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鍋圈:“食材食品化,餐飲零售化”1

隨著國內逐步進入后疫情時代,餐飲消費行業終于可以告別“至暗3年”。不過在這期間,有一家社區餐飲零售企業逆勢增長,門店數量從2020年的近5000家增長至目前的上萬家,逆勢擴店一倍。
這家企業就是鍋圈食匯。有別于傳統餐飲,鍋圈定位為社區餐飲數字化零售企業,以社區門店+線上平臺為服務觸點,深耕在家吃飯場景,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介于外賣到家、買菜回家自己做飯之間的第三種居家餐飲解決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深究鍋圈食匯逆勢而上的原因,“食材食品化”、“餐飲零售化”是其差異化突圍的關鍵。一方面,鍋圈通過“食材食品化”,助力多快好省地在家做飯、吃飯,滿足了消費者日常所需;另一方面,鍋圈把口味達到“餐飲標準”的預制食材搬到家門口,通過餐飲零售化,讓消費者得以在更多元的消費場景中,簡單加工即可大快朵頤,隨時隨地享用美食。挖掘了餐飲行業新增量,成為傳統餐飲模式的重要補充。
食材食品化,“多快好省”
創立以來,鍋圈一直致力于讓在家吃飯更為省心、快捷。為了提高做飯效率,鍋圈將食材“翻譯”成了食品。通俗地說,就是將食材預加工,消費者再通過簡單加熱、烹飪即可得到豐盛的佳肴。“我們要優化做飯過程中,‘買、洗、切、配、調’這五個最繁瑣的環節。”鍋圈相關負責人表示,“鍋圈的核心邏輯是解決人在家做飯的效率,提升人的幸福指數。”
事實上,鍋圈不僅僅只有“快”,“多、快、好、省”才是鍋圈更全面、精準的概括。鍋圈食匯種類豐富、多樣。截至目前,SKU已超700種,覆蓋了火鍋、燒烤、鹵味、一人食、快手菜、飲品、西餐、生鮮八大場景。且仍在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升級新口味。
同時,鍋圈的食材品質過硬,一直嚴把食品質量安全關。據悉,鍋圈從源頭到入庫、到店,通過十幾道管控體系的檢驗檢測,加碼產品質量保障,在供應鏈和消費者之間豎起了一道堅實的保護網。
同時,憑借強大的供應鏈以及C2F(終端工廠直達消費者)模式,鍋圈打造出“極致的性價比”。通過源頭直采和產地直供模式,鍋圈減少了中間生產供應的層層環節,最大程度讓利于消費者。
具體來說,在原料端,鍋圈從上游產地源頭直采直供,合作工廠也多是選擇當地特色食材的區域聚集地區。在加工端,鍋圈與超過600家ODM和OEM優質工廠合作,進行標準化食材生產。在物流端,鍋圈通過整合布局現代化中心倉、分倉冷配物流網絡、冷凍前置倉,搭建起“門店-倉儲-物流-工廠”一站式供應鏈體系。
憑借“多、快、好、省”,鍋圈牢牢抓住了在家吃飯的客戶群體。經常在家做飯的消費者,青睞于采購鍋圈食材提高做飯效率;對于不滿足外賣口味或不放心外賣衛生的消費者,鍋圈同時提供了可比餐館的地道口感與自己烹飪的放心安心。
以美味的食材、地道的口味,鍋圈牢牢抓住在家吃飯群體,更意味著抓住了萬億在家吃飯市場。沙利文白皮書數據顯示,至2020年,中國在家吃飯市場規模達29238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3.3%,“在家吃飯”行業未來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預測在2025年,市場規模可升至35529億元。
餐飲零售化,玩轉場景實現“美食自由”
“食材食品化”讓消費者在家做飯、吃飯的效率更高,“餐飲零售化”則滿足了新的消費場景,打破了傳統餐飲市場面臨的時間、空間限制,優化了餐飲成本,挖掘了餐飲行業新增量。
一方面,鍋圈滿足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餐飲需求。隨著時代發展,餐飲食材以及食材的搭配逐漸豐富,更加多樣化、品質化以及高端化。鍋圈憑借供應鏈、產品研發優勢,以700+SKU滿足不同顧客所需。同時,通過數字化、大數據賦能,鍋圈不僅可以深度洞察消費偏好,為門店推薦周邊居民偏好的產品,還可以大數據洞察反哺研發、工廠端,開發和生產出更多SKU。
另一方面,鍋圈還滿足了消費者各種不同的場景需求。相較而言,部分消費品使用場景固定,產品已經定型,很難跟隨消費者需求的迭代調整自身。但鍋圈品類會跟隨消費者味蕾變化,可以不斷適應新場景、新需求。譬如,當下露營野餐正流行時,消費者會發現鍋圈的火鍋、燒烤食材以及快手菜等品類,同樣合適戶外場景;世界杯期間,在家吃火鍋、燒烤、小龍蝦,又非常契合居家看球場景……
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能不斷滿足個性化的餐飲消費需求,主要得益于鍋圈以標準化的方式,不斷解鎖和匯聚了全國以及全球的豐富食材。
在國內,鍋圈深入全國100多個地市,拓寬食材版圖。為了滿足各地消費口味,鍋圈不斷將各地特色、優質的食材納入自身體系,包括山東的禽類副食、河南的黃河灘羊、科爾沁的牛羊、云貴的菌菇、青島的海產品、福建東山的珍珠鮑魚等等。在全球,鍋圈還從十余個國家搜集“明星單品”。譬如拉丁美洲的墨魚、白對蝦,歐洲的芝士碎、葵花籽油,東南亞的巴沙魚、冬陰功醬等等,都被納入了鍋圈的食材版圖中。
消費者的餐飲、生活方式均有所改變。居家吃火鍋、燒烤,在家吃大餐等已成為傳統餐飲堂食的重要補充。而鍋圈牢牢卡位了在家吃飯市場,打造餐飲市場的新增量,助力擴大內需。
上述人士補充道,在餐飲零售化過程中,鍋圈的數字化發揮著關鍵作用。單就購買方式而言,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線下到店下單,還可以通過線上鍋圈APP、第三方平臺下單、購買,足不出戶,最快30分鐘即可送上門,新零售優勢明顯。
在為周邊社區提供在家吃飯食材的過程中,鍋圈更像一家沒有餐桌的“餐飲店”。因為無需大量切、洗、調、配菜員工以及大廚,鍋圈門店的人力成本相對一般餐飲門店更低;加之,無需餐臺、餐桌,鍋圈的店面更小,店租成本更低。總體而言,相較有餐桌的餐飲店,鍋圈門店的經營成本相對更低、效率更高,能夠“多、快、好、省”地滿足周邊社區居民的需求。
有分析指出,“食材食品化”、“餐飲零售化”造就了“另類鍋圈”,也成為助推其逆勢而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后疫情時代,鍋圈門店預計將繼續穩健擴張。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原文轉自:永州新聞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2022年中國餐飲供應鏈100強企業已出,餐飲潮流風向如何?當年,非洲瀕臨渴死的“討水男孩”,時隔多年過去,如今過的怎樣
下一篇:餐飲供應鏈服務提供商蜀海供應鏈完成 8 億元人民幣 B 輪融資“天上人間”第一花魁梁海玲,雙乳被割慘死家中,幕后兇手成迷!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