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兩個30多歲男人的深夜對話——唐叔、小卓訪談錄

REC
文/唐叔&小卓老師
昨晚,唐叔和小卓老師又深夜對話了...
唐:(忍住不笑,商業互懟)寫了那么多期小酌小卓,現在還有學生沒發現是你寫的,涼不涼?
卓:(一本正經)我覺得沒關系啊。一開始給學生寫文章,大家留言說還以為是廣告,后來經歷了【閱讀量災難】【文章太長】【文風的質疑】等等一系列問題和調整,現在情況有了好轉,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學到東西,這個事情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其二,我們分開十年,你一直在考研領域耕耘,我在K12領域摸爬,大家的交集就越來越少。我做【小酌小卓】專欄,還能把當年非常有交集的一群人聚在一起,這個事情就很好,不談商業,只做教育,學生們不知道我,又有什么關系。
唐:我靠,太偉大了,我不會讓你受委屈。
(于是,就有了下面這份凌晨的訪談錄)
Q1 能簡要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嗎?
大家好,我是張卓,朋友一般叫我小卓,培訓過的學生和老師一般叫我小卓老師,微博和知乎上我是卓先生。
我的過往比較平凡,只有兩個關鍵詞可以和大家分享。一個是“世界級”,英文叫World Class;可能是命運的安排,每隔十年左右,我和這個世界都有一次這樣的對接。10歲時我曾經把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后4000位創造了一個世界吉尼斯紀錄;23歲時我作為中國國家隊官方隊員代表祖國參加有“學術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大學生英文辯論賽(Worlds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拿到世界最佳辯手;31歲時我辭去工作進入全球排名前十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 London)進修戰略項目管理。我現在36歲,正在向下一個世界級舞臺進發,還沒做到,先不吹牛。
亂入花絮之互懟日常
我的另一個關鍵字是“教育”,從05年我開始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教育這個行業和領域。曾經在全國教育的航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工作了近十年,五個城市,從三尺講臺一線老師做起,第一年就拿到集團明星教師,09年以前我的班級人數幾乎沒有低于200人;也是從進入新東方的第一年就開始作為全國夢想之旅大型巡講的演講師,講座基本是千人規模,最大的一場是18000人;工作三年以后成為集團培訓師,和另外200位優秀的精英們一起培訓全國30000名老師;當然其間還擔任各分校的教學管理部主任及總監,國內外考試部總監,國內外考試部產品經理,集團教學研發產品架構師等偏向研發和管理的職位。15年加入留學行業前三的新通教育集團,擔任集團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對全國33家分公司提供市場、銷售、教學、產品、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幫扶,也同時兼任集團品牌總監,參與了4700萬李治廷的代言策劃項目、策劃新通20周年20個大型活動、其中包括2016年和羅輯思維深圳跨年演講的合作,同時幫助新通教育建立了全國首屈一指的8000平米教育綜合體——樂學城(Learning Mall)。由于我的履歷中青少和中學教育的部分偏少,所以目前正在深耕這個領域(K12),擔任西南最大的K12公司丹秋教育集團的產品副總裁。
亂入花絮之互懟日常
Q2 你人生中遇到過怎樣的挫折,是怎么一步步走過來的?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故事吧,分別是一次烏龍、一次考驗、一次堅持、一次煎熬、一次領悟
我這個人神經比較大條,經常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事件出現。2010年暑假我親手創造了一個史上最大烏龍,我從南昌新東方學校調任到合肥新東方學校,我利用暑假高峰時期僅有的一天休息時間去辦首輪交接,初步安排是第一天下課后晚上坐火車去,第二天辦好坐火車回,第三天繼續十個小時的高強度授課。一切都很順利,直到我辦完手續優哉游哉的逛了下半個城市。傍晚時分我晃到火車站,才發現我跑錯了車站(合肥當時有三個火車站),而等我緊趕慢趕跑到那個車站時車已經開走了,更糟糕的是下一班因為路段暴雨預警取消了,其他車站更沒有回南昌的火車。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趕回去。