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愛食材,打造放心餐桌供應鏈”系列報道 |“中央菜籃”營養改善 “放心餐桌”標桿推廣

“聚愛食材,打造放心餐桌供應鏈”系列報道 |
“中央菜籃”營養改善 “放心餐桌”標桿推廣
河南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推進會與會人員觀摩供應鏈管理。
4月16日至18日,河南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推進會在南陽市內鄉縣召開,河南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李金川帶領全省11個省轄市、41個計劃縣的政府分管領導、教育局和營養辦負責同志參加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觀摩活動,考察當地安全、高質、便捷、營養的食材供應新模式,內鄉縣的做法獲得各位領導的高度認可。
近年來,聚愛食材從食品源頭做起,秉承“食者無憂、微利運營、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的核心運營理念,依托牧原豬肉、想念面業、中以農業園蔬果、訂單農業為核心的供應鏈優勢,形成規模化采購,擴大集采優勢,源頭把控食材品質,聚焦供應鏈升級,發揮集采優勢提質降價,使食材種類更豐富,品質更優良,價格更實惠。同時結合鄭州大學營養學教授婁曉民的指導,設計周調整、月更換的營養食譜,逐步解決盲目供應、營養不均的問題,徹底改變校園食材種類少、市場采購混亂、品質參差不齊、營養水平較低,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營養需求的困局。以標準化的配送模式、數字化的管理體系為社會,特別是為學生食堂提供一站式全品類食材配送服務。
目前,內鄉縣域中小學已實現日常配送水果、蔬菜、肉類、禽蛋、干調等8大品類,超1000個SPU商品,8萬多名中小學生從中受益。聚愛食材在內鄉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中先行先試,通過“政府+平臺公司+聚愛食材”這一精準安全的食材配送模式的逐步推廣,極大地豐富了食材品類,提高了學生營養膳食水平,讓眾多學生家長的焦慮和擔心成為過去式。
學生營養餐專家實地察看物流配送。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花色“有點多”
“學校食堂三樣菜,包菜、土豆跟洋蔥。”這是一些地方的調侃,但是相對于“70后”“80后”,如今的學生對于飲食的品質要求空前提高,學生家長對于食品的安全關切也大幅提高,對于食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聚愛食材在內鄉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創新實施“政府+平臺公司+聚愛運營”的模式,通過頂層化設計、國有化控股、統一化管理、智能化監管、科學化搭配,既有效地改善了學生膳食營養水平,保障了食品安全,提升了中小學生餐飲標準,又帶動了一批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促進了經濟內循環,助力了鄉村振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走進聚愛食材6000平方米的倉配中心,巨大的空間中垛放著大包裝的米、面、油、雞蛋,品牌、產地都是耳熟能詳的。“米、面、油都是名牌!學生家里都舍不得吃的好品牌食材,學生在學校就吃上了。”李金川忍不住稱贊食材供應的品質和品牌。
韭菜、柿椒、青尖椒、奶白菜、綠豆芽、意大利生菜……倉儲中心的食材琳瑯滿目,得益于集中采購的規模優勢,他們能夠做到提供的菜品品種豐富、價格低廉,換句話說,在相同的食材采購總額里,學生能夠吃到更豐富的食譜配菜。“有的學校規模較大,每周牛羊肉也要配兩次,雞肉、水果也要有,還有學校提出需要奶制品。”聚愛食材總經理秦旭說。最令筆者驚奇的,選配食材里還有胡辣湯料、火鍋底料,對此,秦旭笑著說:“天涼時有學校給孩子們改善伙食做胡辣湯,喝著暖和,火鍋底料可以增加菜品香味。”
主食、肉類、蔬菜、水果、調料……依托以牧原系產品(牧原豬肉、想念面條等)為核心的食材供應鏈資源優勢,聚愛食材以源頭直采為主的多元化采購模式,借助標準化的食品安全管控體系、規范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閉環數字化管理,為客戶提供種類豐富、品質優良、價格實惠的食材。
從縣城到最遠的小學 城鄉“全覆蓋”
11時30分,伴隨著清脆的下課鈴聲,內鄉靈山雷鋒學校的兩層餐廳熱鬧起來,豆腐紅燒肉、肉末紅薯粉、糖醋白菜、素炒青瓜、紫菜蛋花湯,還有一個紅蘋果……餐盤里菜色齊全、香味撲鼻,就餐的同學們紛紛表示,“我很喜歡學校的午餐,有時候比在家里吃得還好!”
