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餐飲4萬字報告:風浪越大,魚越貴!(上)

時間:2023-05-18 06:52:05來源:admin01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大家好,我是番茄資本的卿永。

2022年是絕大多數中國餐飲人的至暗時刻。

這一年,我的飛行次數減少了三分之二,我在家吃飯的次數增長了50倍;

這一年,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我和我老婆為國家又生了個兒子;

這一年,我見證了門口大爺的權力達到了人生巔峰,但我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奧密克戎;

這一年,有一些餐飲品牌和品類依然逆勢增長,但更多的餐飲人倒在了黎明前。

一、數據解讀:

近一年,餐飲行業到底有什么變化?

1.全國宏觀數據

開關店。至今,全國餐飲門店約788萬家,三年總計減少224萬家。

2019年以前,中國餐飲每年都是保持著10%的凈增長,這三年負增長21%。3年的時間釋放出了可能超過200萬個商鋪和近100萬個加盟再創業者。

報復性創業、報復性消費正在發生,從我們投資的品牌來看,2023年1季度同店數據恢復到了2019年的90%-120%之間,一季度發展提速。

絕味一季度發布的利潤預測,與2022年相比大幅提升:

冰面解凍時,誰最先躍出水面,誰就是錦鯉。2023年,必然是優秀餐飲人的春天!

回看過去6年窄門年會:

2017年,我們第一次發布了《中國餐飲業投融資報告》,我們通過全球餐飲資本化的數據預見了未來中國餐飲的機會。

2018年,我們發布了《2018年年度餐飲投融資報告》,見證萬店時代來臨,讓大家看到了餐飲供應鏈發生的變革。

2019年,我們發布了《藏在數字里的20個餐飲趨勢》,讓中國餐飲人第一次完整的看到中國餐飲的全貌。

2021年,發布了《戰十年,定百年》,不僅僅從2020年中國餐飲全品類視角,也帶大家從購物中心密度熱度數據里洞察商機,這年餐飲業迎來了資本駭浪。

2022年,發布了《穿越周期·2021-2022上半年中國餐飲全品類興衰深度解析》以數據的視角解讀全品類的興衰趨勢。

2023年,這是我第6次做報告,每一次我和我的團隊都會認真準備,我想不僅僅讓大家看見數據的變化,更要讓大家對每一個品類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幫助到大家的餐飲創業。

2.全國各品類規模、增長與評價排名的變化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全國各品類規模、增長與評價排名的變化,及我們對這些變化的理解。

① 正餐類

(1)火鍋類

火鍋是中國餐飲第一大品類。相對于其他中餐,火鍋上游底料工廠成熟,門店不需要廚師,高標準化使火鍋成為正餐里最具備連鎖擴張基礎的品類。

我們去年對火鍋進行了一些分類:

第一類是川渝的麻辣火鍋,這基本是全國通吃,且辣味有成癮性,是規模最大的味型,可容納多個上市品牌,過去味道的核心差異在于底料/湯底的差異而非食材。巴奴這些年走出來一條基于更新鮮食材的差異化道路。

第二類潮汕牛肉火鍋,鮮牛肉是比較受高收入消費者歡迎的食材,但牛肉的供應鏈在國內一直還不太成熟,而鮮牛肉對供應鏈要求更高,要求當日屠宰、當日配送,鮮肉比凍肉更不具規模效應,這些年基本都是一些區域性品牌,跨區域發展需要一定時間解決供應鏈問題。

第三類是豬肚雞火鍋、椰子雞火鍋等有料火鍋,標準化程度高,豬、雞均是供應鏈極其成熟的品類,價格也相對可控,但相對于麻辣火鍋而言,清淡味型成癮性更低,市場的規模相對更小,味型上的差異化也更小,能容下少數頭部品牌。

第四類是老北京火鍋等清湯羊肉鍋,湯底差異化小,食材以羊肉為主,具有區域局限,切入南方市場有一定難度。

和它比較相似的是蒙式火鍋,過去以小肥羊為代表曾經也火遍全國,里面會加入十幾味香料和藥材,有較強的味道記憶性和成癮性,但隨著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當歸等藥材不可以作為餐廳的食材使用,如今的小肥羊再也沒有了從前的味道。

四川蹺腳牛肉更像是快餐屬性的牛肉小火鍋。

火鍋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481433家(約48.1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81370家(約18.1萬家),關店門店數233820家(約23.4萬家),減少52450(約5.2萬)家。

規模排名:“海底撈火鍋”以現有門店數1350家位于火鍋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王婆大蝦”,現有門店數為943家;“呷哺呷哺”以835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海底撈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餐飲一哥”海底撈扭虧為盈13億元,被視為餐飲業轉危為機的良好趨勢。

用戶口碑排名:“巴奴毛肚火鍋”(88家)以口碑指數950.2分位居第一名,位列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撈王鍋物料理”(154家)和“左庭右院鮮牛肉火鍋”(109家),口碑指數分別為945和941分。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楠火鍋”,凈增長278家,門店數達到了431家;第二名的是“廣順興豬肚雞”,凈增長113家,門店數達到了282家;排在第三名的是“七欣天”,凈增長89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346家。以楠火鍋、慫火鍋為代表的新勢力火鍋品牌正在掀起一場面向年輕人的火鍋熱潮。

關店排名第一名關店357家。

規模前150家,客單價多集中于50-110元價格帶,千店品牌僅海底撈一家。

火鍋分布數量與密度最多的是四川、重慶。江西、湖南、廣州一帶火鍋密度較低,數量也較少。

江西有季季紅237家,全部直營;湖南有大斌家串串火鍋392家、洞氮胡記羊肉火鍋461家,都是加盟連鎖,廣東基本是豬肚雞和潮汕牛肉火鍋。

火鍋行業正在面臨一次從注重底料差異化到開始注重食材品質的升級。

以巴奴品牌為例,供應鏈回歸產品主義,打造“能天然不添加、能當天不隔夜、能冷鮮不冷凍”的第三代供應鏈。設立研采部深入田間地頭尋源最優食材,各央廚具備獨立進行采購、倉儲、加工生產和配送的能力,服務覆蓋區域內門店,一線人人參與品控,保障食材品質。

巴奴引領了火鍋行業的食材升級。

火鍋底料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已經上市的有天味和頤海,市值均在200億左右;準上市的有重慶聚慧和內蒙古草原紅太陽,聚慧是呷哺湊湊的核心供應商,草原紅太陽是蒙式底料的核心生產商;

川海晨洋是成都一眾加盟連鎖火鍋的供應商;圣恩以菌湯而聞名,近些年也開始進軍麻辣鍋底領域;百品日光是番茄鍋底供應商;

張兵兵牛油是最大的火鍋牛油供應商,為火鍋連鎖和底料工廠提供牛油;火鍋食材的供應鏈企業更多,大家都可以登錄窄門餐眼了解。

火鍋舊人關店多,楠慫新秀引潮流;直營連鎖口碑強,食材升級是關鍵。

(2)燒烤類

燒烤分中式燒烤和西式烤肉,在正餐中的標準化程度僅次于火鍋,上游供應鏈、門店模型、選址、產品體驗形式、用戶畫像等均與火鍋有較大的相似性。

目前已成為我國餐飲業的第二大品類,但市場整體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目前還沒有像海底撈這樣的強勢品牌出現。

燒烤7成以上的烤串客單價在80元以下。其中烤肉相比烤串類優勢更為明顯,燒串更偏宵夜和地攤屬性,客單價偏低,而烤肉更偏正餐和堂食,客單價更高,且沒有穿串動作,效率相對更高,更具備規模化基礎。

“大口吃肉”可以很好的釋放心理壓力、獲得即時滿足感,聚餐形式可以滿足社交需求。

過去中式燒烤大多以烤串為主,烤串因為地域差異和口味習慣不同,可以按照地域劃分為了“8大門派”:

a.東北燒烤:烤串配啤酒是東北的夏天必備項目,在東北,蔬菜皆可生吃,萬物皆可燒烤,最講究的是吃燒烤的氛圍,雞爪、烤雞架等“邊角”食材更受青睞;東北是燒烤氛圍最濃的地域,位列8大門派之首!

