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西部冷都:“冷鏈物流+”新業態,一條龍冷鏈服務網絡正形成

冷庫、冷鏈設施 產地與市場的橋梁
近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合理集中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暢通鮮活農產品末端冷鏈微循環。這些措施,將為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強農產品抗風險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冷鏈倉儲保鮮建設加速推進
近年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特別是生產性配套設施加快完善,不少地方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運輸和物流設施建設,加速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原產地保護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農業“靠天吃飯”的模式漸漸成為歷史。但農產品集中上市往往帶來短時供求失衡,加之農業生產日益專業化、區域化,農產品呈現跨地域、反季節的大流通特征,電商模式興起帶動消費需求升級、多樣,農產品冷庫、冷鏈設施頻頻發出預警,不能完全滿足龐大的農產品產銷需求。
我國農產品運輸損耗驚人
除了數量上整體不足,結構性矛盾、城鄉發展不均衡也制約著農產品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尤其在農村、山地丘陵、偏遠地區等,“少庫”“缺鏈”導致一些生鮮農產品在“最先一公里”上保鮮不當、損耗驚人。有數據顯示,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遠低于發達國家90%的平均水平;我國果蔬物流損失率達20-30%,遠高于發達國家5%的平均水平;我國每年在運輸中損失的蔬菜達1.3億噸、果品達1200萬噸,造成經濟損失超過750億元。這就要求我們加快發展農產品冷庫、冷鏈設施,降低產后損耗,增加儲運能力,實現產品保值增值。
健全鮮活農產品運輸冷藏體系是當務之急
當務之急是健全鮮活農產品倉儲運輸冷藏體系。各地應立足實際、合理布局,建立涵蓋冷藏保鮮、產品集配、冷鏈物流等功能的服務體系,提升設施綜合利用效率,讓農產品帶著十足“鮮”氣走上百姓餐桌。引導市場主體在農產品生產重點地區、重要流通節點,打造冷藏保險服務平臺和骨干基地,拓展分揀分級、集散配送、產地直銷等功能,減少結構性、區域性、季節性市場波動,在延伸產業鏈中,讓價值鏈升起來。
綿陽西部冷都做為綿陽市體量最大的冷庫,冷庫硬件設施完備,技術一流,集冷藏、冷凍、低高溫區可調溫控倉儲,總面積約2萬㎡,能夠提供冷鏈運輸、裝卸、倉儲一體化服務,以及集采分銷、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滿足農產品、肉類、冷凍食品、水產品、連鎖餐飲等各類產品的全供應鏈服務需求,體系依托于線下專業市場的終端護航、面向全國48個市級產業的布局支持,真正的形成平臺化的“智慧化”冷鏈供應鏈倉儲體系,發展成為西部冷鏈物流龍頭企業。
(綿陽西部冷都效果圖)
各地應加快補齊冷藏保鮮設施短板
冷鏈物流是當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短板所在。各地應依托冷藏保鮮設施,引導郵政快遞、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商貿流通等主體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在田頭集貨、快遞配送、合作聯營、上下游企業成網配套、檢驗檢疫與產地溯源等方面構建“一條龍”式服務網絡,形成一批“冷鏈物流+”的新業態新模式,提高冷鏈運輸能力和效率。鼓勵支持批發市場、農業產業園、物流基地等環節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內容,加強智能分揀、全程溫控、標準化管理等智慧冷鏈技術應用,通過先進的貯藏和管理技術,進一步降低腐爛損耗率。
(綿陽西部冷都實景圖)
綿陽西部冷都項目占地408畝,總規劃面積48萬平米。項目旨在打造西部農產冷鏈第一城。全部建成運營后,將成為川西北最大的農產冷鏈基地,西部重點農產交易中心,服務范圍可涵蓋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地區,可輻射四川、重慶、陜西、甘肅等西部地區,同時滿足川內外數千萬人食品及日用品需求。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