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這家餐飲店誘導、誤導消費者被曝光……

編者按
2月24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召開,決定在全系統開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這起案件是市場監管總局官方網站2月13日公布的第二批制止食品浪費行政處罰典型案例之一。本文介紹了案件查辦經過及難點,特此刊登,希望對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加大案件查辦力度有所借鑒。
案情簡介
2023年1月3日,四川省儀隴縣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投訴,反映儀隴縣新政鎮巴旺子外婆菜餐飲店涉嫌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經現場檢查,執法人員發現當事人在銷售菜品過程中,確實存在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食品浪費的違法行為。執法人員現場責令當事人立即整改,并予以警告。
1月6日,執法人員復查時發現當事人仍存在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七條的規定。儀隴縣市場監管局依據該法第二十八條,對當事人作出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評析
本案當事人在銷售菜品過程中,為獲取更高利潤,以消費者所點菜品不夠吃或者推薦本店特色菜為由,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七條的規定,構成餐飲服務經營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的違法行為。
本案查辦存在兩大難點。一是違法行為證據難以固定,二是“明顯浪費”不易認定。此類案件查辦,既考驗執法人員調取證據的邏輯思路和方式方法,也對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提出較高要求。
(一)違法行為證據難以固定
誘導、誤導消費者可以理解為利用信息不對稱,有意促使消費者多點菜品,因此固定證據的落腳點要放在“信息不對稱”和“有意促使”上。
如何確認“信息不對稱”?辦案人員采取三個主要措施:一是及時調取該店使用菜單,確定菜單未標注菜品規格分量的事實。二是詢問服務員,確定服務員在點餐時未告知消費者菜品規格分量的事實。三是詢問投訴人及正在用餐的消費者,確定消費者在點餐時不知道菜品分量的事實。
如何確認“有意促使”?辦案人員主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是現場檢查未發現該店店內有任何反食品浪費的提示提醒。二是通過詢問經營者、服務員、投訴人和消費者,確定當事人未履行告知義務,以及當事人為獲取更高利潤,以推薦特色菜或菜品不夠吃的理由促使消費者多點菜的事實。
(二)“明顯浪費”不易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二條對“食品浪費”給出清晰定義,即“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廢棄、因不合理利用導致食品數量減少或者質量下降等”。但對于何為“明顯浪費”,法律沒有說明,需執法人員主觀認定。
現實中,認定“明顯浪費”比較困難。有的餐飲經營者在場所內張貼或擺放有反食品浪費標識,卻在點餐環節由服務員口頭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事后不予承認并堅稱系顧客自行要求多點菜造成浪費,陷入“羅生門”。同時,因每個人食量不一,不同地方、不同群體的飲食文化不同,很難以相同的標準界定食品浪費的程度。
本案辦案人員注意從經營者、服務員、投訴人等多方面取證,確定當事人誘導、誤導消費者多點菜造成“明顯浪費”的事實。
思考與啟示
制止餐飲浪費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此案為四川省南充市反食品浪費第一案,對轄區餐飲服務經營者起到有力震懾作用,有利于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
通過查辦此案,對于如何更好地遏制餐飲浪費行為,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持之以恒開展“勤儉節約、浪費可恥”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節約糧食、反食品浪費公益宣傳,傳播食品安全知識和文明餐桌理念,從思想根源和習俗上糾正消費者“越多越有面子、越多越有排場”的觀念,推崇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第二,加強對餐飲服務者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引導其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劃清法律紅線,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重。推動餐飲行業協會強化自律、自治,制定餐飲計量團體標準,開展反餐飲浪費承諾,評選餐飲計量誠信單位。同時,組織開展公益維權行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動消費者、媒體等廣泛參與,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第三,加大餐飲計量監管、指導工作力度,引導餐飲行業針對不同數量人群推出不同規格的菜品,明確標識適用就餐人數。同時,加大計量抽檢力度,嚴查違法計量行為。
第四,針對執法人員辦理此類案件的難點,探索制定認定標準和裁量基準,便于基層在實際工作中參照運用。
四川省儀隴縣市場監管局 向芳
來源:儀隴縣市場監管局
崛起南充整理發布
聲明:刊載此文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者支持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對于留言區內容僅代表評論者個人觀點,與“崛起南充”立場無關。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