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沒人吃酸菜魚了

作者 | 張旦珺 編輯 | 江江
周五下午五點半,時間還略早,廣州天河區一家商場內的太二酸菜魚店內幾乎坐滿了人。
陸陸一行5人被告知,門店內只有一張6人桌可供招待,但已經有人了。最后,服務員給一張4人桌加了一把椅子,陸陸一行5人才坐下來。
這很不“太二”。
原本懸掛在門口白底黑字的“店長說”, 陸陸注意到,從“本店超過四人就餐不接待”“本店不拼桌、不加位”,不知何時悄悄變為了“酸菜魚不加辣不減辣”“做自己,挺好”。
作為酸菜魚賽道上的龍頭企業,太二為何妥協了?
太二門店近乎苛刻的就餐規則,仍吸引不少消費者
在業內有酸菜魚“天花板”之稱的太二,仍是不少都市年輕人“覓食”時的選擇。但曾幾何時,太二的品牌調性還是講究個性、我行我素,如今,“一身反骨”的太二折腰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太二折腰,只因業績不盡如人意。
3月21日,太二所屬的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22.HK)發布2022年財報。財報顯示,去年九毛九共收入40.06億元,同比下滑4.2%;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年度溢利僅為4928萬元,同比驟降85.5%。
作為九毛九集團營收主力、占到77.6%的太二酸菜魚,近年來在餐飲業的核心數據上表現出一種向下的趨勢。
2021年-2022年,九毛九旗下餐廳的收入及翻座率情況
如太二的客單價從2021年的80元下降到2022年的77元,翻座率從2018年至高點4.9下降到如今的2.6。
在盈利預警中,九毛九解釋道,業績下滑主要與去年疫情期間限制堂食有關,加之外匯虧損凈額達到了7890萬元。財報顯示,2022年九毛九因餐廳運營或堂食服務暫停而產生的損失共計約13.7億元。
不過,即便都處在疫情期間,不同品牌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比如九毛九集團旗下的慫火鍋同店銷售(即開了一年以上門店的銷售額)就保持了增長,而太二在九毛九集團中的同店銷售額降幅是最大的,超過了九毛九品牌的11%,同比下降了22.3%,從2021年的25.3億元下降至19.7億元。
事實上,不止太二,整個酸菜魚賽道都經歷了大洗牌。
鹽財經記者查閱企查查發現,2022年一整年期間,酸菜魚相關企業登記異常狀態或其他清算、撤銷狀態的企業有320家,登記為設立、在業、存續等正常狀態的企業僅1762家。
更直觀的數據則來自2022年的線上餐飲峰會中,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在《穿越周期·逆流生長——復雜多變時代下餐飲生存與發展新思考》的報告。
該報告分析了酸菜魚行業。其中,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5月期間,酸菜魚新開店數24558家,關店數23220家。
這意味著,在近一年半的時間里,全國僅凈增1000多家酸菜魚店,開店數量與閉店數量幾乎持平。
那么喧囂過后,挑剔的中國胃究竟會不會拋棄酸菜魚?
總的來說,曾紅極一時的酸菜魚,其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存量競爭下,酸菜魚品牌們正在艱難尋找突破。
而作為酸菜魚品牌的頭部玩家,太二在3年前的營運水平,與海底撈幾乎平起平坐,并在酸菜魚賽道卷出了一片天地。如今,它又將何去何從?
