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江夏區:搶占水產預制菜新賽道

“武漢那么大,周末去江夏。”春暖花開,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沿湖鄉村各景區游人如織,經常能見到帶著各種預制菜及方便食品露營聚餐的場景。
預制菜賽道火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有著“百湖之城半壁江山”的江夏區聯合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將于4月19日至21日,在江夏舉行首屆中國(江夏)水產預制菜產業鏈峰會。
“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奮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江夏樣板。”江夏區委書記張斐表示,近年來,江夏區突出水域資源和水產發展優越基礎,發揮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做大糧油、畜禽、水產等特色產業鏈,以科技化、信息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五化”理念發展農業,搭建“從田間到車間、到餐桌、到文旅”的全產業鏈,推進水產預制菜產業提檔升級,搶占預制菜產業新賽道,加快打造中國淡水水產預制菜之都。
積極布局,加快淡水水產業提檔升級
曾幾何時,以江夏為主產區的“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位列湖北三大水產品牌航母,有著“叫板”陽澄湖的底氣,“武昌魚”等水產品牌享譽海內外。亞洲最大黃顙魚良種繁育和鱖魚養殖基地在此落戶,湯遜湖魚丸帶火餐飲一條街,江夏水產種養繁推產業鏈初步形成。
相較于常規預制菜產品來說,以新鮮食材為本味的魚蝦類等水產預制菜對于產地資源要求更高。江夏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發展水產有先天優勢。
“今年江夏啟動預制菜全產業鏈示范試點,支持預制菜品牌建設。”江夏區區長舒貴傳介紹,江夏已設立首期15億元、總規模75億元鄉村振興基金,其中淡水水產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10億元,此外列支3億元財政專項獎補,助力淡水水產預制菜企業落戶江夏、發展壯大。江夏要搶抓預制菜產業發展制高點和主動權,搶先一步早謀劃、走深一點早布局,突出支持現有水產產業基礎提檔升級,為江夏現代科技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水產預制菜作為漁業產業鏈的增值延伸,以產業集中度、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養殖終端為基礎,依賴于優質健康、穩定供應、食安可追溯的水產品。”在扎根江夏開展科研工作的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樊啟學看來,一方面,水產良種普及、健康養殖理念、漁業數字化等,將為預制菜行業的繁榮注入強大動力;另一方面,預制菜將發揮引導養殖從業者提高現代化建設、綠色轉型的積極性,起到促進漁業增收及人才結構優化的作用。
對于生物特點適合加工的水產品種,預制菜行業興起將為其提供巨大發展機遇。3月初,第二屆魯湖水產養殖論壇在江夏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等專家作報告。專家選取推薦“武農1號”翹嘴鱖、黃優系列雜交黃顙魚、淡水新寵馬口魚、魚中嫦娥太陽魚等4個加工前景廣闊的江夏特色水產品種,圍繞江夏水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江夏區正搶抓機遇,著力培育生態、無公害、休閑漁業,加快推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積極打造淡水水產預制菜優質原料生產基地。”江夏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周春生介紹,重點建設五里界、湖泗、舒安等區域的中華絨螯蟹養殖,鄭店、烏龍泉、山坡、舒安等區域的黃顙魚、鲌和魴等品種養殖板塊和苗種繁育基地。以魯湖為重點,加快湖北黃優源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周邊水產苗種企業建設步伐。以武漢市水科所為支撐,在鄭店街打造武漢水產苗種產業聯盟核心企業,著力布局水產業預制菜新賽道、新鏈條。
搶抓風口,打造一批精品加工預制菜
隨著首屆中國(江夏)水產預制菜產業鏈峰會臨近,位于江夏區鄭店街大健康產業園的武漢明利和豐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抓緊研發、生產預制菜產品,即將到峰會活動上推介。
公司負責人汪黎介紹,2017年落戶江夏,如今已成為武漢知名的本土牛肉醬品牌。在相關政策支持下,開發出牛尾湯、油封鴨腿等多款中西式結合的預制菜產品,在線上線下高端商超銷售。2022年產值7300萬元,較2021年翻一番,2023年預計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呈現出較好的成長性,下一步爭取打造一批江夏精品預制菜。
預制菜產業一頭連接田間地頭,一頭連接市場餐桌,可將產地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江夏區預制菜產業起步較早,現有舒安藠頭、五里界界豆、梁子湖大河蟹、江夏子蓮、江夏光明茶、江夏碧舫茶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具備做大做強的品牌基礎。位于江夏區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武漢梁子湖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產魚、蝦等水產品,2022年產值達5.1億元。武漢中百古唐美膳中央廚房有限責任公司、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等江夏預制菜企業2022年產值均過億元。
