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稻谷全產業鏈!東莞太糧發力預制菜萬億產業藍海

編者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了長遠謀劃。
南都·灣財社攜手國臺酒業,以“促消費·共振興”為主題,啟動“鄉村振興廣東實踐深調研”活動,將走訪廣東15個特色村鎮,深調研鄉村旅游、預制菜產業園、生態農業、鄉村民宿等,發掘一批廣東“三農”發展的鮮活故事、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成效,展示各地鄉村發展的新模式和新前景。
4月10日-12日,南都·灣財社攜手國臺酒業發起的“鄉村振興 廣東實踐”深調研走進東莞,調研永益食品、菜莞家凈菜公司、萬好食品、拾福佃供應鏈公司、太糧米業等,涉及預制菜、調味品、凈菜團餐配送以及農產品種植等內容。
促消費 共振興
鄉村振興廣東實踐深調研·東莞
“一顆種子能種出多少顆稻谷?”“一碗飯有多少粒米?”……在東莞市厚街鎮一家“米飯探知館”的一角,展示著各樣關于稻谷及大米的知識問答題。這里被評為“廣東省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東莞稻作智造之旅”,有米飯DIY親子烹飪、溫室水稻DIY種植體驗等關于大米的體驗項目,是一個關于大米“前世今生”的休閑文旅地。
東莞市厚街鎮“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推動鄉村振興,保障農業經濟發展對糧食的需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推動農業全鏈條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此外,打造文化游、工業游、生態游、健康游等現代旅游產品體系,力促全域旅游向多樣化、高端化發展。
優質種子投入、提高稻谷收購價助力鄉村振興
需要更多高科技人才投入到農業的各個環節
米飯探知館是東莞太糧米業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個大米文化博物館,太糧集團董事長曾麗芳告訴調研團成員,企業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稻米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糧食企業,為打造先進工業旅游項目,深化延伸產業鏈,2018年企業開始運營米飯探知館,現在,這里經常會有東莞本市及周邊城市的中小學生、各類社會團體前來參觀體驗。
曾麗芳
曾麗芳表示,企業在廣東、廣西、江蘇等多地建有子公司和生產基地,在聯農帶農方面,企業主要是在種子投入以及收購價兩方面發力,“種子公司研發出優質的種子,和企業對接,(企業)把種子分發給農戶去種植,我們把種植出來的稻谷收購回來。每年(企業)對于稻谷的收購價會比國家保護價格高3-4毛錢,企業會委托當地的一些小米廠種植,每年需求的稻谷量大概要50萬噸左右”。據介紹,企業直接及間接對接的農戶有2萬多戶,平均每一畝田增加200塊收入。
曾麗芳說,企業也像許多農作物生產企業一樣,在推廣實踐稻蝦共作模式,“種植過程中,已經插秧還沒長穗的時候養殖水產品,最多的是螃蟹和蝦,在收割之前就把這些蝦先收了,這部分附加產品屬于農民的額外收入,也有利于土地的重復利用”。
“我們今年去東北調研,發現農戶大多是55歲以上的女同胞以及60歲的男子漢。”曾麗芳向調研團表示,年輕人,特別是高科技人才難以留在農村發展,此外,她也發現,農戶不習慣去買種子,他們更加喜歡留種子,用自己的種子,所以研發出來的種子在農村地區也推廣得很慢。
曾麗芳認為,不只是種子公司需要高科技的人才和農業的專家,在種植的過程中,天氣的變化、水源的變化等等也需要很多科學家在現場去輔助農民,然后在收購過程中,我們怎么去把濕的稻谷烘干儲存,在儲存的過程中怎么去防潮,怎么保證一年四季有飯吃,也是需要很多科學的專家去關心每一個環節。
上中下游共同發力預制菜萬億產業藍海
深度參與自熱方便米飯預制菜細分品類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制菜寫入其中,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2022 年,東莞就出臺了《東莞市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將依托糧油產業、食品加工制造、冷鏈物流等綜合優勢, 打造集“生產加工、研發創新、商貿物流、綜合服務”于一體的東莞預制菜產業體系,用“東莞制造”為預制菜產業賦能增效。
太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預制菜產業一頭連接著產地田頭,一頭鏈接著市場餐桌,是一個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在布局預制菜產業上,企業將著力加大在產品研發、設備采購、人員儲備等方面的投入,計劃深度參與自熱方便米飯、鮮燉粥、壽司米等預制菜細分品類,以東莞作為主生產城市,銷售渠道及市場布局全國。
太糧有關負責人介紹,在上游原材料供應方面,企業將加強與其他預制菜企業的合作,更深度地參與到預制菜行業產業鏈中;在中游預制菜加工生產-下游銷售方面,將基于深度市場調研后,推出可滿足當前消費群體食用便捷、口感香軟的自熱方便米飯產品,發力預制菜萬億產業藍海。
促消費 共振興
鄉村振興廣東實踐深調研·點評
在調研交流過程中,貴州國臺酒業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大客戶部經理彭飛表示,太糧集團在國內多地開展“基地+農戶”的模式,給農民提供技術幫扶和優質的種源,農作物的副產品減少了,也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企業把稻谷作為亮點進行文旅線路的開發,一方面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從田間稻谷到餐桌米飯的全鏈條過程,另一方面也帶動了東莞市厚街鎮旅游的多樣化發展。
策劃:王瑩
統籌:馬建忠 陳養凱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馮家鉅 見習記者 邱康正
攝影:余春鑫 譚輝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