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內278起食品飲料投融資事件盤點:理性正在回歸,創新永不止步

來源:FoodTalks全球食品資訊網
作者:Jojo、Dodo、Yuyu
編輯:Yanyan
資本既是一雙在觀察行業的眼睛,也是一雙能攪動行業的手。資本的投資行為,有些是對當下的變化的反應,有些則是在提前押注未來。而他們每扣動一次扳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風向。他們既是追風者,也是制造風口的人。
那么,在食品飲料行業這個需要時間成長的領域,當新品牌如雨后春筍涌現,當巨額資金涌來,資本和品牌,該如何在變化中把握不變,該如何探尋到規律?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
2021年是一個有趣的年份。有品牌扶搖直上,也有品牌墜落云端,新消費被各種目光審視,有人看好,有人唱衰。在這一年里,既發生過十幾個資本爭搶一個項目的“盛況”,也表現出了整個行業的理智回歸。無論怎樣,這精彩的一年對于行業觀察者而言,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研究范本。
因此,我們梳理了這一年發生的278起食品飲料投融資事件,嘗試回顧過去,也展望未來。
溫馨提示:數據通過公開信息整理,如若信息有誤,懇請您聯絡我們(聯系人:JoJo,微信號:fbifmediayes)修正~
012021年食品飲料行業投融資情況概覽
1、融資事件數全年走勢
過去一年里,資本對消費板塊投資的態度逐漸從狂熱回歸理性。但食品飲料行業的熱度似乎依然不減,相比于去年的193起的總數,今年的融資事件數量整體上升,達到了278起(以2021年內披露計算)。
2020-2021國內食品飲料行業投融資趨勢
與2020年整體上升的趨勢不同,2021年行業內投融資事件披露的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出現了明顯的拐點。在7月,融資事件數達到了峰值32起,隨后漸漸下降。
2、品類分布情況
此次盤點中,我們將所有獲得融資的品牌分為12大品類,包括酒、乳制品、咖啡、飲料、新式茶飲、調味品、替代蛋白(植物基等)、方便速食、代餐、烘焙食品、零食、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新茶飲、咖啡、酒以外的線下餐飲品牌,不計入本次盤點。
2021年國內食品飲料行業投融資品類分布情況
根據發生在各品類的融資事件數量來看,酒類的熱度從2020年延續到了2021年,而替代蛋白(以植物基為主)的融資事件總數雖然和去年持平,但卻已不是僅次于酒的第二熱門賽道,零食、新茶飲、方便速食、咖啡的熱度都跑到了替代蛋白前面。代餐品類熱度下降的則更加明顯,今年只發生了9起。
3、億元級投融資分布
酒、咖啡、新茶飲、零食、烘焙食品、方便速食等,成為億元級(以人民幣計)投融資發生較多的賽道。
億元級投融資分布
4、多次出手的投資機構
哪些投資方在食品飲料行業最為活躍?我們統計出2021年出手5次及以上的機構,共以下13家。
多次出手的投資機構
5、一年內拿到多輪融資的品牌
一年內獲得多次融資的品牌02熱門賽道分析
1、酒
酒類在2021年可謂多個領域齊開花,白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精釀啤酒、預調酒、低度酒、果酒、氣泡酒都有熱錢涌入,也帶動著產業鏈上的運營商、銷售平臺相繼獲得融資。
“所有消費品都值得重做一遍”這句2021年的年度語錄在酒品類的確上演了,我們能在這份融資品牌列表中看到新人群、新渠道、新場景、新產品等等把“老酒”變“小酒”的形式。
而2021年的“話題王”低度酒,也在經過了這一年的“野蠻生長”之后,逐漸走向正軌,或許當品牌們把目光從遠大的發展前景,轉向眼下,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出優質產品、明確行業標準、打破同質化魔咒之后,真的能到達那片夢想中的新大陸。
2、零食2021年零食賽道共有35起投融資事件,2020年有19起,整整增加了一倍。每日黑巧、哆貓貓、零食很忙、鹵味覺醒、椰滿滿、零食有鳴等新銳品牌相繼獲得融資。
