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凍肉充斥凍品交易市場,多數流向餐飲行業……

正規市場上,走私而來的冷凍肉類產品,明目張膽大規模交易。貨源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流向為西部地區的餐飲行業……
”
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業內“潛規則”
地處重慶九龍坡區的明品福凍品交易市場,以及大渡口區的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均為我國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冷凍肉類、海產品、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每天有數千噸凍品在這兩大市場集散,運往重慶、四川、貴州等西南省份。
在明品福凍品交易市場,一家名為“金X食品”的商鋪攤位上,“你要有證的還是沒證的?沒證的肉更便宜。”見記者在查看攤位上的各類凍肉產品,一名店員說,“證”指的是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等相關手續,沒證的肉就是未經通關報檢的走私肉。
店員說,以鳳爪為例,走私貨有每件12公斤和20公斤兩種規格,價格是270元和460元,分別比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低50元和80元左右。
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記者注意到,攤位上的走私凍肉外包裝只有英文標識,沒有我國正規進口貨物所要求的中文標識,也沒有我國通關報檢的憑證。
相對于走私鳳爪,走私牛肉的優惠力度更大。在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X達食品”的店員推薦了一款走私牛腱子肉,從產品外形觀察,其與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并無明顯區別,價格是每20公斤720元,而正規渠道進口的牛腱子肉價格是每20公斤960元。
這兩家大型交易市場共有上千家商戶,記者隨機走訪的40余家商戶中,90%以上的商戶均銷售走私凍肉,商戶多是將走私貨與正規貨同時銷售,走私貨的范圍涵蓋雞肉、豬肉、牛肉類產品。
走私凍肉的數量尚無法估算,但多家商戶店員表示,銷售走私凍肉在業內已成為“潛規則”,雖然沒有正規進口手續,但價格便宜,市場供需非常旺盛。
走私貨何以明目張膽在正規市場上銷售?
記者在兩家交易市場的微信群內看到,相關部門開展例行市場檢查之前,市場管理方都會提前在群內“通風報信”,商家則提前將走私貨轉移,或在檢查當天關門歇業,以躲避監管。
例如,7月23日,記者在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的“萬噸客戶群”中看到,市場管理方多次發布信息提醒:各位老板,明天注意一下,三無產品不擺樣品。
多數流向餐飲行業
交易市場的商戶只是走私凍肉鏈條上的一環,大量走私凍肉背后,是一張遍布全國各地的供銷網絡。
每晚9點以后,會有遼寧、河南、浙江等全國各地牌照的重型卡車,滿載貨物駛入兩家大型交易市場,停靠在冷凍倉庫月臺前卸貨,其中就包括一部分走私貨。
在攀談中,一名來自河南的楊姓卡車駕駛員說,他從事凍肉運輸已經5年多,跑過全國10多個省份,運送走私凍肉是常有的事。
走私凍肉在業內又被稱為“水漂貨”,指的是未通過正規進口程序,直接從海上漂過來的貨物。
這些走私凍肉外包裝沒有中文標識,沒有通關報檢憑證,包裝箱都被一層塑料袋包裹。
工作人員撕掉走私凍肉外包裝上的塑料薄膜,等待客戶前來運輸。
與此同時,兩家交易市場上銷售的走私凍肉主要流向是餐飲行業。記者以進貨為由看到多家商戶的銷售記錄,發現“水漂貨”的買家多是西部地區的一些餐館。
不少餐館老板到交易市場進貨,有的甚至直接點名要“沒證的肉”。王姓餐館老板表示:“現在生意不好做,沒證的肉價格便宜,能節省成本,很多業內同行都用這種肉,如果我用正規的肉,成本壓力太大了。”
惡性循環
大量流入正規市場的走私凍肉,造成稅收損失,埋下食品安全隱患,還對正規肉類企業造成沖擊,形成 “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進口肉類的綜合稅率約為25%,以牛肉為例,每噸進口牛肉價值約2萬元,以此計算,每噸走私牛肉即造成約5000元的稅收損失,每貨柜牛肉約25噸,稅收損失約12.5萬元。
除了稅收損失,“水漂貨”還埋下食品安全隱患。在堆放貨物的倉庫月臺上,凍肉融化后流出的血水已浸透了包裝箱,有的“水漂貨”甚至來自被我國認定為不安全地區而禁止肉類進口的國家。
堆放在倉庫月臺上的走私牛肉。
與此同時,走私凍肉大量流入市場,也對正規的肉類企業造成沖擊。“水漂貨的低成本、低售價讓正規進口的產品銷售慘淡。”一家正規肉類企業的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豬蹄為例,正規進口的成本每噸約為2.3萬元,而走私貨成本每噸僅為1.6萬元左右,售價約為每噸2萬元,遠低于正規進口豬蹄的成本價。
多名肉類企業負責人說,部分銷售“水漂貨”的企業也是不得已。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里,只銷售正規渠道進口的肉很可能虧本甚至倒閉,為此,部分正規企業不得不同時銷售“水漂貨”。
“其他商家都賣水漂貨,我去年就只賣正規貨,企業入不敷出,差點倒閉,今年我們也同時賣一些‘水漂貨’,企業才緩過來,上半年保持5%左右的微薄利潤。”“龍X食品”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