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 美國把自己架上萬米高空,又想“軟著陸”

理解”“堅信外交的力量可以防止可能導致沖突的誤判”。此前一天,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則稱“不會影響美中關系”,“我們尋求競爭,但不是沖突或對抗”。有美媒對此解讀稱,這是華盛頓為防止“氣球事件”進一步發酵所做的“最明確的公開努力之一”。
這真應了那句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美國不顧中國反對,執意擊落誤入美國領空的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并接二連三地表演擊落所謂不明飛行物時,實際上已把自己架上萬米高空,難以“軟著陸”了。事實顯示,氣氛煽動起來很容易,化解起來卻十分費勁,華盛頓的行動也不得不受其束縛和桎梏。眼下美國正陷入由它自己一手制造的尷尬境地之中。
時至今日,美國國會一些政客還在借題發揮,繼續煽風點火,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中國在美領土上使用高空氣球決議案”,進行惡意炒作,他們是要把這起中美之間偶發、意外事件的最后一滴政治價值給榨取出來。對此,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16日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不過,從美方傳遞出的混亂復雜的信息中,人們也看到了一部分人包括美行政當局希望降溫的意思。
可見,在一片喧囂過后,美國政府內一些人逐漸恢復了冷靜,意識到把一個accident(意外)變成一個incident(事件)不太好收場,輿論反思的聲音也多了起來。《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對一個氣球的窒息感暴露了美國政治而非中國政策的更多問題;由于害怕被認為對中國軟弱,拜登政府未能將這次事件變成一個外交機會。《紐約時報》問道,美中關系不斷惡化,他們必須這樣嗎?文章認為,對“氣球事件”的反應是夸大“中國威脅”的又一個例子。這些觀點更多都是指向美國政府的。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識到,美國政府對“氣球事件”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過度反應小題大做的后果明顯對美國不利,外界也能感受到他們對無底線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厭倦。在中美嚴重缺乏互信的情況下,雙方都不得不隨時面對可能橫生出來的枝節干擾,就像這場“氣球事件”,而這正是考驗雙方外交智慧和政治能力的時候。說實話,美國在這場風波中的整體表現,一點都不像一個成熟大國該有的樣子,顯得既可惡又可笑。
整個事件中,面對美方又是譴責又是制裁的夸張表演,中國始終保持著最大程度的克制和理性。而隨著事態的發展,中方外交的專業性,以及穩定中美關系的負責任態度和戰略定力,愈發得到證明。反而是華盛頓調子起得太高,這出戲有點唱不下去了,它自討沒趣是必然的。
美國政府高官總是說,要管控好分歧,要為中美關系增加護欄,然而,這起明明可以處理好的意外事件,卻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釀成難以收拾的外交風波。如果遇到別的更棘手的事情,美國的應對豈非更糟糕?在美國目前的政治生態下,務實理性向民粹情緒彎腰,經濟合作給政治操弄讓路,友好屈服于偏見,這讓國際社會如何放心得下?
我們希望,能讓華盛頓冷靜下來的,不僅是“氣球事件”這一失敗鬧劇,它應該反思的太多了。對它的任性胡來,國際社會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現在就看華盛頓自己愿不愿醒過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