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委員時間|金江波委員:發揮上海特色元素,優化社區公共文化資源配置

時間:2023-01-16 23:00:52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1月10日,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開幕首日,大會開啟“委員時間”,邀請多位委員圍繞民生、教育、產業制造、文化、法治等熱點話題進行分享和解答。

作為老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率先分享了他的5年履職感悟: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協的能力、商的特色、專的作用,幫助提振經濟,重塑信心。

作為文化藝術界的委員,金江波今年關注的問題是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質能級。

在他看來,上海的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每十萬人的擁有量明顯小于東京、巴黎、紐約;在每平方公里擁有的文化場館的密度均大于其他三個城市。考慮到上海市區面積大于其他三個城市,上海在居民享受文化便利性和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均還有待提高。

金江波建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便利性、實效性,充分用活用好相關規劃。推動上海文化建設的“重心下移”,打破現有“中心大集聚,外圍小集聚”模式,平衡好西北、東南、東北、西南四方的公共文化資源配置,著重規劃好金山、松江、嘉定、寶山等區的公共文化設施。

同時,要發揮上海特色元素在公共文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上海各區的文旅融合發展,將各區具有特色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串珠成鏈,探索性的試點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紅色文化資源“多方聯動+專題協作+多源融合”的共建模式。打造“社區+社會組織+居民志愿者+第三方文化使者”服務平臺,發揮社區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價值,突出凝聚共識,傳遞正向能量起到引領與放大的效應。

金江波還建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全流程改造,加快完善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形成服務資訊發布、資源點播、活動預約、場館導航、需求征集、服務評價等功能,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向智能化轉變的趨勢,增加對元宇宙技術和場景應用中公共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場景引導,建設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的智能化服務體系。

  作者:周淵

         攝影:葉辰亮

  編輯:朱偉

  責任編輯:戎兵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世界文化的一個支撐點.中國餐飲文化發展史。

下一篇:中國·德州董子文化街榮獲首批省級示范步行街稱號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