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涼”了?業界否認!

有多久沒買過預制菜了?
過去,預制菜是各大頭部主播的常客,尤其在春節期間,家里餐桌上的預制菜,替代了訂不上位置的餐廳。預制菜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是為了方便、快捷,有時候也是為了帶回家給長輩嘗嘗,想在家宴上添幾道“大菜”。最近,不少年輕人表示,自己購買預制菜的頻率降低,有的人已經很久沒有買過了。“有一陣子沒吃預制菜了,現在讓我下單,其實是有點抵觸的,口味和新鮮度不如現做的,堂食的快樂也是預制菜提供不了的。”
預制菜“涼”了嗎?似乎并不能簡單的下結論。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看,行業正在穩步向前,轉向更加規范化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市場和消費者都對預制菜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2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未來3~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長率逐年上升,在2026年達10720億,我國預制菜產業有望發展成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風口上的預制菜有人聚焦,也有人在遠處觀望。萬億規模的廣闊市場之下,如何在更細微處洞悉消費者的需求,或許是預制菜企業突圍而出的方向。
01■
預制菜身影少了
“什么是預制菜?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諸城外貿食品銷售公司銷售經理丁金國說,如果即烹食品骨肉相連可以稱作預制菜,公司在1987年就已經涉足預制菜行業。
如果以即食、半成品來定義預制菜,傳統的八寶粥、速凍水餃,以及這幾年風靡的自熱火鍋、酸菜魚,都能稱作預制菜。
近幾年,預制菜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一直在穩步增長。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
山東作為具有預制菜規模化產業園區的代表省份,有9000余家預制菜相關企業,占全國13%,7家企業在A股上市,預制菜企業數量及上市情況,均居全國首位。“建強全產業鏈”成為山東近年來發展預制菜的關鍵詞。
2022年2月,山東預制菜產業聯盟在濰坊諸城成立。本土企業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預制菜的頭部企業,該公司研發經理王博表示,直播間里的預制菜少了,主要是受季節影響。
五月之前,酸菜魚、牛蛙預制菜在網絡上很火,現在卻很少出現,是因為銷售季節已經過去。“夏季,涼拌類的預制菜賣得好,再過兩三個月,胡椒豬肚雞、酸菜魚等湯類預制菜就會回來了。”
換句話說,預制菜的整體銷量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只是賣的東西不一樣了。
丁金國也認為,預制菜產業并不像外界傳聞的“降溫”,他告訴新黃河·大魚財經記者:“我們以生產油炸類流水線食品為主,最近的銷量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以單價來看,高客單價的食品銷量不俗,只要找對渠道,市場還是有的。”
02■
B端的新要求
“現在的要求是色香味俱全。菜品拿到手以后,不論是搭配米飯還是面條,消費者要看到的是色澤,要聞得到香味,要有吃下去的欲望。”得利斯研發經理王博說。
總體來看,預制菜消費市場基本分為B端和C端兩大銷售渠道。B端銷售主要面向連鎖餐廳、酒店等,C端銷售渠道是指食品企業或者餐飲企業在工廠完成預制菜加工后,通過餐飲門店、生鮮電商平臺、商超等渠道銷售給顧客。
新黃河·大魚財經記者了解到,得利斯自1989年就研發了低溫肉制品系列,如火腿、松花蛋腸等直接食用的即食產品,可以看作預制菜行業的早期探索。
得利斯自2015年即著手布局預制菜相關產業,2020年預制菜業務收入逾4億元,迎來爆發式增長。開拓了海底撈、正新雞排、鍋圈食匯、便利蜂等知名餐飲連鎖企業,進入B端客戶供應鏈。
對于B端市場,預制菜企業合作的客戶一般是連鎖的中大型餐飲企業,王博表示,連鎖門店要達到一定體量,才能有合作的基礎。“一般而言,門店數量達到50家以上的餐飲企業,一般都會找預制菜企業供貨。”
連鎖餐飲企業為了保證各家門店菜品口感的一致性,流水線的工業化制作,是必然的選擇。
酸菜魚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預制菜,不但要做到酸度和辣度的完美結合,金黃色湯底的色澤也要有保證。此外,針對不同的地域,口味也有細微調整。
作為預制菜頭部企業的研發人員,王博充分了解每一次的產品調整。“目前還是在現有的口味上進行產品升級,這是餐飲客戶的最大動向。”
最近,杭州的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向王博提出要求:魚香茄子、肉沫黃豆等預制菜需要在風味、口感、色澤方面進行升級。“消費者看重菜品的新鮮度。”這家餐飲企業主要接外賣訂單,批量訂購的預制菜,只需要在門店內加熱,就能直接配送到客戶手中。
消費者也知道外賣送來的是預制菜,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社交平臺上,關于預制菜外賣的討論熱度不斷,觀點不一,有從衛生方面考慮的支持者:“有的小作坊現做的飯菜,連外賣小哥都看不下去,預制菜起碼干凈。”也有反對的聲音:“預制菜不如新鮮食材做得口感好,點外賣點到預制菜,還不如泡方便面。”