b.湘派燒烤:湘西小串講究一口一串,最具特色的岳陽燒烤,慢火熬出來的牛油小串撒上湖南辣椒結合,造就獨特美味;

c.川派燒烤:川渝流派豐富多彩,有宜賓的“把把燒”,重慶的烤腦花,不是一般人敢吃的;

d.粵派燒烤:粵派燒烤講究的是碳烤,同時用食材詮釋一個“鮮”字。發源于廣東湛江的碳烤生蠔橫掃全國燒烤攤;

e.新疆燒烤:新疆牛羊肉串是全國燒烤的啟蒙,過去全國遍布新疆地攤;

f.山東燒烤:山東燒烤最出名的在淄博。淄博燒烤“小餅卷一切”的吃法,一張燒烤小餅,兩串烤肉放在小餅中一擼,再加上幾根小香蔥,卷起來吃,性價比顯得很高,同時山東人的好客也在淄博燒烤得到很好的體現。淄博商務局的數據顯示3月以來全市燒烤店日均接待人數突破10萬,最近可謂火爆了全網。山東營商環境好,現在又是政府力推,有希望成為燒烤界新的武林盟主。

另外,海鮮燒烤在山東的臨海城市也很有名,對生蠔、魷魚等更加偏愛。

g.華北燒烤:華北燒烤融合了諸多地區的特色,比如配菜中會有方便面,燒烤中會有面包片、饅頭片,似乎吃飽很重要。

h.滇派燒烤:云貴的蘸料口味多元化,以酸辣香為主。西雙版納曼掌村的檸檬香辣椒干碟配烤肉和貴陽飛山街陳姨媽烤肉配折耳根辣椒面蘸水,簡直絕了!滇派燒烤是我本人的最愛。

燒烤品類的業態痛點主要是需求潮汐明顯,夏天和夜晚時段為旺季,冬天和白天時段為淡季。有的品牌會在冬天增加火鍋產品,會在中午做一些錯峰營銷活動。

燒烤的社交屬性導致翻臺率低,快餐的翻臺率可以是燒烤的10倍。

因此,客單價成為關鍵突破口,通常需要搭配一些合適的業態來增加收入,如增加小龍蝦、烤魚、海鮮等高價或者差異化單品,與精釀啤酒、居酒屋、酒吧等業態配合增加燒烤產品的消費量和客單價。

穿串工序為烤串產業鏈一大特色。

一種是央廚或工廠穿串。很多連鎖品牌會自建央廚,也有品牌合作第三方工廠。在央廚或工廠有機器穿和手工穿兩種工藝,一般看重效率大于品質的串選擇用機器,目前機器設備與手工串還存在品質差異;

另一種是門店“前店后廠”模式的手工現穿。很多新疆牛羊肉串店、豐茂烤串等都如此,有顧客強感知,很有品質,避免了冷凍二次緩化導致的脫水問題。

烤串市場目前玩家門店模型分為兩類:

一類門店堂食位置有限,主要采用小吃檔口和外賣形式,以加盟模式進行擴張,規模品牌如串意十足、瘋狂烤翅、燒烤研究所等,門店總數達到 500 家以上,客單價普遍偏低,均在40-50元左右。

另一類門店主打堂食,以直營擴張為主,部分品牌不開放加盟。頭部品牌如很久以前羊肉串、豐茂烤串、木屋燒烤等,很久以前、豐茂烤串的客單價均在100元以上,主打冷鮮串,用戶在餐桌上現烤,用戶體驗更好,但效率就偏低,目前品牌門店數量多在100家以下。

八大門派戰江湖,淄博東北主沉浮;淡旺明顯翻臺低,菜單結構要補齊;冬加火鍋夏燒烤,中午要把活動搞;龍蝦海鮮提客單,酒水氛圍不能少。

·中式烤串類

烤串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350941家(約35.1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54702家(約15.5萬家),關店門店數164292家(約16.4萬家),減少9590家。

規模排名:“串意十足燒烤店”以現有門店數606家位于烤串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瘋狂烤翅”現有門店數為603家;“燒烤研究所”以587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門店門檻數30家)“很久以前羊肉串”86家門店以口碑指數939.8分位居第一名,“管氏翅吧”48家門店以口碑指數919.2分排名第二,“豐茂烤串”55家門店以917.8分排名第三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鹵武士棒棒骨”,凈增長122家,門店數達到了125家;第二名的是“第1部落”,凈增長114家,門店數達到了313家;排在第三名的是“三顧諸葛烤串”,凈增長108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24家。

烤串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211家。

價格帶圖:(規模前100的品牌)頭部品牌門店數量均超40家,但多在150家以下,連鎖品牌客單價集中于40-90元價格帶,行業暫無千店品牌。

我們再來看看全國烤串分布數量與密度:數量最多的是廣東,密度最高的是東北吉林。

在供應鏈方面:上游的半成品串的工廠有天津利思客、蘇州阿拉提,他們以前都是烤串創業者,懂烤串的痛點;核心的調味品蘸料,湘味的有湖南的味遠紅芳,川味的四川翠宏,山東淄博燒烤醬有山東神州味業。

燒烤設備有上海創綠,現在也出現全自動智能燒烤機,大家在大會展會上可以體驗到,更多燒烤供應鏈大家可以登錄窄門餐眼。

·西式烤肉類

烤肉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16283家(約11.6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6454家(約4.6萬家),關店門店數57384家(約5.7萬家),減少10930家(約1.1萬家)。

規模排名:“九田家黑牛烤肉料理”以現有門店數1001家位于烤肉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小豬查理烤肉”現有門店數為583家;“酒拾烤肉”以518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厚貞日式烤肉”21家以口碑指數959分位居第一名,“松魚亭和牛燒肉”16家和“魔宗·燒肉”12家分別以956.6分和953.6分位列第二、第三名。西塔老太太評價和規模都不錯,目前全國各地分疆而治,如果可以把公司治理有效優化,有比較大的發展機會。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小豬查理烤肉”,凈增長139家,門店數達到了583家;第二名的是“劉炭長牛燒大塊烤肉”,凈增長117家,門店數達到了221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安三胖韓國烤肉”,凈增長8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13家。

烤肉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132家。

價格帶圖:(規模前100的品牌)頭部品牌門店數量多超30家,但多在150家以下,客單價多在50-110元范圍內,超150家門店的頭部品牌客單價也多在這一區間段內,千店品牌僅九田家一家。

我們再來看看全國烤肉分布數量與密度:

數量最多是廣東、山東和遼寧,而密度最高的是遼寧和吉林,東北不愧是燒烤的大省,遼寧燒烤的密度和總數量均是最高。

烤肉的上游供應鏈有很多,大家可以在窄門餐眼的供應鏈板塊詳細查看。

燒烤賽道目前還沒有絕對強者,與火鍋經營又相似,能力和資源共用,呷哺已經布局趁燒,估計海底撈、太二未來也會進軍。

(3)地方菜數據

地方菜正餐連鎖化一直存在挑戰,以“單品+菜系”模式突圍地方菜市場,有巨大機會。

·川菜類

川菜有其極強的成癮性,門店數量居各大菜系之首,在全國的分布范圍廣、受歡迎程度高,但川菜品牌高度分散,品類大但一直沒有大連鎖正餐品牌。

麻六記(目前共18家)是新川菜的新秀,由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的兒子汪小菲創立,核心廚師和管理組基本是俏江南原團隊,門店模型在俏江南的基礎上,把店做小、把客單做低(麻六記客單約121元,俏江南約199元),菜品也回歸傳統,主打毛血旺。

麻六記是做更“小”的俏江南,更易連鎖化。另外眉州東坡酒樓也不斷在迭代自己的小模型,新模型新定位已經取得一些驗證,并計劃2023年規模化開店,相信不久大家都會看到。

川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52,825家(約15.3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9269家(約4.9萬家),關店門店數67833家(約6.8萬家),減少18564家(約1.9萬家)。

規模排名:石灰石燒雞公以現有門店數202家位于川菜品類第一,同時,石灰石燒雞公也是2022年-2023年2月門店增長最多的川菜品牌,新增門店數為96家;排在第二的“周麻婆”現有門店數為186家;“秘覺”以173家門店數位居第三。周麻婆定位做麻婆豆腐,是福建品牌,有規模但還沒有品牌力。

用戶口碑排名:“陶德砂鍋”14家以口碑指數955.8分位居第一名,去年的川菜口碑第一也是“陶德砂鍋”,其服務和產品還是一如既往的令人滿意。“龍人居·水煮魚”10家和“老板戀上魚”35家分別以938.4分和937.8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石灰石燒雞公”,凈增長196家,門店數達到了202家,成為川菜正餐品牌規模第一;第二名的是“馮四孃蹺腳牛肉”,凈增長61家,門店數達到了97家;排在第三名的是“肖四女樂山蹺腳牛肉”,凈增長49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21家。蹺腳牛肉在2022年發展特別快。

川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50家。

價格帶圖:(規模排名前100)頭部品牌門店數均超15家,多數低于50家,價格帶集中于30-120元。

我們來看看全國川菜分布數量與密度:川菜的數量最多的依然是四川,有意思的是密度最高的不是四川,而是西藏,當然這主要在于西藏人口相對較少及川藏不分家。

大樹底下不長草,火鍋太強,川菜連鎖少;單品突圍是關鍵,跳出四川全國跑。

·湘菜類

小炒、鍋氣是湘菜的重要特色,如小炒肉(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小炒排骨、小炒拆骨肉等,幾乎無菜不“小炒”。

