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專欄“冷鏈”熱起來!看貴州冷鏈物流網絡如何覆蓋全省輻射全國

今年初,為探尋貴州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問題,記者走訪了貴陽市花溪、扎佐、云關,黔西南州興義、貞豐、安龍,遵義市播州、湄潭、綏陽等地,與各地政府官員、商務系統干部、冷鏈物流企業,相關農業企業經營人員等進行廣泛交流,以期全面了解了我省冷鏈物流體系現狀、存在問題、建設情況、對產業的支撐作用,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意義等,從而幫助大家看清情勢,齊心合力,加快推進我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隨著貴州農業產業的飛速發展,全省各地優質農產品正呈“泉涌”之勢,生產出的大量農特產品,對儲存、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其中的“冷鏈體系”更是關鍵所在。
??“冷鏈體系”對貴州農業產業意義何在?我省冷鏈體系建設何時完善?這個體系如何聯結地方農業企業?如何帶動和支撐地方產業發展?——這一系列問題,是我省農業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項目占地9400畝,總投資152億元,是目前貴州最大的一體化運作的現代物流基地。
冷鏈不強,貴州農特產品很受傷我省每年有近460噸的農產品損耗在運輸、存儲過程中貞豐縣的優質李子“四月李”剛上市時可賣到20元一斤,到大上市時暴跌到5元一斤,甚至一兩元一斤,由于沒有冷庫儲存,有的果農干脆不采摘,任其爛在地里。??水晶葡萄大縣三都,每年有近12噸的葡萄在7—8月集中上市,這段時間的葡萄價格僅能賣到8角—1元。黔東南州大肉姜,由于當地冷庫不足,產地型冷庫稀缺,集中上市時只能租用周邊20余個小型冷庫零散儲藏,導致產品損耗較大,還增加了運輸、管理和儲藏成本。劍河縣小香雞在通過物流公司進行運輸過程中,有時因為預冷不徹底、冰袋保存時間短等原因,導致部分白條雞發生了腐敗變質,受到了消費者的投訴。??鎮遠的部分紅桃在進行普通包裝后即交付運輸,結果配送半徑超過兩天后送到消費者手上時,都變成了不能吃的“壞桃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由于沒有冷庫、冷鏈車,我們的許多生鮮農產品在儲存和運輸和過程中大量損失。據測算,由于不規范的運輸和倉儲,我省每年有近460噸的農產品損耗在運輸、存儲過程中。冷鏈短板,正成為我省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冷鏈,是指生鮮食品從產地收購到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所需低溫環境的特殊供應鏈系統。一般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長期以來,由于貴州農業產業小、散、弱等原因,使我省市場體系中,冷鏈設施一直處于低水平階段。首先是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嚴重不足。據測算,目前全省需冷藏的生鮮易腐農產品對應所需冷庫為115萬噸,而現有冷庫容量約80萬噸,缺口很大。而且全省冷庫大多集中在貴陽市、黔西南州、黔南州,各市(州)冷庫所在地集中在物流園區和城郊地區,而在農業生產基地、農業園區冷庫比較少,農產品冷藏不便。二是從冷鏈來看,全省生鮮易腐農產品冷鏈物流量約2300萬噸,本省現有冷藏車703輛,所具有的冷鏈物流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現有實際需求。再加上我省冷庫、冷鏈大多是企業自備自用,不成體系,忙閑不均,進一步造成我省冷鏈物流現有設施設備使用率低。近年來我省農業產業飛速發展。在脫貧攻堅戰役中,重點發展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五大產業,同時按照“一縣一業”大力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產業。僅蔬菜產業,到2019年種植面積就要達2000萬畝以上,產量2600萬噸以上,生態家禽業全省出欄要達3億羽,禽蛋產量30萬噸。截至目前,我省茶園、辣椒面積全國第一,火龍果、刺梨生產規模全國第一,馬鈴薯種植面積全國第二,薏仁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隨著農產品產量規模持續增長,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怎么賣出去?怎么賣得好?加快建設一個完善的、能把貴州優質農產品帶出大山的流通網絡是當前各項工作的當務之急,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就是關鍵一環。補齊短板,我省冷鏈體系快速完善??“1+88+5”冷鏈物流網絡覆蓋全省輻射全國??建設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構建新型流通網絡,是降低農產品損耗率、擴大銷售半徑的重要手段,是延長儲存時間,促成錯峰、錯季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撐。