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物傳人”破題:進口非冷鏈不再“查”毒,冷鏈管控仍待解

時間:2023-06-07 15:24:01來源:admin01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2022年3月22日,浙江省金華市DHL國際快遞公司,對一些國家的國際郵件快件采取噴灑消毒、靜置隔離等多道程序。 (人民視覺/圖)

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長時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明確: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

這一條文出現在2022年7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該《通知》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明確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

2022年年初,國內曾出現可能與收發國際郵件有關的疫情,出于對“物傳人”的擔憂,各地“人”“物”共防,出臺包含對國際郵件消殺靜置、暫停收發或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等舉措。

實際上,此前有許多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極低。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奚傳武博士領銜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效力比經接觸物體表面高一千倍。奚傳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通過表面接觸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明確了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基礎上,《通知》要求對運輸溫度在10℃以上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對不同類別的進口非冷鏈物品進行劃分,根據被污染風險,判定為高風險和低風險兩個等級,除高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預防性消毒外,不適宜預防性消毒的高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和低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

《通知》發布后,7月13日,物流板塊和航運港口板塊分別上漲1.36%和1.19%。“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在‘物傳人’系統研究的科學結論基礎上,因時因勢不斷優化、動態調整,科學精準采取進口非冷鏈物品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措施。”《通知》指出。

新冠病毒在表面1天內失活

毫無疑問,《通知》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便是指出了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天內全部失活。那么,“物傳人”的風險究竟有多高?

最新的研究是2022年4月,《自然》雜志子刊《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志》發表了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效力比經接觸物體表面高一千倍。對模擬場景的估算顯示,接觸含有新冠病毒顆粒的氣溶膠后感染新冠概率約為1/100,接觸各種含有病毒的物體表面后感染新冠的概率約為1/10萬。

該項研究領銜專家奚傳武認為,即便是傳染性更強的奧密克戎毒株,“物傳人”的風險“仍舊很低”。(具體參見2022年6月12日南方周末報道《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有多大? 研究發現遠不如空氣傳播》)

2022年初,北京市出現可能與收發國際郵件有關的疫情,北京市和海淀區疾控中心后來曾發表論文用流調論證其可能性,并發現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和其接觸的境外郵件,以及同一來源發往另一地點尚未拆封的陽性郵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2022年1月,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要求始終堅持“人”“物”同防,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各項措施,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消殺靜置”一詞也出現在其中,要求進口國際郵件在進入生產處理環節之后,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面全覆蓋消毒,并要在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指導下,明確和落實進口國際郵件快件消毒后的靜置期。

各地對國際郵件的消殺靜置期并不相同,例如廣東規定消殺靜置期為4-7天,山東規定為10天。2022年上海、浙江疫情中,消殺靜置措施也被用到國內快遞。

不過,病毒否真的由物體表面感染了人,一直沒有定論。2022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回應時曾明確,專家研判分析認為,非冷凍入境物品導致境內人員感染的證據尚不充足,有待進一步研究。

“人拿過郵件,郵件攜帶病毒,究竟是人傳給郵件的,還是郵件傳給人的?沒有結論。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將核酸陽性當成病毒陽性。”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攜帶病毒和是否具有傳染性也是兩碼事,即便是物體攜帶病毒,也很難傳染給人。

國內另一病毒學專家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現有研究表明,常溫狀態下,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四五個小時即可喪失活性,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這個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進口非冷鏈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進口非冷鏈的管理規定可追溯至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方案》。該方案要求對來自高風險國家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內的貨物外包裝、集裝箱內壁及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開展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

2022年4月,青島城陽還建成了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集中監管倉,要求進口非冷鏈貨物一律進入集中監管倉靜置十天。