圍繞“小炒”特色,湘菜正挺進全國,以費大廚為代表,各區域都誕生了不同的湘菜品牌,長沙的炊煙、西安的蘭湘子、上海的胡子大廚、東莞的湘閣里辣、深圳的辣可可,廣州的湘辣辣等等。

同時在長沙也出現一批新的定位湘菜品牌,如笨羅卜瀏陽蒸菜館是裸裝低價湘菜的代表(11家門店);聚鑫朋酸菜肥腸是主打常德特色肥腸的社區高品質、低價代表(21家門店);田小狗的飯店是主打農家土菜的代表(3家門店);晴溪莊園做出來中國最美的園林餐廳,有人說它是中國餐飲的安縵;湘菜創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都各具特色,生意都非常不錯。

湘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84713家(約8.5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9548家(約3萬家),關店門店數35263家(約3.5萬家),減少5715家。

規模排名:“彭廚”以現有門店數239家依然位于湘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廚嫂當家”現有門店數為182家,“毛家飯店”門店156家排名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費大廚辣椒炒肉”72家以口碑指數908.6分蟬聯第一名,在門店數增長的同時,“費大廚辣椒炒肉”的口碑仍然保持第一。“湘間田舍”31家以903分排第二,“農耕記·湖南土菜”60家以902.6分位居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蘭湘子”,凈增長87家,門店達到了155家,“蘭湘子”兩年已經增長至排名第一,這在過去兩個特殊的年份顯得難得可貴;第二名的是“胡子大廚”,凈增長33家,門店達74家;排在第三名的是“湘水味派菜園子”,凈增長25家門店,門店66家。

湘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了51家。

價格帶圖:(規模前38名)頭部品牌門店數超30家,多數低于75家,價格帶集中于45-85元。

全國湘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湘菜的數量和密度最高的無疑還是湖南本土,其次是湖南人占領的廣東。而四川依然是湘菜數量和密度都最小的城市,一直以來湘菜品牌來四川、重慶發展基本都失敗了。

湘菜正餐連鎖大多以廚師現炒為主,上游食品供應鏈遠沒有四川發達。小炒一般都會用到龍牌醬油,湘味復合調味品大多使用的味遠紅芳,剁辣椒大多使用的津山口福。

湘菜勢能全國強,小炒鍋氣成癮香,四川重慶不能去,百家爭鳴有希望。

·粵菜類

粵菜對廚師的技藝以及食材的標準有較高的考驗,平均客單價也是所有菜系中最高的,這使粵菜連鎖化品牌一直比較少。

在粵菜里,茶餐廳、客家菜、燒臘等品類客單價相對更低或標準化程度更簡單,出現了一些連鎖品牌代表,但規模依然都不大。

茶餐廳里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點都德、茶港點心、蔡瀾點心,客家菜里有客語,燒臘里有金戈戈豉油雞,這些品牌從規模和用戶評價都有不錯的表現。

粵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32814家(約13.3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6279家(約4.6萬家),關店門店數52,365家(約5.2萬家),減少6086家。

規模排名:“太哼冰室”以現有門店數102家位于粵菜品類第一;“金戈戈香港豉油雞”以89家門店成為粵菜品類規模第二名;“蒸武門”以82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潮界”16家以口碑指數934分位居第一名。“茶港點心專門店”38家和“蘩樓”10家分別以930.6分和926.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金戈戈香港豉油雞”,凈增長56家,門店數達到了89家;第二名的是“克茗冰室”,凈增長43家,門店數達到了75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動噠餐室”,凈增長35家,門店數達到了47家。

粵菜品類關店第一名是關了46家。

價格帶圖:(規模前100的品牌)頭部品牌門店數均超10家,多數低于25家,價格帶集中于40-110元。

全國粵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廣東,密度最低的地方是吉林、內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區,數量最少的是新疆、寧夏、西藏。

港式茶餐廳的特點是類別較全,上游供應鏈會比較分散,傳統港式茶餐廳的SKU動不動一百多,涉及的產品供應鏈類目最少四五百項。

這個品類要做大需要品牌方自己在各發展區域自建柔性生產央廚,很難直接通過某個單獨的第三方公司解決供應鏈需求問題。

粵菜價高食材好,高湯大廚不能少,連鎖發展有挑戰,茶餐客家燒臘把旗扛。

·江浙菜類

江浙菜類,我們分析時包含了上海本幫菜、杭幫菜、淮揚菜等,對于消費者而言,口味都有極大的相似性。

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18768家(約11.9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0026家(約2萬家),關店門店數46131家(約4.6萬家),減少26105家(約2.6萬家)。

規模排名:“綠茶餐廳”以現有門店數277家穩居江浙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外婆家”現有門店數為99家;“南京大牌檔”以89家門店數位居第三。江浙菜規模前三名品牌均保持不變,門店數變動也不大。

用戶口碑排名:“新榮記”16家以口碑指數959.4分毫無懸念的依然位居第一名,其旗下還有榮小館有13家;“小廚娘淮揚菜”38家,以937.2分從第三名提升到第二名,“江南里”18家以934.8分排在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綠茶餐廳”,凈增長45家,門店數達到了240家;第二名的是“打醬油·國民飯堂”,凈增長15家,門店數達到了23家;排在第三名的是“新發現”,凈增長14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57家。

江浙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17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40家,價格帶集中于50-200元。少有既具備口碑品質又有規模連鎖的品牌,江浙菜連鎖似乎正在淪為荒漠。

全國江浙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江蘇、浙江,密度最低和數量最少的地方是青海、寧夏、新疆。

江浙菜依賴廚師、高客單價、低成癮性使得連鎖化難度更大,這一點和正餐類的粵菜有一定相似性。

清淡的食物也很難做的便宜。較少依賴很多香料調味,這就對食材品質、烹飪技術有更高要求,人力成本高,價格高,連鎖化難度也就更高。

反之,重口的菜品消費者對食材好壞的體感不太明顯,即使好的食材在重調料下也難以品嘗出本味的區別。

一個說法叫“低端食材吃調料,優質食材憑手藝,高端食材靠環境”,江浙菜和粵菜都比較靠手藝和環境,這也成為了連鎖化的挑戰。

江浙滬是連鎖餐飲的綠洲,但江浙菜卻是綠洲中的荒漠。

·西北菜類

西北菜,大致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風味,而以甘肅菜最具有代表性。

目前在全中國的營業中門店數為58736家(約5.9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2082家(約2.2萬家),關店門店數28412家(約2.8萬家),減少6330家。

規模排名:“西貝莜面村”以現有門店數345家位于西北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九毛九西北菜”現有門店數為75家;“德順源”以62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西貝莜面村”345家以口碑指數921.2分位居第一名。“長安大排檔”10家和“遇見長安”14家分別以917.8分和914.6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秦門西安小館”,凈增長11家,門店數達到了28家;第二名的是“搟匠金排燜面”,凈增長10家,門店數達到了25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半坡煙”,凈增長10家門店,門店數10家。

西北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37家。

西貝依然是規模和口碑兼具的品牌。

賈總透露,西貝計劃到2026年完成IPO上市。作為一家主打西北菜的中式正餐品牌,西貝餐飲將如何在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開辟出新的增長曲線,并成功實現登陸資本市場的目標,值得期待,明年我們也將邀請到賈總來和窄門兄弟們分享。

西北菜想做好,核心還是面食、羊肉,這兩樣菜色西貝做得都很出色。

賈總做餐飲一直堅守的兩條信念:對消費者,堅持做好吃,高品質干掉低品質;對內部,堅持提高效率,高效率干掉低效率。

很多消費者吐槽西貝的價格,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西貝的產品確實都好吃,至少我完全認同。

為了實現效率的升級,完成西貝的千億夢想,賈總這些年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例如西貝麥香村、西貝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弓長張、賈國龍中國小飯館、賈國龍功夫菜等,這些探索有的已經宣告結束,有的還在繼續摸索中。

西貝最新的嘗試——“賈國龍酒釀空氣饃”,經歷一段時間探索后更名“賈國龍中國堡”,標語是“好吃的中國漢堡”,賈國龍一直都希望能夠做成中國的麥當勞。我們祝愿賈總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

