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里的年味丨李學明

書畫家簡介
LI XUE MING
李學明,1954年生于山東莘縣,1978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藝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第九屆全國美展、全軍第九屆美展、第四屆中國體育美展、全國首屆中國畫人物畫展、第二屆全國名家邀請展、全國三百家畫展等全國性展覽。榮獲“山東人物畫大展”一等獎等諸多獎項。《沂蒙豐碑》入選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著有《李學明畫集》《從山林到庭院》《李學明人物畫新作集》《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李學明人物作品精選》《李學明踏雪尋梅卷》等多部著作。
筆墨里的年味
文/大鳳
過年,是一種儀式,一種中國人舉行了四千多年的儀式。這儀式盛大而持久,這儀式化身為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滲透到了每個人的血液里,它意味著大地回春,我們又與山河大地一起長了一歲。
畫年,也是一種儀式,一種來自于畫家的莊重、深沉的儀式,懷著濃濃的鄉愁、深深的告別,飽蘸著感恩的深情,一筆一墨,一勾一畫,一皴一擦,人間味道全在這筆墨里了。
又到過年時,歷經整整一年的疫情,再讀李學明先生畫年系列作品,內心泛起的,絕不僅僅是年的祝福與喜慶,絕不僅僅是一次時間的告別和精神的懷舊,而是一次生命的審視、文化的反思、筆墨的寄情、人間的祝福。
1
“年,年年過年,年年有年。年,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不知不覺中,人就老了。”李學明先生是深情之人,是一個戀家情結很深沉的畫家,也是一個生命意識很濃烈的文人。學明先生對年有著似乎有著比常人更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文化思考,這些,他都通過自己筆墨表達了出來,將一顆赤誠之心、鄉愁之心、感恩之心托付給筆墨與宣紙,因此,他畫年,畫出了迥別于他人的氣息。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年,不僅僅意味著除舊布新,更是一次盛大而持久的禮拜。傳統農耕時代,春播夏種,秋收冬藏,人們大多數時間都用來應對土地上的稼穡收獲,難得閑暇,更少徹底放松的儀式。過年是冬閑,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準備一個慢而長的盛大的年。這是數千年來天地之間最大規模的“狂歡”儀式。這個儀式意味著感恩,意味著敬畏,意味著祈福。
感恩:感恩天地,感恩祖宗,感恩父母,感恩五谷。
敬畏:敬畏山河,敬畏神明,敬畏節氣,敬畏歲月。
祈福:祈福家人,祈福親友,祈福民族,祈福萬物。
過年,男孩子最要緊的有三樣事:
一是美食。雞魚肉蛋,餃子,甜食,許多平時見不到的美味齊刷刷涌到了除夕夜的餐桌上,那真是一年中盡可以放開肚皮享受美食、飽飽地體驗食物味道的日子。
再一個就是壓歲錢。塊票、毛票、分票、硬幣,要是能得到面額超過十元的大票子,一準能歡呼著跳起來。當我們從長輩手里恭恭敬敬地接過裝在紅包里的壓歲錢,放在靠近胸口的上衣兜里,再按上一按,那種富足感,是今天的人們難以體會的。玩夠了,晚上回到家,匯總清點,面對五顏六色的實實在在的“財貝”,那種快樂,就算是百萬富翁也不能比擬。
三是放炮仗。各式各樣的炮仗,五顏六色,大大小小,胖胖瘦瘦,上天入地,仿佛一個個肚子里裝滿響聲的精靈。你會很珍惜地對待它們,小心地,一個一個地分開來清點,愛不釋手,不舍得放。實在忍不住想去聽聽響,就拿一個燃燒的香頭或大人的煙頭,而且非得親自點燃才好。每當點燃一個,往空中一拋,“啪”地一聲,震天響,那種清脆,那種響亮,真叫一個過癮。若有一場大雪作為過年的背景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大雪的降臨能將過年的時空盡可能地放大,且能將年事推向持續的高潮。大雪是歡樂的酵母,是童趣的催化劑,下一場大雪就等于上天安排一場狂歡,締造一個歡笑聲的海洋,那時候,天地一色,世界大同,平地一聲響,震得雪花從樹梢屋檐簌簌降落,落到頭上、手上、脖子里,涼涼的,麻麻的,很爽。那樣的響聲,大約是世間最最過癮的響聲,那樣的炮仗,大約是最最釋放男孩子野性的物什,那時候的笑聲,大約是世界上最最干凈、最最透明、最最無邪、最最放肆的笑聲。玩剩下的炮仗,被收藏在抽屜里,炕席下、衣服兜里,或其它秘密的地方,不輕易舍得放。