調課不是不可以,可是我已經是部門總監,因為自己的原因調課,怎么都說不過去,更何況就這么一調,會造成至少4個班的課表變動,每個班又有至少4個老師搭班組合,而調整某個老師的單節課又意味著會影響到他同一個時間段的另一個班,以及搭班組合的老師們,以及那些老師們的N個班級的N個課程。。。當時已經接近晚上8點,又是2010年,沒有任何打車的軟件,飛機就更不可能,我甚至考慮過飛到上海然后再坐五個小時火車,但都沒有合適的航班。然后我做了一個決定:打車回去。600多公里,兩個司機從晚上九點一直開到早上六點,終于如愿抵達。當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我在當時的微博上寫下了一句話:Everything begins with a choice; when your choices are sealed, make newones underneath. 意思是說:一切都基于選擇,如果你的選擇被封死了,就在它下面繼續挖,直到挖出新選擇。
表面上看這源于一種倔強,我覺得還有一層擔當,一種為自己的行為(通常是錯誤的行為)負責的擔當。當然這樣的事情經歷多了,我自然就會變得比常人更加處變不驚,而且經常會本能的提前開始預設后備計劃,也就是俗稱的plan B。可能是命運特別青睞,我在做大型活動時,一定會出現各種意外,因為我相信there are no accidents,所以我把這些稱之為“考驗”,而我也因為靠后備計劃成功應對這些考驗被稱為“Plan B小王子”,但也遇到過特別棘手的時候。2015年我到新通開的第一場產品發布會,400人大場地,一切就位,但從早晨9點到下午1:59分,臺上的LED屏一直調試不好,出現的畫面跟碎屏了一樣,我們在延遲了十分鐘后決定不能讓觀眾再等,于是我扛著一個投影儀幕布,走上臺去開場。憑著多年的演講功力講下這一場當然不是問題,但沒有了LED屏幕的支持,發布會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十分鐘以后我身后的屏幕突然亮起,原來是我的團隊在我選擇毅然走上去的瞬間受到了激發,可以說他們是各種“逼迫”控臺的師傅,才勉強了實現了這個效果。于是我停下來向觀眾借兩分鐘,因為PPT里有很多視頻和圖片需要高清高亮度的呈現,觀眾們也表示理解,給我以掌聲鼓勵,而我要說的是,我團隊從撤下投影儀,把電腦轉移到控臺,換上轉接頭,做好分屏調試,整個過程只用了30秒。事后市場部的總監給我道歉,我說千萬別這么說,因為只有一起經過考驗的團隊才會更有默契和信任,今天我們看到了彼此給對方帶來的驚喜,面對下一次考驗,我們會說:come on baby. 關于考驗,我也有一個新的:通得過的就是考驗,通不過的才叫注定,考驗和注定其實是同一件事,而改變它屬性的不是你的心境,而是你的選擇。
說到堅持,很多人覺得關乎毅力耐力爆發力,其實我看到的還是選擇。我的確是當年新東方200位集團培訓師之一,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用了三年,第一年我去競聘,全國選三個我第四;第二年我又去競聘,全國選兩個我第三;第三年我選擇繼續去競聘,全國選兩個我第一。我開玩笑說:比我優秀前幾年都上去了,輪也該輪到我了,但我知道如果不選擇繼續,就什么都沒有,而在“去”這個選擇的背后,又是更多的選擇,選擇在看不見的地方用力。
最煎熬的時刻莫過于從英國學成歸來那一年。因為之前在事業上也算順遂,成就感也有一些,但到了英國之后發現之前關于世界關于中國關于自己甚至關于英文的認知幾乎都被完全打碎,這個重塑的過程非常辛苦,好容易適應過來學成歸國,不料等待我的是更大的煎熬。除了自己感覺和周圍人不在一個話語體系以外,自己所學也很難施展,很多觀念和想法在平日熟悉的同事和朋友看來都顯得要么太理想化要么太冒險,當然他們比較善良,只說“這個比較超前”。于是我產生了深度的自我懷疑,加上我是全自費選擇出國留學,時常會糾結自己的投入和產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回報的跡象,而如果陷入“我投入了多少而如果不投入我本還可以在國內掙多少”這樣的狹窄怪圈,就更加煎熬。而回國后三個月,和我一起出國的女友和我分手,我一個人感覺被打入了一口深井,不斷的墜落,也可以說是rolling in the deep。而如果我回到原點,我又會拷問自己,難道付出這么多出去一年就是為了維持不變?這種境遇下我又被孤獨侵襲包圍,因為周圍人要么覺得我庸人自擾,要么覺得我把這點付出看得太重沒有人生格局。我去找我大學的導師,她說:“你肯定不能回到原點,因為人生這個階段如果甘愿維持現狀,那你一輩子可能只會停留在現狀了”,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因為它斷了我回頭的念想,寧得一起進,莫得一思停。而只有這樣,我才會專注前方的風景和機會。碰巧哈佛商學院的的團隊和當時重慶新東方學校有戰略合作,一行優秀的精英來到我們的團隊和我們一起探討認知升級和商業進化,幾乎在第一輪交流結束后,我就可以斷定:我的煎熬不是源于超前,而是源于不夠超前。所以我選擇繼續向前,因為那是對自己的交代。回國八個月后,一切初見成效,我知道那不是因為水逆結束,而是選擇和行為以及結果的印證,一年后我又有一個機會和全球第一的培生教育集團(Pearson Education)全球副總深入溝通,又得到了更多啟發。而我必須說我之所以有這次機會,絕對不取決于我是誰或者我經歷過什么,完全取決于過去我們為這次合作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回國后兩年,一切開始發生實質性好轉,當時我有一個很深刻的心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有的時候如果看不到未來,往往可以回首過去,因為我們的每一個過去組成了我們的現在,而我們的每一個現在構成了我們的未來。當我回看自己過去的時候,我慢慢領悟到“Review”的力量。
