品質和品牌價值的考量,卻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費。讓這些食物區域間合理流通,既能極大減少食物浪費,還能讓很多人省錢享受美食。
對于企業來說,追求商業價值是一方面,踐行社會責任是另一方面。反食品浪費,正是食品企業應該積極履行的社會責任之一。如果能夠通過余量食物幫助更多的人,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物盡其用,顧客的口碑,也許不止是對于“新鮮”概念的認同,更會轉變為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贊許。
反食品浪費也具有嚴肅的現實意義。據中科院專家團隊調研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城市餐飲業消費者餐桌上造成的食物浪費約為1700萬到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口一年的口糧。盡管我國糧食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糧食穩產增產難度日益增大,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放眼世界,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全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要謹記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于兩端同時發力。
隨著《反食品浪費法》以及各地各部門一系列相關文件的制定和出臺,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光盤行動”,由政府、科研機構、非政府組織、行業協會、企業、消費者形成的反食品浪費主體已見雛形,公民減少食物浪費意識逐步覺醒。這樣的趨勢令人欣喜,也促使人們對進一步推動建立合理的食物浪費綜合治理機制深入思考、出謀劃策。
基于“讓臨期食物加強流通”理念的“too good to go”線上商店,已在全球十多個國家積累超6.2千萬用戶,有效的減少了食物浪費,雖然目前國內也有類似的小程序在運營,它們卻沒有過多進入大眾視野,而有些食品企業出于種種考量,仍不對外售賣臨期食物,這些食物還是非常可惜地被倒進垃圾桶。
臨期食品應該有更好的歸宿。節約糧食,人人有責也有利,食品企業作為反食品浪費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可以進一步探索余量食物的流通。要針對食品企業進一步加強宣傳,樹立“新鮮和不浪費并行”的品牌價值觀,同時,對于臨期食品的銷售監管、公益處置,是否可以有相關法規同步跟上,為余量食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相應的制度支撐,讓其規范有序發展,發揮節約糧食的作用。(衛公)
來源:光明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