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鄉“關鍵一公里”︱遵義:“交郵融合+” 暢通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編者按:
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以及推動“黔貨出山”都有重要意義。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支持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8月5日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推出“打通城鄉‘關鍵一公里’”系列報道,聚焦各地如何暢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在完善基礎設施、補齊冷鏈短板、整合快遞物流資源、擴大電子商務覆蓋面等各方面,讓農產品出村進城與消費品下鄉進村“路”更暢。
每天一大早,都有一輛滿載快遞的貨車從貴州省正安縣綜合快遞物流共配中心發車,前往瑞溪鎮交郵融合服務站。該站負責人杜明嬋剛接到貨,就立馬按照村級站點熟練地分撥裝袋。
“最近貨運量大,得加快速度,不能錯過通村客運車接貨時間。”說話間,一輛通村客運車輛前來“接力”,裝上標有石阡村的快遞袋后便駛離服務站,等到達石阡村的交郵融合服務站,這些村民們的包裹便會被安放在置物架上,等待村民來取。
在瑞溪鎮交郵融合服務站卸下快遞的貨車并沒有空車返程,而是裝上了服務站從村民們手里收購的土特產,有各類蔬菜、土雞、雞蛋等。
石阡村坐落于海拔約1400米的大山里,離瑞溪集鎮7公里,是一個高寒、偏遠的村。在這里,村里的交郵融合服務站起到了雙向中轉的作用,不僅收發村民快遞讓消費進村,還幫村民把自家種的農產品賣到城市,實現產品出村。
從瑞溪鎮到正安縣城約20公里。瑞溪集鎮交郵融合綜合服務店把各個村匯集來的農產品和外寄快遞分揀裝包,用客車或專線貨運車搭載回縣城的總站。記者不禁疑問:“所有村級服務店收購的瓜果蔬菜,又如何儲存和銷售出去?”
遵義交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軍稱,這些產品都將上線網絡平臺,市民網上下單,快遞送貨上門。“土雞蛋、土鴨蛋、土白菜等產品還沒運到就被搶光了。”正安縣城的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總站,緊鄰正安汽車客運站與水果批發市場,站里設有18臺新能源車充電樁,冷藏庫4440立方,冷藏配送車25輛,綜合快遞物流共配中心1座,年吞吐量700余萬件。
近年來,遵義市積極探索推進交通運輸、郵政快遞等融合發展,已形成了“縣為中心、鎮為節點、村為末端”的三級物流配送網絡,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提供高效流通渠道。
農產品進城在縣一級蓬勃發展,在市一級城區也是遍地開花。
“老板,我取包裹,順便買一盒土雞蛋。”在遵義城區,名為“兜開心”的品牌連鎖店,員工們正忙著收發包裹并銷售農特產品,每個月銷售農特產品的利潤都很不錯。
“兜開心”的經營模式有快遞、彩票、金融、社群、團購、供應鏈、新零售、大數據等多重服務,是農特產品進城的一個銷售載體,更是“交郵融合+新零售”孕育的產物。
通過創新合作模式,積極指導、支持品牌快遞企業資源整合,良性發展,推廣完善“快遞+電商+農特產品”產業模式,遵義市進一步暢通農特產品進城、工業與生活用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習水縣“交郵融合+新零售”成為貴州省唯一獲得交通運輸部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稱號的項目;正安縣“交郵融合+新能源+新零售”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并列入浙大教學案例;遵義“交郵融合+”發展模式已納入“十四五”規劃,并在全省推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策劃 尹長東 李玲 楊紅 趙雨思
執行 孟錦群
編輯 劉詩雅
二審 楊韜
三審 閔捷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