2021年,休閑零食分散化格局持續,新銳品牌層出不窮,頭部品牌有喜有憂。根據2021年半年報,幾大A股零食企業中,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營收和凈利潤均取得同比增長,鹽津鋪子則在半年度凈利潤預計下跌50%以上。也是在這一年里,衛龍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正式啟動IPO。
從過去一年的融資品牌中,可以窺見零食行業的三大趨勢。
一是兒童零食賽道持續升溫。繼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推出旗下兒童零食品牌后,2021年,哆貓貓一年內接連完成三輪數億元融資,其他如秋田滿滿、蔬格樂、滿分牛牛、窩小芽等品牌也相繼獲得資本青睞。一些母嬰品牌、雙匯、薄荷健康、新希望等也已入局,推出兒童零食產品線或子品牌。
哆貓貓、窩小芽、蔬格樂、秋田滿滿產品圖(按順時針順序)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
據CBNData《2021兒童零食消費洞察報告》,近三年來,線上市場兒童零食的品牌數量、在零食市場中的份額占比均持續提升。
二是延續低卡、健康趨勢。《2021中國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就有13個健康零食品牌獲得融資,而2020年全年只有20個品牌。
三是原料和品類創新,出現了功能性零食、中式養生零食、椰子輕食等,果蔬原料也進入零食,還有“饞匪”等品牌將地方特色小吃做成包裝食品。
在一眾融資品牌中,不得不聊的是“辣條一哥”衛龍。2021年5月,衛龍公開已完成由CPE、高瓴資本聯合領投的36億人民幣A輪戰略融資,騰訊投資、云鋒基金、紅杉資本等機構聯合入股。這也是衛龍22年歷史上已知的唯一一次融資。
衛龍是靠品類起家的常規模式。作為自主生產型休閑食品企業,衛龍最早打造出爆款“大小面筋”,在線下渠道站穩腳跟,其后逐步開發親嘴燒、魔芋、海帶、小魚仔、膨化食品等。不過,據國金證券估算,衛龍的全國市占率約為5%——零食的萬億市場里,有些品類或許還容得下更多巨頭。另一種線下連鎖模式,已經跑出了良品鋪子、來伊份,如今又有一個新玩家冒頭了。2016年成立于長沙的零食很忙,是一家量販零食新品牌,包括直營店和加盟店。據官方披露,其2021年1月門店數量突破400家,2021年底迅速增長至700多家。其客單價在30-50元之間,有1800多個SKU,主打優質平價。
零食很忙門店
圖片來源:高榕資本
3、新式茶飲
隨著中國茶重回潮流,CHALI茶里、teastone、茶小空、膠囊茶語等新式茶品牌的崛起和成長,進一步拓展了茶飲的定義和內涵。我們將它們與新茶飲歸在一起,統稱“新式茶飲”。
新茶飲在2021年出現了一個值得玩味的變化——奈雪的茶上市、喜茶開始做投資了。兩大頭部玩家又在2022年開年先后傳來了降價的消息。或許當新茶飲成為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之后,一二線城市的消費體量也失去了想象空間,積極擁抱下沉市場,成了新茶飲們必須要走好的一步棋。
而奈雪的茶去年夏天把油柑這個曾經小眾的原料帶到了大眾消費者的眼前,間接打響了水果、茶底的“內卷”之戰。蜜雪冰城則是靠一首“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讓大家意識到,“雪王”在品牌方面的能力也不容小覷。茶顏悅色在2021年則經歷了不少風波,也揭開了新茶飲行業“隱秘的角落”——當人力成本上升,而服務質量又是必選項,新茶飲們該如何答這道題?
在第一梯隊的玩家們忙著穩固現有的成績、探索新的增長時,未來茶浪WILLCHA、T9等從茶葉切入的品牌,還在一二線城市找尋屬于他們的位置。或許在2022年,新茶飲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品牌們會給上一階段的發展,畫上一個形狀不同的句號。
4、方便速食
2021年方便速食賽道共有26起投融資,相比2020年的13起,增長了一倍。其中,A輪及以上的融資事件達到15起。預制菜、速凍食品分別有5起,正成為迅速增長的新市場。福迪寶、叮叮袋等微波速食品牌也受到資本青睞,獲得融資。這一年里,自嗨鍋于5月獲得過億元C++輪融資;同年6月,飯乎連續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A輪融資,又于12月宣布完成近億元的A+融資;莫小仙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白家食品籌備上市......
