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希地王凌波:消費品公司對抗內卷的正確方式,是圍繞價值鏈長期沉淀

本文共計
6088
字
|
閱讀需要
10
分鐘
藍鯊導讀:全鏈路管理支撐起大希地連續7年的倍速發展。
對談 | 藍鯊新消費私董會學員& 大希地創始人王凌波
整理 | 張丹華
編輯 | 盧旭成
導語:
2022年開年,預制菜火了,有人甚至將今年稱為預制菜元年。
大希地創立于2014年,短短幾年,迅速成長為全國領先的家庭預烹飪食材品牌,年增長率超過100%,年銷售額達20億元。
在藍鯊·新消費私董會的供應鏈模塊中,我們邀請了大希地創始人王凌波,與私董會學員交流分享:為何大希地能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為什么大希地能獲得高于對手的利潤?對于未來,大希地又有怎樣的規劃?
本文整理自學員與大希地創始人王凌波問答(部分),以下,enjoy:
01
初創企業如何選賽道,定品類?1、今年是預制菜元年嗎?
問:有人說今年是預制菜元年,您怎么看待預制菜的市場機會和玩家?
答:預制菜最近炒得比較火。
我們是2014年創業,對消費品的融資熱度感知很深,直到2017、2018年,整個消費品都不是一個主流賽道,但在過去的兩年,是消費品大年。
我認為預制菜是個成熟品類,很多年前就出現了,一直都在。有朋友跟我講,他特別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券商去研究某上市的預制菜企業,我認為它是個不錯的企業,但相對而言,它是個偏傳統的制造型企業。預制菜,一定會有一些細分品類機會的,像鹵味,市場前三的市占率不高,還是有機會。
△2021年中國預制菜消費者消費品類圖源:艾媒資訊2、5分鐘做大餐的預烹飪品牌
問:大希地創業時,為何選擇牛肉這個品類?
答:常規的方法是先做戰略,開始前花一定的時間做充分的市場研究,去洞察市場、消費者和競爭格局,以判斷這是否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實際上,大部分公司并不是從這點出發的。
創業方向的選擇,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開始的時候,不管是從自己認為正確的出發,還是先找到市場機會,都沒問題。
我們是從找到機會點出發的,做大希地之前,我們做品牌服務和供應鏈。做供應鏈時,我們發現中式調味牛排這個品類有幾個特點:一是評價高且銷量穩定;二是復購也很穩定。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好方向。
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并沒有想清楚公司的戰略、愿景和使命,而是做了一兩年后,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方法論,最后有了公司的戰略和目標。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要盡早想企業的愿景和使命,這樣才能指導公司5-10年的穩健發展。
問:很多人購買牛排是為了嘗鮮,如何解決復購率問題?
答: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與時間做朋友。用戶習慣沒形成時,一個品牌很難完成品類傳播或建設的使命,沒有財力和動機,所以,我們成為一個領先者,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方向還有機會,讓更多人愿意一起來干這件事,共同推進行業發展,至于什么時候能迎來理想的用戶復購,完全取決于社會發展和渠道變遷,這個時間點一定會來,要做好長期準備。
問:競爭環境這么卷,單一品類能支撐一家公司的發展嘛?
答:大部分品牌都是單品品牌,只有少部分的品牌能發展成為集團品牌。任何一個品類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如果真的能夠把這個事情給做好,做的特別優秀,是完全可以支撐一家公司的發展的。
3、初期做爆款,長期做綜合食品品牌
問:大希地旗艦店的SKU很多,在策劃自己的產品矩陣時,是按什么思路做的?不同的品類,有不同的消費場景嗎?
答:一定是同一消費場景,從而構建自己的產品矩陣。
△大希地的SKU圖源:大希地天貓旗艦店問:不同品類有不同的爆款,除了肉類,您傾向于讓品牌重心放在哪個品類的爆款上?答:我們倡導的品牌價值主張,是5分鐘做大餐。我們是一個5分鐘做大餐的RTC預烹飪食材品牌。
問:大希地是如何做品牌構建的?