這款產品的靈感來源于“酒釀饅頭”,這是在浙江桐廬一帶家喻戶曉的傳統特色小吃,其特點是在發面過程中用糯米酒代替酵母發酵面團,蒸出來的空氣饃蓬松暄軟、自帶清甜酒香。

“空氣饃”是用類似的“饃”包裹住各式中華傳統美食,“中國饃夾中國菜”,“手拿走食”。

我有幸前期參與了討論并成為了第一批體驗者,確實很特別,效率很高、也很好吃。賈總目標在5月29日前開出50家,期待這次賈總可以大獲成功。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46名)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30家,價格帶集中于30-90元。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到,西北菜除了西貝幾乎沒有規模連鎖品牌。

全國西北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新疆和陜西,密度最低的地方是貴州和廣西,數量最少是貴州、海南。

供應鏈:羊肉可以看看額爾敦,牛肉可以看看呼倫貝爾肉業。

·京魯菜類

我們分析魯菜類時,包含了北京菜及所有烤鴨類菜系,魯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35751家(約3.6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2241家(約1.2萬家),關店門店數15660家(約1.6萬家),減少3419家。

規模排名:魯菜品類的第一名仍然是“守柴爐烤鴨”,現有門店數342家;排在第二的“劉福記·北京烤鴨”現有門店數為170家;A股上市企業“全聚德”以78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魯采LU STYLE”6家門店,口碑排名由去年的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口碑指數958.6分。“提督·TIDU”6家和“北平樓”5家分別以958分和946.2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名。

提督·TIDU作為旺順閣旗下高端的新京菜餐廳,由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之子戴嘉珩(heng)創立,名字取自九門提督,堅持品質提升。與之淵源頗深的旺順閣,也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品牌。

另外,根據餐眼3月底數據,四季民福門店20家,京味齋16家,都是京城火熱的魯菜品牌。

或受身在京城的原因和山東文化影響,魯菜一直保持較好的師徒傳承的傳統廚師文化,對產品一直追求正宗正統,魯菜餐飲老板們大都會拜師到某大師門下,大家聚會特別講究論資排輩,這在各大菜系中已經少有了。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全盛福北京烤鴨”,凈增長24家,門店數達到了63家;第二名的是“萬酥脆北京烤鴨”,凈增長20家,門店數達到了42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富貴春餅·烤鴨”,凈增長1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9家。

魯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50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92名)門店數超5家,多數低于35家,價格帶集中于50-180元。通過這種圖可以看到,魯菜規模連鎖品牌也都非常少。

全國魯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山東,密度最低的地方是廣西、廣東及海南等偏南省份,數量最少的是西藏、青海等偏遠地區和海南。

烤鴨是魯菜的靈魂,烤鴨的核心原材料是鴨胚,國內鴨胚的品質最高、規模最大的供應商無疑是首農集團旗下的金星鴨業,河北的東風鴨業也有一定規模,主要面向中低端供貨。

·云南菜類

云南菜類也是一個小品類,它總共營業中門店數11,540家(約1.2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3162家,關店門店數4915家,減少了1753家。

規模排名:“云海肴”以現有門店數122家位于云南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外婆味道”現有門店數為57家;“茄子恰恰”以36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云海肴目前在海外發展良好。2019年云海肴國外首店落戶新加坡樟宜機場,截止2023年3月,云海肴已在新加坡拓展有4家海外門店。

用戶口碑排名:“滇大池蒸汽石鍋魚”9家以口碑指數959.6分位居第一名。“鮮潭蒸汽石鍋魚”21家和“老滇山寨”8家分別以950分和910.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茄子恰恰”,凈增長8家,門店數達到了36家;第二名的是“云海肴”,凈增長7家,門店數達到了122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外婆味道”,凈增長3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57家。

云南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9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36名)門店數超5家,多數低于15家,價格帶集中于50-85元。

全國云南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云南當地,密度最低的地方是廣西、廣東及海南,數量最少的是西藏、青海等偏遠地區和海南。

供應鏈:上游供應鏈更多還是米線類。

云南菜品類最受歡迎的菜品是雞絲涼米線、小鍋米線、原味汽鍋雞等。云南王仁和米線食品是國內眾多米粉米線連鎖的供應商。

·徽菜類

徽菜即安徽菜,是以皖南菜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總稱。

徽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5,414家(約1.5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045家,關店門店數5933家,減少1888家。

規模排名:“小菜園”以現有門店數428家位于徽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風波莊”現有門店數為55家;“同慶樓”以54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2023年小菜園拿到了數千萬美金的融資,小菜園創立于2013年,將目標客群定位為中產階級,做高性價比。

小菜園的特點是“小份+央廚+火”:小份可以降低價格,更低價錢吃到更多產品;央廚加工、及時配送,簡化門店操作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加“火”保持菜的溫度,一熱頂三鮮,提升價值感。

小菜園對消費者的三大承諾:“所點菜肴超時免費贈送此菜”、“對菜肴不滿意無條件退換”、“確保優質食材,如有問題十倍賠償”。這些也是品牌對自己的倒逼。

用戶口碑排名:“徽州小鎮”8家以口碑指數941.4分位居第一名。“楊記興·臭鱖魚”13家和“廬州太太”8家分別以929.4分和925.8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小菜園”,凈增長61家,門店數達到了428家;第二名的是“木桶記臭鱖魚·徽菜餐廳”,凈增長11家,門店數達到了20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同慶樓”,凈增長4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48家。

徽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26家。

價格帶:頭部品牌(規模前38名)門店數超5家,多數低于20家,價格帶集中于50-135元。徽菜和西貝菜比較相似,拿掉小菜園,徽菜也就不存在連鎖化一說了。

全國徽菜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安徽當地,密度最低及數量最少的地方是廣西、黑龍江等遠離中部地區的省份。

徽菜品類最受歡迎的菜品是徽州臭鱖魚、農家紅燒肉、石板蒜蓉蝦。苗知府、徽三都是徽菜代表菜臭鱖魚重要的供應商,徽三是國資控股,相對有更穩定的供給能力。

在地方菜正餐品牌中,川菜湘菜價格相對親民,辣椒的味道侵略性、成癮性強,食材比較大眾化,供應鏈也相對簡單,連鎖化機會巨大,

而粵菜、江浙菜、徽菜、京魯菜、云南菜、西北菜等的味型相對受限,而且食材小眾而分散,食材標準化難度高,客單價也不低,成癮性相對弱,連鎖化過程需要做更多基于效率和更大眾口味做調整融合,更需要出現一些具有極強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給所在菜系帶去創新與活力。

一個行業、一個時代的進步不會因為時間車輪向前推進而自然的進步,有時甚至會倒退,時代的進步、行業的進步、品類的進步,需要有極具企業家精神的個人出現,就像喬布斯、就像任正非、就像馬斯克、就像邁克·杰克遜,他們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著一個行業、一個時代進入到新的高度。

我覺得賈國龍、杜中兵、聶云宸他們身上都具備類似的精神。

地方菜系哪家行,川湘價格最親民,辣椒花椒最上癮,食材大眾發展輕。江浙粵魯徽云西,連鎖發展不容易,創業精神學賈總,一人撐起一片天。

(4)單品休閑餐

地方菜正餐通過減少SKU數量做大單品定位是正餐連鎖化的重要路徑。

川湘菜里的幾道重要菜品通過大單品定位后,均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如湘菜的辣椒炒肉、牛蛙、小龍蝦、剁椒魚頭、酸菜肥腸等;徽菜的臭鱖魚、魯菜的烤鴨等。

另外,川菜里水煮肉片也有類似酸菜魚的“快餐化”發展機會。水煮肉片用戶基數廣,但牛肉受供應鏈的影響很難做為水煮肉片的主要食材,我看到像這些快餐品牌已經將牛肉換成了豬肉。

川菜里還有毛血旺、回鍋肉、水煮魚、辣子雞、蹺腳牛肉等等,只要還沒有出現強勢代表這些產品的品牌,用“大單品+菜系”的模式做出好味道,未來都有巨大連鎖化機會。

到底定位在什么大單品上?

其一,要看品類機會,就是這道菜是否已經被某強勢品牌代表了。

如果已經有強勢品牌代表,而你在商業模式和定價上沒有大的差異,僅僅是基于避開強勢品牌的主流區域,那么一旦強勢品牌來到你的身邊,你前面的努力可能都會是代表品牌的肥料,所以要盡可能避開這些大單品強勢品牌一樣的定位。

其次,要看品類大小,“大單品”的關鍵首先是要大,而不是單品,很多人學習別人做單品定位,結果畫地為牢把自己的生意做小了。

大單品之所以大,往往首先價格低。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體現,中國6000元月收入以下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93%,大家可以想象一下6000元每個月,什么東西可以天天消費而沒有壓力?