一個山西人的酸菜魚生意經
酸菜魚,源自重慶的一道名菜,咸鮮的老壇酸菜加上嫩滑爽口的魚片,刺激著萬千味蕾,令人食欲大開。
與烤魚、花膠雞一樣,隨著品類爆發、創業者涌入,酸菜魚從一道地域性菜肴搖身一變為全國商場里的“常駐”。業內公認,2017—2018年是酸菜魚賽道最紅火的時候,當時,人們為吃上一口酸菜魚排一兩個小時隊,是常有的事。
太二招牌老壇子酸菜魚
“在餐飲品類大循環周期里,我們會看到一個叫‘機會’的東西,比如趁酸菜魚周期往上跑的時候,只要開店,只要賣的是酸菜魚,一定能掙到錢。因為消費人群在越來越寬,吃它的頻率會越來越高。”上海傳道品牌策劃定位創始人王玉剛對鹽財經表示。
而太二能成為國內酸菜魚賽道中的頭部,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品類發展的窗口期,雷厲風行地打造出一個品牌。“在品類最好的時候,敢于找好位置,敢于開店,敢于砸營銷。”王玉剛說。
酸菜魚的“機會”被管毅宏抓住了。
這個上世紀90年代跑去海南開面館的山西人,有著商業管理碩士的學歷背景。2010年左右,管毅宏就是踩準了當時在中國興起的購物商圈,開啟了“九毛九”品牌的擴張之路。
餐飲產品都有從成長到衰退的周期,到了2015年,擁有百余家門店的老品牌九毛九開始面臨客流下降的老問題,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管毅宏瞄準了年輕人這一消費群體,太二應運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同一時期,九毛九旗下還曾推出過不怕虎牛腩、椰語堂餐廳、咧嘴餐廳,但均因經營不善或關閉或轉讓。而酸菜魚是經過市場檢驗活下來的品類。
為了給酸菜魚品牌取名,管毅宏在筆記本上寫了五十多個名字,最后選擇了“太二”——這個有點“二”的名字。
太二從誕生之初就有著濃厚的網紅氣質,黑白漫畫的裝修風格抓人眼球,“超四人就餐不接待”“不接受調整辣度”“酸菜魚不外賣”等不同尋常的規則讓它在一眾餐飲品牌中顯得標新立異。
太二特色門店“太二次元漫畫店”裝修抓人眼球
招聘網站上,太二在自我介紹中寫道:“勇于塑造中國新生代文化標桿,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盲目取悅,立下店規,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原則,不以客人意愿而改變,確保客人吃到的是最佳味道。”
看似桀驁,卻不是隨性而為。在打造差異化品牌形象之外,太二的每條規則背后,都暗藏玄機。
創始人管毅宏曾說,4人以下的聚餐不像6人聚餐那樣吵鬧,提出“超4人不接待”的規定,是為了“讓顧客安安靜靜地就餐”。
此話不假。多人聚餐,重視社交屬性,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很自然。但更為關鍵的是,更多人聚餐,意味著就餐時間隨之增加,此舉無疑有利于提高太二的翻座率。
沒有一家興起的餐飲品牌會說自己不重視翻座率,對于量化一家餐館的經營與發展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直觀的指標。翻座率與客單價也越來越成為風投與媒體關心的數據。
限制4人用餐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提高客單價。在只有酸菜魚一道核心菜肴的情況下,如果每桌用餐人數越多,平攤下來的客單價并不會越高。
太二酸菜魚的堂食點單界面
陸陸告訴鹽財經,上周五她們一共在太二花了346元。即平均每人消費69.2元,低于太二寫入財報的77元。
如果仔細觀察,在提高翻座率這件事上,太二“卷”到了極致。
陸陸表示,她很少選擇太二的原因在于,其菜品太少。但事實上,縮減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是提高翻座率的常見手段。減少SKU,不僅可以減少顧客點菜的時間,還能大大降低備菜的時間成本。
據鹽財經記者的觀察,目前,太二酸菜魚的SKU在20左右,其中包括了5種涼菜、6種冰飲,都是備菜較快的產品。
用創始人管毅宏的話來說,“小而美”的餐飲模型才適合市場發展,產品不能多,多了就做不好。
憑借這種精心設計,在一段時間內,太二的翻座率確實一騎絕塵。
九毛九的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太二的翻座率達到了4.9,超過海底撈。2019年上半年,太二每家門店平均每天接待508位客人,單店每年的客流量達到18.5萬人。