答:品牌構建有很多種方法。有些品牌確實是從品牌建設開始的,比如特斯拉。馬斯克一開始就給特斯拉創造了很強的品牌勢能,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家很夢幻、很科技的公司,其實終極目的是做普及率,推出高性價比的Model 3,再把錢投入研發,降低制造成本,進一步降價。一旦普及,盈利能力無限想象。
消費品也是一樣。你可以選擇一開始打造很強的品牌勢能,做1.0、2.0的產品,慢慢切入性價比;也可以像瑪莎拉蒂一樣,只做高端;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做強供應鏈,快速做規模,做品類和品牌細分。有資金、有人才、有資源、有渠道,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去構建品牌。
問:大希地最早是做牛排,現在也賣蛋撻,您是怎么考量品牌邊界的?
答:最容易做的品牌是品類品牌。絕大多數品類,如果能長期持續去做,都可以做成一個足以上市的品牌。
我們選擇做一個更大的品類品牌,而不只做一個細分品類品牌。我們想服務更多的人,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大希地的成長也是分階段的。現在我去做用戶調研,問大希地是什么品牌,可能90%的用戶第一反應是牛排。這并不妨礙我們賣其他品類,品牌是可以升級的。比如雀巢, 雀巢是個咖啡品牌,也是個奶粉品牌,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團公司之一,每年幾百億美金的收入,它旗下有幾十個年銷售過十億的品牌。
△雀巢旗下品牌(部分)圖源:雀巢官網02
真正支撐起大希地倍速發展的是全鏈路管理問:支撐大希地快速發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從外面看,大希地是個做預烹飪食材的消費品牌,我們也對外講,大希地是一個5分鐘做大餐的品牌。但品牌只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真正支撐起大希地快速發展,7年來每年翻一番的,不只是品牌。
消費品分為三大環節:生產制造、供應鏈體系和銷售。打造品牌是銷售端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對我們而言品牌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會一開始就把品牌立得很高,然后圍繞品牌做很多市場營銷的工作。相反,我們將90%以上的精力花在產品、供應鏈、倉配、渠道建設、公司的人才和組織建設上,基本功做扎實了,才會有品牌的基業長青。
1、消費品牌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地要做原料直采
問:為什么要做原料直采?
答:我們做消費品牌的,到了某一階段,不可避免地要觸碰原料,做部分或全部的原料直采。原因很簡單,有的行業原料波動高達100%,甚至200%。
△圖源:大希地牧原股份披露的近兩年業績,就是典型的豬周期。豬周期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出現了好幾次,它的最高點跟最低點甚至差三倍。雞肉也經歷了類似的大起大跌。從歷史來看,牛肉價格很少有大幅劇烈波動,但對比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平均上漲了40%以上。
因此,消費品公司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地涉獵原料直采,至少我見過的,供應鏈做的好的,原料方面都是重度參與。
問:怎么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上升?
答:唯一的方式是提價。做期貨交易,頂多能對沖半年到一年,而且是極少數的品類,占用極大的資金,在趨勢非常篤定的時候才能去賭。大部分企業只能短期對沖,只能硬抗或提價。關鍵是,你能提多少,提價后對自己的影響多大。渠道力和品牌力很強的就相對比較容易提價。
2、未來能活下來的工廠,生產效率一定要高
問:為什么要自建工廠?
答:創業早期,我們不具備資金實力自建工廠,或不愿意將錢投到工廠。
3年前,我們并沒有想過自建工廠。但走著走著發現,并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愿意跟隨你的發展承擔更高的風險,擴充規模和產能。在尋找供應商的過程中,磕磕碰碰可能導致品類發展不起來。
我們自建工廠是為了更好地掌控上游。
大部分工廠是隨行就市的,需要你的時候,價格很容易談,只要市場發生一點點波動,合作就會變得不那么愉快,甚至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新舊供應商切換過程中,意味著一段時間、成本的損耗。而且,大部分工廠的整體效率有待提升。
問:怎么建工廠?