供應鏈越成熟,價格就越低,規模化的天花板也就越高。在美國的餐飲上市公司名單里,清一色的都是廉價的快餐類品牌。

另外,菜品的成癮性也是是否適合做大單品定位的關鍵,它可以突破一定的價格限制,打開規模發展的天花板,單品更持久。煙酒都很貴,但因為它們的成癮性,生意規模都超乎想象,煙草光一年的納稅就超過萬億,茅臺的凈利潤率50%,市值2.2萬億。

在菜品里,辣椒等刺激性食材都是食物成癮性的關鍵,如果一道大單品里缺少了辣椒,大概率是很難做大的。

大單品定位降低了擴張的難度,但單品如果成癮性低,也會有單品持續性問題。需要優化成癮性,也需要圍繞大單品不斷做產品創新、推新,以增加老顧客的新鮮感和吸引不同需求的新顧客進店,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同時要獲得持續規模增長,門店布局達到其臨界值前也需要做第二曲線的準備,做新的大單品品牌。

·酸菜魚大單品

酸菜魚賽道不僅線下門店已成規模,也已成為預制菜的線上超級單品。2022年中國酸菜魚預制菜市場規模大概為70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200億元。

酸菜魚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28,482家(約2.8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1,539家(約1.2萬家),關店門店數13,810家(約1.4萬家),減少2271家。

規模排名:“魚你在一起”以現有門店數1604家一騎絕塵位于酸菜魚品類第一,相比2021年凈增長400多家;排在第二的“太二酸菜魚”現有門店數為458家;基本這兩個品牌就分別強勢代表快餐酸菜魚和正餐酸菜魚。

“小魚號酸菜魚米飯”以366家門店數位居第三。“魚你在一起”與“太二”分別占領著正餐和快餐酸菜魚賽道,并成為了絕對實力領先品牌,該賽道線下連鎖創業的機會已經不大。

用戶口碑排名:門店數62家的“有家酸菜魚”以924.6分排名第一,“望蓉城·古法酸菜魚”門店24家以923.8分排名第二,“太二酸菜魚”門店458家以919.4分排名第三。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魚你在一起”,凈增長431家,門店數達到了1604家;第二名的是“小魚號酸菜魚米飯”,凈增長132家,門店數達到了366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太二酸菜魚”,凈增長11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458家。

酸菜魚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348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65名)門店數均超20家,多數低于100家。價格分布整體較分散,但百店以上的頭部品牌多集中于20-40元價格帶。

全國酸菜魚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在江浙和廣東,密度最低、數量最少的地方是寧夏等西北地區。

供應鏈主要涉及酸菜、魚和調味品,酸菜主要用到大葉酸菜、小葉酸菜等原材料,核心供應商有津山口福、李記酸菜、吉香居、民福記等,魚主要分巴沙魚和黑魚,主要的核心供應商有廣東歐泰貢、廣東何氏水產、陽江市信誠水產、海南翔泰漁業等,巴沙魚主要來自越南進口。

·烤魚類單品

烤魚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65,840家(約6.6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5,769家(約2.6萬家),關店門店數30,484家(約3.1萬家),減少4,715家。這個賽道高手比較多,最終誰勝出還未有定數。

規模排名:“半天妖烤魚”以現有門店數1275家位于烤魚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愿者上鉤”現有門店數為470家;“探魚烤魚”以251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魚酷活魚烤魚”236家以口碑指數912分位居第一名。“南鑼肥貓烤魚”36家以904.8分排名第二,“烤匠麻辣烤魚”74家以890.6分排名第三。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半天妖烤魚”,凈增長276家,門店數達到了1,275家;第二名的是“花榕稻·青花椒烤魚”,凈增長120家,門店數達到了166家;排在第三名的是“魚當道”,凈增長68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209家。

烤魚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106。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71名)門店數超20家,多數低于80家,價格帶集中于35-90元,合伙制模式的“半天妖”一騎絕塵。

全國烤魚分布數量最多是在廣東、浙江、貴州,密度最高的是重慶、貴州、浙江,密度最低、數量最少的基本都是寧夏等西北地區。

烤魚供應鏈主要涉及烤魚設備、魚、復合調味品三個部分,烤魚設備的創新升級是烤魚連鎖化的重要轉折,國內最早做烤魚設備的有上海創綠和上海志銘等公司。

烤魚的復合調味品消耗量非常大,也是味道差異的關鍵,不同品牌使用不同的供應商,山東三千醬是半天妖的專用食品工廠,同時也對外供應,成都圣恩是優秀的川渝風味烤魚醬料供應商、湖南味遠紅芳做的是湘味道烤魚醬,廣東恒興食品、海南翔泰漁業是魚類的優秀上游供應商。

·牛蛙類

牛蛙已經成為繼小龍蝦、酸菜魚、烤魚后的又一爆款特色單品,蛙來噠的出現引領了牛蛙品類的繁榮,牛蛙品類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

其實牛蛙上游一直需要解決三個問題:無抗、水污染、規模化養殖,一旦全面解決,品類將獲得更大的規模發展。

牛蛙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7,689(約1.8萬)家,2022年-2023年2月新開店數10,329(約1.0萬)家,關店門店數6,681家,凈增3,648家,品類始終保持不錯的增速。

規模排名:“蛙喔”以現有門店數280家位于牛蛙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蛙來噠”現有門店數為276家;“蛙小俠”以268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蛙三瘋”22家以口碑指數911.8分位居第一名。“渝蛙館”14家和“蛙遇·十三香炭火蛙鍋”14家分別以897.4分和880.6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蛙喔”,凈增長100家,門店數達到了283家;第二名的是“淘蛙鐵鍋牛蛙”,凈增長41家,門店數達到了105家;排在第三名的是“蛙來噠”,凈增長36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276家。

牛蛙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36。

價格帶圖:(規模前47名)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40家,價格帶集中于60-90元

全國牛蛙分布數量最多、密度最高基本都是四川、重慶一帶,密度最低、數量最少的基本都是寧夏、甘肅、遼寧等地區。

牛蛙的復合調味品的消耗量也很大,味遠紅芳是湘味牛蛙單品的上游核心供應商,2022年開始,蛙來噠也開建了自己的牛蛙醬工廠。牛蛙全國養殖比較大的是國聯水產、上海中洋漁業、湖南雪暉生物等公司。

·小龍蝦類

2022年我國小龍蝦產業總產值4466.8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餐飲貢獻了約3121.8億元,比2021年增長91.8億元。

小龍蝦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66,845家(約6.7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39,548家(約4萬家),關店門店數44,758家(約4.5萬家),減少5210家。

規模排名:“墮落小龍蝦”以現有門店數563家位于小龍蝦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大尚龍蝦”現有門店數為510家;“探蝦跡小龍蝦”以182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紅盔甲”16家以口碑指數951.6分位居第一名。“靚蝦二哥”11家和“聚味瞿記”15家分別以950.4分和945.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擼蝦帝”,凈增長86家,門店數達到了89家;第二名的是“蝦日炎炎”,凈增長46家,達到了53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大尚龍蝦”,凈增長41家門店,達到了510家。

小龍蝦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241。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70家,價格帶集中于60-140元。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最能實現規模連鎖的既不是客單價最高的,也不是客單價最低,而是不貴但又相對高價的品牌。

小龍蝦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基本都是在江蘇、浙江、上海一帶,密度最低,數量最少的地區基本是在甘肅、青海等地區。

小龍蝦殼多肉少,味道全靠調味。味遠紅芳是這些年來很多主流小龍蝦品牌的主要調料供應商。

另外,湖北監利,洪湖,潛江是全國最大的出產地,湖北每個城市都是農民養殖小龍蝦。

萊克、華山、柳伍、國聯、信良記都是較大的小龍蝦廠商,每年5月份是產量最高和價格最低的,他們會通過收活蝦冷凍鎖鮮和做成小龍蝦預制菜,進行跨季節儲存和銷售。

牛蛙烤魚小龍蝦,麻辣上癮社交強;酸菜魚,快餐化,剛需萬店有希望。

(5)西式正餐類

西式正餐過去基本都是高端餐廳形象,注重服務、環境體驗和儀式感,價格通常不低,但標準化程度遠比中餐要高。

西餐形象給了它較高的附加值,也帶來了高毛利,這給西餐通過削弱環境和服務進行快餐化升級留出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西餐快餐化的品牌當屬“薩莉亞”意大利餐廳了,被譽為世界上最Low的西餐廳,在日本經濟冰河期逆勢增長開出超過1000家門店,在中國也開出460家,全年銷售額最高時100億人民幣。

·牛排類

牛排品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4765家(約1.5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5126家,關店門店數6810家,減少1684家。

