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嗨鍋廣告侮辱死者 被重罰80萬 專家:自熱火鍋市場需規范

#涉嫌侮辱死者自嗨鍋商家被罰80萬#
自熱火鍋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食品,近年來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自熱火鍋的需求更是大增。然而,隨著市場的擴大,自熱火鍋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不少品牌因為產品質量、廣告宣傳等方面的問題而引發爭議。近日,網紅品牌自嗨鍋就因為發布了一則涉嫌侮辱死者的廣告,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80萬元,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廣告妨礙社會公序良俗
據媒體報道,2022年9月,盧先生的妻子陳某網購了4盒“自嗨鍋蒜香花蛤粉”,與女兒、母親3人一起食用3盒后,都出現了嘔吐、發燒、腹瀉等癥狀。其中,陳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司法鑒定中心和公安局作出的鑒定書均稱,不排除因食用“自嗨鍋蒜香花蛤粉”,導致急性中毒死亡的可能。協商無果后,盧先生向商家提出賠償死者和傷者各類損失176余萬元。
今年2月,自嗨鍋在自家旗艦店發布了一則“致富款花蛤粉”的商品廣告,在商品頁面主圖以及詳情頁面中多次出現“標價176萬致富款花蛤粉”字樣的圖片,并在詳情頁面配有“女子疑吃自熱火鍋后去世? 警方鑒定:不排除因食用導致急性食物中毒死亡可能 家屬索賠176萬”等內容的圖片。這個表述針對的是此前“一女子食用自嗨鍋后死亡,家人索賠176萬余元”事件的調侃,自嗨鍋也因此被輿論質疑侮辱死者。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該廣告嚴重傷害消費者感情,違背公序良俗,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并被媒體廣泛報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并決定對其從重處罰,罰款80萬元。
## 自熱火鍋市場需規范
自嗨鍋作為自熱火鍋行業的領軍品牌之一,此次被罰80萬元無疑是對其聲譽和經營造成了沉重打擊。事實上,在如此令人不適的行為發生前,自嗨鍋是非常高調的,但是在此之后,自嗨鍋的聲量突然小了許多,也不再發布戰報。魔鏡數據顯示,2022年618天貓方便速食/速凍食品榜單中,自嗨鍋排在20位。近日,自嗨鍋甚至傳出“賣身”的消息。3月27日,“味精大王”蓮花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自嗨鍋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不低于20%的股權,交易對價預計在3億至6億元之間。按此計算,自嗨鍋估值是15億-30億元,已經遠低于曾經75億元的峰值。
通過蓮花健康的公告,我們也可以一窺自嗨鍋的經營狀況。2022年,自嗨鍋營業收入為8.20億元,凈利潤為0.28億元,這也是自嗨鍋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此前在2020年和2021年,自嗨鍋分別虧損1.51億元和3.18億元。不過盈利并非因為賣得好,恰恰相反,過去一年里,自嗨鍋有點“賣不動”了。數據顯示,2020-2021年,自嗨鍋營業收入分別為9.58億元、9.92億元。按此計算,2022年營業收入下滑近兩成。
事實上,不只是自嗨鍋,整個自熱火鍋市場的熱度都在消退。這一點從資本的青睞程度就能看出。烯牛數據顯示,2014-2021年,自熱食品行業融資事件數量呈現波動上升態勢,2020年達到頂峰,發生融資事件10起,但2022年自熱食品行業遇冷,截至11月僅發生融資事件3起。
消費者也在逐漸審美疲勞。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熱火鍋的受眾面雖廣,但消費頻率并不算高。據統計,有95.6%的中國受訪者嘗試過自熱火鍋,但每周都吃至少一次自熱火鍋的僅占20.3%,28.8%網民2-3星期吃一次,17.9%網民1個月吃一次。而勸退消費者的因素,一方面是價格偏貴,另一方面則是對安全的顧慮。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1.6%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價格偏高是不選擇自熱火鍋的主要原因。
## 自熱火鍋的出路
從本質上看,自熱速食還是屬于方便速食賽道,這是一種傳統消費需求,并非全新的消費需求。即便國人再鐘情火鍋,動輒三四十元一盒的自熱火鍋仍然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至于對安全的顧慮,則與操作繁瑣、加熱包存在風險、生產廠家資質及食品安全問題等有關系。艾媒咨詢數據顯示,48.4%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操作繁瑣、加熱包存在風險是不選擇自熱火鍋的原因,45.2%的中國受訪者擔心生產廠家資質及食品安全問題。
對于自熱火鍋行業來說,要想擺脫困境,提升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從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廣告宣傳等方面進行規范和創新。專家建議,自熱火鍋企業應該加強對原材料的篩選和檢測,提高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同時也要注意保證產品的衛生和安全,避免出現食物中毒等事故。此外,自熱火鍋企業也應該遵守廣告法的規定,不得發布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廣告,更不得利用消費者的不幸進行惡意營銷。只有這樣,自熱火鍋才能真正成為一種健康、美味、便捷的食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
(文章部分信息源于網絡,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