前面提到我31歲選擇出國深造,但事實上我大學時就有這個夢想。可惜當時自己學的是英語專業,而英語在國外相當于沒有專業,于是作罷,直到十年以后。如果此時我穿越回大學問那個時候的自己:張卓,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現在就出國留學,用著父母的錢,讀著一個不太有前景的專業,然后再回到國內號稱海歸精英,一個是你經歷了十年的工作歷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提升什么,然后用自己的錢,去學自己想學的專業,完成自己的二次提升,你會怎么選?我會選第二個。可是我大學時就知道我有兩個選擇么?不知道。我們都是先做出選擇,然后竭盡全力讓當下的選擇變成最好的選擇,不是嗎?
亂入花絮之小卓朋友圈:會學
前面提到我代表祖國參加世界級辯論賽,但我沒說的是我獲得這個機會不是因為我拿到全國的冠軍然后被推選出國,我其實是亞軍;在最后的決賽我因為緊張忘詞輸掉了比賽,毫無疑問是我辯論賽歷史上一次重大失敗。而當時的獎項設置是冠軍去牛津大學游學七天,亞軍代表祖國參賽。如果我穿越回過去問當時的自己:張卓,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拿到冠軍,然后去牛津大學玩七天,回來號稱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一個是在決賽時當著1500名觀眾輸掉比賽,被錄下來放在網上,然后意外地獲得機會代表祖國參賽,在世界辯壇上得到視野和技巧的再次提升,還能搬回一局,你選哪一個?我會選第二個。可是輸掉比賽是我主動的選擇嗎?不是。即便是被動選擇,我們也會竭盡全力讓當下的選擇變成最好的選擇,不是嗎?
前面提到我曾經因為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4000位創造吉尼斯紀錄,其實起因就是我小學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讓我當眾背課文我沒能做到,讓她對我的智商產生懷疑,于是加入一個記憶訓練班一不小心把圓周率背到了4000位。如果我穿越回過去對當時的自己說:張卓,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圓周率背到100位證明你和世界上十幾萬能背100位圓周率的人一樣智商和記憶力沒問題,一個是把圓周率背到4000位拿到世界紀錄,讓大家不明覺厲而讓你的虛榮心獲得極大的滿足,你會選哪個?我選第一個。因為在多彩的童年,相較于單點極致實現一種可能,我更愿意選擇嘗試更多種可能,哪怕僅僅是嘗試。可是我能回去做重新選擇嗎?不能。但就是因為這份遺憾,讓我至今都對未嘗試過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也是因為曾經將單點做到過極致,讓我對嘗試新的事物充滿著自信心。即便是沒能做出的選擇,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前進的力量,不是嗎?
這一次烏龍,一次考驗、一次堅持、一次煎熬、一次領悟雖然是我人生中很小的經歷,但對我來說卻是有關于點、線、面、體的精進和成長,這些東西從別人那里學不來,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我把它們分享給你,也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啟發和力量。
亂入花絮之小卓朋友圈:會玩
Q3 有什么話送給同學們嗎?
分享一個我從14年開始就是用的座右銘吧。三句話:
“If youd like to tell a story, be the story.如果你想講故事,那就成為那個故事。
”“If youd like to see a miracle, be the miracle. 如果你想看到奇跡,那就成為那個奇跡。
”“If youd like to know your future, be the future.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那就成為那個未來。
”所以,你記住小卓了嗎?,
以及,兩顆跨越時空的赤子之心。
因困難與迷茫更加執著為夢想而奮斗堅定勇敢的去做一個笨笨的自己專業唐遲老師公眾號:唐遲老師唐遲老師個人公眾號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