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冷鏈物流競速

鮮度管理背后,盒馬的物流體系開始浮出水面。
文 | 王彥麗
圖片來源 | 東方IC
零售老板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
1、盒馬的物流模型與傳統的生鮮電商有何不同?
2、在物流供應鏈層面,盒馬進行了怎樣的重構?
3、盒馬如何細分到單品維度打造端到端的物流鏈路?浙江舟山的梭子蟹、四川丹巴的黃金莢、湖北武漢的藕帶……這些原本具有區域屬性的生鮮商品,如今卻突破地域限制,紛紛出現在了盒馬鮮生分布在全國20個城市的門店里。
但這些品類的上線不是個案,相反,盒馬在不斷挖掘區域性生鮮商品,讓它們隨著盒馬的冷鏈物流網絡輸送全國門店。因此,在日日鮮、活鮮等生鮮商品背后,如今的盒馬做到的不僅是全程冷鏈的“不斷鏈”,更有基于單品維度去設計相應的冷鏈物流體系的能力。
與盒馬門店的拓展一起,盒馬打造的冷鏈物流也已經走過三個年頭,在過去三年時間里,盒馬從來沒有對它的冷鏈物流做過披露,但近日,盒馬物流負責人陳明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對盒馬冷鏈物流的運營邏輯和布局策略進行首次詳細介紹。
在這背后,恐怕是同行已經不容易復制的冷鏈物流競爭力。
- 1 -
盒馬搭建冷鏈物流的邏輯
盒馬的冷鏈物流,雖然一直默默無聞,實則是在穩步推進。據陳明介紹,從一開始,盒馬的物流體系就是伴隨著盒馬這種新零售業態做了相應的創新和突破。
它不是傳統零售模式下的冷鏈物流,而是基于盒馬業務模型上的冷鏈物流。
問題要從盒馬是怎么誕生的說起。在盒馬誕生前,一個大的商業趨勢是:電商B2C平臺競爭格局穩定,但純電商平臺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獲客成本快速增加。
因此,盒馬需要尋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獲客問題。從品類角度看,當時的汽車、生鮮的全社會零售總額排名靠前,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品類的互聯網滲透程度很低,所以,盒馬選擇從生鮮品類去切入。
在此之前,生鮮不是沒有嘗試觸網,但結果是實驗者多,成功者寡,當時的B2C生鮮電商平臺的弊端已經凸顯出來了。
垂直類B2C生鮮電商平臺,采用的依然是傳統的B2C物流網絡,即從物流中心大倉配送城市站點,再從城市站點配送到用戶手中。這種物流體系決定了生鮮商品的配送時效一般是次日達,并且商家為了保證商品品質,需要對商品做復雜包裝,一般是泡沫箱加冷媒。
反復的出倉入倉,加上居高不下的包裝成本,決定了垂直類B2C生鮮電商平臺只能做高毛利生鮮商品來攤薄成本,即智能觸達有限的品類,例如進口水果、進口牛羊肉等,蔬菜、冷鮮肉基本不能做。
從用戶角度來說,這種模式顯然不能滿足人們對生鮮品類的需求,且從成本效率的角度來講,也不符合零售的本質。
所以,盒馬的物流體系沒有沿用B2C電商的集中化物流體系,而是創造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履約網絡。
不同于B2C電商的物流網絡,盒馬的物流是B2B2C。這種B2B2C的物流模式是指,生鮮商品從基地配送大倉,再從大倉配送門店,以上環節都是用批量配送的方式,如果說B2C的物流模式是通過依維柯在城市里穿梭,那么盒馬的B2B鏈路都是通過五六米長的廂式貨車來運輸。最后配送到用戶手中的環節,就是從門店到用戶的最后三公里履約半徑。
“如果我們定義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是2B鏈路,那么之前97%的物流鏈路都是通過B2B的方式去完成。”陳明介紹道。
盒馬的這種去中心化的履約網絡,相比傳統的生鮮電商平臺,物流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更重要的是,盒馬可以依托門店做生鮮全品類,并且線上線下同品同價,讓消費者真正享受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盒馬做出突破的不僅是履約模式,還有冷鏈物流。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的市場規模預計超4000億,到了2023年,這一數據有望逼近萬億但冷鏈物流廣闊發展前景背后,是中國冷鏈物流企業的小、散、亂的現狀,2018年,中國百強冷鏈物流企業收入的市占率只有13.8%,此外,國內生鮮冷藏運輸比例不足30%,但發達國家的這一數據是90%。
面對國內冷鏈物流的行業現狀,盒馬想要在商品層面“鮮”人一步,只能自己搭建全鏈路的冷鏈物流服務。
在今年的阿里投資者大會上,盒馬總裁侯毅透露了盒馬在冷鏈物流網方面的布局。截至今年8月底,盒馬在全國15個城市建立了48個多溫層多功能倉庫,其中包括33個常溫和低溫倉,11個生鮮加工中心,以及1個活鮮物流中心。
在這些物流節點的基礎上,盒馬還搭建起干線+城配的運輸網絡,以此來保證全流程的冷鏈運輸。
- 2 -
生鮮供應鏈網絡重塑
