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云倉+卡航+冷鏈+即配,它能否成為物流小巨頭?

動作頻頻,安迅有沒有潛力成為物流小巨頭?
來源/物流指聞(ID:wuliuzhiwen)
順豐控股、中通快遞、京東物流,三家市值超過千億的物流巨頭均已公布2021年全年業績。營收、利潤、增長,表現各有千秋,此前物流指聞也曾有介紹。
今天我們談談年報中另外一個亮點:版圖。三巨頭中,京東物流本就主打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此前又收購了德邦股份。而以時效快著稱的順豐控股,其財報突出了國際及供應鏈、快運、即配、冷運醫藥等新業務的成長勢頭。在電商件市場領先的中通,也著重介紹了快運、云倉、國際、冷鏈、社區服務(兔喜)等版塊的成績。不僅如此,中通快遞掌舵人賴梅松早前就未來戰略方向表示:(會)穩步推動各生態板塊業務發展,力爭在未來的5年里,打造出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的護城河。在回答如何看待京東物流收購德邦股份這一問題時,有順豐高管稱,此舉說明了零擔快運賽道前景廣闊,行業正在加速整合出清。同時,單一賽道玩家相繼被整合,也印證了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會是綜合物流實力的競爭。實現綜合物流布局,似乎是它們從賽道龍頭邁向行業巨頭的標配。不過要達成這一目標并非易事,此前也并非沒有企業試圖擴張,但最后卻是“壯士斷腕”。在邁向巨頭的征途中,順豐控股、中通快遞、京東物流當下又有怎樣的底氣,或者說共同特征?或許有以下幾點:一,管理層有明確的戰略方向;二,有扎實的基本盤,在細分領域中占據領先地位,能夠為擴張充當“發動機”;三,健康的現金流,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或融資能力;四,有領先的管理與運營能力,團隊行業經驗豐富;五,有成熟穩健的基礎設施,能夠為業務發展提供支撐。在此基礎上,才有多元的業務,綜合物流的版圖。當然,三巨頭外,行業內也有領先企業正在搶分蛋糕,比如圓通、韻達。而在這些上市公司之外,同樣也有企業正在發力,比如安迅物流。
01
進擊的安迅物流
如果你細翻近一年關于安迅物流的新聞,會發現它已經悄然搭起了一個大舞臺。去年7月,安迅宣布對原有的“閃店送”業務進行升級,同城配送最快30分鐘免費送達。8月,安迅宣布旗下零擔、專車、裝配一體的供應鏈物流網絡“安迅卡航”上線。10月,安迅首次公開戰略轉型方向,率先披露了云倉撮合計劃,加速向社會化、開放式的物流新基建方向升級。今年1月,必勝客與安迅的比薩外送合作開始在廊坊落地開跑,安迅為必勝客提供“駐店配送模式”,在門店專人專送。
……關于安迅物流的平臺化思路,此前也有一定報道,比如:
“安迅云倉撮合平臺是集商機發布、產品輸出、業務撮合于一體的線上撮合平臺。”“搶單平臺是安迅物流基于國美現有的3000多家門店快速布局末端,利用其覆蓋終端消費者的服務能力,構建城市內的倉網,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同城配送的業務。”“安迅物流正以回城車的配貨能力為著力點,賦能承運商提升車輛滿載效率,建立高配貨能力、高競價能力的網絡貨運平臺。”
顯然從上述披露中可以看出,安迅物流已經打造出了覆蓋倉、干、配的多元化產品生態圈。除此之外,前文所述的巨頭們的五大共同點,它也小有成就:資金方面,去年曾有國美高管透露,目前安迅物流對外收入占比已經達到40%,明年能到50%。早前也有消息披露,安迅物流處于盈利狀態,接下來一個時期也將處于增長狀態。此前,國美零售也與安迅物流訂立了一份9億元的可換股債券投資協議。基礎設施方面,安迅物流服務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400多個大中城市及2800多個區縣,45000多個鄉鎮,擁有10大自建物流基地、4個在建基地,全國倉網數量5327個,全國倉網面積達到了2千萬平以上。
運營能力、行業經驗,對于安迅物流而言也不是問題。它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國美物流配送事業部,時間不僅讓其積累了行業稀缺的遍布全國的中大件商品的物流網絡,同樣也使其培養了一批擁有豐富經驗的行業老兵。戰略方向上,安迅物流負責人曾在采訪中透露,安迅物流目前有兩個重點,一是繼續做強大件家電為主的倉配業務,依托現有的完善智慧網絡開放共享;第二是物流平臺,搭建自己的生態,發展方向有三:平臺化、全品類、全鏈條。至于安迅物流的“發動機”或者說基本盤——倉配供應鏈一體化服務,也有著卓越表現。安迅物流的倉網組合全面覆蓋四級城市,云倉撮合平臺的推出,又提升了網絡密度。而經驗與技術,也提升了其運營效率,曾有報道稱:安迅物流倉網云系統的智慧布倉打破了傳統單倉管理模式,實現區域庫存共享,形成全國一倉的智能自動采購、調撥,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倉源、智慧布倉。系統上線后,在國美取得成效,使整體成本下降30%,庫存周轉縮短至28天,“當日達”和“次日達”覆蓋率分別為95%和98%。
