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鏈物流呼喚行業標準

近年來,食品冷鏈物流作為一種保障食品安全的工程,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記者日前獲悉,我國目前的冷鏈物流尚處于初級階段,日美、西歐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冷鏈運輸率達80%,而我國僅有10%,市場潛力巨大,故吸引不少投資者進入第三方冷藏保鮮物流行業。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國內冷鏈物流無標準可依,食品安全隱患較多。
食品冷鏈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日前,為7-11提供食品冷鏈物流的廣州駿鴻物流有限公司,在廣州永和經濟區新建成一個中溫冷庫。該冷庫面積1310平方米,容量為2000噸,由專業的西克制冷工程團隊設計和制造,可提供從1℃至10℃不同區間的溫度控制。據悉,該公司目前還在籌建另一低溫冷庫,建成面積達5200平方米,容量為8000噸,預計將于2008年12月投入營運。據了解,隨著物流和供應鏈市場的深入發展,食品冷鏈物流市場開始顯露頭角,越來越多物流公司將主營業務轉到冷藏保鮮物流。
據介紹,目前中國食品年供應量總額為1500億美元,到2017年將達到6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7%。與國外相比,中國冷藏物流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2006年我國各類易腐食品總量近7億噸,在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中,易腐食品消費已占51%。目前我國有肉制品廠2500多家,年產肉類8100多萬噸,產量以每年2%左右速度遞增;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冷飲業4000多家,年產量250萬噸以上,產值突破300億元,產量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全國乳制品加工企業達到1500多家,奶類的產量達到3300萬噸,同比增長15.3%,占世界奶類產量增長量的37%;水產品產量5300萬噸,每年以3%-4%速度遞增。
此外,據有關數字統計顯示,日美、西歐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冷鏈運輸率已達到80%-90%左右,東歐國家稍差一點,但指數也達到50%,而我國的比率只有10%左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我國的冷鏈物流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冷鏈行業無統一標準是死穴
據悉,目前許多大型食品企業和零售商都采取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冷鏈物流服務。零售企業委托第三方完成物流環節其實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做法,即其可以將貨物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近幾年,銷售商對第三方冷鏈物流的需求急劇大增。然而,目前我國市場上冷鏈體系仍處在初期階段,因此還存在很多不足。其中,“無標準可依”就是一個死穴。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無標準可依,與食品物流安全直接相關的食品冷鏈安全體系基礎建設相當薄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王文哲指出,目前冷藏監管的力度依然不足,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也沒有明確的法規指引,一切只靠企業的責任意識、自覺性來自我規范。
業內人士建議,冷鏈物流行業應爭取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盡快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嚴密監測易腐產品在冷鏈各環節中的運行狀況,同時要加快信息系統的建設,這樣既可保證冷鏈物流方向正確,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冷藏鏈設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鏈成本,使其盡快達到普通消費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上一篇:國外冷鏈物流的發展與食品質量安全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