作為門店背后的預制菜供應商,王博表示,這兩種聲音一直存在,要在食材和口感方面下功夫,留住消費者的胃,也留住餐飲企業的心。
03■
向C端進軍
不斷優化的渠道、愈加完善的供應鏈,是預制菜龍頭企業得利斯的長遠布局。從市場情況來看,王博認為,C端消費者的效用要大于B端客戶。
我國預制菜行業最大的需求來自餐飲行業,《預制菜行業發展報告》中提到,由于預制菜最初是為餐飲企業提升備菜效率而催化出來的產品,因此,當前預制菜市場主要以B端銷售為主。數據顯示,有85%以上的預制菜產品銷售至B端。
2022年,得利斯B端業務量基本維持在70%左右,C端業務量占30%左右。“在公司的發展規劃中,短期重點向B端市場發力,而C端市場毛利率較高,長遠看是重要發力點。”王博表示,2023年,得利斯的目標是將C端市場業務量占比提高至40%。
預制菜B端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漸成熟,而C端消費者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消費習慣還沒有養成,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口感、新鮮度、品類、性價比等。
中信證券預測,未來十年,C端預制菜市場可能會達到20%以上的增速,做到2000億的規模。如何留住C端消費者,預制菜企業摸索到一些方向:一是提高性價比,二是提高復購率。
預制菜的消費人群對于價格尤其敏感,《預制菜行業發展報告》中提到,有調查顯示,沒有購買預制菜的消費者中,23.39%的人因為“預制菜價格較貴,性價比較低”,這是消費者否定預制菜的主要原因。
“以價格來衡量,肯定是越貴的口感還原度越高。”王博以紅燒肉預制菜舉例說明,生活水平高的消費者更注重品牌,會選擇有一定知名度的廠家,口感和肉質有保證,大概率不會踩雷。而低價紅燒肉預制菜的肉質一般,口感不好,消費者對預制菜心理預期與實物差距大,基本沒有復購的可能。“回頭客都是靠口味決定的,好吃還是不好吃,決定了復購率。”
04■
新的發展機遇
預制菜發展迅猛,產業鏈條長,近年來各地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為預制菜企業指路。業內普遍認為,預制菜行業將迎來“政策潮”“標準潮”。
2022年以來,廣東、山東、四川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預制菜相關產業的政策指導文件,內容主要圍繞冷鏈建設、企業培養、稅收優惠、人才培養、消費補貼、品牌打造、產業園建設和管理等方面。
《預制菜行業發展報告》指出,作為近年來飛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國內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市場規模大、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的“大行業、小公司”的分散格局,市場仍舊處在藍海競爭,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領軍企業。
王博認為,預制菜行業目前更偏向于平穩向前發展。預制菜企業大多是穩中求變,不會輕易嘗試新品,“創新”也是小范圍的。以口味來說,現在的預制菜以川味為主,有些餐飲門店會訂購預制菜湯料,食材自行準備。餐廳的口味決定了預制菜行業的“味道”。
新鮮血液正在不斷注入預制菜行業。最近,外賣、生鮮電商等平臺紛紛入局預制菜。餓了嗎成立團隊細分行業運營,盒馬將預制菜列入一級部門,叮咚買菜的預制菜“訂單”目標是50億元。看似不搭界的順豐也宣布全面布局預制菜。
王博觀察到,一些年輕人在預制菜行業創業時,會選擇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比如說水餃行業,他們不再售賣傳統的袋裝水餃,而是在門店內現包水餃,其實餃子皮和餃子餡都是預制的,只是將最后一道工序展示在消費者面前,增加了現場感,確實提高了銷量。”
“我們還是按照原有的油炸類食品方向發展。人人都想創新,其實,冷靜下來思考,如果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時間長了,站穩腳跟,也會有競爭力。”丁金國將酸菜魚這種快捷菜稱為“料理包”,雖然風靡市場,但公司并沒有急著入局。“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方向,都去趕風口,那是不現實的。”
政策、需求、技術等多方面加持下,分析普遍認為,預制菜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轉向更加規范、專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
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這個數字還會持續增長。從預制菜長期發展來看,誰只是一閃而過,誰又會真正留下。萬億級預制菜市場,還在不停奔跑中。
來源:長三角綠色城市央廚的服務者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預制菜智慧黑燈工廠來啦!閔行浦江鎮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人性還是獸性?莫言在北大女生的犀利提問中離開,網友:吾輩楷模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