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2017年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交流研討會在寧波順利舉行,會中,臺灣冷鏈協會榮譽理事長郭儒家、海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治中、臺灣冷鏈協會專家陳慧娟就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發表了講話。
郭儒家講到:臺灣的冷鏈物流從20多年前開始萌芽發展,至今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已趨平穩,低溫食品之冷鏈使用率已達約90%之全球水平,不輸歐美等國家,而且在系統管理與科技應用上發展完備,具備小而美的服務經驗。尤其經過這幾年的兩岸產業合作,越來越多海外企業主動尋訪,希望能與臺灣冷鏈物流企業進行合作。
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從2011年開始,經過近5年的交流與合作,兩岸企業已經在幾個主要試點城市,如天津、廈門、昆山、武漢、北京等,都收獲了很多成果,在兩岸政府見證下簽署的合作案就有54件,合作投資與採購約達人民幣7億元。
今后重要目標之一,除了加強兩岸在冷鏈物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外,更希望借鏡過去這些試點城市的合作經驗,進一步深化與擴散兩岸冷鏈物流服務的范疇與規模,創造更可觀的前景。
陳慧娟講到為了保障冷鏈(跨岸)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低溫是維持質量與延長壽命的重要措施,提出合作推動策略,兩岸合作共同推動、降低風險;應用冷鏈控管技術,提高競爭力;制定標準,提高質量與形象媒合供需,掌握貨源,緊握通路,通過冷鏈控管技術-冷鏈+IoT技術綜整,輔助冷鏈物流知識服務平臺,以保濕溯源管理系統、貨況質量追蹤系統、城際轉運系統、冷鏈資源管理系統,可以無動能方式維持冷藏15-48小時,冷凍8-24小時,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協助了北方國際、天津康農、廈門正旸、廈門中盛等兩岸企業的冷鏈服務,為了使兩岸合作-冷鏈物流標準更加規范化,還與天津市商務委、廈門商務局合作制定了城市冷鏈物流標準規范,天津、廈門都已通過成為地方標準,將以標準規范檢視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能力,保障兩岸優良企業的商機。此次兩岸合作的商機主要包括:商貿物理據點、建設商務與物流網絡,陳慧娟就后續的合作建議中表示生鮮電商物流、醫藥物流、清真物流等應該提升質量管理、創造服務價值、掌握跨國商機,具體的做法包括:擴大商貿,推廣優質食品、合推最后一公里送貨服務、合作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合作港區服務、合作智能化營運、合作冷鏈物流培育。
海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治中講到隨著中國跨境電商進入全球化,牽動著各區經濟體的發展,亞太是跨境電商最大的市場,因臺灣跨境電商業務輻射發展與政策結合和海上通道連接起來,形成絕佳天然物流優勢,在區域力推對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項目下,平潭綜合試驗區批準,開始與世界各地發展業務關系。
其中,兩岸海外倉將整合自身優勢資源,搭配快速通關及高速直航客滾輪,吸引跨境電商,用物流業態為基點,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岸合作視窗為合作契機,將加速穩定物流通道的形成,推動建設兩岸物流樞紐中心。
來源:每日問物 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每日問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兩岸冷鏈物流發展進入新時代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