答:如果大家做工廠的話,一定要立足長遠,至少5-10年的時間。
△道格勒工廠實景
圖源:大希地
這個工廠建議具備這么幾個特征:一是最好是全行業生產效率最高的;二是生產衛生標準最好也是最高的;三是管理經營的效率,最好也往行業最高標準邁進。未來能活下來的工廠,大部分應該是生產效率比較高的。
2020年,大希地的全資的道格勒工廠建成投產。它有國內最先進的牛排生產線,基本上都是歐洲進口的設備,也是國內第一家拿到SQF認證的肉類加工企業。這是肉類加工領域食品安全等級和要求最高的認證。
3、全鏈路數字化管理,梳理并量化供應鏈各環節的價值
問:大希地將牛排品類推火后,會有各種各樣的競爭者殺進來,您怎么對抗行業內卷?
答:對抗的方式取決于你所處的環境、時代背景、你的優勢等,答案不是唯一的。創業第一年,我們就有競爭者和挑戰者,每年都有一批倒下。
對抗內卷的正確方式是什么呢?一定要圍繞價值鏈做價值沉淀,每個環節都比對手優秀一點點。長期來看,這是對抗內卷的唯一方式。
問:如何創造比對手更多的利潤空間?
答:構建全鏈路數字化管理,代表了我們對供應鏈思考的核心,就是價值鏈。
傳統消費品的價值分配是一個微笑曲線。微笑曲線的右端是品牌,左端是研發。蘋果是非常典型的微笑曲線,研發和品牌強勢,用戶體驗非常棒,品牌溢價非常高。過去幾十年,全球消費品牌非常認同微笑曲線模型。
不過,微笑曲線在國內會遇到更大的挑戰,渠道強勢、流量規則、同質化競爭等,所有的渠道、消費者,都在更多地創造競爭、創造比價,使得你在研發端、品牌端更難建立應有的價值和溢價。
△微笑曲線
圖源:網絡
這時如何創造比對手更多的利潤空間呢?在價值鏈各環節進行價值創造。不管商業環境和平臺規則怎么變,不變的走向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只要你的公司還活著,你在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里的投入,就會一直累加并成為你最終的價值沉淀。
所以,還是要把價值鏈想清楚,要清楚每個環節創造了什么價值,分別有多少毛利和凈利。
問:大希地為何要自建數據管理系統?
答:價值的衡量需要通過數據量化。我們搭建了一套從原料到生產制造、到倉儲物流、到渠道的全鏈路數據管理系統。我們并不認為每家公司都需要搭建這個系統,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很優秀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如果大家能做好整合,實現有效購買和利用,沒有必要自己研發,研發成本和風險都很高。
03
做消費品,純靠資本很危險1、核心渠道做營銷,轉化效果最好
問:在資源、資金有限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大部分的營銷力應該都是貼合渠道力去發展的,大希地不同階段的渠道策略怎么設計?
答:渠道力和營銷力捆綁起來是最有效的。用淘系的語言講,就是站內和站外。站內投放和站外投放效果完全不一樣。
當你做銷售時,首選是站內,因為站內可以完成從營銷到購買的閉環,但凡多一次跳轉,流量和轉化的就有一次損失。如果做的是一級跳,廣告頁就是爆品,轉化率最高。
但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只是賣貨,缺乏品牌營銷。如果你要做好營銷,表達你的品牌觀點、品牌故事,增加中間的利潤值,就會在流量轉化上有損失。因此,這里需要做個平衡。
在品牌早期,在核心渠道里做營銷,轉化效果是最棒的。做到一定量級,或渠道覆蓋面很廣時,就可以忘掉第一點,在任何地方做營銷,都可以形成轉化。比如,伊利蒙牛的年度廣告投放費用是百億級的,你哪里都能看到它,但又說不出來它在哪里做營銷,因為它已經形成了營銷場跟渠道場的無死角全覆蓋,在任何地方做營銷都可以導向交易。
問:數據方面,如何選擇和平衡定性、定量數據?
答:傳統品牌里,總會講定量和定性分析。我首先會選定量,因為定量里是包含了定性。數據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所謂的定性,也是要結合定量來分析的,定性我認為它更多的是一種選擇或者策略的東西,定量能夠告訴你細節。我們更擅長于做定量,定性我覺得想明白很重要。
問:小范圍測評時,作為數據分析專家,特別關注哪些指標?
答:從電商誕生開始,關鍵指標的邏輯都沒有發生變化,流量、轉化率、用戶滿意度、復購率等。流量型公司和品牌公司有很大的區別,品牌公司會傾向于更長周期的數據分析。
2、私域不是解藥,長期來看店播能賺錢
問:電商平臺和品牌的博弈,私域是解藥嗎?