是我省農業產業發展中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頸。為加快我省冷鏈體系建設,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貴州省發展冷鏈物流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冷庫庫容要達到120萬噸、冷藏運輸車輛1000臺,肉禽類、果蔬類冷鏈流通率要分別提高到25%、11%,實現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冷庫全覆蓋。目前,在省商務廳主導下,全省正緊盯三年實現全覆蓋的目標,加快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生產端大力建設產地型冷庫,在銷售端大力建設市場型冷庫,在運輸環節,大力擴充冷鏈運輸車數量。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省有22家企業增加了冷庫庫容約35萬噸。2018年,我省公益性冷庫建設將取得重大進展:位于修文縣扎佐鎮的正在建設的我省最大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貴陽北部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將建設13萬噸容量的冷庫;遵義黔北現代物流新城也將建冷庫30萬噸,再加上40個縣農商旅綜合體冷庫,總庫容將達到50萬噸。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冷鏈體系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省商務廳的設計和主導下,遵義交旅投旗下鐵投集團全面展開了建立全省冷鏈物流網絡工程。
??遵義交旅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小宇告訴記者,這個冷鏈物流網絡的構成可簡單描述為“1+88+5”: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計劃今年建設冷庫30萬噸,圖為新建冷庫正在安裝風扇。
“1”是指在遵義市建一個“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作為冷鏈體系的核心,有30萬噸規模的冷庫作為中心倉。“88”是指在全省88個縣市區布局1個農商旅綜合體,每個綜合體各建一個5000噸的冷庫作為分倉,從而形成全省一張冷鏈網。??“5”是指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各建一個分銷中心。他說,“1+88+5”形成一個覆蓋全省、延伸向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將為貴州農產品的推廣、運輸和銷售,搭建一個暢通、便捷、高效的平臺。1月18日,記者來到位于遵義市播州區茍江鎮的“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一個巨大的工地令人震撼,負責該建設工作的遵鐵物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龍告訴記者,該項目占地9400畝,總投資152億元,是目前貴州省最大的一體化運作的現代物流基地,自2017年開始大規模建設以來,現場組織了五六千人駐扎工地加快施工。“目前已完投資50多億元,完成建筑體量20萬方,總進度已達到40%,整個物流新城已現雛形”。據遵鐵物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閎介紹,該項目在突出冷鏈物流網絡建設的同時,還設計建設了物流大數據中心、供應鏈金融體系、物流標準化體系、“公鐵水航”多式聯運體系,這里作為核心,與覆蓋全省88個區市縣的農商旅互聯綜合體,以及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五個分銷中心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平臺,將運輸、倉儲、配送、包裝、加工、信息等業務有機結合,從而大幅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為“黔貨出山”提供廣闊空間,為貴州農業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按照計劃,在88個縣市區修建“農商旅綜合體”的計劃分兩步實施,首批40個將在2018年完成,其余的將在2020年前完成,目前在建的有綏陽、湄潭、赤水、貞豐、開陽、劍河、三都等10個。
占地50.2畝的綏陽縣農商旅綜合體正在加緊建設
