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藝事丨一茶一坐,一期一會

茶道四諦:
和、敬、清、寂。
它是人群中的孤寂,
是心靈世界的清凈,
是“侘”的境界。
而一期一會,
為“侘”之極意。
當你迷失在紛亂的日常中時,
不妨參加一次茶會,
來體會這狹小茶室中的,
一花一世界。
冬天的夜,一彎冰冷的月斜斜掛在天邊。
一個商人,身著深灰色和服,踏著蒼白的光行走在街道上。
隆隆聲由遠及近,火車嗚咽著飛快駛過商人的身邊,昏黃的燈光將街道點亮——西餐館、咖啡屋、銀行……又倏而消失在黑夜中。
火車遠去了,但商人覺得那轟隆的鳴響依然回蕩在耳邊,震懾他的心神,讓他不知身在何處。
他駐足片刻,才繼續向前進。
不知何時,商人的身側出現了低矮的竹籬,枯瘦的枝越過籬探出頭來。
終于,一座木質大門隔斷了綿延不斷的籬笆。大門敞開著,在等待客人的到來。商人抬頭,看到上方熟悉的牌匾 。
于是他抬腳,跨過門檻,走了進去。
商人是來赴茶會的。
在木門邊的寄付換上準備的木屐,他仔細地將因為行走而有些散亂的衣袖撫平,捋了捋稀疏的白發。
長凳邊還放著雨具,許是怕今晚下雨,而置于此處備用。
商人坐在長凳上,等待著。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弓の月 音樂: チェンミン - affection
無聲的夜里,忽而傳來木屐的噠噠聲,由遠及近。
接著,是木門拉動的響聲。
借著月色,他看到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那一格僅半人高的小門內。
“您來了真是萬分感謝。”
跪坐在門后的茶人,向他微微頷首。
平和的、親切的嗓音,在靜謐的夜中波蕩而去。
若非了解友人艱難的近況,明白這次茶會的意義,商人是會回絕這次的邀請的。
在茶會結束后的今日下午,他與新政府還要進行一場煩人又重要的商業會晤。他企圖買下政府的商號,以及旗下的船只,如此便能經營起屬于他自己的海上運輸業。
這項龐大的計劃所帶來的沉重繁雜的事務令他不得安寧,友人久違的問候也只是在心尖一觸而過。
茶人隨即消失不見。商人矮下身子,獨自艱難地穿過中潛。
四百年前,茶圣千利休破除奢華斗茶之風,定下了禪茶的規矩方圓。他將茶庭的門戶都設計得格外低矮,叫人在進入茶室前,不論貴賤都必須低頭屈膝,以懷謙卑之心來飲茶。
然而商人年紀大了,有些發福,又是冬天穿得厚實,鉆這門洞便格外費勁些。好容易把自己的身體挪了進去,衣冠又亂了。
他低頭整理了一番后抬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地白光。
這是與外露地相對的內露地。
“露地”一詞源于佛經,說的是菩薩在修行過程中,超脫了三界的昧火來到了露地,代表著人來到了露地后也是要放下紅塵中的貪嗔癡等妄念,而將本有的自性,也有人稱做自身的善性或佛性顯露出來。
眼前白砂鋪滿了露地,宛如冬雪覆蓋了地面,似要凈化一切不純之物。似白雪的砂石上,可見隱隱的水意。這是因為潑灑了清水,所以白光才會如此的清澈。
爬滿了苔蘚的石燈籠沒有點亮,沉默地佇立著。以商人對茶人的了解,這絕不是疏忽。或許是覺得月光已足夠,不必再畫蛇添足了罷。
庭前雪滿地,道路已全泯。
踏雪來尋者,應無一個人。
凝望著滿地白光,商人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這樣一首和歌。一縷悲涼涌入了他的思緒中。
自從摩禮遜號被炮擊的天保八年,隨著父親第一次被邀請來此處喝茶,至今已有近四十年了。
當年門庭若市,而如今門可羅雀。
川流之水不絕,然已非原來之水,漂浮的水泡時結時消,永無長久者。世人及其棲身之所,亦是如此。
黑船沖開國門,革新呼聲四起,腐朽的幕府轟然倒塌。一座座龐大的工廠拔地而起,磚瓦建筑取代了木結構的和屋。富有的人們穿上洋裝,在燈火輝煌的鹿鳴館中徹夜游樂不息。
△鹿鳴館
佛經悄悄織起蛛網,武士大人在轉瞬間落魄不堪。附庸風雅的人放下茶碗,端起咖啡。于是草庵中的茶道家無以為生。他們變賣茶具,出售茶室,可又能挨過幾日呢?