答:博弈永遠都有,不僅是電商平臺,傳統渠道與品牌之間也有博弈,國內外都是如此。只不過,現在大家對電商平臺的博弈感知更深。私域一定是個方法,但不是解藥。大部分品類的私域只是輔助。有些品類的用戶粘性和復購超強,這種品類,私域干好了,可以擺脫對任何平臺的依賴。
問:有人說,現在店播不賺錢,您怎么看?
答:店播應該是可以賺錢的,取決于你的行業、規模、所處階段和團隊能力等。互聯網賣貨已經從平面式的圖文變成了交互式的視頻賣貨,這是核心。淘寶直播剛出來,我們就開始做了,雖然那時它沒有流量,但我們認為這是方向,現在它也成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品牌窗口。
△大希地的淘寶直播間
圖源:淘寶
3、線下很慢但穩健,未來線上線下會趨同
問:大希地已經這么大規模了,線上線下怎樣規劃?
答:線下我們已經做了4年了。線下真的很慢,整體來看,線下效率低但相對穩定。
為什么洽洽對線上并沒有很激進的動作?有可能它選擇的是長期穩健的利潤,而不是沒有合理利潤的規模。早期,大家可能覺得這是個企業很古板,但現在看,它反而很健康,估值也不低。
我個人的觀點,未來線上線下是越來越融合和趨同,不再存在所謂線上和線下的區別,甚至線上和線下的流量成本、中間成本變得非常相似。
問:線下能不能做好跟冷鏈有關系嗎?
答:線下門檻不在于冷鏈,冷鏈只是一方面,線下的核心在于整個鏈條的價值聯動,包括經銷商體系的搭建,倉配管理,貨損等等。還是那一套邏輯,只不過線下沉淀的時間很長。
4、選擇了創業就要做好長期準備
問:現在資本遇冷,很多消費企業覺得很痛苦,您怎么看?
答:做消費品過度依賴資本很危險。為什么呢?在某些領域,比如科技研發領域,前期確實要靠資本支撐。但消費品,沒有10年很難成功。我看到的,成功的消費品牌,包括已上市的,過度靠資本的很少。資本是一種助力,我們要做好準備,沒有資本也能活下去,用這種心態去融資,我覺得是OK的。
問:如果讓您重新創立大希地并運營,有哪些坑會是您希望避免的?
答:我覺得第一件事情,就是盡快想明白公司愿景和使命。創業和做生意本質上是兩件事情,選擇不一樣,做的決定完全不一樣。
賺錢做生意,一定要牢牢抓住當下的機會,傾注所有精力到搶占當下及未來2-3年的機會上,而對未來5年會怎么樣,不會特別關注。
創業不一樣。雖然選擇了創業,但如果你沒有把愿景和使命想明白,你很有可能走在一條賺錢的道路上而不知,或在賺錢和創業之間搖擺也不自知。如果你是創業,未來10年,你創造的消費者價值是什么?想明白它,然后把所有路徑變短,這將意味著你未來的路徑會很直。
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風險控制。馬斯克曾經說,不管是Space X還是特斯拉,成功率只有10%,最艱難的時候,兩個都在虧錢。一旦有勇氣選擇了創業,直接殺過去、死了再來,如果想選擇一條更安全的路,不妨把事情想得簡單一點,賺錢就好了。
問:您提到很多競品倒下了,站在您的視角,這些品牌踩了什么坑?
答:倒下千百個,原因只有一個,認知不清、能力不夠。大部分人只做一件事,就是流量運營,有個電商團隊,做點流量運營,賣的便宜。中長期來看,運營指標一定會越來越差,必然會走向滅亡。這些團隊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一件賺錢的事,還是在創業,導致精力花在賺錢上,卻誤以為自己在創業。
*本文為藍鯊消費原創,作者張丹華。歡迎加藍鯊消費首席交流官(WX:L15811243757),關注公眾號:藍鯊消費(ID:lanshaxiaofei),深度研究消費產業,記錄和陪伴新品牌成長,歡迎加入藍鯊交流群。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END等你點關注都等得長毛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