“綏陽縣農商旅綜合體”就是首批建設的項目之一。1月18日,記者來到綏陽縣詩鄉大道,占地50.2畝的該縣農商旅項目躍入眼簾。雖是隆冬,建設現場卻熱火朝天。項目經理張志軍指著一棟三層高的在建弧形建筑說:“這是中央廚房,目前正在建第3層,預計今年4月可投入運營。”他說整個項目于2017年7月13日動工,目前施工進度已達80%。1月19日,記者來到位于湄潭縣經濟開發區的“湄潭農商旅綜合體”施工現場,但見四大主體建筑——中央廚房、常溫冷庫、低溫冷庫、綜合服務中心已全面封頂,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進展很快,才半年就封頂了,預計今年5月底投入運營。“我們的5個分銷中心分別設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西安五個城市,并分別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和大西北,從而形成一個立足貴州、輻射全國的冷鏈物流體系。”唐小宇告訴記者,目前上海的分銷中心已經建成,面積有900多平米,全部用于展示貴州精品,展廳的大數據平臺可以看到貴州生產基地的情況。同時還租了冷庫,還組織了一批人營銷員深入社區超市、農批市場等抓訂單。同時,正在抓緊建設重慶分銷中心。另外,今年計劃自購冷鏈車100臺,明年預計達到200臺。唐小宇說:“我們現在是幾支團隊在同時開展工作:建設團隊抓緊施工,對外合作團隊抓緊談判,還有運營團隊、專家團隊等各施其職,各項工作起頭并進,要讓我們的冷鏈物流體系網絡建成之日,就是整個網絡運營之時。”爭相搭車,地方企業看好“農商旅平臺”?“農商旅綜合體是我們地方小企業的‘火車頭’”由“1個物流新城”和“88個縣級農商旅綜合體”構建起的這個覆蓋全省的冷鏈物流網絡,是如何起到助力產品銷售、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作用?我們還是聽聽地方企業和干部是怎么說的吧。
“農商旅項目非常必要。”綏陽縣商務局副局長吳廷強說:“農業產業最大的短板是沒有穩定的冷鏈物流體系,農產品還未成為商品就爛在了地里。而農商旅項目最核心的是它的倉儲物流系統,補上了這塊短板。此外,目前我縣農產品集配不成規模,也是農產業發展的一個弱項。而倉儲體系,將有效激發農產品規模的擴大。”他舉例說,目前綏陽縣主要農產品有豬、羊、牛等,其中有地理標識的產品并不多。農商旅建成后,將促進農產品在“標準”上的提升,并通過倉儲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湄潭農商旅項目主體建筑——中央廚房、常溫冷庫、低溫冷庫、綜合服務中心已全面封頂,預計5月投入運營。
湄潭縣經開區管委主任李君對湄潭農商旅的落地非常贊賞,認為綜合體是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平臺,將有助于解決當地企業農產品物流不暢、冷藏不足、銷售不暢等難題,并有助于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農業產業規模化、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等作用。為讓農商旅發揮更大作用,他們還在園區里為其預留了100畝的地盤,希望帶動地方更多企業發展。在實施主體設施建設的同時,湄潭農商旅綜合體還同時聯系湄潭縣各大企業,商談合作營銷,簽訂營銷合作協議,得到了地方眾多農業企業的熱烈響應。“農商旅綜合體是我們地方小企業的‘火車頭’。”湄潭縣怡壺春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總理楊經秀波對農商旅的經營模式非常贊同。他說,企業和綜合體的關系,是良性互補關系:“小微企業自身銷售能力較弱,打通銷售渠道很難,有了農商旅綜合體這個‘火車頭’,帶著企業開辟省內外市場,讓企業騰出更多資金、精力,專注建設生產基地,抓產品品質、新產品開發等等,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能實現生產和銷售共贏。”
湄潭縣野谷草食品公司董事長楊茂光已與湄潭農商旅簽訂了協議,希望農商旅把他的產品賣到外省去。
“我想借助農商旅的大平臺和多渠道,把我們的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大市場。”湄潭縣野谷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茂光,對湄潭農商旅充滿了期待。他介紹說,目前他們的“野谷草”食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一定市場,但通過網絡銷售,快遞成本較高,企業和消費都不劃算。如果借助農商旅平臺,賣到全國大城市的實體店,物流成本低得多,產品價格也隨之降低,將會更有競爭力。
湄潭竹香米業公司高端米產品急切期盼搭上湄潭農商旅平臺的銷售快車。
“我們公司正為高端產品的市場開發傷透腦筋,農商旅主動對接我們,如同是雪中送炭。”湄潭竹香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明友說。公司成立近5年來,企業成長迅速中,中低端米銷路暢通,而高端米產品的銷售情況卻不好,如果自己去開辟渠道,資金和精力都不支撐,恰在此時,湄潭農商旅以他們的全國冷鏈物流體系平臺來尋求合作,真是雪中送炭。目前,湄潭綜合體已與近20家企業、合作社以及生產大戶簽定供、銷協議,大伙對綜合體的運營充滿期盼。
◎來源:現代物流報,冷鏈實戰最前線精編發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