自嗨鍋、莫小仙、飯乎、白家阿寬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
2014年起至今,阿里系方便速食品類的銷售額每年同比增長保持在20%,這一市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競爭格局相對分散,仍大有可為。我們看到,一年以來,速食行業也在隨著市場需求迅速迭代:如速食進一步正餐化,在原料和配料品質、分量上持續升級,比肩餐廳。還有餐飲地域品牌的速食化,如江西米粉、山東煎餅、陜西肉夾饃、河南胡辣湯等等,成為包裝食品在全國范圍內銷售。隨著年關臨近,預制菜風口持續升溫,或迎來一輪爆發。當方便速食競爭進入下半場,多品牌戰略成為頭部品牌建立第二增長曲線的新思路。
以自嗨鍋為例,其成立于2018年,最初以自熱火鍋切入市場,上線三個季度銷售額即突破億元。2021年,自嗨鍋升級為“自嗨鍋出品”,在原有的自嗨鍋品牌之外,還推出四大新品牌,分別是新式快煮面品牌“畫面”、聚集臭味美食的品牌“臭臭螺”、復合調味料品牌“小七廚房”和凍品品牌“牛頓定律”,實現三頓正餐以及下午茶、夜宵一日五餐的全場景覆蓋,打造品牌矩陣。
自嗨鍋與出品的新品牌
圖片來源:自嗨鍋
5、咖啡
咖啡賽道2021年最明顯的變化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三頓半、永璞紛紛開起了線下店。新品牌們各自的路線也開始愈發清晰——三頓半在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路上越走越遠,隅田川擁抱大眾市場,做平價咖啡的升級,永璞、時萃們則在堅持自己“小而美”的調性的基礎上,努力擴大著自己能觸及的人群。
這一年我們也見證了瑞幸的復活,manner們對星巴克的沖擊。如果說瑞幸讓我們看到了爆品能創造的影響力,而manner和瑞幸,又共同證明了平價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剛需。
產品升級,價格不升級,將是咖啡行業一段時間內主要攻略的課題。
6、替代蛋白(主要為植物基)
據估測,目前國內植物基線上市場中,植物基飲品占比超6成,植物肉約3成,植物基冰品、乳品份額較小。過去一年里,植物肉賽道有所降溫,植物基飲品蓬勃生長。據華創證券測算,植物基飲品零售端市場規模近600億,出廠端約400億。2022年,這幾大趨勢或將成為植物奶行業的主要動向。v2food、OATLY、星期零、野生植物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
一是原料創新。繼續2021年流行的燕麥奶,椰奶、巴旦木奶等也紛紛進入市場。堅果+谷物等復配,也成為植物奶創新的新趨勢。
二是健康營養、清潔標簽。市面上推出的植物奶大多主打乳糖不耐受、膳食纖維、0添加等,這也是植物基飲品的優勢。
三是場景深入。如oatoat麥子和麥、六養等品牌相繼推出了200-300ml的直飲小包裝,方便攜帶。伊利植選則瞄準佐餐場景,2021年10月在華南8個城市上線新品,打出“一日三餐皆相伴,朝早到晚飲豆奶”的宣傳語。
包括如今關注度最高的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也在探索植物奶在中國市場的路徑。去年10月,OATLY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工廠正式對外亮相,將覆蓋亞洲市場需求。預計到2023年,OATLY公司整體產能將達到約15億升,為2020年產能的4倍以上。
通過切入精品咖啡成功打開市場后,OATLY相繼開發出燕麥基奶油、燕麥基冰淇淋等新產品,拓展更多的燕麥基配方產品如燕麥地球冰淇淋、心動BREADTALK燕麥餐包、燕麥雞尾酒。并通過茶飲、烘焙、就餐、出行等場景,多渠道觸達消費者,同時發力零售渠道的直飲產品。
OATLY燕麥基奶油應用在飲品中
圖片來源:OATLY
03代表性品類淺析
7、乳制品
2021年國內乳制品行業共發生11起投融資事件,2020年為7起。其中,包括新品牌認養一頭牛接連完成3輪融資,現制酸奶品牌Blueglass Yogurt完成超2億B輪融資,奶酪博士獲得紅衫資本等機構的天使輪融資。
