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奶茶裝到竹筒里,一天賣2萬杯?網紅店搞錢的路子也太野了

“長沙/成都/重慶也有竹筒奶茶啦!”
“總要為了這杯竹筒奶茶來趟蘇州/杭州/揚州吧!”
700多米的街上,開了十幾家竹筒奶茶店;排隊一小時,就為了一杯30多元的竹筒奶茶。
為什么到處都在喝竹筒奶茶?
沒喝過竹筒奶茶,就是土炮?
年輕人似乎又帶火了一種“潮流生活”。
在小紅書上,關于“竹筒奶茶”的筆記目前已超1W+。同樣是年輕人聚集地的抖音,“竹筒奶茶”的話題也有了2.4億次播放。話題與熱度齊飛,竹筒奶茶成了今年春天的奶茶頂流。
走在蘇州平江路,幾乎每走兩步就能看見一家賣竹筒奶茶的店鋪。一條街上,密集地分布著十多家竹筒奶茶店。在蘇州平江路、山塘街等景區,有店家向媒體透露,單日出單量就能達到4000杯。
被稱為美食沙漠的北京,其著名景區南鑼鼓巷,短短700多米的路上就冒出了12家竹筒奶茶店。
上海的朱家角古鎮,從西井街走到北大街,十幾分鐘的路程,就有6家竹筒奶茶店。
而杭州西湖邊的一家竹筒奶茶店,排隊一小時的探店博主問起服務員一天能賣出多少杯時,得到的答案是:2萬杯。
如同“我在xx(地名)很想你”的路牌標志,火到無論你在國內哪個景區晃蕩,轉身都能看到這個網紅路標一樣,竹筒奶茶就這么迅速火到了全國各地:
“廣州也有竹筒奶茶了!”
“溫州也有竹筒奶茶啦。”
“成都也有竹筒奶茶啦!!”
“石家莊也有竹筒奶茶咯。”
從南到北,全國各地都在上演一場竹筒奶茶的分享賽,似乎還沒喝到這杯竹筒奶茶就落了伍,稱不上是享受生活的潮流男女。
竹筒奶茶甚至一度成為城市旅游的攻略之一:總要來xx(地名)喝一杯竹筒奶茶吧。
那么,什么是竹筒奶茶?顧名思義,那自然就是用竹筒盛的奶茶。
早在2022年4月,蘇州一家茶飲品牌“茶色煙雨”就推出了竹筒奶茶。也因此,“茶色煙雨”被媒體稱為竹筒奶茶的始祖。
綠色的小竹筒,外身貼上一張書法字樣的城市標簽,就能賣出30多元一杯。
這不妥妥的吸金石嗎?于是,各式各樣的竹筒奶茶品牌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氣得竹筒奶茶的始祖“茶色煙雨”大喊:“盜版莫挨勞資!!!”
有消費者慕名而來,在街頭排隊買了竹筒奶茶,才后知后覺是盜版款。但絕大部分消費者或許對正版、盜版的執念并沒有那么深,外觀上都是竹筒包裝,買誰似乎都一樣。
買竹筒奶茶,無非就是圖新鮮、尋樂子,順便拍照打卡。
別人喝竹筒奶茶,竹林拍照,赴一場春日之約,江南韻味拉滿。
圖源@小Co在宿遷淮安、@郭郭郭sw
你喝竹筒奶茶,喝出了跟時間賽跑的匆忙。在排隊等第三杯的時候,第一杯的奶油先化了。吸管一插進去,奶油也跟著往下流,黏黏膩膩的手無處安放。
圖源@成精的薄荷、@酸桃梅梅醬
跟風打卡竹筒奶茶之后,不少消費者還溫馨地給出了避雷提示:
31一杯,整個竹筒都在散發惡臭味.......味道一言難盡。
特別普通的奶茶!還特別甜!就是水沖的奶茶粉!還很貴!一杯28塊,而且每個竹筒粗細不一樣,每個人買到的量也不一樣,全憑運氣!