如今,這些往昔過年的習慣漸漸遠去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似乎找不到這樣的感覺了,似乎見不到這樣的場景,聽不到如潮水一樣席卷過屋頂的炮仗聲了。年,去了哪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傳統的鄉土民俗包括過年這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都在漸漸簡化和弱化,不能不讓人惋惜。大地上流傳數千年的諸多儀式正在風中消失,干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過年也成為了這樣的陳列,我會很傷心。但我也充滿自信,我們的文化不會讓過年這樣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大地上消失,無論時代怎么變化,文化的那個核是不會變的,它有可能弱化,有可能簡化,但絕不會融化。年,永遠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最重要的節日。
2
既然現實中難以過成往昔那樣完整的年了,那么,就到筆墨中來、到宣紙上來、到我們的回憶中來過一個完整的年吧。紙上的年,可以盡情還原,可以盡情鋪陳,可以精心準備,李學明先生向你展開那的慢而長的畫卷——
臘八節,過小年,送灶神,接灶神,請家堂,除夕,守歲,春節,磕頭,拜年,回娘家,趕年集,趕廟會,唱大戲,元宵節,二月二……過年的一個個環節都落到了紙上。在這些作品中,長卷《廟會》可謂盡顯樸素的民間奇觀與濃濃的人間煙火氣:“小時候,春節過后,送走家堂,便是盼著前村十里塢的二月廟會。……”李學明以長卷的形式將許許多多彩色的泥哨、泥狗、泥猴、泥兔、泥公雞、不倒翁、各種戲劇人物納入筆墨之中,更有奇妙的玩具琉璃嘣叭,以及綠豆丸子、炒花生、各種各樣的糖果等吃食,更記錄了同學馬炳如的爺爺,一個慈祥可愛的果糖藝人的故事。數百字題款飽含歲月的況味,穿插在這些物件之中,詳細記錄了昔時廟會的熱鬧情狀。好一個濃得化不開的年味!
各式各樣的鞭炮,各種造型的泥塑,長短不一粗細不均的紅蠟燭,花花綠綠的燈籠,紅紅的春聯,焚燒的香柱……一個個與年事有關的風物也都落在了紙上。尤其是對炮仗的筆墨刻畫,可謂百遍千遍樂此不疲。的確,對于過年而言,炮仗是最重要、最響亮的存在,似乎只有炮仗聲響起來,年才算真正來了。遠遠近近此起彼伏的炮仗聲,是過年最動人的風景,沒有了炮仗聲,年味就損失了大半。李學明畫年系列作品中,炮仗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他畫了很多炮仗,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各式各樣,不一而足。足見畫家對放炮仗這個年事活動懷著非常喜愛的情結,看得出畫家擁有一顆無比珍貴的燦燦童心。
畫這些環節,畫這些物什,一律書法用筆,收放肯定,不求全面,點到為止,著墨很少,設色古艷,看似濃濃的民間味,傳達給你的卻是地地道道文人畫的雅致。
讓我們讀這樣的題款:“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雪打燈,好年景”“唱大戲,接女婿”“三星在南,家家過年”“天下皆春也”“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夢里故鄉”“舊歲去也”“昔時風月”“人間燈火”“辛丑到,乾坤轉”“平安是福”……這樣的吉語,讀著讀著,更覺年味醇濃了。從今年開始,李學明先生的作品題款書法有著明顯的改變,將篆隸與金冬心的“漆書”融合成自家感覺納入畫面,明明是書法的金石氣,生發出的卻是充盈的書卷氣,味道豐富,越讀越不忍放手。真個是:歲月不老,鄉音不改,滿紙年味慢時光。現實中的年,宣紙上的年,在李學明的筆墨里得到了心境的統一、時空的化一、文化的融一。
需要說明的是,自去年以來,李學明先生畫年系列作品以清供居多,畫的明明是年,畫中卻不見人,只有與年事有關的風物,人物、事件、情節統統隱在了畫面之后,只留其意境與濃濃的年味于你。多年來,每到臘月前后臨近過年,李學明先生都會焚香凈手,畫一批有人物、有情節的“過大年”的作品。今年畫年,雖然不一樣的路子,卻是一樣的情結。從故鄉到他鄉,年年畫年,年年畫不夠;年年畫年,年年有心得;年年畫年,年年獲得內心持久的安寧祥和。李學明先生將這些遺落在歲月深處的年事,將那些充滿人間溫情的過程和細節,一一納入到了他的筆墨世界,一個生動的、完滿的、回味無窮的、慢而長的年,在他的畫筆下還原。