生來死去都是幻。諸事無常。
千利休自殺前,留下和歌一首:
人世七十,力圍希咄。
吾這寶劍,祖佛共殺。
蹲踞的石頭已被流水打磨得光滑,削空的中部盛著水,泛起盈盈的光。右側放著一個小巧的湯桶,有冉冉白氣從中升起。
商人拾起竹制的柄杓,舀一勺熱水,澆在自己另一只手上。隨后交替,重復。再以左手捧水漱口后,清洗柄杓,以茶人準備在一邊的手巾拭干手口。
這般動作,并非真的為洗手,乃是為洗凈塵世的憂擾。
△蹲踞
順著飛石引領,商人屈膝跪坐,低著頭進入了躪口,終于來到了溫暖的茶室內。
這是一個四疊半榻榻米的茶室。這個尺寸是根據《維摩詰經》的一節確定下來的。據說維摩詰在那樣大小的房間里,迎接文殊舍利菩薩和八萬四千個佛家弟子。不論茶室是如何大小,對于真正開悟的人而言,一切皆空。
茶室的屋頂是茅草做的,屋柱纖細脆弱,一切都顯得漫不經心,卻又是精心挑選過的。中央放著地爐,散發著令人愉悅的暖意。壁龕中茶掛上書“賣石得云饒”,乃明代僧人木庵性瑫之墨跡,下方則一枝萬作斜在瓶中。按照禮節,商人已向壁龕行過禮,正在安靜地欣賞。
△明 · 木庵性瑫《賣石得云饒》
“咔噠——”拉門發出的響動,使商人回過神來。
滿頭銀發的茶人跪坐在那里,如二十歲時跪坐的姿勢一般優雅,卻更帶了沉穩的氣息。目光與商人深深接觸后,他上身自然而鄭重地向前傾斜,同時雙手手掌著地,再慢慢直起上身。
毫無凝滯的動作,包含敬意與珍重。僅僅是這一禮,就令商人感動萬分。
即使多年未見,世事變遷,兩人也已在不同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但在這方小小的茶室中,他們如同盛年時一般親密無間,互相尊重。
“請先用和果子吧。”
茶人端來一只金銀錯的和果子器,器中放著幾顆狀如方糖的“落雁”。
商人捻起一顆,放入嘴中。和果子如雪絮般在口中融化,只留一縷甘甜的余韻。
“如何?”
“入口即化,如雪花般稍縱即逝,正是應景。”
△明治 · 一路連科錯金銀菓子器
和果子食用完畢后,茶人起身,打開了窗戶。
冰冷的空氣涌入,商人冷不丁打了個哆嗦。
“很冷嗎?”茶人笑著問。
“有一點。”商人答道,“但是這拂曉之景——真美啊。”
不知何時,天邊泛起了微光。
多云的天,見不到火紅的日出,但灰黑的帷幕下,樹枝張牙舞爪地伸向天空,時而有一兩片枯葉旋而飄落,更是一種令人落淚的枯寂之景。
“那就請欣賞這美景,稍待片刻吧。”
茶釜中的水沸聲,如同竹林深處傳來的沙沙響聲,又如拍打岸邊的大海的浪潮,繚繞在屋中。
用一塊麻布,茶人先以て字形擦拭茶罐,之后擦茶勺,最后擦茶碗。他的手指很穩當從容,但商人卻能感受到其中的眷戀之情。那是告別,是最后的撫觸,但并無悲泣。
接著,他打開一只古樸的陶質牙蓋茶入,用木茶勺分三次往筒茶碗里添加抹茶粉。
△明治 · 陶質牙蓋老茶入
再拿起水勺,深深地伸入茶釜中,舀底湯從茶碗的前面倒入,直到水勺中的最后一滴水珠落下為止,一整套動作行云流水,如山泉流過心頭,比起蹲踞處的洗手,更加潔凈人的心靈。
手腕靈巧地攪動茶筅,打出青綠色的泡沫,最后寫了個の字,才莊重地將茶筅提出。
“請用。”
商人整肅心神,一手托住茶碗,一手側握,順時針轉至茶碗的正面朝外后,方才飲用。這是為了使自己的嘴唇不與茶碗正面接觸,即使面對茶碗,也要謙虛恭敬。
喝兩口半后,最后一口發出“窣”的一聲,以表示自己已經飲用完畢。
“真是美味啊。”商人品味著口中的余韻,真心地稱贊道。
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味。而是“澀”,帶著醇厚的茶香,與和果子留下的些許甘甜。
西方人在茶里加砂糖、牛奶,印度人甚至還往其中添加香辛料。這世界上,唯有東亞人能欣賞這“澀”味。
澀是美的極致,是天然的質樸,是枯淡的侘。
“遠處看,只有茅屋入眼簾。”茶人忽而開口,平穩的聲音像本來就存在一般,與茶室,與黎明的微曦相和諧。
散落在遠方的鳥啼初起,起起伏伏漸織成破曉之歌。
晨曦灑入室內,如煙般籠著淡黃色的萬作。
忽然間,商人領會了茶人的深意。
夫侘,物有所不足,卻隨遇而安。
是雖不自由,而不生不自由之念;雖不足,而不生不足之念;雖不順,而不生不順之念。此為“侘”之心也。
即使放下茶碗,出了茶室,也當保持“侘”之心。
即使沒了茶碗,沒了茶室,也當保持“侘”之心。
這樣的誡告,既是茶人自勉,也希冀勸慰商人。今此一別,在這亂世動蕩中,能夠不生慳貪,不生毀禁,不生嗔恚,固守“侘”之意。
一茶一坐,一期一會。
意為茶會賓主在此時、此地相遇,是一生之中僅有一次的機會。所以要珍惜這一瞬間,付出全部真情來對待。
而此刻,商人從未如此深刻地理解這句話。
△電影《尋訪千利休》片段
更多拍品請見往期
十一月 · 日本書畫及中日交往文獻專場
十月 · 日本器物專場
↓ ↓ ↓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參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一茶一坐真倒閉了?此前杭州唯一一家營業門店也停業,店方發布退款消息
下一篇:一茶一坐,沒事就去坐坐吧!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