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暉策餐飲》2015年.對餐飲說的那些話(上)

《曾暉策餐飲》定位于原創評論型自媒體
應該算是國內最早寫餐飲評論的
十五篇文章至少影響百萬級餐飲人
很慶幸自己能堅持下來
如同文章最后所言
“不一定每天有貨,但一定是原創干貨”朋友常戲說我是個“充滿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有時候看著自己寫的文字,好像確實如此
犀利又感性.客觀又沖動.情懷又實際
然后我把他們分為兩類
一種是理性客觀的思考,對趨勢觀察研究《餐飲創業的最后三年》
《四步重建品牌系統》
《餐飲老江湖遇見新武器》
《8090后真的是消費主力軍》
《大風起兮.800天餐飲行走感悟》
《餐飲的基礎認知》
《十條對你經營餐飲有用的話》
《你懂餐飲.卻未必懂餐飲品牌》
一種是感性犀利的告白,對行業熱點評論
《致.湘菜餐飲人的一封信》
《水貨給中國餐飲帶來了什么》
《火爆烤魚品牌背后的陷阱》
《商場店.是餐飲天堂還是地獄》
《外婆家的四宗罪》
《洋快餐.為何從標桿淪為掙扎》
《餐飲繁榮背后的那些”悲劇“-細數五大原罪》
不管是理性般冷靜還是感性般任性
最應該感激“餐飲老板內參.紅餐.餐飲時報.餐飲O2O等”
諸多餐飲媒體的大力支持
讓我有機會與百萬餐飲人交流
真實的感受到餐飲業的博大而精深
更感受未來路的任重而道遠。
2016,曾暉會更努力的策策餐飲或許,該是時候跟各位餐友見面了
來場真實的對話
......
第一篇:《餐飲創業的最后三年》
寫于:2015年3月20日
這是專欄開辦的第一篇文章,起源于我對商業發展規律探索的一個總結,每個行業都要經歷“野蠻-發展-高速-成熟”,一般而言每個階段都在5-7年,當行業越成熟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將會越稀少。從如今的電商、房地產、保健品等行業都可以看到留給創業者的機會渺茫。
而餐飲恰巧正處于高速發展中,突然爆發的市場需求和容量給了創業者白手起家的機會,有一夜成名的神話也有一夜地獄的慘案,不管怎樣餐飲也成了創業者選擇最多的行業。
而我預測2018年后,餐飲創業的門檻將會非常高,成功率也會非常低,尤其是外行創業,三個主要因素:
第一:好碼頭將會越來越稀少。
第二:互聯網影響將會越來越大。
第三:大小資本也將侵入越深。
根據二八法則商業邏輯,20%餐飲企業將控制80%主流市場(縣級以下城市不參考),幾乎每個朋友都在問我,曾暉,你為何這么急的創業,我告訴他“留給我們這些窮屌絲翻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趁著亂世,趕緊出來摸兩把”,別以為是危言聳聽,自己想想三四年前的餐飲市場多么的可愛,賺錢多么的簡單,利潤多么的可觀,員工多么天真,顧客多么傻……
詳文閱讀請自行翻閱公眾號歷史消息.
第二篇:《致,湘菜餐飲人的一封信》
寫于:2015年3月22日
從2013年接觸餐飲正處于中國餐飲轉型期,在參觀外婆家為代表的快時尚中餐模式,也曾認為這個是大眾中餐的發展之路,在經歷2014年湖南湘菜整體轉型快時尚的悲慘局面后,寫下了這封滿是情懷的告白。
一、源頭
大家都是學習江浙瀘一帶的餐企,但為何他們多年來確實家家爆滿,生意特好,但為何湖南長沙就熱鬧一會兒,生意并不如意呢?是模式的問題?還是水土不服?或是…
二、原由
1、地域文化差異。江浙瀘自古多文人墨客喜愛風花雪月小資情調,而湖南自古血性粗獷不拘小節,雖目前年輕人能夠接受小資情調,但更中意粗獷的接地氣。
2、消費習慣差異。他們的餐飲確實常排隊,但。基本上都是商場店,因為江浙瀘商場在城市非常多,老百姓也習慣了去商場逛街吃飯一條龍。
3、菜系特點差異。江浙瀘菜重“形和器”,湘菜重“味”, 許多湘菜餐廳,為了降低人效,增強上菜速度,增加產品多元化,奉行"不難吃"為標準。
三、建議
1、市場差異化競爭,走下去走出去。
2、味道才是湘菜的魂,內容大于形式。
3、產品研發是首要工作,不斷優化你的核心競爭力。
4、區域地段是設計基礎,別用商超模式復制社區街邊店。
5、好盈利才是持續發展根本,好好算算投資回報率。
致敬,這兩年里勇敢的湖南湘菜創業者,期待你們找回屬于湘菜的獨特文化。
詳文閱讀請自行翻閱公眾號歷史消息.篇
第三篇:《水貨給中國餐飲帶來了什么》
寫于:2015年3月26日
這是第一篇登陸餐飲媒體的文章,開啟了我餐飲路的新章程,從此后,認識了數千餐友更多見識了中國餐飲之豐富。
2013年9月開張至今的水貨,成為了中國餐飲轉型的催化劑,超炫的海底世界,無餐具徒手體驗、時尚潮流的視覺沖擊再加上一系列創新的產品和口味,一年多時間完成加盟近100家,11月全國落地開張52家,單店投資均不低于180萬,加盟費50-120萬不等,一年時間實現品牌盈利約近億元,創造餐飲品牌連鎖的奇速。
§水貨的現象給中國餐飲帶來了什么?
