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4千變40億!初中輟學賣包子的他,遭遇同行行兇、切掉手指后逆襲了

近20年間,劉會平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將當年7毛錢一個包子的小買賣做成了年入10億的大生意。
|作者:阿曄
|編審:蘇蘇
中國“包子第一股”來了!
不是慶豐包子鋪,也不是天津狗不理,而是巴比饅頭的母公司——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比食品”)。
10月12日,巴比食品在上交所A股主板掛牌上市。熱鬧之下,鮮為人知的是其老板劉會平的傳奇經歷:
初中學歷,帶著4000元闖蕩上海灘;起初干啥啥不行,好不容易生意有起色,又遭同行嫉妒,差點被刺瞎眼睛;沒想到躲過這一劫,后來又不慎被機器切掉了手指……
近20年間,劉會平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將當年7毛錢一個包子的小買賣做成了年入10億的大生意。
然而,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門店的他并沒有貪圖享受。他曾說過,自己的終極理想其實是賺夠30億來辦個大學。
兩次失敗,艱難翻身
劉會平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小鎮雖小,卻是“中國面點師之鄉”——全鎮總共3萬余人,有近2萬人在全國各地做饅頭、包子等面點。
不過初中輟學后,劉會平并沒有隨大流學做面食,而是跟著師傅學做家具。可干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自己志不在此,最終還是回歸了家鄉“傳統手藝”。
1998年,21歲的劉會平只因為聽姐姐說“上海的餐飲生意好做”,便興沖沖地帶著4000元來到上海開饅頭店。
但現實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店開了沒多久就以倒閉告終,資金虧得一干二凈。
為了生活,他開始在上海打短工,幫人賣海鮮、在水產市場殺蛇、去大排檔做炒菜師傅……
硬挺了大半年,劉會平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他還是想自己當老板,堅信“上海有2500萬人,假如每個人每天早上消費四五塊錢,這就是一個巨額生意”。
1999年,他在姐姐的幫助下重新開了一家店。這家店的生意倒是火了一陣,但依舊沒有逃脫愈發不景氣的命運。
一而再的逆境沒有打倒劉會平,反而激發了他的斗志。他先去城隍廟嘗遍上海特色小吃,又觀察了很多包子鋪的情況,結果發現小店便宜卻不干凈、大店衛生但機器攪拌餡料口感一般,要想成功,做的包子就必須有因地制宜的口味和略勝一籌的特色。
2001年,劉會平選在黃浦區的繁華地段開了第三家店——“劉師傅大包”。豬肉是從老家鄉下買的,蔬菜每天一早去購入最新鮮的,并且堅持人工剁餡,這樣做出來的包子一傳十、十傳百,迅速樹立了好口碑,生意爆火。
一年內,劉會平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了30萬元。
·第一家巴比饅頭
可還沒等他高興多久,一位白領朋友的話就打擊到了他。這位朋友說,從他家買的包子都不好意思拿到辦公室當著同事的面吃,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吃完才去辦公室。
這讓劉會平意識到品牌化的重要性。首要任務,改個品牌名!
2003年,深思熟慮之后他將“劉師傅大包”改成了“巴比饅頭”。其實店里主打產品還是包子,但考慮到上海人習慣將包子稱為有餡兒的饅頭,所以品牌名換成了“饅頭”。
至于取名“巴比”,劉會平給了兩個原因,一是覺得這名字朗朗上口,二是覺得中式早點起個洋名,很容易讓人產生疑問和好奇,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改名之后,巴比饅頭更火了,接連又開了幾家分店,徹底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當時對巴比饅頭的報道
想搞教育的包子鋪老板
生意風生水起之際,劉會平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靠近。
2004年秋天,他去查看正在裝修的新店面時,一位同行老鄉跑過來對他說:“劉會平,你不能在這里開(店),你在這里開,我到時候沒生意了。”劉會平自然不會接受這種要求。
談判未果,對方便氣急敗壞掏出了一把剪刀,趁劉會平沒反應過來朝他臉上刺了過去。劉會平很多年后接受采訪時回憶起那一幕仍舊心有余悸:被刺傷后他下意識用手捂住傷口,到醫院把手放下時,由于血流得太多,手心里竟然是個大血球,嚇得他以為是自己眼睛掉了!
