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增速領跑工業大省,湖北靠什么?專訪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

今年以來,工業大省湖北陸續出臺多個重磅產業行動方案,全力推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據悉,湖北設立的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已由15億元增加至20億元,用于支持制造業尤其是上述五大優勢產業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始終位居全國10個工業大省第一,全年實現增長7%,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45%,振作工業穩增長工作經驗在全國工信工作會議上第一個交流發言。工業經濟增速領跑,湖北有哪些經驗?有哪些優勢產業?接下來有何打算……帶著上述問題,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
設立20億元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
證券時報記者: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策部署,湖北在產業布局方面有何做法?
劉海軍: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湖北省經信廳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統籌策劃、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走心走深走實,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經信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在工作中,知行合一。
一是努力做好工業穩增長。省市縣三級共抓工業重大增長點,加強前瞻謀劃、科學調度、精準施策、個性服務,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汽車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難題,以工業之進支撐全省經濟之穩,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穩居全國工業大省前列,有力發揮了穩住全省經濟大盤“壓艙石”作用。
二是努力做好產業謀劃。精準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策部署,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制造強國高地、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的工作安排,按照抓重點、抓關鍵的思路和方法,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制定完善系列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健全“鏈長+鏈主+鏈創”融合機制,形成共同締造格局,努力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
三是努力做好技改賦能。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工程,鞏固拓展鋼鐵、化工、汽車、電子信息、裝備、食品和智能家電等行業技改現場會成功經驗,繼續每季度分行業召開技改現場會,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強省三年行動計劃,持續辦好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及光電子信息博覽會,努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立足產業優勢,湖北制定實施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8%,“光芯屏端網”產值突破7000億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點贊湖北省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加快新興產業培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6%,比規上工業高14.6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36.1%;武漢光電子信息、“武襄十隨”汽車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武漢先后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兩大國家級“金字招牌”。
目前,湖北設立的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已由15億元增加至20億元,用于支持制造業尤其是上述五大優勢產業發展。
聚力發展壯大優勢產業
證券時報記者:湖北省目前的優勢產業有哪些?
劉海軍:湖北工業門類齊全,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全部 41個行業大類、207 個行業中類的省份之一。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789.9億元,同比增長8.4%,保持較快增長水平,總量居中部第二、全國第八位。其中,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49801.6 億元,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 92.6%。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工業41 個行業大類中,有 17 個行業營業收入過千億元。具體情況如下:
2022 年,湖北省有汽車、電子信息、食品、機械和化工等 5 個主導產業的營業收入超 6000億元。其中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6922.9億元,電子信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7300億元左右,食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727.1億元,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598.4億元,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863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優勢產業的上市情況如何?針對這些產業有何上市培養計劃?
劉海軍:湖北省優勢產業制造業企業上市數量達112家。涉及行業領域主要是電子信息、機械、冶金建材石化、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我省優勢產業。
下一步,一是聚力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做強產業培育池。圍繞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戰略目標,選取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建立由省委常委領銜的專項工作機制和“七個一”工作體系,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并聯合省直部門、專家團隊、龍頭企業謀劃編制“一業一策”。調整優化制造業“鏈長制”,形成“鏈長領導包保服務、鏈主企業主導引領、鏈創平臺科技支撐”的新機制。通過重大項目驅動、企業培育引領,大力提升重點產業規模壯大,不斷強鏈、延鏈、補鏈,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二是聚力培育壯大優質企業,做大企業儲備庫。出臺《制造業優質企業梯隊培育方案》,以及金融支持“專精特新”發展、隱形冠軍培育、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等措施,從研發平臺獎勵、稅收優惠、融資服務等方面優化政策環境。持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快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增數量、增規模、增實力。建立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全面優化申報流程和跟蹤培育機制,加大深度挖潛和精準服務力度。堅持以大帶小,大中小結合,為企業壯大營造更具活力的發展環境。
三是聚力提升各類金融機構服務水平,做優培育孵化池。配合有關部門,支持本土金融機構做大作強,積極引導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加大對優勢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支持和引導作用,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孵化培育。
構建專精特新“孵化池” 狠抓優質企業梯度培育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湖北省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有多少?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上,經信廳有哪些做法?
劉海軍:近年來,湖北省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著力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形成了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湖北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有47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57家。
一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夯實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基礎力量。全省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對穩規進規成績突出的市州和縣(市、區)進行獎補,省政府出臺了《促進工業小微企業快成長上規模的意見》《支持中小微企業降成本若干措施》《緩解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紓困解難、促進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中小企業加快復蘇,一大批小微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凈增1257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7526家,創造了近五年來的新高。
二是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認真落實工信部關于《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抓緊出臺湖北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目前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做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對照國家標準,已在全國先行啟動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形成湖北省優質中小企業的基礎力量。在全省進行了四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工作,共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57家,培育了一批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形成湖北省優質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積極在湖北省重點產業的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湖北省通過國家審核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3家,是全省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
三是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厚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沃土。全省制造業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打造“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升級版,設立15億元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出臺了《支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全力培育“光芯屏端網”、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基礎好、潛力大的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綠色石化等產業集群。全面推進以智能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服務化延伸、綠色化轉型、安全化管控為重點的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打造“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升級版,不斷實現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有力撬動了全省中小企業技改投入,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厚植沃土。
四是圍繞“強鏈”“補鏈”“固鏈”,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業鏈的基礎是中小企業,抓產業鏈必須抓中小企業。湖北省出臺了《湖北省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2021-2023年)》,建立了“一條產業鏈、一位省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專家團隊、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支持政策、一個工作專班”工作機制。以“鏈長制”為抓手,聚焦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光通信、現代化工、節能環保、紡織、食品、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互聯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鏈,既抓產業鏈龍頭企業、頭部企業的做大做強,也抓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大企業發揮在技術創新中的引領支撐作用,通過大企業匯聚創新力量、構筑創新平臺,彌補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圍繞“強鏈”“補鏈”“固鏈”,培育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了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提升了產業鏈的穩定性。
責編:萬健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