規模排名:“豪客來牛排”以現有門店數370家位于牛排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豪享來牛排”現有門店數為150家;“快樂愛斯米牛排自助”以131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王品牛排”61家以口碑指數939.8分位居第一名。“西堤牛排”79家和“悅薈T骨牛排”33家,分別以907.6分和906.8分位居第二、第三名。西堤屬于王品集團的子品牌。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廳”,凈增長24家,門店數達到了74家;第二名的是“悅薈T骨牛排”,凈增長7家,門店數達到了33家;排在第三名的是“貴族皇仕牛排”,凈增長7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25家。

牛排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49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53名)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80家,價格帶集中于40-100元。

牛排的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廣東、福建及江浙等沿海地區,密度最低、數量最少是在甘肅、寧夏等地區。

牛排的上游供應鏈主要是牛排的原材料,多數的采用巴西、烏拉圭等地進口商;越南、印度、非洲價格最低,品質較低,再加上進口配額問題數量有限。品質好的采用會澳大利亞、美國牛排。

中糧、新希望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牛排進口商。國內主要供應商還有聯豪、元盛食品等,聯豪它是梅林公司控股,主要是全進口;元盛是臺資企業,主要做牛肉制品,會做腌制、加工等。

除不同品種的牛排外,還會區分原切和復合牛排兩類,原切即天然牛肉,成本較高,復合牛排即合成牛排,成本低。

很多人均低的牛排館和大眾化的自助牛排餐廳,會用合成牛排來控制成本。很多肥牛卷之所以價格這么低,也是合成的。

國內羊牛供應鏈是很不成熟的,好的牛種都需要依靠進口,大批量的養殖肉牛的不多。有山東魯西黃牛、河南南陽黃牛,還有內蒙科爾沁、山東的雪龍是比較高端的牛肉。

王品西堤百年松,自助牛排領增長。國內養牛成本高,牛種草飼靠進口。要想實現規模化,養殖瓶頸要突破。

·日韓料理類

日韓料理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01605家(約10.2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39741家(約4.0萬家),關店門店數53401家(約5.3萬家),減少13660(約1.4萬)家。

規模排名:“N多壽司”以現有門店數2033家依然是第一名,其不到20元的人均消費與高客單價的壽司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排在第二的“鮮目錄壽司”現有門店數為467家;“爭鮮回轉壽司”以416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山上下居酒屋”19家以口碑指數960分位居第一名。“九本しんいち居酒屋”21家和“摩打食堂”12家分別以950.8分和945.8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京者三文魚”,凈增長76家,門店數達到了94家;第二名的是“鮮目錄壽司”,凈增長62家,門店數達到了467家;排在第三名的是“黑眼熊壽司の日式便當”,凈增長6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200家。

日韓料理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471家。

價格帶圖:(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25家,多數低于100家,價格帶集中于10-140元。

日韓料理類的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是在吉林、黑龍江、遼寧東北三省,及從山東至廣東、海南的沿海一帶、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廣東、遼寧、山東等地區。密度最低、數量最少是在寧夏、甘肅等地區。

日韓料理的上游供應鏈主要涉及食材:主要涉及三文魚、鰻魚、鵝肝等。

日韓料理有心智附加值,創業機會依然是打掉價格,但現在太少人意識到這一點。

·東南亞菜類

東南亞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3071(約1.3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5277家,關店門店數4098家,凈增長1179家。

疫情三年,出國旅游難度大,國內的東南亞菜也獲得了發展紅利,全國門店數有小幅增長。

東南亞菜的發展其核心首先是借助購物中心招商紅利,品類天然具有一定稀缺性,購物中心的結構性招商需要差異化品類餐飲作為補充吸引客流,因此,此類餐飲往往可獲得更多選擇優先權。

此外,由于品類差異大,當可對比定價的對象更少時,更有可能獲得更高毛利,小品類在階段性反而變成優勢品類。但此類餐飲的發展也有一定限制,由于消費頻次相對較低,往往需要更多人流支撐,因此很難在社區及街邊開店,單一城市可以容納的門店數及品牌數都會很少,一旦面臨競爭很容易導致都不賺錢。

規模排名:“迷你椰·泰式大排檔”以現有門店數217家,位居東南亞菜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泰香米泰國餐廳”現有門店數為53家;“瓦城泰國料理”以53家門店并列第二名,“太食獸泰式茶餐廳”以49家門店緊隨其后。

用戶口碑排名:“新時泰”5家以口碑指數952分位居第一名。“泰蒲·泰國料理”5家和“越美小館·PHO越美”6家,分別以950.8分和937.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迷你椰·泰式大排檔”,凈增長178家,門店數達到了217家,連續2年的高速增長躍升為行業門店數量第一名;第二名的是“太食獸(shou)泰式茶餐廳”,凈增長24家,門店數達到了49家;排在第三名的是“泰香米泰國餐廳”,凈增長14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53家。

東南亞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32。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96名):門店數超5家,多數低于15家,價格帶集中于40-150元。

東南亞菜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是在廣東、云南等毗鄰東南亞地區的省份,密度最低、數量最少是在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等偏北方飲食習慣的省份。這兩年泰國椰子水飲品也逐漸開始在流行,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東南亞菜供應鏈主要為東南亞調味料原材料,如:咖喱粉、椰水、椰漿、蛋奶、其他成品調味品等,其他食材基本都是一些市場大通貨。目前泰國正大有較大的供應鏈優勢。

(6)海鮮類

海鮮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26895家(約12.7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7833家(約4.8萬家),關店門店數57167家(約5.7萬家),減少9334家。

規模排名:“北伴島小海鮮”以現有門店數166家位于海鮮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獻蠔”現有門店數為115家;“鮮吖·小海鮮研究所”以114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寧海食府”13家以口碑指數930.8分位居第一名。“海鯊灣海鮮會館”11家和“徐記海鮮”58家分別以928.2分和921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北伴島小海鮮”,凈增長120家,門店數達到了166家;第二名的是“藍塞夫全球海鮮”,凈增長87家,門店數達到了94家;排在第三名的是“鮮吖·小海鮮研究所”,凈增長51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14家。

海鮮類關店第一名關店46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90名)門店數超10家,多數低于25家,價格帶集中于15-170元。徐記海鮮是相對高客單價里唯一實現了規模連鎖的海鮮品牌。

海鮮類的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山東、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密度最低,數量最少的地區為安徽、江西、云南、貴州等內陸地區。

海鮮的上游供應鏈國聯水產已經上市,它是肯德基的最核心供應商,還有恒興、北極清水海鮮、京魯遠洋等公司。

這些年大家都是把海鮮當作高端餐廳來經營,為什么就沒有出現一個麻辣炒海鮮的低價連鎖呢?

② 快餐類

快餐是最大的賽道,天然具備連鎖化擴張基因,高頻、剛需、性價比是快餐三大主要特征。

團餐和外賣是快餐連鎖最不能忽視的兩大營收增長點,團餐的增長需要門店管理團隊有很強的營銷主動性,利用非用餐時段主動到寫字樓掃街聯絡,很多快餐品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外賣在快餐營收種占主流,但高平臺扣點讓快餐連鎖高營收卻低毛利,最終可能甚至虧錢。

在香港和日本的一些連鎖品牌會提供一些特別的優惠政策鼓勵附近的消費者到店自取外帶,這樣既降低了顧客的購買成本,也避免了堂食空間不夠,門店增收卻不降利潤,是品牌應該長期堅持的策略。

(7)米飯快餐類

特別說明,米飯快餐類中今年去掉了一些小吃屬性的快餐,只保留了以米飯為主的中式快餐。由于酸菜魚品類比較大,也將酸菜魚米飯都放到了酸菜魚品類里進行了分析,在這里就沒有再體現。

米飯快餐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286762家(約128.7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474409家(約47.4萬家),關店門店數711834家(約71.2萬家),減少237425家(約23.7萬家)。

規模排名:“楊銘宇黃燜雞米飯”以現有門店數2514家位于中式快餐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老鄉雞”現有門店數為1102家,這一數字和去年基本沒有變化;“張秀梅張姐烤肉拌飯”以1083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鄉村基”門店590家,基本維持沒有變化,“大米先生”門店644家,凈增長了30家,兩者加起來有1234家;加上“魚你在一起”酸菜魚米飯1609家,這些公司都是進入了千店俱樂部的米飯快餐品牌,目前看下來離萬店還有很長的路。

用戶口碑排名:“米村拌飯館”627家以口碑指數848.2分位居第一名。“熊吞大碗丼(dong)日式燒肉飯”80家和“南城香”135家分別以842.6分和839.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米村拌飯”是最近幾年跑出來的米飯快餐新秀品牌,兼具數量增長與用戶評價,目標今年實現千店。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徐大川剁椒豬腳飯”,凈增長381家,門店數達到了635家;第二名的是“牛頓來了”,凈增長312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509家;排在第三名的是“耿大叔·擂椒蓋碼飯”,凈增長281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376家。快餐增長最快的基本都是加盟連鎖品牌。

