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 竹色等煙雨,奶茶換新顏

竹筒奶茶
求/端/尋/末
——竹筒奶茶的現狀及起源——
最近,全國網友都迎來了今年春天的新頂流——竹筒奶茶。
就像商量好的,竹筒奶茶在景區生長、像雨后春筍般統治了每一條美食小巷。
在竹筒里打點茶水、茶水上擠點雪頂奶油、再撒點花生碎之類的裝飾……咋看都像是普普通通奶茶,只是從塑料杯換到了竹筒內。貼上白紙黑字的城市地名后,搖身一變就成了「奶茶界的劉亦菲」、網紅旅游地的打卡標配,身價飆升到35元一杯。
在蘇州山塘街、平江路等景區,有的奶茶店日均賣出4000杯竹筒奶茶。連百分茶、茉沏這些連鎖奶茶品牌,都已經上新了竹筒奶茶。
北京更瘋狂,長700多米的南鑼鼓巷,目前已散布著12家竹筒奶茶店,且時間最長的一家也不過2023年2月1日開業,到如今不過月余,種種跡象都表明了竹筒奶茶的火爆程度。
據了解,這股竹里竹氣的風,率先從江南水鄉蘇州刮起。最開始走紅的是蘇州平江路一家小小的奶茶店,乍一看平平無奇,門口卻總是排著老長的隊。
憑借古色古香的竹筒造型、放在石橋上的它和姑蘇水巷小河流水的經典風景仿佛融為了一體,無需再添加贅余的定位,光看照片一種氛圍感就撲面而來。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地打量、紛紛入坑。
現在竹筒奶茶早就不是蘇州獨有的特色了。從杭州、南京、上海、長沙到北京等地乃至全國,竹筒奶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大江南北。
現在走在景區美食街甚至市區里,你一轉頭,都可能撞到三個手捧竹筒奶茶的年輕人。
探/根/究/底
——熱度背后的底層邏輯——
1、從眾效應,國風潮興起
近幾年國潮風崛起,很多餐飲品牌都開始引入中國傳統元素之一的竹元素,比如茶顏悅色去年新開的鴛央咖啡,在場景上就大量用了竹子;百分茶去年推出的爆品竹生空野;成都爆紅的竹簍奶茶...竹文化開始不斷走進年輕人的視野。
中國人對竹其實一直有一種偏愛情懷,我們用「綠竹猗猗」來贊頌君子,用「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贊美竹的高潔,眾多詩人還為竹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
而竹筒奶茶,恰好借助竹文化這個偏好風口,掀起了品類熱度。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2、供給帶動需求,年輕人需要標榜自身的符號
隨著旅游業的復蘇,我們發現人們正在報復性旅游。
據報告,甚至繼春節長假之后,我國的旅游盛況仍在持續,特別是在北京、廣州、南京、長沙、成都、蘇州、杭州等知名旅游性城市,景區基本人滿為患。
報復性出游的年輕人,正需要一個標榜自身的符號。而竹筒奶茶,足夠獨特有趣和高顏值,再加上毛筆字的城市標簽,讓其早已脫離了奶茶的產品范疇,成為了年輕人新的追捧對象。
竹筒奶茶熱度最高的地方,基本都在旅游城市的旅游景點內。年輕人購買竹筒奶茶,要的是炫耀,是精神滿足,它已成為一種景區新的打卡方式。
3、制作簡單,流程標準化,產品容易復制。
一個單品類的快速火爆,離不開快速復制;而想要實現產品快速復制,制作就必須簡單,能夠標準化。
比如,去年火爆的圍爐煮茶、熱奶寶,前年火爆的熱紅酒......只有這樣才能從區域性的爆火,在同行的不斷復制下,達到品類層面的爆火,甚至形成新細分品類。
而竹筒奶茶的制作,正好足夠簡單。竹筒貼上寫有城市名字的標簽,再在里面裝上奶茶,擠上幾大圈的奶油,灑上果干或者其他東西,插上吸管或者勺子,一杯竹筒奶茶就做成了。整個流程甚至不超過2分鐘。
至于產品口味好不好,買的茶竹煙語還是茶顏煙語,消費者在意程度并不高。他們只認貼著城市名字標簽的竹筒,至于是哪家并不在乎。
正因為如此,新茶飲品牌們可快速復制相似的產品,將品類熱度不斷推高。
4、消費者使用社交媒體打卡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與時尚。
根據ISMAS營銷模型,人們在旅行過程中都會經歷從信息獲取到產品決策以及體驗分享幾個階段,包括興趣、搜索、口碑、行動和分享。
在興趣層面,竹筒奶茶通過采用別致的竹筒包裝和設計,給人帶來新奇的感覺,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在搜索層面,竹筒奶茶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宣傳,讓人們獲取信息同時也增添了購買欲望。
在口碑層面,在目的地竹筒奶茶消費體驗完成后,游客會形成一定的比較評價,并最終體現在行動和分享層面上。
若這種評價與之前預期對比如有增強,人們可能會在相關社交媒體平臺或其他渠道進行分享,如果削弱,反過來又會對之前目的地的認識和感情做出糾正。游客在景區購買竹筒奶茶后,發現其造型獨特美觀,與之前的旅行經歷及對此次旅游預期對比有所增強會自然而然地進行社交媒體圖文打卡。
5、求異心理“作祟”,新品抓住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當代年輕人十分樂于在網絡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吸引別人關注自己生活的方式無不就是一個「新」字。
竹筒奶茶雖然本質上制作工藝僅僅是換了個容器,但它的風格以及形態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有別于傳統塑料杯奶茶,它顯得更加美觀更加具有個性,成功滿足了年輕人的關注點,由此成為助推竹筒奶茶成為頂流的一大主力軍。
積/久/弊/生
——竹筒奶茶市場亂象頻生——