一個產業的培育壯大離不開政策的長期支持,江夏區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今年以來,江夏區引進一批淡水水產預制菜企業和重大項目布局落戶江夏。出臺“突破性支持淡水水產預制菜專項政策10條”“產業獎補黃金10條”“免申即享”等惠企紓困政策,對產業發展重大事項采取“一事一議”專題研究,竭誠為投資興業者奉上精美絕倫、風味十足的“魚美盛宴”。
“江夏要以千錘百煉出深山、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精神,抓住新風口、跑好新賽道,引領淡水水產預制菜行業新的發展機遇。”江夏區副區長張立鋒表示,要以舉辦水產預制菜產業鏈峰會為契機,積極推廣中央廚房、直播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著力構建質量安全監管規范體系,逐步完善從湖邊到車間再到餐桌的系列標準,推動實現淡水水產預制菜生產標準化、風味標準化、質量標準化,傾力打造淡水水產預制菜產業“江夏標準”,不斷搶抓行業話語權。
生態優先,農文旅多元業態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打開江夏導航地圖,長江南岸的梁子湖、湯遜湖、魯湖等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約占武漢全市水域面積一半,造就了這里的自然生態稟賦。
“好山好水好風景是江夏得天獨厚的資源,要充分整合梁子湖等山水文旅資源,進一步完善文旅配套設施,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開展特色鄉村文旅活動。”江夏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柳長勝認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要充分挖掘和提煉江夏文化,讓“古武漢的源頭、新武漢的縮影”真正成為江夏文化的鮮明標識,構建文旅新格局。
近年來,江夏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通過生態環境整治、山體修復、河湖水生態治理等舉措,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常年接待游客60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余億元,推動農文旅業態更加多元。
今年2月,江夏區政府與湖北省農科院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開展科技合作,推進農業產業鏈、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共同打造江夏區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園區,助推環魯湖鄉村振興經濟圈建設,支撐江夏農業和農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3月31日,總投資超170億元的武漢江夏環魯湖生態治理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開工。“要圍繞全區山水資源,深入挖掘,讓江夏山水成為一張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武漢市江夏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文濤介紹,江夏環魯湖EOD項目成功獲批國家級試點,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水生態治理工程、生態緩沖帶建設、沿湖岸線整治、農文旅關聯產業建設等四個部分。力爭建成中國湖泊治理典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沿環湖綠道串聯美麗村灣、帶動鄉村產業,更好實現生態美和百姓富。
4月10日,江夏烏龍泉街靈山村的靈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礦花苑”正式開園迎客。走進園區,曾經的“灰天泥地”變成了“藍天綠地”,由裸露礦坑變身而來的翡翠湖已成為景區標志,被網友譽為武漢版的“小新西蘭”。“在修復過程中,考慮的是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分階段打造生態修復示范區、現代農業觀光區、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工程實施主體、江夏物控集團負責人戈效明說,通過優化整合盤活山水林田湖等資源,形成以農旅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提高片區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
“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江夏區委書記張斐表示,江夏堅持“生態立區”發展戰略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要建設高品位“美麗江夏”、高品格“魅力江夏”,加快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全域增綠提質,努力用良好生態環境助力鄉村農旅產業發展。
來源:農民日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