萬幸的是,因為劉會平戴了眼鏡,那一剪刀稍有偏離,并沒有直接捅進眼睛。
·劉會平的傷口
劉會平還有一次極為驚險的受傷經歷發生在2007年。彼時,他與工人一起研發產品,親自調試設備時,不慎左手拇指被切掉了!
工人撿起他的斷指,火速送他去了醫院。切掉的手指被接上了,但比正常拇指還是要短上一截↓↓
談及這些過往,劉會平總顯得風輕云淡,他的執拗與在乎更多地表現在別處。
比如從創業第一天起,他就定下規矩:親屬包括妻子、兄弟姐妹一律不準參與公司經營;
再比如他堅信只有好產品才能贏得好口碑,經常跟員工說:“在你想把原料退而求其次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敢不敢吃?放不放心吃?只有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才能不愧對自己的良心和社會信任。”
在劉會平的掌舵下,巴比食品發展壯大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早早規劃好了自己退休的年紀——46歲從企業退居二線,52歲正式退休。
退休去干啥?答案是搞教育。
教育一直是劉會平的夢想。2002年,他全部家當只有30萬元時,就眼睛都不眨地給江鎮初級中學捐了10萬元。
他對校長張貴宏說,“你只要干一件事情,就是把學校的綠化環境給做好。因為環境可以改變人、影響人,整個校園干干凈凈、整整潔潔,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劉會平在支持教育上也越來越大手筆。
2014年,他注資500萬元成立安徽懷寧獨秀教育基金會;2017年,他40歲生日當天,更是和妻子共同簽署了一份承諾書,表示企業上市后會將夫妻倆名下40%的股權收益用于社會公益。
曾有受資助的貧困學生給劉會平寫感謝信,信里這樣寫道:“親愛的劉叔叔,感謝您的資助,我一定會好好讀書,不辜負您的期望。當我功成名就時,會像您一樣將善良的種子撒向更遠的地方。”
善良與愛的傳遞,就這樣自然而然發生了。
盛景之下,亦有隱憂
巴比食品上市后,劉會平身家瞬間劇增。
據其上市公告書顯示,截至10月9日,劉會平、丁仕梅夫婦合計持有公司60.65%的股份。按昨天收盤價計算,劉會平夫婦持有的財富已超40億元。
其實,劉會平能有今天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字——“愛折騰”。
他設想了到店、食堂、到家三個消費場景,并據此給巴比食品鋪開了攤子。到店,即全國連鎖店,截至去年末,巴比食品已擁有16家直營店、2915家加盟門店;食堂,即向醫院、學校、工礦、企事業單位食堂提供團餐服務;到家,即推出速凍面點,放在網上售賣,可送貨到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進入速凍面點領域,巴比食品的對手早已不限于慶豐包子鋪和天津狗不理,還有灣仔碼頭、三全等品牌。
·巴比食品生產車間
2013年,劉會平就立下目標,要把巴比做成中式面點的世界第一品牌。
面對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他依舊在樂此不疲地“折騰”:
緊跟潮流推出小程序,將線下消費引流到線上;正在研發和試驗類似“豐巢”的早餐智能柜,打算放在地鐵出口和辦公室、小區門口,嘗試解決工作人群早餐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去年開始,他又提出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目標,期待整個供應鏈和生產體系全部實現智能化。
但正所謂“盛景之下亦有隱憂”,劉會平很清楚巴比食品不是“鐵板一塊”。
巴比食品將加盟模式列為企業的風險因素,在招股書中寫道:
“主營業務收入90%左右來源于加盟模式的產品銷售。
若加盟商在日常經營中未嚴格遵守發行人的管理要求,將對發行人經營效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隨著發行人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加盟商的不斷增加,發行人在加盟模式方面的制度建設、運營管理、資金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此外,巴比食品目前還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公司的發展和決策都還很依賴劉會平。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也是個巨大挑戰。
事實上,在2017年的那份承諾書中,劉會平夫婦不僅表示要將名下40%的股權用于公益,還表示剩下60%將用于員工激勵。只是不知,這份“承諾”何時才會兌現。
用20多年實現翻身逆襲的劉會平,接下來還能帶領巴比食品續寫傳奇嗎?一切都還需要市場與時間的檢驗。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