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冷水灘區:“時髦”智能農機“玩轉”田里鄉間

日前,筆者在冷水灘區伊塘鎮龍井村千畝示范地看到,兩臺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工作。機器所到之處,秧苗被一排排整齊地插下,到了田地盡頭,還能自動轉彎,真正實現了無人作業。據冷水灘區

日前,筆者在冷水灘區伊塘鎮龍井村千畝示范地看到,兩臺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工作。機器所到之處,秧苗被一排排整齊地插下,到了田地盡頭,還能自動轉彎,真正實現了無人作業。

據冷水灘區農機事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相比傳統的人工作業,水稻機械化育插(拋)秧技術優勢明顯,一是質量好、效率高。使用高速插秧機或有序拋秧機進行栽植,秧苗扎根深淺一致,返青期短,成活率高。一臺插秧機每小時可插4至8畝,是人工插秧作業效率的20至30倍。二是通風透光好,病蟲害少。機插秧行距較寬,通風透光較足,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稻飛虱等病蟲害發病率減少20%至30%,進而極大地減少了化肥及農藥用量,降低了土壤環境污染。三是節約成本。人工育秧、拔秧、運秧到插秧,每畝成本約100元,而采取機械化育插秧每畝成本可節省30至40元。四是達到增產作用。采用機插秧技術,秧苗分蘗強,畝產相比人工插秧增加10%至15%,比人工作業平均每畝增產50公斤。


“這臺農機真時髦,全程不需駕駛員坐在駕駛室,而且耕田速度快得驚人,翻土精度也值得夸贊。”在牛角壩鎮興發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示范田中,一輛無人駕駛拖拉機響起隆隆的機器聲,正沿著田壟來回作業,吸引了數十多名農戶駐足圍觀。據該合作社理事長張春剛介紹,這臺無人駕駛輪式拖拉機,內裝有無人駕駛系統,該系統通過非接觸式傳感器,將導航與定位相結合,實現高精度的農用自動駕駛。駕駛室里空無一人,方向盤能自動調整前進、倒退方向,所控制的拖拉機輪印都是筆直的,耕田的犁耙深淺度也是一致的。以前拖拉機農田作業靠司機去駕駛,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也高,現在這一問題不光能解決,還能實現平整田地一體化、作業質量標準化。

近年來,農村地區存在著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但農時不等人,在此情形下,冷水灘區以農機自駕儀、工廠化育秧生產線、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植保機等品類多樣的智能農機裝備替代人工,成為春耕的主力軍。


在普利橋鎮華勝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責任田中,一名農戶操作員正在使用大疆T30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據冷水灘區永州金匯萊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小軍介紹:“大疆T30農業無人機,采用革命性的雙旋翼結構,非常適合農業生產。空載僅20公斤,一個人就可以提起,折疊后機身尺寸更小,能輕松放進自己的小車,運輸轉場非常方便。它還具有10米超大噴幅、10升/分鐘的超大流量,100%的風場利用率,打藥效率可達240畝/小時,******場景都能作業,果樹、水稻都能打,白天、晚上都能干,大大提升了作業效能。”因極其簡單、智能的操作方式,該無人機設備得到了全區廣大農戶的認可。“只要會玩微信,就可以操作無人機起飛干活。”高科技的助力,如今讓上了年紀的農戶也能跟上時代,讓種田也可以變得很輕松。

近年來,新式農機裝備已經成為春耕生產的“主力軍”,冷水灘區農機事務中心堅持把新機具、新技術、新模式作為農機推廣的重要抓手,以技術服務、示范推廣和作業主體培育為載體,大力引進推廣適合丘陵地區作業的農機具,田間軌道運輸機、無人植保機等先進農機在全市得到大范圍應用,“機器換人”步伐明顯加快,為全區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新機具實現了新引領,為推動構建農機化發展新格局,助力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了強大動力。

聲明: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告知本網處理。電話:010-62110034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