物流模型搭建起來以后,生鮮供應鏈的改造和重構成為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
陳明告訴《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本質上講,盒馬的物流供應鏈在為用戶做兩件事情,一是提供鮮美的商品力,第二就是有溫度的服務力。所謂的商品力,意味著盒馬需要幫助用戶尋找高品質商品,但在確保品質之外,他們需要尋找高性價比的供應鏈路。
于是,前端供應鏈能力的打造,就成為盒馬鮮度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
盒馬的供應鏈路與傳統零售的供應鏈路正在做出區隔。首先對于傳統零售模式來說,生鮮商品的流通鏈路一般是:農戶到產地集貿市場,然后到產地批發商,再轉運到一級、二級批發商,之后才能上架商超或者農貿市場,最后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模式中間環節多,各個環節加價嚴重。相關數據顯示,從農戶收購價到用戶購買的價格,傳統零售模式的總加價率為170%。也就是說,從農戶手里1元收購的商品,到了用戶手中能達到2.7元。
盒馬的目標是去除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成本,并且要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商品。于是,盒馬開始大力發展直采業務,即從農產品基地采購生鮮商品,然后直接配送到店,中間就省去各級批發商環節。
據陳明介紹,采用這種新的物流模式,中間環節的加價率就可以降低到69%。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零售商也逐漸關注到基地直采所帶來成本、效率的優化,不僅是新零售業態盒馬,國內一些連鎖商超、電商平臺也在發力基地直采業務,可見這種新的采購模式正在成為未來趨勢。
盒馬的基地直采業務,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展開布局,目前合作有超過500家農產品基地,覆蓋5大產區、3大海域、17個重點城市。顯然,盒馬在有意識地減少中間環節,擴大基地直采商品的比例。
- 3 -
盒馬如何做鮮度管理?
不管是自有商品日日鮮系列,還是各種活鮮,盒馬的物流體系又是如何支撐這種新鮮度?在商品的鮮度管理上做了哪些工作?
據陳明介紹,在基地直采商品中,從這一商品進入盒馬的物流網絡開始,它的加工時間、運輸時間、運輸過程溫度,還有上架門店的時間,系統內都有明確記錄。通過這樣的全流程管控,確保生鮮商品在關鍵節點的有效交付。據了解,盒馬很多生鮮商品的外包裝上都會打上生產日期和包裝日期。
此外,大數據準確預估銷量,也是盒馬確保商品鮮度的重要抓手。憑借越來越準確的銷量預估,盒馬能做到更加精準的訂貨,保證生鮮商品最大程度在當天銷售完畢。
但具體到不同的單品,盒馬又具備從單品維度打造端到端的供應鏈路。梭子蟹和藕帶就是典型案例。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生鮮商品,盒馬的冷鏈物流體系就適配了不同的冷鏈物流方案,梭子蟹是通過技術改良后的水車運送到內陸門店,而藕帶更多是空運到各區域銷售。
但陳明強調,盒馬基于單品維度打造的供應鏈條,并非是不斷新建履約體系,而是在原有冷鏈物流網的基礎上,根據單品特征去制定最高效的冷鏈物流鏈路。
以活鮮商品為例,據了解,盒馬的活鮮物流本身擁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不同單品會適配體系內不同的鏈路。
例如水缸,活鮮物流體系中有幾十組水缸,但每一組水缸的溫度、鹽度都是可以調節的。因為不同活鮮商品對水質的要求不同,而活鮮商品一般都有自己的產季,例如皮皮蝦是先于梭子蟹上市,那么水缸里水質就可以先匹配皮皮蝦,之后再去匹配梭子蟹。
因此,盒馬的冷鏈物流體系,看起來提供的是豐富的生鮮品類,但本質上共用的是一套物流體系,只不過這似乎是一套可以排列組合的系統,針對不同單品,它可以制定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無論如何,從目前的倉儲業態的布局上,盒馬確實打造了基于盒馬業務模型的多種倉儲業態,包括多溫層倉庫、生鮮加工中心,以及活鮮物流中心,整體的物流框架搭建初具模型,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不過,據陳明透露,盒馬的物流體系還是以自建為主,并沒有依托菜鳥的物流網絡,因為雙方在網點布局上還是具有一定差異。
雖然盒馬在冷鏈物流體系的打造上初具模型,但從國內冷鏈物流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要打造一套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冷鏈物流體系,依舊任重道遠。盒馬的商品能否在鮮度方面持續領先行業,也要看盒馬后續在冷鏈物流方面愿意投入的力度了。
END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