中式快餐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394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170家,多數低于600家,價格帶集中于15-40元。其中“晨曦燉品”是高價快餐里規模最大的連鎖品牌,客單價近60元,門店數近900家。

米飯快餐類的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是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地區,密度最低、數量最少是在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基本和全國人口的分布一致。

預制菜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米飯快餐的連鎖化發展,大的快餐連鎖基本都會有自己的預制菜工廠央廚或第三以降低門店成本和提高出產效率。

湖南也是真正全國成品預制菜食品工廠最多的省份,有的已經成立超過20年時間,王欄樹、聰廚、菜幫主等大大小小數十家湘菜成品預制菜食品工廠,其中聰廚是目前湘菜預制菜里供應最廣的,其整個家族加在一起有數十億成品預制菜年營收規模。

大米品質是米飯快餐的魂,優秀的米飯快餐連鎖品牌都會很重視大米的挑選,有的用泰國香米,有的會用五常大米,也會特別在意煮飯的設備,例如魚你在一起會直接訂制小電飯煲以保障米飯品質,每年還會舉辦“新米節”以表達對大米的重視程度。

米飯快餐要搞好,外帶店里拿、閑時團餐跑、會員儲值不能少;好大米,是靈魂,預制菜品央廚送。

2023年3月1日,“老鄉雞”主板IPO獲上交所受理,“老鄉雞”(餐眼,1102家)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2022年前6個月營收分別為43.93億元、20.11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5億元、7611.69萬元。

受A股政策的影響,“老鄉雞”上市時間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農業養殖符合國家政策,或成新的上市突破口。

另外,根據招股說明書,鄉村基集團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46.18億元、47.06億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82億元、0.73億元。鄉村基由于選擇是港股市場,或將率先登陸港股,再次成為國內中式米飯快餐第一股。

·粥類

粥店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29362家(約2.9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2956家(約1.3萬家),關店門店數15330家(約1.5萬家),減少2374家。

規模排名:“三米粥鋪”以現有門店數1423家位于粥店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曼玲粥店”現有門店數為1234家;“江川右·一家有態度的粥店”以647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潮粥記海鮮砂鍋粥”19家以口碑指數929.8分位居第一名。“火齊潮汕砂鍋粥”15家和“潮粥薈潮汕砂鍋粥”16家分別以906.4分和899.6分。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三米粥鋪”,凈增長176家,門店數達到了1423家;第二名的是“曼玲粥店”,凈增長139家,達到了1234家;排在第三名的是“米已成粥”,凈增長102家門店,達到了232家。

粥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374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20家,多數低于100家,價格帶集中于12-32元。

粥連鎖最大的問題砂鍋粥運營太重,很難連鎖化;快餐粥競爭壁壘低,過度依賴外賣,高平臺扣點很難支撐持續的品牌經營。

(8)粉面類快餐

粉面類快餐在經歷2020年、2021年資本的瘋狂席卷,據窄門餐眼統計,近年有十幾個粉面品牌拿到融資,2022年部分品牌數據并不理想。

·面館類

面館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609314家(約61.0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02570家(約20.3萬家),關店門店數287751家(約28.8萬家),減少85181家(約8.5萬家)。

規模排名:“五爺拌面”以現有門店數1059家位于面館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李先生牛肉面”現有門店數為926家;“常青麥香園”以772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我很喜歡的兩個品牌“老碗會·陜西手工面” 103家以口碑指數931.6分位居第一名。“大師兄·手工面·西北菜”66家和“文章撈面”12家分別以915.4分和896.6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五爺拌面”,凈增長133家,增長主要發生在2022年一季度,門店數達到了1059家;第二名的是“富乃家の手作意面”,凈增長125家,門店數達到了175家;排在第三名的是“一家被拌面耽誤的醬面店”,凈增長121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23家。

面館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423家。

價格帶圖: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65家,多數低于200家,價格帶集中于10-25元。

面館的全國分布基本圍繞幾個高聚集的省份展開,這些省份都有吃面的傳統飲食習慣,在西北是寧夏、陜西,在中部是河南,在東南沿海是江浙地區。分布數量較少、密度較低的地區是云南和廣西,這些地區吃粉多于吃面。

面館上游供應鏈主要包括湯料、澆頭,很多品牌是現場制面或自己的央廚配鮮面。四川新雅軒、上海佐大獅、成都無廚、重慶味之海都是粉面澆頭的重要供應商。

·米粉米線類

米粉米線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238170家(約23.8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103061家(約10.3萬家),關店門店數107046家(約10.7萬家),減少3985家。

規模排名:“無名緣米粉”以現有門店數2368家位于米粉米線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蒙自源過橋米線”現有門店數為1054家;“小蠻螺螺螄粉”以797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貴鳳凰貴州米粉”12家以口碑指數925.8分位居第一名。“趙天琦米線公司”25家和“辣堂贛江西米粉”11家分別以877.2分和872.2分位居第二、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蒙自源過橋米線”,凈增長376家,門店數達到了1054家,首次跨入了千店俱樂部;第二名的是“花小小新疆炒米粉”,凈增長235家,門店數達到了450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小蠻螺螺螄粉”,凈增長229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797家,進入了規模排行榜前三名。

米粉米線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594家。

價格帶: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80家,多數低于280家,價格帶集中于12-25元。譚仔云南米線屬于客單價比較高的,另外還有小滿手工粉、阿香米線客單價也屬于比較高的。

米粉米線類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廣東、廣西、貴州等有吃粉傳統飲食習慣的省份,分布密度最低的地區是黑龍江、安徽、內蒙古,數量最少的地區是寧夏、青海,有意思的是米粉的規模第一的根據地卻是在沒有米粉消費習慣的大東北。

·螺螄粉

螺螄粉這些年很受年輕人喜歡,特別值得關注。螺螄粉起源于廣西柳州,如今已發展成為全國各地深受歡迎的美食之一。

這些年,中國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逐年上漲,從2017年的30億元上漲至2021年已經超過150億元。

所有新奇特,都可能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潘多拉魔盒”。

線下門店方面,根據餐眼數據顯示,螺螄粉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40849家(約4.1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20079家(約2萬家),關店門店數14778家(約1.5萬家),增加5301家,是少有依然在增長的品類。

規模排名:第一名是小蠻螺螺螄粉,門店數797家,第二名是螺鼎記螺螄粉,門店數615家,第三名是柳螺香,門店數562家。

口碑排名:第一名是一之螺·柳州螺螄粉,門店數39家,口碑指數814.2,第二名是柳石居·金牌螺螄粉,門店數80家,口碑指數801.4,第三名是螺小胖柳州螺螄粉,門店數72家,口碑指數為792.6。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小蠻螺螺螄粉,凈增229家,門店數達到797家,第二名是融柳·大鐵牛螺螄粉,凈增長222家,門店數達到433家,第三名是朱小小螺螄粉,凈增134家門店數達到188家。

關店第一名關店171家。

螺螄粉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方都是發源地廣西及臨近的廣東,數量最少、密度最低的地區是寧夏、黑龍江等西北及東北地區。

米粉的供應鏈和面館的供應鏈有較大的一致性,相比之下米粉的工廠更為成熟,安徽王仁和米線是目前規模較大的米線食品工廠,神州味業是螺螄粉復調的供應商品牌,是龍頭袋裝螺螄粉品牌的主要供應商。

(9)帶餡面食類

我們去年的報告對這個品類做了較多的定義和描述,大家閱讀今年報告時可以結合去年的報告一起品讀會更完整,我在這里不做重復描述。

·包子饅頭類

包子的主要食用場景為早餐,具備一定剛需屬性。包子是一個很好的內容載體,皮和餡可以承載豐富的變化能力,中餐講究手工和鍋氣,現場制作、現包現蒸是包子消費升級的一大趨勢。

新的包子連鎖品牌機會,一是現包現制,品質感好、口味更好;二是餡料的創新,原來是生的餡料,現在有炒制的餡料,鍋氣更足,并且各種爆款菜品包入到包子中,例如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火鍋底料口味等。

現在包子門店有幾種模式,一是供應鏈配送熟制成品到門店復蒸;二是門店現包現蒸,體驗好,但是門店工藝復雜,人力成本高、效率較低;三是供應鏈使用冷凍生胚,配送生包子到門店,門店現蒸,既解決體驗問題,也結解決了效率問題,可能是未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國內已經有一些食品工廠在研究和準備這個方向,與冷凍烘焙相似。

包子饅頭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75742家(約17.6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53924家(約5.4萬家),關店門店數73389家(約7.3萬家),減少19465(約1.9萬)家。

規模排名:“巴比饅頭”以現有門店數4090家位于包子饅頭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三津湯包”現有門店數為1877家;“老臺門湯包”以1735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鑫震源蘇式生煎”57家以874.2分排名第一,“錫籠記·無錫小籠”26家以口碑指數847.4分位居第二名,“小楊生煎”276家口碑指802.8數排名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三津湯包”,凈增長594家,門店數達到了1877家;第二名的是“巴比饅頭”,凈增長400家,門店數達到了4090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和善園”,凈增長228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1058家。

包子饅頭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997家。

價格帶: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50家,多數低于350家,價格帶集中于5-25元。佳友福和開封灌湯包是比較貴的,其他客單價都比較低。

包子饅頭品類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區基本都在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另外中部面食為主的寧夏陜西一帶分布密度也較高。分布數量最少的地區是海南、青海等地區,分布密度最低是云南、山西等地區。

·餃子云吞類

以熊大爺、袁記為代表的這一類的品牌,商業模式幾乎是現象級的存在,袁記餃子已經2356家,熊大爺524家,按照這個速度,袁記、熊大爺今年有望分別做到3000家、1500家門店。

為什么袁記和熊大爺成為了最近幾年餃子兩匹新的黑馬?

