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美食| 炸雞篇

炸雞
(剛出鍋的頂和炸雞塊,吃過你才知道什么叫“太原炸雞”)太原的炸雞為什么好吃?我不知道。太原的炸雞和別的地方不同,同樣很粗放。把雞塊(雞塊、雞脖、雞皮、雞腿)腌制后,裹上面糊,油炸,最好吃是剛炸好,香嫩酥脆時,撒上大量的孜然粉,包在一張牛皮紙里,遞給客人。絕不是美式炸雞的那種味道,也不是滿大街的連鎖雞排或臺灣炸雞那種南方口味.太原炸雞,它是實實在在的咸、香、脆、酥,孜然飄香。
我記得上學那會兒,學校對面有一家頂和炸雞,經常上課時分聞到炸雞飄出的香味,簡直就是幸福召喚的味道,但又要裝作一副不想吃,無所謂的樣子。因為當時十幾塊一斤的炸雞對于我來說,那是不敢想的天價。而如今,我終于能吃得起炸雞了。
(太原有名的“上帝炸雞”-炸雞腿)說起頂和炸雞,有個故事。
有一年回太原,學校對面的頂和炸雞不在了,我去了幾次也沒找到,問周遭的人也不知道搬到何處。不死心,再去,終于在門上貼了張告示:搬到太行了。太行,就是太行儀表廠的簡稱,是個非常大的家屬區。有一天中午,我決定去太行找頂和炸雞,還把爸爸拉上一起。而那天我爸不知鬼使神差,竟愿意和我一起去。夏天太原的正午也有三十四五度,我們騎著車,逛遍了太行家屬院的幾十棟樓,詢問了N多的人,也沒找到頂和炸雞。就當汗流浹背,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爸忽然說:“還沒去華聯那邊看呢。”華聯超市在大路上,幾乎已經快出了太行的范圍。沒想到我們最后去了華聯超市,終于在一個特別特別小的門臉,看到了——頂和炸雞。我停下車,飛奔過去,里面坐著一個胖姑娘正在玩手機,我喜形于色,大叫道:“你們怎么搬到這里來了?也不說一聲。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你們啊!”胖姑娘抬起頭來,漠然的看我一眼,“你要買啥?”
(太原老字號-延慶觀炸雞) (一定要吃延慶觀的炸雞皮)后來,我家后面開了一家老字號的延慶觀炸雞,我就很少去頂和炸雞了,反正他也不在乎我。延慶觀炸雞一定要吃他家的“炸雞皮”,你想象不到的咯嘣脆。吃過太原的炸雞皮,我想你會永生難忘。
說起炸雞,我一直記得一個關于“炸雞排”的故事。
那時媽媽已經下崗了,每天去市區找活計,回家會路過原來的太原老體育館,那里每天傍晚會有一個男人賣炸雞排,十塊錢三個。我永遠記得。媽媽經常會買十塊錢的,雖然那時很拮據,但媽媽還是想盡辦法為我們改善生活。記得那個雞排,其實就是雞骨架,用竹簽穿起來,壓成一個平面,腌制后,裹上面糊,下油鍋炸,做法和現在的炸雞幾乎一樣,味道也相近(可想而知,太原的炸雞做法由來已久)。這樣的炸雞排,焦黃可口,酥到連骨頭都可以吃,這樣的炸雞排,在當年,已經算是我的頭等美食了。我記得我們總是會吃一份,然后剩下的切成小塊,凍起來好幾份,每當饞嘴了,就從冰箱里拿出一小袋來吃。
而這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后來媽媽說,那家炸雞排再也沒出攤。我很想去探訪那家人,他在哪里住,幾門幾號,能否將炸雞排的秘方告知?
記憶中的炸肉串
想到美食,記憶里就滿當當的,全都是關于美食的點滴往事。有些辛酸,有些苦澀,但回憶起來很美。
當年,物資真貧乏啊,雖然是八零后,雖然在城市,但是家中可用的閑錢可說是沒有的。記得每周日去單位澡堂洗澡,回來還是土路,小區門口總有一家三口在賣炸肉串。一個爸爸帶著兩個女兒,看穿著長相,不像是農村的,應該也是附近的下崗職工。他們的炸肉串一塊錢三串,碼的齊齊的放在盤子里,油鍋很簡陋,一個女兒用風車機不停的轉,進鍋前,蘸上孜然調料,下鍋炸,香味撲鼻。我和姐姐用洗澡剩下的一塊錢買三串,然后慢慢往回走,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吃,在當時的我看來,這已是比天大的美食了。
后來很多年,在火車上,在旅途中,在深夜,我總想起那一塊錢三串的炸肉串,不知為何。
(未完待續)
●這里的文字皆由“一一”原創,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以上所寫并非源自辭海或字典,如有認同很正常,如不認同更正常。不喜勿噴。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