讀他的這些作品時,我不能不被他富有文采的題款所吸引。他在四年前所畫《新年清供圖》中這樣題款:“舊聯云:三星在戶;五業其昌。將歲盡矣,戲寫是幅,以乞天下蒼生幸福安康。丁酉冬日 學明。”可見李學明先生一顆慈悲之心:天下之福,才是大福;天下太平,才是真福。
在清供圖《臘盡春歸圖》中,他這樣題款:“乾坤斗轉,歲已臘盡,天下又逢春矣。殊覺春信已悄然而至,此余兒時與故人年集歸來回思往事,已將一個甲子也。年光如此,人何以堪。己亥大雪后九日學明寫于七梅山館南窗。”
在清供圖《山中除夕之圖》中,他這樣題款:“山中除歲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舊歲今又盡矣,春信悄然而至,山中除夕亦悄然而去,殊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因寫是幅記之。己亥歲(盡?)于七梅山館之南窗。”
《人間臘盡圖》畫的是一小捆五顏六色的鞭炮,畫家這樣題款:“昔時歸鄉過年,偕老父趕年集,適大雪,六花紛謝里,此物最是奪人眼目,年味醉人矣。歲月飄忽,故人已去,思之如夢。今又除夕,唯寫此物,以慰老懷。”
通讀李學明畫年系列作品,其筆墨幾乎都蘊含著這樣的美學基調,畫中表達的,不是對流光無情的感傷,就是對童年不再的惋惜,乃至對故人已去的思念,這些,都化為李學明對生命短暫宇宙永恒人間真情最是珍貴的喟嘆。此刻,筆墨格調在蒼茫的宇宙背景觀照之下得到了人格的升華,筆墨深處的人文光輝自茲生焉。
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臘八畫到上元節,一直畫到二月二龍抬頭,直到將年送走,過大年的全過程就體現在了這些畫中的物什里了。在我讀這些畫的時候,內心洋溢著久違的感動,涌流著別樣的情愫。這情愫里有幸福,也有惆悵,甚至無端地涌出傷感。何也?如我一樣,今天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都這樣說:如今不愁吃不愁穿,怎么就是感覺不到年味了?
是啊,不知從何時起,現代人已經不好好過年了,不用心過年了。昔日濃濃的年味去了哪里了呢?我們面對著滿桌的山珍海味,面對錦衣玉食寶馬香車,面對光怪陸離的時髦玩意兒,面對層出不窮的現代化的娛樂方式,卻總是悵然若失,總感覺時光在不斷提速的快節奏的生活中匆匆而過,留不下讓你心心念念的牽掛,總感覺內心被什么裹挾著甩來甩去而不知所措,總是面對著除夕那天的夕陽內心充滿無盡的惆悵,總感覺內心深處最重要的一部分不知何時、不知何地、不知何故被弄丟了。內心的空落無依,充斥著春節長假的每一分每一秒,年,就在這疲憊里、虛空里過去了,人們又慣性地重新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生活”中去了,年變短了,年變淺了,年越來越沒有味了。
我常常想,如果說時間是一條明河,河面上是鮮活奔騰的生活。那么,歲月則是一條暗河,收藏著生活沉淀下來的那部分。在歲月的暗河底部,年,如一個一個的標簽在那里豎著,隔著。年,是傳說中的怪獸,更是歲月的分隔號,將過去與現在分隔開,將舊與新分隔開,將去年的你與今年的你隔開,將今年的你與明年的你隔開,將童年的你與成年的你隔開,將故鄉的你與他鄉的你隔開。年,隔開的事物很多很多,隔不斷的是那顆望鄉的心,是那份濃烈的鄉愁。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這萬千不同里,其根本是“人”不同。年是春夏秋冬輪回往復的又一次大規模總結,該感恩的感恩,該舍棄的舍棄,該反思的反思,該籌劃的籌劃,總之,年的意味更多的是在于除舊布新、敬畏感恩。
辛丑到,乾坤轉,故園深處過大年。讀李學明先生畫年系列作品,夢回故園。他的筆墨給我們以這樣的感悟:年,要慢慢過;福,要慢慢享……
作品欣賞
《除夕》 57cmx50cm
《歲將闌。夜將殘。一度逢春,一度減朱顏。》 51cmx41cm
《從教一歲大家添》 50cmx41cm
《燈火里的故鄉》 57cmx41cm
《東風隨春歸》 42cmx100cm
《又一年》 41cmx100cm
《故鄉又換新歲月》 41cmx100cm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100cmx42cm
《從教一歲大家添》 50cmx42cm
《快活年》 38cmx70cm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32cmx67cm
《雪打燈,好年景。》 29cmx41cm
《夢里故鄉》 27cmx30cm
《雪打燈,好年景。》 21cmx95cm
《從教一歲大家添》42cmx100cm
《天下皆春》 172cmx61cm
《癸卯大吉》51.0cm×28.0cm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