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多家餐飲店因在涼皮中放黃瓜絲被罰,網友:不是“標配”嗎?日本殺人犯因長得帥收獲無數女粉,獄中躺著賺上千萬,真是沒天理

盛夏到來,清爽可口的涼皮成為不少人的心頭之愛,撒上的一小把黃瓜絲更是開胃的靈魂。然而,近日卻有多家餐館因為在涼皮中加了一把黃瓜絲,而領到相關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這是怎么回事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多家餐飲店因涼皮放黃瓜絲被罰
企查查顯示,近日,上海米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金橋分公司因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或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00元。
具體違法事由為,當事人經營項目為“餐飲服務經營者:熱食類食品制售”,在未取得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的情況下,于店內加工切配黃瓜絲作為涼皮配菜,在店內及美團外賣平臺經營含有配菜黃瓜絲的涼皮。
無獨有偶,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楊新村街道桌福小吃店、上海哆美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餐飲企業,也因未取得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而銷售含有黃瓜絲的涼皮被罰。
涼皮放黃瓜絲需要“領證”
8日,#多家餐飲店因在涼皮放黃瓜絲被罰#話題登上熱搜第一,關注度破3億。圍繞著“冤不冤”,網友展開了一場討論……不少網友疑惑:涼皮里加黃瓜絲是很多餐館的“標配”,為何會被處罰?給黃瓜絲“上綱上線”,是不是小題大做?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毅律師指出,所謂冤不冤,從法律角度來講就是合法與否。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因此,從法律上看,店家未取得冷食類食品經營資質卻售賣“拍黃瓜”等冷食類食品,被舉報罰款并無不當之處。
此外,食品安全法第35條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申請食品經營許可,應當按照食品經營主體業態和經營項目分類提出。”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之所以要單獨辦理,是因為冷食類食品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的衛生控制和保鮮處理,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所以,所謂的“因為涼皮放黃瓜絲被罰”,問題并不是出在“放黃瓜絲”,而在于“經營資質”。
事實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規,加工制作冷食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和流程,賣涼拌菜需要在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范圍內增加冷食類食品制售項目,而且必須要有專門的冷食類操作間。因此,餐飲店里的涼皮和黃瓜絲要一起出餐的話,必須在冷食專間里制作,且冷食專間要與其他熱菜制作區有效隔斷區分,而這一點正是不少小餐飲門店“踩雷”的地方。
此前“拍黃瓜”曾遭職業打假
事實上,關于“黃瓜”的爭議由來已久,全國多地都有餐飲店受到此類處罰。
企查查APP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1000家餐飲店因經營許可證沒有冷食類制售項目,但超范圍銷售“拍黃瓜”“涼拌黃瓜”等涼拌菜被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在500元至5000元不等。
處罰之下,不少餐飲小店叫苦不迭,某些職業打假人也嗅到了商機。此前,一對父子舉報了49次“拍黃瓜”,成為了令不少小餐飲店“聞風喪膽”的存在。
湖南省株洲市餐飲行業協會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市多家餐企向該協會反映,當地一對晏姓父子利用餐企銷售“拍黃瓜”等涼拌菜無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證這一由頭,通過頻繁舉報要求餐企高額賠償,自2020年至今竟舉報49次。被舉報餐企認為相關舉報系“惡意舉報”,紛紛聯名反映。
維護舌尖上的安全,
需平衡嚴格執法與人性化監管
對此類熱點事件,有食品執法人員曾在網絡留言說:“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更多面臨的是,執法者反復入戶提醒辦健康證、辦經營證,而經營者無動于衷,真正上執法手段的時候,經營者就開始打民生熱線、網上舉報,網民聲討,這是目前面臨的現狀。當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曝光臟亂差,又責怪政府部門不作為,兩難……”。
這段留言實際上解釋了“拍黃瓜”為何“不得不管”。那么,嚴格執法就必須“一刀切”式地“一罰到底”嗎?
法治網研究院注意到,并非如此。引起爭議的這些案件,執法部門在裁量上最終多以減輕處罰結案,現實中則有更多不予處罰的情況存在。
202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其中也明確規定,對同一種違法行為,法律法規規章就處罰種類、幅度只有原則性規定的,要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防止過罰不相適應、重責輕罰、輕責重罰。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觀韜中茂(青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杰律師認為,嚴格執法與人性化監管并不矛盾,行政處罰是為了糾正違法行為,但它是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執法者在進行監管的時候大多秉持著以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為主,懲罰違法行為為輔。在行政處罰法中也規定了,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等等情況,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這就體現出,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和執法,更多的是起到一種監督引導作用,所以我們能看到在執法上也是有多種方式的,不是只有處罰這一條路才可以解決問題。”李杰律師說。
王毅律師同時指出,對于違規餐飲經營者,不能簡單地一罰了之,要明白對這類違規經營行為進行執法的目的并不在于罰款,而是為規范市場營商環境和保護群眾健康。此外,要加強執法者對餐飲經營者的監督,平常應當加強宣傳,及時宣傳食品生產經營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提升經營者規范性。
當然,除了執法剛柔并濟與宣傳前置之外,規范市場營商環境以及保障群眾食品安全,還需要餐飲經營者的理解與配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柳州螺螄粉餐飲產業鏈發展峰會在廣西柳州舉行格力“換掉”代言人成龍,董明珠:我有3個理由換掉他!
下一篇:5988元一桌七成是預制菜,為什么高檔酒店都要打造餐飲品牌?明星在資本面前有多卑微?楊穎被摸胸抱起,林更新被怒罵不敢回嘴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