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咖啡只有茶 博鰲會場內外的“中國風”

轉自:新民晚報
剛剛閉幕的博鰲會場內,沒有咖啡。4天會期中,人手一杯的,是芬芳四溢的中國茶。
“小綠杯”里的金駿眉,“小棕杯”里的壽眉茶,冷熱均可,任君自取。在今年會場特別打造的“年跡待客廳”里,茶藝大師每天展示中國茶文化,精湛茶藝吸引各國嘉賓頻頻駐足。4天時間里,小罐茶與年跡共計為現場提供了超過17500杯茶飲。“這是中國茶飲與博鰲的第三次牽手,接替了以前會場中提供的咖啡。以茶待客,是希望讓經過時間淬煉的中國茶彰顯東方文化底蘊。”小罐茶負責人表示。
同樣引人駐足的,還有身穿海南少數民族黎族特色服飾的禮賓員。她們身上的黎錦,經過“紡、染、編、織”四道工藝,精美圖案均由手工刺繡,一件衣服耗費的人工長達月余,相傳黃道婆就是得崖州黎族的棉紡織技藝而傳至松江。“每天都有很多外賓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服裝,還和我們合影。能將民族文化傳播出去,我很高興。”負責引導來賓的金雪笑著說。
會場內的茶飲服飾令人感受東方美學,會場外,也成了展示文化的舞臺。東嶼島文化公園正對著主會場,是嘉賓們往來的必經之路。公園里,疍家人帶來的國家級非遺“疍歌”悠揚婉轉,訴說著漁家盼歸之情。古老的“鉆木取火”技藝,也穿越千年在這里重現,來自亮坎村的非遺傳承人黎文賢,拉動弓弦、轉動弓木,短短兩三秒就取著了火苗。董亞風是三亞天涯區布曲、布帶、道德三個村僅剩的9位黎族制陶技藝非遺傳承人之一,每天她都在向外賓展示著黎陶技藝,自豪地訴說黎陶令世代務農的小村莊轉型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美麗鄉村。
有過去,也有未來。一株可以追溯的神奇野生稻,零排放的“魚菜共生系統”,可以現場操作打卡萬米深海風光的“奮斗者”號模型,活體珊瑚養殖和海底牧場……如果嘉賓想揭秘海南的科創力量,一系列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和空天信息“三大未來產業”的豐碩成果,也會令他們嘖嘖贊嘆。
論壇上,腦力激蕩,求同存異;論壇外,展示文化,傳遞自信——作為中國重要的主場外交,博鰲的大舞臺上,不僅有中國經濟脈動吸引世界,也有中國文化之美禮遇世界。
特派記者 金旻矣(新民晚報博鰲今日電)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咖啡還是茶?消費者選擇的是→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