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從產品經理角度看食品冷鏈物流強制性標準

時間:2023-01-29 17:08:43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這個月,冷鏈物流行業人都知道的一個大事,就是:國內首個食品冷鏈物流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 31605-2020),2021年3月11日起正式實施了。

整個標準的內容并不長,連帶首頁內容總共才4頁,乍一看,感覺沒什么特別的內容,因為行業上,目前差不離的就是這么樣操作的。可以說,這個標準發布的行業影響不在于它的實際指導性內容和要求,而在于它的意義。

但從產品角度講,每一次的政策變化,都有可能對產品策略產生影響。那么,老廖今天帶你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說說對這個標準的看法。標準的細節,老廖不做贅述,只說從中看到的幾點。

一、一個機會

標準中明確指出: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應采取安全性措施,如鉛封或加鎖等。

老廖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冷鏈中存在的問題(《淺說冷鏈物流物聯網化之場景篇》),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途能不能開門,有沒有開門,要不要監控,全看企業管理自身有沒有這個意識,愿不愿意投入這個成本。對于物聯網企業來講,這里面含了一個商機。

那么,恭喜,現在明確了,必須要投入了。但怎么投入,能帶來更大的價值呢?是常見的塑料封條?還是電子鉛封?或是普通門鎖?更甚是電子鎖?

對于信息化監管而言,既然投入了,如何做才是回報最大化,這是管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二、兩個注意

說是兩個注意,老廖其實更想表達的是,標準里面的不盡人意的兩個表述,可能會帶來的錯誤性引導或操作。

1. 第一個注意

交接時應測量食品外箱表面溫度或內包裝表面溫度,并記錄;如表面溫度超出規定范圍,還應測量食品中心溫度。這里面的文字表述,有可能讓人會理解為,在交接時,需要開廂門,人為上車檢測貨物包裝箱表面、箱內、或是食品中心溫度。

老廖認為,這種操作是一種極具風險,且讓運輸方極為苦不堪言的操作模式,為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冷鏈運輸的重點是冷藏或是冷凍保存。這種保存方式,勢必會帶來與外部環境的溫差。越是炎熱的夏天,溫度越大。而越大的溫差,熱交換就越明顯。

當冷藏冷凍廂門被打開后,我們立馬可以看到大片的霧汽溢出,然后廂內附著大片的水珠,這就是熱交換過程。試問,在這個過程中,經熱交換表面溫度又如何保障?再搬運貨物測量中心溫度么?如何能真正體現過程是沒有問題的呢?

畢竟我們驗收的,是過程沒有問題,而不是到達開廂后沒有問題。或許有朋友說,只要檢測的速度夠快,就沒事。我們設想這個場景。你打開車廂門,然后在濕冷的環境中爬上車,然后再對著貨物測量溫度度。能有熱交換速率快么?

所以,以老廖的看法,這塊或許可以改為:交接時,應檢測并確認運輸過程中的溫濕度數據符合規定范圍,且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應為外箱表面溫度或內包裝溫度。

以這種模式操作,或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因為交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這里面的不確定因素在于,不同企業使用的測溫設備不同,精度不同,場區保溫性能不同、操作過程時長不同,地區季節環境溫度不同等方面。

2. 第二點注意

交接時應嚴格控制作業環境溫度并盡量縮短作業時間,以防止食品溫度超出規定范圍,如無封閉月臺,裝卸貨間隙應隨時關閉廂體門。

老廖認為,這個實際上是沒有量化的內容點,強制性標準的意義在于量化界定。超出規定范圍的界定,包含了溫度和超規持續時長。溫度差異越大,變質速率越快;持續時長越長,變質程度越高。

不同的食品,對溫度和持續時長都有不同的要求。另外,無封閉月臺的冷庫裝卸貨,采用車輛關閉廂體門的可操作性,恐怕不是運輸方、倉庫方愿意實施的。

那是否可以在車廂門處加裝軟門簾呢?通過軟門簾阻擋,降低過程的熱交換程度。

三、一個方向

標準中的第8點,再次提及了可追溯要求。在2020年11月27日,由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針對進口食品追溯平臺的建設要求,涉及國家指揮平臺、省級平臺、企業數據對接互通三個層面,加速追溯應用。

要求通過“異構識別”機制,依據各地現有工作基礎,在不統一制定標準、不統一編碼賦碼、不改變各地系統的情況下,實現追溯信息省際互認互通,力爭在2020年11月底建成上線。

截至當前,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吉林、武漢等逾十個省市實施冷鏈食品追溯,部分省份的食品追溯平臺已正式運行。

通過這個情況,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可以看到的未來的一點是,疫情加速了對食品追溯平臺的建設,目前發力是在進出口食品監管,但未來,也一樣能快速的應用到國內冷鏈物流監管建設中去。

冷鏈溯源,必然是一個大的方向,還有待頂層布局。

那么,冷鏈溯源,又是怎么回事?可以看看老廖的幾篇關于冷鏈溯源的文章《什么是冷鏈溯源》、《國內冷鏈溯源的發展現狀》、《冷鏈溯源存在的問題和方向》。

最后,在這個標準里面,部分對冷鏈運營實施相對較為重要的信息,仍需要補充的,那就是:物聯網設備的溫濕度監控精度未明確;監控所需的傳感器數量僅做了簡單要求;裝卸貨過程的溫濕度監控,未做明確要求,有可能在這塊仍會是主要的脫冷盲區。

不管怎么說,食品安全衛生規范標準的第一步已經踏出了,老廖相信,食品安全,未來會更好。

食品飲料行業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平臺?gd-casicloud.com:8081/?id=802?code=102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兩會:反應的我國冷鏈物流的不足1

下一篇:兩會:人大代表支招農產品賣難1

相關推薦
  • 華鼎供應鏈2023年冷鏈運輸落地配承運商招募
  • 物流服務能力再“提檔” 國家骨干冷鏈物流
  • 華鼎供應鏈以冷鏈服務為基礎 推動冷鏈物流
  • 冷鏈物流概念股龍頭-冷鏈物流概念股有哪些
  • 冷鏈行業迎來發展熱潮,喜曰喜助推冷鏈物流運
  • 溯源管理嚴格落實讓冷鏈成放心鏈
  • 數字賦能智向未來,領創全冷鏈的“澳柯瑪思路
  • 攜手提升城市保供能力 冷鏈物流行業共尋“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