對于2013年還在沉醉于學習外婆家時尚中餐模式的餐飲大佬們簡直是一場毀三觀運動,“臥槽,原以為外婆家他們已經夠酷了,餐飲還可以這樣玩”,然后,凈雅、九鍋一堂、甚至外婆家等各路大神紛紛開始丟掉碗筷,一場回歸原始革命的就餐創新從此拉開序幕(哎,人類數萬年進化好不容易學會了生火熟吃用筷子),拿貨、嗨餐廳、動手吧、沸騰的螃蟹還有燒貨、二貨、吃貨、有貨、海貨各路貨色紛紛登臺亮相,各領風騷。這場運動持續至今還在延續,畢竟中國太大了,水貨的現象,讓傳統餐飲人與跨界餐飲人腦洞大開,一場“只有更沒節操的無底限制主題式娛樂餐飲全面拉開序幕”。
水貨的現象給中國餐飲帶來的到底是加速新餐飲變革還是加速傳統餐飲淘汰,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但無論這場博弈的結果如何,餐飲已經進入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環境,優勝劣汰的刺激才能帶來活力,活力的背后就是不管對錯的創新,最后適者生存。
詳文閱讀請自行翻閱公眾號歷史消息.
第四篇文章:《四個步驟重建品牌系統》
寫于:2015年3月29日
新餐飲是在傳統餐飲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升級,從傳統餐飲追求“吃飽吃好味道好”的產品物質需求層面,上升為“好吃好看好體驗”的精神物質雙重層面。
十八個字定義新餐飲“以產品為載體、以體驗為核心、以情感為訴求”創造美味的基礎上,更豐富不同的情感價值,塑造胃、眼、心的滿足。
傳統的餐飲品牌構建大多“以產品或某種文化”為核心;而在新餐飲中,品牌構建將以“營銷系統為核心,顧客體驗為結果”來設計整套模式和方案,也就是說你最終希望顧客在店里的感受到什么?構建一套新餐飲品牌并非一個簡單的定位和單純的想象,而是一套相對有效地體系,分為四個步驟組成
“創新體驗、制造話題、引發情感、給予小利”新餐飲品牌系統構建的四個步驟,而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值得傳播的好口碑,讓品牌更快、更好、更久的植入到消費者的心智中。
詳文閱讀請自行翻閱公眾號歷史消息.
第五篇:《火爆的烤魚品牌背后的陷阱》
寫于:2015年4月7日
烤魚的歷史就不追溯了,街頭巷尾大排檔烤魚也是常見之物,多用鐵板煎致或碳烤,印象中的最有名的是“諸葛烤魚”。2013年7月,外婆家重磅推出全新子品牌“爐魚”,UFO超級烤魚設備,5種魚類19種,重金屬酒吧工業風,此時正逢全國餐飲人到外婆家學習的熱浪中,此魚一出一時震驚餐飲界,接著不久,深圳殺出一條“探魚”,以24小時經營翻臺最高16次平均8-9次營業額約20萬/天的數據,再次震驚餐飲界小伙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二三個月開了11家直營店。這一下再次點燃了餐飲界大佬們的雄心壯志,一下子“飛魚、魚非魚、火魚、牧魚、魚吧吧、魚魚魚、碳魚、大爐魚、魚幫主、大魚吃小魚、火魚……”各個都是第一家、領導者、創新者、開拓者……數不清的各種魚兒騰出水面,開始一場烤魚大戰。
經過一年半的烤魚大戰,2015年整個烤魚品類中,除了聽到爐魚還在繼續城市拓展外(長沙爐魚即將開張為加盟店),探魚瘋狂的外省拓展并沒有預期想象中成功,速度也慢了下來(在長沙兩家店開業火爆2個月后也表現平常),其它魚兒也苦苦守著1,2家門店煎熬著,全國烤魚大戰貌似告一小段落,結果滿地傷殘。
話說,2014年上半年,有好幾位餐企客戶都曾神秘跟我說起過這個項目,這些都是做慣了傳統中餐,倍受廚房及產品操作之折磨,得到如此項目和設備如獲珍寶,我相信此狀況有很多,烤魚本無對錯,只是突然被放得過大,讓我突然想起了許多中國曾經爆紅一時的餐飲,從“鴨頸王”到“巴比饅頭”,再到“土家掉渣燒餅”,無不走了這么一條道路:一炮走紅——一哄而上——一塌糊涂——一哄而散,正可謂“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詳文閱讀請自行翻閱公眾號歷史消息.
未完,待續.....
《曾暉策餐飲》2015年.對餐飲說的那些話(中)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