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間,太二的顧客人均消費和翻座率情況
至于不調整辣度的規定,王玉剛認為,這是太二的產品策略,“人是有記憶的,這次吃起來刺激,下次還會刺激”。太二通過提供穩定的味道,在消費者之間形成穩定的味覺記憶。
做餐飲,難逃的宿命
當然,縮減SKU、簡化工序、提高效率,不是太二一家才有的策略。許多經驗來自海外的前輩們。
日本平價意式餐飲薩莉亞就以驚人的效率管理著稱,據說它的后廚“沒有一把菜刀”,通過加熱半成品,不到十分鐘就能準備15道菜;服務員上菜不用托盤,直接用手端著盤子,只為平均上菜速度再快8.5秒。
時代變了,每一家想要做大做強的餐飲,從爭奪口味上的過人之處,逐漸轉向了品牌力、供應鏈與標準化方面的競爭。數據顯示,國內某一線城市內的連鎖餐飲使用預制菜的比例在80%以上。有麥當勞、肯德基兩大巨頭的案例在前,餐飲的工業化,對于品牌擴張與質量控制來說似乎是一種必然。
太二也是如此,裝著魚片、酸菜的料理包的從位于佛山的中央廚房出發,運往全國各地,經過后廚的標準化操作,保證端上每一張餐桌的酸菜魚都是一樣的味道。
太二門店的透明廚房,顧客能看到食物的加工過程
這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口味需求——盡管不是所有人。
陸陸有一條挑剔的舌頭,“太二不是現殺的魚”,她說。甚至在“3·15”期間,關于#20家知名餐廳酸菜魚不是活魚現殺#的話題,更是引發全網關注。
即便在各個方面做到極致,仍然抵不過客流下降的宿命。王玉剛表示,“不是說人們不喜歡太二了,而是吃酸菜魚的頻率降低了”。事實上,國內的酸菜魚賽道從兩年前就開始步入下滑階段,從關閉的門店數就可見一斑。
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做餐飲,難有千秋萬代。
餐飲神話如海底撈,也不得不迎來翻臺率下滑的現實。
為何?鹽財經曾撰文寫道,中國的餐飲業是集中度極低的行業,2020年,海底撈在火鍋市場占有率僅有5.8%,排名第二的呷哺呷哺僅有1.2%。而新的品牌勢力還在不斷崛起,都在分割著原有消費者的注意力。
歸根結底,生在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大國,中國人在吃的選擇上太多了。
2019年,中國餐飲市場的規模為4.7萬億元,兩年后的市場規模保持在同一水平。但其中,79%的份額都來自非連鎖餐飲。這意味著,連鎖品牌們,搶奪的是剩下20%的市場份額,這20%的空間里,有著漢堡、火鍋、串串、酸菜魚等數不清的細分賽道。
圖源:《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
管宏毅對餐飲業的內卷程度也有清晰的認知,他表示,市場上能堅挺5年的品牌并不多,“今天火一下,明天沒了,后天火一下,又沒了”。
可以說,太二“折腰”,是順應市場變化采取的措施。在品類周期下行、注定“翻不了臺”的情況下,品牌只能尋找其他追求,比如增加菜品,讓消費者多點幾個菜。
太二還在堅持擴張門店。去年,太二的門店數量從2021年的350家增長至450家,新開了100家門店,平均三天多就有一家門店開張。
擴張計劃在2023年仍在進行,不過,種種跡象表明,九毛九的發力重心從太二轉向了旗下另一個品牌——慫火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酸菜魚表示看好。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鹽財經,2018年,全國吃辣人數是4億,目前已增長到6.8億,酸菜魚仍然具有口味上的紅利。
鹽財經注意到,在第一家太二餐廳開張的六年后,九毛九又孵化了一個烤魚品牌——賴美麗。
賴美麗藤椒烤魚
這顯得有些不同尋常,因為烤魚賽道早已進入白熱化競爭,熱度也大大不如從前。王玉剛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餐飲)周期是輪著來的,可以考慮先埋一個伏筆”。
時尚是個圈,餐飲也未必不是。或許,只要跑得夠快,就不會落后于時代。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陸陸為化名)
監制:夏宇
編輯:顧佳贇
制作:郭賽玲、史佳慶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