過去一年里,頻頻并購、上下游整合、上市成為國內乳業的焦點,包括:新希望乳業收購酸奶茶飲品牌“一只酸奶牛”,伊利入主澳優,春華資本收購美贊臣中國,蒙牛斥30億完成收購妙可藍多,大型奶業上游企業優然牧業登陸港交所,認養一頭牛接受A股上市輔導等。認養一頭牛、妙可藍多、Blueglass Yogurt、奶酪博士
圖片來源:官方
值得樂觀的是,2021年,國內乳業在大環境挑戰下依然實現了“雙增”:前三季度乳制品產量2254.5萬噸,同比增長10.3%;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499.8億元,同比增長10.5%。據預測,2025年國內乳制品市場將達到5000億以上。在普通白奶難以打出差異化的現狀下,巨頭和新品牌紛紛踩著新潮流上新品,探索增長點。
一方面是“添加”,追求高營養、高蛋白、功能性成分和原料,以及豐富的菌種等。從價格帶來看,高端牛奶和高端酸奶持續呈上升趨勢。
另一方面是做“減法“,0添加蔗糖等清潔標簽成為風潮。比如簡愛酸奶,從“最純粹的東西給最愛的人”品牌理念出發,打造低溫無添加的酸奶產品,以「生牛乳、乳酸菌、糖、其他沒了」的配方成功出圈。
簡愛上線0添加米布丁新品
圖片來源:簡愛Simplove微信公眾號
乳制品中,奶酪已異軍突起,在頭部乳企及妙可藍多、奶酪博士等新品牌的推動下,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
8、飲料
2021年飲料(不含植物基飲品)賽道發生了18起投融資,2020年為9起。果汁、功能性飲品受到資本關注。
部分獲得融資的飲料新品牌(可可滿分、好望水、樂體控、愛視小愛漿)
圖片來源:官方
這一年里,我們看到,在巨頭夾擊下,元氣森林繼續擴張自己的版圖,總投資55億元布局”五大超級城市群+自建工廠“,并在年內接連融資兩輪,其中11月獲得2億美元融資,由淡馬錫領投;5月,東鵬飲料在上證所上市,成為功能飲料A股第一股;西安老牌汽水”冰峰“沖刺IPO等。
飲料分類極為多元,我們觀察到,如今不同品類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為產品打開了新思路。比如果汁+氣泡、果汁+茶、乳品+氣泡等等組合。另外,無糖熱潮將是未來的大方向,繼無糖氣泡水后,東方樹葉、燃茶、讓茶等無糖茶飲料受到消費者歡迎。
元氣森林旗下燃茶新品
圖片來源:元氣森林
2021年1月,國家正式批準玻尿酸作為食品原料使用,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迅速推出新品,漢口二廠、娃哈哈等等品牌相繼推出玻尿酸飲料;膠原蛋白、氨基酸等原料也逐漸進入飲料界。
9、調味品
調味品2021年投融資達到14起,去年為6起。獲得融資的品牌包括口味全、加點滋味、禧寶制研、川娃子等,多個品牌在一年內獲得多輪融資。
口味全、加點滋味、禧寶制研、川娃子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
2021年里,我們看到,雀巢中國對烹飪食品業務做出重大調整,將旗下兩大調味料品牌太太樂和豪吉完成內部業務整合;中炬高新擬定增募資78億擴產能,規模創下行業新高;海天提價,引發新一輪行業漲價周期;幺麻子擬A股上市,或成為“藤椒油第一股”等。
其中,復合調味品是目前增速最高的子行業之一,據國聯證券預測,未來5年復合調味品將保持近13%的高復合增速,10年后行業空間有望達到4000億元。
以新銳品牌口味全為例,可以看到復合調味品的一些升級趨勢。在口味復合上,去年10月,口味全推出四款新品,包括膳食纖維醬油、葡萄米醋、海鹽玉油柑油醋汁以及川香藤椒油醋汁。
口味全新上線的4款新品
圖片來源:微博@口味全
另一大創新方向是給配料做減法。比如口味全醬油產品,主打0人工添加劑,只使用水、脫脂大豆、小麥、食用鹽,且氨基酸態氮含量達0.9g/100ml,遠超特級醬油標準,含鹽量低至8%,相較之下,傳統醬油含鹽量多在15%以上。
10、代餐