根據最新《通知》規定,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通知》要求,符合以下任意條件之一的進口非冷鏈物品,被污染風險等級判定為低風險:來自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國家(地區)的進口非冷鏈物品;所有大宗散裝貨物,包括煤炭、礦石、化工原料、糧食、飼料、牧草、原木等進口非冷鏈物品;裝載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車、汽車自離開啟運口岸起超過24小時的進口非冷鏈物品;裝卸時不與裝卸人員接觸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已實施預防性消毒的進口非冷鏈物品。

對于判定為低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判定為低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運載該物品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員中發現有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由地方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研判風險等級。

《通知》指出,不屬于以上任一情形的,或無法判定風險等級的進口非冷鏈物品,按照“從嚴”原則,判定為高風險。南方周末記者發現,2022年6月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仍要求,對來自疫情嚴重國家非冷鏈物品適當進行抽樣檢測。

《通知》要求,各地聯防聯控機制應當嚴格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文件要求落實進口非冷鏈物品疫情防控措施,抓緊調整進口非冷鏈物品靜置存放規定,不得層層加碼。金冬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絕大多數物品都是沒有風險的,“未來還應進一步放開”。

進口冷鏈管控何時能解?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僅針對進口非冷鏈物品的管控作出修改,進口冷鏈物品的相關規定并未修訂。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0年11月8日印發的《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在口岸需進行核酸檢測,并在口岸、冷鏈運輸和出入庫、流通、市場等多個環節對進口冷鏈食品的裝載運輸工具、產品內外包裝層層消毒,要求全程溯源。

2020年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疫情后,國家加大了對冷鏈食品的核酸檢測力度。《中國疾控中心周報》發布的一項研究,分析了收集的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超過5583萬份來自冷鏈食品/食品包裝、環境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樣本(其中2051萬份來自冷鏈食品/食品包裝)的核酸檢測結果,發現1455份陽性。在1398份陽性的食品/食品包裝中,1391份是進口的,占比99.5%。

不過,盡管多個輸入產品的核酸樣本呈陽性,但從未分離到活病毒。直到2020年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需要指出的是,國際上少有分離出活病毒的情況。世衛組織新聞發言人Carla Drysdale此前在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中曾說,“真正在凍品外包裝上分離出新冠活病毒,青島是第一次。”(具體參見2020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報道《冷鏈“查”毒》)

國內一位病毒學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實驗顯示,在-20℃環境下,凍肉表面含有新冠病毒,存放20天,是具有活性的。“這個實驗是用細胞培養的方式做出來的,不是用感染人的方式做出來的,冷鏈運輸的-10℃或者2-4℃,病毒存活時間肯定很短。即便是有新冠病毒存活,也不意味著可以感染人。”

金冬雁亦表示,按照常理,病毒在冷鏈中存活時間再長,量也是逐漸降低的,它沒有載體,“該會死的還是會死的”。

目前來看,因為設置了核酸檢測和消殺程序,產品通關時間明顯延長。“凍品最長耽擱了一個星期,一些冰鮮產品也比以往慢2-3天。”深圳一家海鮮電商平臺CEO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此外,海關總署“2020年第103號”公告規定,同一境外生產企業輸華冷鏈食品或其包裝第1次和第2次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海關分別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若3次及以上的,暫停時間則為4周。

好消息是,上述“熔斷”機制現已取消。海關總署2022年7月8日的公告要求根據檢測結果依法對輸出國家(地區)的防范污染措施進行檢查、調查,確認出口國家(地區)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狀況是否持續符合中國進口要求,對存在問題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采取限期整改、暫停進口、撤銷注冊等措施。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北京西南,這座冷鏈保供基地竣工投用《賣油翁》最后一句寫了什么?對學生影響太大,最終被教科書刪除

下一篇:一文讀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冷鏈集配中心7歲女孩因一張笑臉走紅,父母拒絕了百萬的簽約,兩年后現狀!

相關推薦
  • 靜寧縣威戎新區鄉村振興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 科技信息技術促進冷鏈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 日照遠海冷鏈物流助力日照打造“海洋預制菜
  • 物流與電商學院成功承辦生鮮電商與冷鏈物流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