竹筒真的很重,拿一會兒就覺得累得慌,只想趕快喝完,但是又真的很難喝,又貴(25一杯),有種一口痰卡在喉嚨里,吞不下吐不出來的憋屈感。
不過,這并不影響竹筒奶茶成為城市景區的標配。這波“竹筒熱”甚至延伸出了竹簍奶茶、竹籃奶茶、竹筒冰淇淋、竹筒涼粉......過去用塑料杯裝的食物,統統用上了竹筒。
只是,竹筒冰淇淋底下全是冰塊是不是過分了點?
他明明可以搶錢還送了你一個竹筒
而佳佳更關心的問題是,這竹筒它干凈嗎?尤其是在濕度較高的南方,竹筒發霉可是分分鐘的事情。
網紅爆款,逃不過短命魔咒
在竹筒奶茶風靡全國各地之前,草莓塔曾短暫出任過小吃界的頂流。
彼時的社交平臺,十個網紅九個在買草莓塔,剩下一個在制作草莓塔。
紅彤彤的草莓,夾雜著奶油,還有各種五顏六色的裝飾物點綴其中,“完美”組成了一個超高顏值、超易出片的“草莓塔”。
一份草莓塔,輕輕松松上百元。有人68元拿下,有人花139元當了一回大冤種。
但實際上,草莓塔其實就是升級版的“草莓糖葫蘆”。三根竹簽,幾塊蛋糕胚,串上草莓,抹上奶油,插點裝飾物,就成了網紅草莓塔。
佳佳第一次見到草莓塔,就有一個疑問:這玩意兒該如何優雅地下嘴?
結果就是草莓塔變草莓塌。要先一一把裝飾物取下,再把草莓串拆出來。而高度決定一切,捧著草莓塔走在街上,好比在練雜耍。搖搖欲墜的草莓塔,走哪兒掉哪兒。
這么“刁鉆”的吃法,由此可見草莓塔的復購率有多高了?冬天的第一杯草莓塔,還沒過完冬就迅速過了氣。
再往前看,三五好友圍桌而坐的“圍爐煮茶”才是冬日頂流。熱氣騰騰的小食,四溢的茶香,談笑風生的知己好友,人人都在追著感受這份人間煙火氣。
一份動輒兩三百元的“圍爐煮茶”套餐,只有一個燒著炭的爐子、一壺茶、幾顆板栗、幾個生番薯、三四只蜜桔,以及零零散散的幾粒紅棗、花生。
不想被割韭菜的人,自己架起小爐營造“圍爐煮茶”,時尚愜意不敢說,大型“車禍現場”卻時有發生。
浪漫愜意的“圍爐煮茶”過了個冬,就幾乎無人再提起了。據佳佳觀察,廣州一家茶館,其288元的“圍爐煮茶”套餐,半年內消費只有2。
而前幾年扎堆開店的脆皮五花肉,如今也已大面積關店。據媒體報道,以大眾點評的搜索量為例,搜索關鍵詞“脆皮五花肉”,去年得到的搜索結果還有上千家,且大多數還標著新店的后綴。今年搜索結果,則幾乎減少了一半,不少門店打上了“暫停營業”的標識。
套路還是那個套路,虧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吃。商家費盡心思地制造一個足夠新奇的“噱頭”,諸如“我不是一定要吃草莓塔,我是要一個態度,一個男人愛我的態度”、“你還沒有嘗過年輕人必吃的小吃你out了”等,再在小紅書、抖音上造勢,嘗鮮的消費者便一波接一波,人人都在拍照打卡。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往往是始于顏值,陷于流量,終于品質。當熱度不再,被呼嘯著往前沖的消費者一哄而散,網紅爆款自此留下一地雞毛。
竹筒奶茶能火多久或許并沒有那么重要,而是年輕人什么時候才能不被忽悠?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