相比于2020年,代餐在2021年的熱度明顯下降了。這種人類飲食的“優化”方案,可以說間接助推了“0糖 0脂 0卡”市場的火熱,但是自己卻沒有繼續收獲同樣的熱度。人類對糖、鹽、脂的味道依賴由來已久。代餐產品的獲客成本很高,達成復購的難度也很高。能夠堅持極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仍是少數,現在擺在代餐品牌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想辦法把產品做得更好吃,犧牲部分健康屬性,去占領大眾消費者迷戀的“吃了還想吃”的成癮味道,二是進一步強調產品的健康、甚至功能性屬性,去和功能性食品們搶搶生意。
當然,還有第三條路,就是堅持做小眾人群的生意,全方位地服務好他們的需求,然后靜靜等待著市場爆發時機的到來。
11、烘焙
烘焙食品在2021年上演了殘酷的冰火兩重天,一面是宜芝多、克莉絲汀等老牌店鋪的關店潮,一面是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的門前大排長龍。過去一年內融資事件達到11起,以億元級的大額融資為主。烘焙食品的機遇和風險被同時擺在了大家的面前。其實,烘焙食品的消費場景很多,可以當正餐的替代,也可以當零食。早上、中午、晚上、夜宵,任何時段吃都挺適合,已經是一個接近剛需的存在。而且,0糖風的席卷,甚至助推了烘焙行業——堅持了那么久的0糖,誰不想偶爾吃塊小甜點犒勞一下自己呢?被淘汰的老品牌們反映出一個重要的信號:有沒有影響力足夠大的代表性產品,甚至能決定品牌能不能活下來。同為傳統烘焙連鎖品牌,有代表產品的紅寶石、凱司令,就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而這也值得目前還和消費者處在“蜜月期”的國潮點心鋪們驚醒,當此時的熱度褪去,消費者是否還擁有再度造訪門店的理由?
12、保健品、功能性食品
年輕人的“花式養生”養肥了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市場,有觀點認為功能性食品是保健品的一個過渡形態,但是數據告訴我們,這屆消費者似乎既愿意嘗試“吃糖”,也沒有停下“買藥”。
當現代人每天都被沉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被飛速的生活節奏拉扯得快要變形,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想要用某種方式,來恢復自己的活力。
功能性食品就成了一個嘗試門檻低、沒有心理負擔的選擇,小小的一顆軟糖,是安慰劑也好,是真有效果也好,至少吃下去的那一刻,讓人感覺自己至少還有余力關愛一下自己的身體,也就有勇氣迎接第二天的太陽。
而保健品則是關愛自己身體的更精致的方式,保健品的消費者往往自己會去主動接觸營養學知識,從而選出對自己而言風險最小,解決需求最合適的產品。
所以,雖然做得都是養生的生意,但是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方向或許會略有差異,我們猜測,保健品會更加強調自己的專業屬性,而功能性食品則會更偏向于強調對現代人生活壓力、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共鳴。
04結語
在梳理這12個代表性品類發生的278起融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投資人投資的仍舊是那些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好的產品、好的盈利模式、好的創意和好的研發、供應能力。
所以,不必將2021年的資本市場“妖魔化”。今天,很多行業都正發生從“競爭”走向“競合”的過渡,食品行業也不例外,尤其對于細分品類而言,投資人也好,品牌也好,大家都在想辦法推動行業的發展,雖然不同的位置決定了不同的利益訴求,但隨著對行業懷有初心、有敬畏的投資機構、品牌越來越多,相信整個食品行業,也會迎來更高速、也更健康的發展。
提示:* 本文為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更多文章/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15w+食品人已加入!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