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②委員議」優化行業發展生態,結合文化賦能餐飲發展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思泳
本期話題: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推動廣州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
廣州餐飲行業有著本土的傳統基因,新鮮、好吃、種類多,但如何適應當下數字化、產業化發展趨勢,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縱觀當前廣州餐飲行業現狀,缺乏爆品、缺少美食官方推薦渠道,與餐飲行業相關的互聯網數字公司總部尚未在廣州形成聚集,具有老字號文化底蘊的餐飲品牌被互聯網流量奪取關注度……對于廣州餐飲行業發展的種種困境和難題,廣州市政協委員為廣州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政府主導,推動餐飲行業組合發展
在廣州,無論是傳統美食,還是各式新派餐飲、融合菜,品類齊全、應有盡有。廣州的餐飲行業也不缺有代表性的老字號,不缺各種菜系的品牌,但廣州餐飲行業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則需要有主導的角色整合行業資源,引領“食在廣州”走向更遠、更廣。
“要高質量發展廣州餐飲行業,政府賦能很重要。”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朱天芳認為,政府可以利用目前市場自然形成的部分餐飲消費集聚區,進行升級改造,讓這些餐飲集聚區具有更廣泛的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
朱天芳表示:“政府可以牽頭嘗試多舉辦高級別的城市美食推廣活動,如美食節、餐飲展、技能賽等,不但可以帶動餐飲產業鏈融通發展,還能進一步提升廣州餐飲企業的引領地位。除了政策上的鼓勵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經費上的支持,比如,在產業鏈形成過程中的推廣、扶持應當免費,甚至給予補貼。”
廣州市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永華認為,“食在廣州”是一個歷史形成的招牌,這個招牌是否響亮,最終還是取決于餐飲行業影響力大不大、競爭力強不強。
王永華建議:“打造企業名片,支持本土餐飲企業做大做強,鼓勵老字號品牌創新經營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知名度;遴選本地餐飲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打造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廣州名菜。”
隨著現代飲食趨勢,越來越多消費者注重健康,王永華建議:“餐飲企業善用科技賦能,突破綠色加工技術,推出高端預制菜,保持風味和營養;從食材的源頭考慮健康問題,使用健康原料。”
厚植文化根基,打響餐飲文化品牌
廣州飲食文化以嶺南傳統優秀文化為基因,伴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汲取多種元素,令餐飲行業發展出現多元變化。如何將廣州飲食文化的精髓以系統化、專業化、具體化形式呈現,厚植其自身的文化根基,為廣州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好吃才是硬道理,文化才是生命力。”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廣東烹飪協會會長趙利平正在推動一本書、一檔節目、一家博物館的餐飲文化項目。
趙利平建議打造一批展示廣州飲食文化的專屬場館:“比如可以打造集全場景體驗、多空間聯動、跨界文創于一體的粵菜文化博物館,將歷史文化、技藝傳承、宣教研學、品鑒體驗、非遺文創共熔一爐,打造‘博物館+’文商旅融合新場景,實現‘聽完可做、看完可嘗’,促進粵菜文化展示和粵菜餐飲體驗的深度交融,實現文脈滋養商脈。”
餐飲行業要做到與文化相融合、相促進,需要樹立“大文化”的理念。王永華建議:“餐飲行業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融入健康文化、節儉文化。嶺南飲食選用食材注重因人而異,烹制方法注重因時制宜,其本質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傳統,是把人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的。此外,節儉既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也是廣州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粵菜出品可以精致而適量,不會因量大而造成浪費。”
下期預告
2022年以來,廣州市先后出臺《廣州市促進住宿餐飲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廣州市加快推進商務領域居民生活服務業品質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廣州市促進消費提檔升級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動廣州餐飲行業持續復蘇發展。
面對餐飲市場競爭加劇、外部環境變化加速,消費者對餐飲健康、安全、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相關政府部門如何推動廣州餐飲行業發展?敬請關注下期“有事好商量③政府推”。(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總策劃 | 杜傳貴 林海利 黃潔峰 劉德挺統籌 | 劉云 曾健萍 李健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徐振天校對 | 趙丹丹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