當然,相對于其他賽道而言,或許倉儲優勢本身就給予了安迅物流差異化優勢:倉是供應鏈的節點,無論是服務全渠道一盤貨還是進行庫存管理、系統優化,亦或者是提供其他增值服務,都更有想象空間。而且相比于干線的“運”,倉的客戶黏性也更高。
02
差異、邏輯與動力
提起倉配供應鏈,自然會想到京東物流。而安迅物流與其也多有相似之處:有著類似的歷史、基因與方向,都從零售企業中走出,都從自建物流走向社會化開放,外部收入占比均超過了50%,也都在打造倉配一體的標準化產品。不過,二者又有些不同,比如京東物流從小件做起,而安迅物流則是從大件起步。京東物流的倉儲設施規模顯然更大,不過國美又有更多的線下門店資源可供安迅物流依靠,可以將店倉變為前置倉,讓商品距離消費者更近。
京東物流通過收購德邦股份強化了自身大件服務能力,安迅物流在向全品類擴張。對二者而言,布局都考驗著資金實力。加之前面提到的安迅物流還有一系列產品布局,不由得讓人關注它的解題方法與邏輯。根據公開信息看,安迅物流的答案是平臺化:讓社會化資源為我所用,最終服務于社會。比如搶單平臺就可以讓外賣小哥、快遞員、同城貨運司機等等全都參與,最終消化同城配送的訂單。云倉撮合平臺也類似,安迅物流本身在B端就有著知名度,技術與資源賦能對于倉老板也有著吸引力,雙方聯合可以最大化共享社會閑置倉源、閑置倉時間段,賦能云倉提升倉儲坪效,進而降低客戶倉儲成本,安迅物流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倉網密度、發揮倉網優勢。
總的來說,平臺化的方式,可以使安迅物流以輕資產的方式,快速擴展網絡、擴張業務,為全品類擴張打下基礎,而其原有的貨量也為平臺化運作提供了依托。當然,這也將助力于國美零售全零售生態共享平臺建設、幫助其降本增效。事實上,在國美的布局中,安迅物流也有著重要位置。去年12月,國美在全零售生態伙伴大會上表示,將繼續深耕家生活賽道的“全零售生態共享平臺”的主要實施路徑是構建并聚合線上、線下、供應鏈、物流、大數據&云及共享共建這六個重要平臺。
資料顯示,國美零售擴張迅速:截至2022年2月,國美零售平臺的SKU數已接近200萬,入駐的KOL/KOC已達到2000個以上,生產商達到4200家,渠道商達到6000家。供應鏈涵蓋家電、食品酒水、服飾鞋包、家居家裝、日用百貨、母嬰玩具、美妝個護等類目。上游向全品類的擴張,自然也需要安迅物流做出相應的調整。當然,上游也為安迅物流的發展提供了依托,比如貨量,再比如前文提到的門店資源。通過以上種種不難看出,安迅物流搭建出的框架貌似很大,云倉、卡航、冷鏈、即配等等均有涉足,但發展路徑卻并不冒失,而是對已有資源的重構、優化、迭代,既采用了小步快走的方式,也有著有此布局的動力,無論是國美零售的業務還是自身之前的貨量,均為其平臺化、全品類發展提供了底子。
03
結語
平臺化與全品類互相成就、互為依托,擴展的一大成果是讓安迅具備了全鏈條的能力,而這也有助于安迅物流捕捉接下來的市場機會。長期看,制造業的升級,零售業的變革,呼喚著更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安迅物流產品架構的完善,為全產品體系的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其可以加速向產業鏈上游邁進,為客戶設計及輸出全流程、多場景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增強客戶黏性。此外,此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也提出,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不難看出,安迅物流的一系列布局都在響應政策。
當然, 盡管安迅物流已經搭建起了框架,也有著如此布局的動力,以及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其最終成績如何,能否真正突圍,依然有很多因素待觀察,比如國美零售的流量從哪來,增長情況怎樣,以及安迅物流的成本把控能力、新業務版塊的管理運營能力、以及市場認可度、外部收入增長又如何等等。
不過,如今全渠道下,品牌商需要線上線下、2B2C一體化的管理及服務能力,安迅物流的倉網優勢,倉網規劃、分倉布局、全渠道管理能力將助力其新版圖的擴張。來源/物流指聞(ID:wuliuzhiwen)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