1、品牌同質化
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在商品同質化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行為稱為同質化競爭。
目前,竹筒奶茶相關知名度最高品牌似乎是茶色煙雨。但由于竹筒茶制作簡單,產品容易復制,加上消費者只認貼著城市名字標簽的竹筒,對奶茶品牌和產品口味的好壞不太在乎。導致新茶飲品牌們可快速復制相似的產品,將品類熱度不斷推高。
目前大部分竹筒奶茶不僅產品雷同,名字也差不多。
比如茶竹煙語、茶顏煙雨等各種山寨品牌的出現,已讓很多消費者出現了認知混亂情況。而在茶飲取名上,大部分是“莓好四季”“白桃烏龍”“茉莉竹筒”等這樣的,在產品層面根本無法區分。
目前竹筒奶茶看起來其實更像是一個旅游產品,只有通過景區才能快速獲得大眾認可,出了景區很少會二次復購。如何打破這種所謂的“景區局限”,也是未來品牌的重中之重。
2、產品質量安全
產品質量安全是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重要體現,產品及商品質量不安全不符合規定就不具備商品基本屬性。
近日有網友發現景區內的奶茶店用霉變竹筒,簡單清洗后回收裝奶茶賣給顧客,而且洗刷竹筒的也不是流動水,清洗環境很臟。而且大部分竹筒底部發黑,有霉變痕跡。
竹筒奶茶紅火的背后也伴隨著消費者的質疑。
比如就有消費者發文稱「買到竹筒奶茶后感覺杯子表面磨損嚴重,懷疑被重復利用多次,對其衛生條件存疑。」也有網友稱「看到有人拿麻袋撿用過的竹筒,擔心衛生問題。」
上述報道并非竹筒奶茶第一次曝質量問題。此前就有網友發帖稱「在喝完后見到有人在垃圾桶內回收竹筒,懷疑有商家進行二次使用。」
既然將竹筒作為特色,奶茶店就理應做好售前服務,保證衛生安全,讓消費者喝得安心,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對這位新晉“網紅”的合理性多加監察。從網友的評價來看,竹筒確實存在容易發霉的問題,尤其是在南方的回南天。
竹筒是否真的適合用來做飲料容器?作為食品容器,它的生產制作是否應當制定相應標準?店家應當如何對竹筒進行存放、清洗?這些都需要食品監管部門追問,同時多對相關門店進行走訪督查,保證食品安全。
3、可持續性發展,材料回收利用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持自然資源的質量及其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發展的凈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使今天的使用不減少未來的實際收入,使發展在能夠保持當代人的福利增加時, 也不會使后代的福利減少。
竹筒奶茶的杯子是竹子制成的,對于竹子的來源和處理方式,還存在一定的環保和可持續性問題。竹筒奶茶的過度營銷可能會導致竹子資源的損害。
如果竹筒奶茶只是為了追求短期的銷量和關注度,而忽略了對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那么它的成功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反/觀/內/視
——竹筒奶茶熱潮下的反思與啟示——
對消費者來說
1
竹筒入饌,自古有之。諸如竹筒飯、竹筒酒等等,原本都屬于地方名產,近年來則借勢連鎖化餐飲四處開花。所謂竹筒奶茶,自然也有拿“竹香”自我標榜的成分。
但實際上,其走紅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此,而是這種前所未有的組合,本身所帶來的新奇感與體驗欲。事實上,諸如「總要試一次」的口號或暗示,已成為快消餐飲屢試不爽的說服策略。
當庸常的生活經驗不足以滿足網絡空間內的表達欲望,我們總能發現,高度發達的商業體,每每都會投喂來貼心的「素材」「道具」與「議程」。
這是一個無休無止、循環往復的過程,我們總是被呈現各種新玩意、新刺激,總是在體驗嘗試,總是在驚呼、感嘆、分享、遺忘。「總要試一次」,試過才無憾。
這種執著于逐風、打卡的消費決策,與粗糙、廉價而泛濫的流水線式“商業創意”,堪稱天作之合。
所以消費者們在浮躁的社會潮流中,最需要的是保持一顆冷靜的心,理性看待,不盲目跟風,不應為迎合大眾而盲目跟風。
對商家來說
2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復購難問題—-體驗過竹筒奶茶的人曾表示,口感又甜又膩,不適合經常喝,拍照打卡后,大概率不會去第二次消費和盈利難問題—-竹筒奶茶可以成為引流產品,但很難成為商家的營收支柱,有茶飲商家表示,竹筒奶茶目前還不能成為營收支柱,能否撐起更大的規模還要再觀望。
足以讓商家意識到備受年輕人追捧的竹筒奶茶,本質上屬于顏值經濟、網紅經濟,逃不開流量能否持續的拷問。
對行業來說
3
竹筒奶茶可能短時間內可以帶動茶周邊銷量,線下生意復蘇,對傳統奶茶行業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但若想形成更大的商業規模,還得先解決「年輕人為什么要喝第二杯」這個問題。
竹筒奶茶要想真正成長為新茶飲「新頂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END
編輯 | 董奕辰 黎浩然
排版 | 任愛玲
審核 | 鄧林楠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半城茶色半城春,湖州時節正好!1
下一篇:【聽你發聲】茶色江南,醉夢千城1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