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 | 一面面古代銅鏡映照人間萬象

想了解好看、好聽、好玩的歷史故事嗎?想探秘古人的精神世界嗎?到河北博物院來吧。3月4日,“鏡·相——中國古代銅鏡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揭幕。
展出的部分銅鏡。銅鏡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日常用具,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銅鏡出現于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時期,延續使用至清代。鏡雖微物,卻承大道。銅鏡中蘊藏著應時而變的審美情趣、道德倫理、宗教情懷,既有以天圓地方、四神八卦、十二地支等為內容的宇宙觀,涵括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游魚蟲蝶的萬物皆有靈的自然觀,也有以福祿壽喜、姻緣愛情、吉祥平安為追求的人生觀。
本次展覽是河北博物院2023年度首個原創展覽,展出文物269件,以河北博物院藏銅鏡為依托,匯聚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揚州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定州市博物館共7家文博單位的銅鏡精品,同時還有80余張圖片、4段原創視頻、30余首古詩詞和80余條文獻、40余條典故等同期登場。為大眾闡釋古人是如何照容、銅鏡的起源與制作、銅鏡里的世俗人情以及宗教觀念等。
展覽名稱為“鏡·相”,意指銅鏡中蘊含的世間萬象、人情風物。整個展覽包括“當窗理鬢對鏡貼花”“粉以玄錫光如日月”“寫規萬物鑒面鑒心”“凡塵氣象百味人生”“與天同壽永恒之思”五個部分,打破了傳統的時間脈絡,從觀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出發進行策展,重在回答“銅鏡真的能照容嗎”“銅鏡從哪里來”“銅鏡和太陽有關系嗎”“銅鏡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銅鏡真能照妖嗎”“銅鏡里有著什么樣的民俗文化”“銅鏡里為什么會有西王母與不死藥、嫦娥奔月、王質觀棋、柳毅傳書等各種各樣的故事”等等現代觀眾喜聞樂見的問題。
市民在銅鏡前參觀。本報記者 王建國 攝昨天記者看到,河北博物院北區15、16號展廳已是銅鏡的世界。200多件銅鏡功能各不相同,并非僅用于照容。還有用于聚光取火的陽燧鏡,用于辟邪的五岳紋鏡和八卦紋鏡,用于婚姻的雙鸞鏡,用于祝壽的千秋龍紋鏡等;這些銅鏡尺寸不一,形制各異,既有小如銅錢的唐代“開元通寶”銘文鏡,也有直徑30余厘米的圓形大鏡,既有方鏡,還有鐘形鏡,并非都是圓的。令人印象最深還是銅鏡上豐富多彩的紋飾和銘文。諸多銅鏡紋飾精美,堪稱藝術品。比如上海博物館藏唐代瑞獸葡萄紋鏡,瑞獸靈動活潑,葡萄飽滿水靈。豐富的細節和生動的氣韻,令人一見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還通過古代場景復原、現場體驗透光鏡和陽燧鏡的仿品等方式,令整個展覽更加直觀生動。展覽形式設計、河北博物院藝術設計部文博助理館員王鐸介紹說,此次形式設計靈感主要源自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南朝庾信的《鏡賦》,其中古人照鏡的場景復原就來自《女史箴圖》的部分畫面。“我們希望通過場景構建、空間設置等讓公眾對銅鏡的認知從表象到內涵、從微觀到宏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本次展覽并非一個普通的古代文物展覽,也是意在“讓文物活起來”,進而弘揚民族文化的具體舉措。展覽旨在通過梳理銅鏡的發展脈絡,講述其中鮮活的故事和傳說,揭示先民博雜而隱晦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大家在藝術欣賞之余,亦能神游千載,思悟先民的心路歷程,獲得一次高雅而愉悅的審美體驗。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展至6月2日,其間河北博物院還將組織一系列社教活動,帶領公眾了解銅鏡的諸多常識。
文/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鎣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