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生鮮冷鏈流通仍存短板 全國性監控平臺或解“斷鏈”“空鏈”難題

時間:2023-01-02 15:37:26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生鮮流通市場正成為電商和農產品(5.26 -0.75%,診股)批發交易市場的“必爭之地”。  

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80%,并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500億元。

“去年全國冷鏈物流運輸量已突破4000萬噸,而在2012年左右這個數字是500萬噸,翻了幾倍的同時,也存在規范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也就是‘斷鏈’、‘空鏈’、‘標準缺失’等。”9月27日,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項目組首席專家江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

據了解,為了解決生鮮冷鏈流通中的現實問題,商務部自2016年12月便成立了全國農產品監控平臺項目組,通過財政支持,建立全國性監控平臺,一方面充分利用冷庫等設備保障冷鏈質量,另一方面也能打通數據互聯互通的屏障,預計未來3-5年有明顯效果。

       生鮮冷鏈流通尚存瓶頸

       種種跡象現實,冷鏈流通正被監管層給予頗多關注。  

去年初,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國家郵政局、國家標準委制定了《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明確將加快民生領域的電商物流發展,發展的基調則定在“冷鏈”上。自此,冷鏈流通便成為業內熱點。

       不過歷經一年多時間,在9月27日重慶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大會上,多名專家在談及冷鏈流通時,還是用到了“短板”、“瓶頸”、“規范性不足”等表述。  

事實上,流通一直是生鮮市場的短板,尤其是冷鏈,讓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極高,使其走進城里頗為不易。

近兩年隨著農產品消費體量逐年增長和消費需求不斷提高,商務部市場建設司產銷促進處處長李鵬表示,2015年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量是4.37萬億,2016年就增長了10%以上,大到4.7萬億。“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目前進口食品消費量占比17.7%,進一步推動了冷鏈物流的發展”。

盡管發展較快,但冷鏈流通水平仍然不高。據中信建設證券研報,我國每年消費易腐食品超過10億噸,但果蔬的冷鏈流通率僅為22%,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95%的水平,流通環節損耗仍然較大,僅果蔬每年的流通腐損率就達25%,損失近千億。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到2018年底冷鏈產業體量是4600億元,現在擁有商貿流通的車輛是2200萬輛,冷鏈流動車輛在線注冊只有14.7萬輛,在途運行的只有11.5萬輛。11.5萬輛車24小時連續不斷運作,也遠遠支撐不了4600億的產值。”江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冷鏈流通目前在硬件上還存在短板。

在李鵬看來,除了硬件數量上不足外,其在資源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有的地方冷鏈過剩,閑置率較高,比如38個物流節點城市的冷庫綜合閑置率大概在15%左右,有點城市甚至達30%—40%,但同時也有地方配置還不足”。

       搭建全國監控系統

事實上,冷鏈流通還存在規范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大家都說冷鏈斷鏈,白天不開晚上開,運輸的兩頭開中間斷,這個情況很嚴重,直接影響了冷鏈產品的品質。”李鵬說。

多名受訪人士認為,冷鏈在供應鏈的定位就是保障品位、提高供給質量,如果中間存在“斷鏈”等問題,只有從源頭上解決規范化問題,才能提高冷鏈產品品質,進而在價格上有所溢價后,進入良性循環。

       江波表示,目前有80%的冷庫為租用庫,并非自用庫,存在采集標準缺失、傳輸標準化缺失、冷鏈流通數據的協議標準化缺失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該事項已經納入國家層面考量。據江波介紹,2016年12月28號商務部組織成立了全國農產品監控平臺項目組,將標準化和信息化作為重要方面。“標準化是主要推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化想打造一個全國冷鏈的綜合監控平臺。這個監控平臺的初期功能,對所有有資質的企業全程冷鏈,可以全程24小時的監控”。

據了解,今年8月商務部辦公廳已頒布了《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建設規范》(試行版),在財政支持下,集成所有冷鏈監控數據,將各個物流企業之間的數據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并進而體現商業價值,預計3-5年就有明顯效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構建農產品流通新體系 首先是市場主體整合 其次是跨界整合

下一篇:青海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現場觀摩暨培訓會

相關推薦
  • 華鼎供應鏈以冷鏈服務為基礎 推動冷鏈物流
  • 冷鏈物流概念股龍頭-冷鏈物流概念股有哪些
  • 冷鏈行業迎來發展熱潮,喜曰喜助推冷鏈物流運
  • 溯源管理嚴格落實讓冷鏈成放心鏈
  • 數字賦能智向未來,領創全冷鏈的“澳柯瑪思路
  • 攜手提升城市保供能力 冷鏈物流行業共尋“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