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完善冷鏈物流體系 助力高原夏菜從田間到餐桌

近年來,金昌市高原夏菜種植規模持續擴大,蔬菜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產業。據農業農村部門統計顯示,全市高原夏菜種植面積34萬畝,年產量達114萬噸。與此同時,金昌市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完善,成為支撐高原夏菜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基礎。
魏永生是永昌縣焦家莊鎮陳家寨村的蔬菜種植大戶,從2010年開始,魏永生開始嘗試種植青筍、娃娃菜等高原夏菜,10年過去了,他的種植規模從100畝擴大到了現在的600畝。
永昌縣蔬菜種植大戶魏永生說:“總體一年下來能掙十幾萬塊錢,好的時候能掙二三十萬,一個老百姓能掙這么多錢,經濟效益相當好了。現在永昌高原夏菜品牌已經打出去了,在全國各地,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市場是比較認可的。”
10年時間,魏永生的蔬菜種植規模擴大了6倍,而支撐魏永生蔬菜擴張計劃的正是永昌縣不斷完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這些蔬菜被采摘下來10分鐘之后,就被運往就近的冷庫進行冷藏。
在永昌縣城往西5公里的312國道邊,甘肅興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這里建設了永昌縣庫容最大的冷庫。每天,這里進出的車輛絡繹不絕,平均每天有超過60輛拖拉機平板車將田間地頭采摘的蔬菜拉到這里,又有15輛半掛車將加工后的精菜運往全國各地,每天在這里從事蔬菜初加工的工人超過1000人。
甘肅興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宸強說:“當時我們選擇這個地方就是因為交通比較便利,東邊有永昌的兩個高速出口,西邊有馬營口高速出口,最長的馬營口高速離我們這兒有13公里;前面是312國道、后面是G30高速,就是為了冷鏈物流和蔬菜的保鮮度。”
冷庫工作人員何運娜說:“我的工作就是削菜,把不好的菜分開,再把菜削得好看一點,壞掉的扔掉。以前找活的時候沒活,誰都閑著,現在冷庫上種菜的老板多了,找活說實話就方便多了,我們一天也能掙300多,回家的時候老板就給我們現結掉,不拖欠。”
除了附近鄉鎮種植的高原夏菜外,產自武威、張掖等市州的蔬菜也有部分被拉運過來進行預冷和中轉。在溫度為2攝氏度的冷庫預冷8到12個小時之后,永昌高原夏菜被裝上去往東南各大城市,甚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貨運車輛。依托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永昌縣正在成為河西走廊高原夏菜重要的集散中心。
甘肅興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宸強說:“目前我們已經建成50間冷庫和一個蔬菜包裝廠,庫容有8萬立方,每年銷出去的蔬菜有8萬噸左右,輻射的面積大概4萬畝,帶動了周邊的2000多戶農戶種植高原夏菜。”
永昌縣焦家莊鎮副鎮長王永貴說:“截至目前,我們有冷鏈物流企業15家,帶動周邊縣城3000多勞動力就地務工。由于在務工季節,人員密集度比較多,勞動報酬比較高,所以我們農民的收入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金昌市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發揮了上市“錯峰頭”和價格“穩壓器”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蔬菜產業向高質高效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市冷鏈物流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培育壯大“產貯運加”蔬菜龍頭企業15家以上,培育發展以高原夏菜、馬鈴薯為主的農產品倉儲保鮮新型經營主體134家,從事鮮活農產品加工生產的企業達到50家,從事加工儲運的企業及合作社達到34家。結合產業發展,帶動發展各類倉儲物流企業56家,建成農產品倉儲保鮮機械冷庫總庫容達130萬立方米,鮮活農產品儲藏能力達28.88萬噸,年初加工能力達80萬噸以上。金昌已成為全國“北菜南運 ”“西菜東調”和供粵港澳大灣區甘肅高原蔬菜主產區,國內重要的寒旱優質綠色蔬菜生產基地。
編輯:鄭欣
責編:康津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下一篇:普洛斯冷鏈物流園近日開工建設1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