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新晉物流“藍海” 專家:冷鏈產業還需均衡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近日,由北京國際經貿標準化促進會聯合中國國際物流節組委會主辦、北京國際經貿標準化促進會農業農村合作中心承辦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物流藍海”論壇,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論壇旨在探討優化鮮活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技術、保鮮包裝、銷售渠道、標準化建設等環節,為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表示,近年來,冷庫和冷鏈車發展勢頭迅猛,2020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7080萬噸,冷鏈車保有量達到了28.67萬輛。不過,冷庫資源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一線城市冷庫需求較大,相反,二線城市卻供大于求,整體的行業發展尚不均衡。目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人們對鮮活農產品的運輸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冷庫和冷鏈車的密度需要均衡增加,實現供需平衡。
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國家大戰略。近年來,我國鮮活農產品供應鏈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現代物流“藍海”,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在現代物流中比重持續增加,與此相關的產業,涉及物流配送模式、配送技術、物流信息化與管理等多方面得到了長足進步。
在我國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流通領域中,物流企業仍面臨痛點。依紹華認為,目前,農產品物流體系已經建立且比較完備,但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和標準化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匹配。鮮活農產品易腐性對冷鏈要求更高,在流通領域內成本偏高,冷鏈運輸中容易出現“斷鏈”,冷鏈設施和設備的發展水平仍舊較低。現階段,冷鏈物流標準執行難,信息化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重在保鮮。“行業存在痛點,但也不缺乏機會。”依紹華建議,流通主體建設可以進一步完善,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加快農產品物流標準化,提升農產品物流運行質量。在冷鏈物流全環節,對鮮活農產品進行及時的定位跟蹤,了解農產品狀態。這些離不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冷鏈新技術應用水平持續提高,信息化建設和技術創新推動,以此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實現資源優化利用。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