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港“魚”你在一起

黃永強,34歲,廣東陽江人,深圳市智倩達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公司每日平均供應香港12000余斤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面對疫情,我們要和香港同胞站在一起,為他們供應充足的淡水魚。”
海報制作:陳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劉芳)
最近一段時間,34歲的深圳市智倩達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永強一刻也沒有閑著。正常情況下,他們每天都會向香港運送各類淡水魚約7000斤。今年2月后,這個數量漲到了每日12000斤。海關數據顯示,4月21日0時至24時,內地供港水產338噸,這其中就有他們公司生產的魚。
1994年,黃永強的父親在廣東陽江承包了魚塘。耳濡目染,黃永強很小就對養魚頗有心得。他說,魚塘的選址很重要。“河流出海口的位置最好。”那里咸水、淡水交匯,養出來的魚又大又鮮,沒有土腥氣。
2006年9月,黃家開了公司,黃永強子承父業。如今,該公司有標準化精養池塘4371畝,粗養河涌2000畝,是廣東省檢驗檢疫局認定的活魚供港注冊企業。他們養殖生產的草魚、羅非魚、青口、文蛤等水產已入選“圳品”(深圳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出的高標準高質量城市品牌),每天統一配送到深圳、香港等地,年產水產品約5000噸,產值2.2億元。
香港市場的淡水魚幾乎都靠內地供應,“淡水魚的價格便宜,許多香港老百姓都喜歡吃六七斤以上的大魚。”黃永強說,“做生意這么多年,我們和香港的批發商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好朋友。”
今年2月,許多香港批發商打來電話,焦急詢問,疫情越來越嚴重,你們生產的淡水魚對香港市場的供應能保證嗎?“我們的產量沒有問題,最大的困難在路上。”黃永強說。疫情暴發后,司機數量嚴重不足。所幸的是,黃永強每日發往香港的淡水魚只需一輛車,他聯系到一個固定的司機。“我們給他加了運費,司機也保證只跑我們的貨。”
為了確保每日供港淡水魚的新鮮,黃永強都是現撈活魚發往香港。為了節省時間,應對路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該公司對港業務專員黃文盛每次都在前一天下午將所需的魚,單獨用圍欄圍在一片水域中。“這樣既可以保證新鮮,也能提高撈魚的效率。”
上午7時,裝車開始,打包、裝貨需4個多小時。10個小時后,這些活魚就會出現在香港各大批發市場。第二天凌晨1時,香港的各大超市、菜場、魚檔的商販就會來批發市場拿貨。
黃文盛說,盡管因疫情原因,運費大大提高,但他們的產品并沒有漲價。為了保證質量,他們采購了檢測儀器設備,聘請了檢測人員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從種苗到成魚的每個環節都要開展快速檢測。“我要保證,從我們公司賣出的每條魚,都是好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