日前,內鄉縣營養餐食安新模式作為先進案例在《省政府工作快報》上以《內鄉縣依托牧原電商平臺構筑校園食品安全網》為題刊登表彰。得益于聚愛食材的一站式智慧配送服務,學生的食品安全及營養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2013年,國家學生營養餐政策在內鄉開始實施,采取國家撥款、政府采購、集中配送的方式,每生每天定額5元錢的食材,為一大批農村貧困學生提供了成長急需的營養。
2022年春天開始,縣里通過公開招標,開啟了學生食材集中配送。過去,全縣各地學校由30多家大大小小的供貨商供應,造成食材多頭配送、質量參差不齊、利益鏈條長,管理難度較大,食安問題難根治等問題。現在聚愛食材通過打造“1對N”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了監管部門只需要監管一家企業,就能夠對校園食材配送風險的全面把控。基于內鄉縣學生營養餐改革成效顯著,南陽市政府牽頭成立市級國有控股公司進行南陽全域公辦單位食材供應鏈改革。推動學校、醫院、政府公務灶等企事業單位的食材統一集中供應,打造集訂單農業、安全溯源、食安檢測、冷鏈物流、智慧終端、電子商務為一體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閉環體系。
進食堂看滅蠅燈,進儲藏室看滅鼠措施,進操作間看袖子,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推進會觀摩現場,來自全省的學生營養專家們對配送流程各個環節看得很仔細,不住詢問相關細節,對當地營養餐食安新模式的做法贊不絕口。
“目前配送距離最遠的是夏館鎮湍源小學,距離中心倉90公里。最近的是湍東鎮龍園小學,離我們2.7公里。我們會依據配送距離合理安排發車路線,保證上午9點前完成所有學校的配送。”聚愛食材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在南陽,已經有2911家學校食堂,前端設備全部接入“舌尖安全網”,“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100%。全市共落實中央補助資金24.6億元,地方配套資金3.75億元,有效改善了我市39.65萬名農村學生的營養狀況。
從田間到上桌14天 食材“可追溯”
穿戴頭套、鞋套,經過風淋室,筆者深入聚愛食材6000平方米的倉配中心內部。在這里,所有生鮮貨品不僅要經過品控檢測室批次抽樣檢測農殘、重金屬含量,每月初還要經過第三方外檢,并且,所有的食材都進行兩周留樣,以便為質量追溯提供客觀依據。
智能化自動稱重分揀臺旁,身著工裝的女工正在忙碌著,這里采取流水線作業。生鮮到貨之后,經過品控檢測,會從生鮮入口進入,分揀人員會把符合標準的蔬菜水果用標準筐轉化為重量、規格、品質等級統一的標準件,提高作業效率。
標品囤貨區里所有的標品都會經過品控部和商品部嚴選、優選、精選,逐個檢驗后,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才能進入商品庫,再經過無接觸食材傳送設備,可以直接快速地把食材傳送到車上,減少人員接觸,以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
透過備貨區的窗戶筆者看到,聚愛食材倉配中心內90多輛車整齊排列。“作業時間是每晚10點至次日凌晨3點,按區域在不同位置備貨,并根據區域遠近安排配送路線。每日凌晨3點前會按照標準筐備貨完畢,凌晨4點準時發車,上午9點前會保證所有學校食材配送到位。”秦旭說。
通過聚愛食材配送中心的大數據可視化大屏幕,可以看到整個食材中心倉的服務數據、交易數據、配送輻射范圍以及倉庫內部動態等。通過實時監控畫面,可以看到倉庫內部動態以及配送車內司機的實時狀態,實現全程可視化、可追溯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日前,一場“家長陪吃營養餐”開放日活動在夏館鎮吳崗中心小學及聚愛食材倉配中心展開。家長代表走進學校的儲藏間、加工間、餐廳等地,查看了學生食堂硬件設施、環境衛生、加工流程等相關情況,全面了解了食材入庫、儲存、出庫、加工、就餐的所有環節。反饋會上,家長們都表示:學校的營養餐管理程序嚴格,設備設施齊全,操作過程規范,食品安全衛生,學生吃得舒心,我們家長更放心。
“聚愛食材秉承‘食品安全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用生命去捍衛品質’的理念,建立了嚴選、嚴審、嚴控、嚴查、嚴究的‘五嚴’流程。我們始終不忘初心,一貫堅持狠抓標準落實、杜絕隱患風險、筑牢食品安全防線,讓孩子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秦旭說。(文/圖:秦會娟 李仰嶠 陳藝姣 陳春鈺 李 豪)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