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普洱市白酒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時間過半,取得了這些成效

  2021年10月起,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開展為期4個月的白酒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對轄區內白酒生產經營環節進行全面排查整治,規范白酒生產經營行為,對不

  2021年10月起,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開展為期4個月的白酒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對轄區內白酒生產經營環節進行全面排查整治,規范白酒生產經營行為,對不符合生產規范要求的白酒加工場所堅決予以取締,絕不手軟。

 

  01


  全面排查,摸清全市白酒市場現狀

 

  普洱市有獲生產許可的白酒生產企業35戶,登記備案的白酒生產加工小作坊93戶。獲生產許可的白酒生產企業分布散、數量少、生產規模小,以傳統方式釀制,產量低,年總產量約5000噸,主要品牌有天溪、雙胞城、國慶、傣司窖、小門坎等,銷售市場以本市為主,獲生產許可的11家白酒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全市白酒產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白酒生產加工小作坊原料為玉米、高粱、蕎、大麥等,規模大小不一,產品多以散裝為主,無品牌產品,以風味多樣、價格低廉的特點滿足了大眾不同口感的消費需求,年總產量約2000噸,在普洱市廣大鄉村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02


  突出重點,排查消除隱患

 

  把散裝白酒排查整治作為重點,全市統一行動深入實施散裝白酒質量安全綜合治理,對白酒生產加工小作坊、農貿市場、農村集散市場、食品經營店、餐飲店等進行全覆蓋排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散裝白酒行為。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5112人次,車輛847臺次,檢查白酒生產企業32戶次,白酒小作坊237戶次,自烤自銷農戶2709戶次;檢查批發部、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食品商店散裝白酒經營戶7162戶次,餐飲服務單位8667戶次,簽訂責任承諾書9994份。快速檢測1495批次,合格1494批次,不合格1批次,封存無有效檢測合格報告的散裝白酒39560公斤,下架無證無照或無標簽標識的散裝白酒24063.25公斤,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2675份,責令停業整頓1戶,立案查處2起。

 

  03


  聚焦熱點,加強宣傳培訓

 

  通過各類媒體發布散裝白酒消費安全風險預警,向廣大群眾宣傳白酒質量安全知識。開展全市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業務能力培訓,邀請省政府食品安全辦和專業檢測機構專家圍繞農村集體聚餐監管實務和白酒生產經營風險點管控知識,為全市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及各白酒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專題培訓。

 

  04


  強化督察,督促責任落實

 

  針對各縣(區)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市市場監管局先后召開全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和秋冬季散裝白酒質量安全整治推進會,持續推進白酒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向各縣(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分別下發督辦通知和提醒函,督促各縣(區)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細化食品安全監管措施,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05


  建章立制,明確監管職責

 

  著手制定《普洱市散裝白酒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規定》等普洱市散裝白酒監管工作10項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散裝白酒監管職責、監管頻次、監管要求及責任追究,明晰散裝白酒生產經營環節的管理規范和標準。10項制度將于年內發布實施。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