這兩個品牌的出現,體現了餃子品類巨大的升級。

傳統的餃子只有兩種:

一種是冷凍餃子,在超市里面零售;

第二種就是現包餃子,如喜家德、東方餃子王等,現搟皮、現拌餡、現場包,高品質偏正餐屬性的餃子。

這兩種形態都有各自的核心價值和痛點,冷凍餃子價格低、儲存方便,消費者體驗一般;而對于現包現煮的餃子館而言,顧客的現場體驗好,但是效率相對較低,人力成本高,空間和服務提高了成本,從而導致價格會比較高。

同時,偏正餐屬性對門店管理運營的挑戰也很大,連鎖化的規模會受限,喜家德通過門店合伙制實現了規模管理上的突破。

而袁記和熊大爺,他們在效率和品質之間找到了一個新的平衡。

第一,餃子依然是現包的,保證了產品品質的新鮮,現包儀式感有很強的消費者品質感知。

他們沒有像傳統餃子館那些很重的現場制皮制餡的過程,去除了低效率動作。餃子皮是工廠提前預制好的,肉餡也是工廠配送,在門店加上新鮮蔬菜現拌,避免蔬菜脫水,保證了新鮮的品質。

新進餐飲創業者要想在成熟的大賽道取得創業者成功,不是去抄襲、模仿,而是以該賽道里的頭部強勢品牌做為對標,找到強勢品牌基于其核心競爭能力所帶來的問題面,這個問題面就是消費者在意而頭部品牌受核心競爭力影響而無法滿足的痛點。

創業者要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和能力,為這個部分的消費者需求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一個和頭部品牌相對立的主張。

第二,他們基本不在購物中心開店,而是選擇超市、社區、菜市場口,沒有高房租,也不用提供大空間堂食,不用額外的人力去提供服務。

面積最大的是包餃子的制作空間、堂食空間小、裝修簡單、外帶為主,使得其租金成本、裝修成本、服務成本都相對低,這樣的低成本結構帶來低價格的能力。

而大廚房又確保了產能,在冬至節日里,有的10多平方的小店里可以包出3-5萬的營收。

這樣的模型找到了品質和效率之間平衡,從而獲得了快速的規模化發展。

今天餃子賽道,再去抄襲模仿已經很難再跟上他們的步伐,但袁記和熊大爺的模式,是否可以將餛飩、包子、烘焙、火鍋及其他賽道都重做一遍呢?

用強光照射巨人的陰影。這是我們最近兩年提出的一個新創業者挑戰巨頭的重要理念。

新進餐飲創業者要想在成熟的大賽道取得創業者成功,不是抄襲、模仿、追隨,而是找到大賽道里的頭部強勢品牌做為對標,找到強勢品牌基于其核心競爭能力所帶來不能滿足消費者某部分需求的問題面,結合自身的核心優勢資源和能力,為這部分不能被強勢品牌所滿足的消費需求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必須符合自身優勢;

必須有消費痛點;

必須是強勢品牌很難彌補的軟肋;

聚焦強勢品牌軟肋,基于自身優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解決消費者需求。新創業者要想創業成功,必須是叛逆者、革命家。

就像熊大爺和袁記對喜家德、東方餃子王發起的效率革命;巴奴向海底撈發起的產品主義革命;瑞幸對星巴克發起的去空間革命;shake shack對麥當勞發起的品質革命。

革命沖突越是強烈,革命的成果也就越是豐碩。

餃子云吞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74695家(約17.5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58002家(約5.8萬家),關店門店數71851家(約7.2萬家),減少13849(約1.4萬)家。

規模排名:“吉祥餛飩”以現有門店數2511家位于餃子云吞品類第一;排在第二的“袁記餃子”現有門店數為2267家;“如意餛飩”以1431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用戶口碑排名:“船歌魚水餃”41家以口碑指數894.4分位居第一名。“月牙彎手工水餃”24家以864.4分排名第二,“東方餃子王”64家以833.4分排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袁記餃子”,凈增長774家,門店數達到了2267家;第二名的是“熊大爺”,凈增長363家,門店數達到了496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吉祥餛飩”,凈增長19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2511家。

餃子云吞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424家。

價格帶: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30家,多數低于150家,價格帶集中于10-33元。

餃子云吞類的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基本都是在山東和廣東,云南地區是分布數量和密度相對較低的地區。

(10)麻辣燙冒菜類

根據楊國福招股書顯示,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可超1500億元,中國麻辣燙下沉市場的規模遠高于一二線城市。2022-2025年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麻辣燙市場規模預計由951億元增長至1292億元,占比由64%提升至65.5%。

麻辣燙冒菜類在全中國目前的營業中門店數為161151家(約16.1萬家),2022~2023年2月新開店數70362家(約7.0萬家),關店門店數77170家(約7.7萬家),減少6808家。

規模排名:排在第一的“張亮麻辣燙”現有門店數為5748家;“楊國福麻辣燙”以現有門店數5698家位于第二;“川魂帽牌貨冒菜”以1026家門店數位居第三。

2022年2月22日,楊國福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但近期似乎又終止了上市的推進。

楊國福以加盟模式為主,根據招股書顯示,楊國福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是11.14億元、11.63億元,對應實現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02億元。楊國福在湯料工廠上投入巨大,在成都自建了業內較為超前的自動化工廠,值得很多食品工廠學習。

用戶口碑排名:“辣伍爺·冒菜”55家以口碑指數824.8分位居第一名。“每味每客”114家以799.8分排名第二,“蜀地冒菜”22家以796.4分排第三名。

凈增長排名:第一名是“張亮麻辣燙”,凈增長1026家,門店數達到了5748家;第二名的是“老街稱盤麻辣燙”,凈增長544家,門店數達到了857家;排在第三名的是“冒大仙冒菜”,凈增長460家門店,門店數達到了872家。

麻辣燙冒菜品類關店第一名關店數為1398家。

價格帶:頭部品牌(規模前100名)門店數超70家,多數低于350家,價格帶集中于15-30元。最高價的是成都你六姐,這個品牌做的不錯。

麻辣燙冒菜類全國分布密度最高是吉林、寧夏,數量最多是廣東,數量最少是新疆、海南,分布密度最低是重慶、貴州。

麻辣燙冒菜的上游供應鏈配送一直是一個挑戰,蔬菜占比較高,蔬菜很難做到配送,基本都是當地采購,很多麻辣燙品牌僅僅配送湯料,供應鏈能力較強的品牌也會涉及干貨和凍品配送。麻辣燙不錯的湯料第三方供應鏈有翠宏、申唐產業等公司。

(11)西式快餐類

2022年西式快餐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

經過十多年發展后,同質化問題凸顯,面臨巨大的創新變革的空間。

這些年全國掀起了中式漢堡、中式炸雞等各式各樣的創新潮。有的是基于新鮮的品質升級,還有的是基于中式口味的升級,中式食材的升級。

下沉市場也成為了西式快餐是爭奪主陣地。

相較之下,中式米飯快餐僅有5家千店級別品牌,依然有巨大的連鎖化增量空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解碼德州·消費回暖丨餐廳排長隊,小吃攤日售千元 德州餐飲消費有力復蘇她因師生戀意外懷孕,想打掉卻發現是龍鳳胎,女兒如今大家都認識

下一篇:北京房山12家餐飲門店因食安問題被查處,3家被叫停外賣《西游記》最貴女演員,租飛機請來出鏡3分鐘,卻讓觀眾記了30年

相關推薦
  • 打造“傳統飲食文化+現代科技”的中國樣本
  • 預制菜5項大獎出爐,華鼎供應鏈榮獲“最具競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