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保障“五一”等重點時段食品市場安全穩定,確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堅守底線思維,創新真招實策,扣緊食品安全之鎖,調動各方力量打好“組合拳”,實現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躍升”。
擰緊監管“螺絲釘”,織密監管“防護網”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經營場所、設備設施和食品經營過程管理,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在食品流通方面突出“三重點”+“三強化”整治。
“三重點”包括:一是重點時段。將“五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學生春秋季開學、中高考時期、旅游季節、重大活動期間、2022年元旦、春節、元宵節列入重點時段。整治時間至2022年2月25日結束。二是重點監管區域。圍繞城鄉結合部、農村牧區、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食品批發企業、校園及其周邊、旅游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和養老機構整治。三是重點品種。包括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糧食及其制品、地方民族特色食品、校園及其周邊“五毛食品”、節日期間的時令食品等。
“三強化”強調:一是強化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突出震懾警示作用,選準切入點,查處水果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肉及肉制品中獸藥殘留超標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非法采購、經營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及野生動物肉類及其制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精準重拳出擊。二是強化食品貯存及進貨銷售憑證常態化監管。統籌查辦當前監管風險壓力最大的食品銷售貯存專區設置問題、銷售過期或標識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問題、經營者未按規定落實進貨查驗制度或未按規定保存相關記錄和憑證等問題,依法懲處違法經營行為。三是強化疫情防控工作。清醒認識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重點檢查食品經營者落實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銷售進口冷鏈食品落實情況,查辦無檢驗疫情合格證明、無核酸檢測證明、無消毒證明、無追溯信息的冷鏈食品生產加工及上市銷售的情況,更好地服務疫情防控大局。
念響安全“緊箍咒”,鑄牢安全“防火墻”
食品流通經營者及其相關主體是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近年來,雖有多項法律、法規明文規定食品流通經營主體責任及義務,但在具體實施中,仍有部分食品經營者打折扣,搞變通,落不實。為此,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堅持治“果”和治“因”并重,通過“雙督促”明確責任義務,“強監管”做到早防范早處理,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是“雙督促”:督促食品流通經營主體建立公開承諾、自查報告制度,落實安全管理、風險管控、檢驗檢測等主體責任。督促食品經營主體認真落實進貨查驗以及查驗記錄、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考核等制度要求。
二是“強監管”:對符合要求的經營主體按要求入駐“蒙冷鏈”追溯平臺,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充分發揮12315行政執法體系的作用,及時受理投訴舉報,跟蹤查處違法行為;加大各重點時段明確的重點區域、重點品種監督抽檢力度,對問題發現率較高、群眾投訴率較高的企業增加檢查頻次,提高監督及抽檢靶向性;加強與農牧業、海關、教育、衛生健康、城管、公安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應對食品安全問題,提高整治行動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食品市場規模的龐大、業態的復雜,安全監管刻不容緩。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聚焦重點時段食品流通專項整治,結合日常監管、“雙隨機抽查”,力在強化常態化監管,以此真正達到警示一片,震懾幾年,保持韌勁,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