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產學研聯手填補江蘇“全程冷鏈”空白

時間:2023-06-03 03:37:38來源:admin01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將于2021年4月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第十一屆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將增設冷鏈物流技術裝備展區,集中展示包含由產地(田頭)預冷、冷藏儲存、冷藏車運輸、配送、零售等一體化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鏈。這也是江蘇國際農機展20年來首次開設以冷鏈物流為主題的展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和消費水平升級的促進,冷鏈物流需求日趨旺盛。尤其是今年,一場疫情催熱了“線上買菜”,更加速了冷鏈物流需求的爆發。而在需求暴漲的同時,也暴露了當前冷鏈產業的“短板”。

痛點!行業面臨有“冷”無“鏈”

“像我們平時買的雪糕、速凍餃子有點變形了,或者在網上買的凍肉產品收到時已經有些解凍,這些小細節都暴露了我國冷鏈產業的‘短板’:全程冷鏈比例低、恒溫運輸難以實現、分品種溫區控制還處于空白。”江蘇省冷鏈學會執行秘書長陳昌偉說,盡管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冷鏈的概念,但目前國內冷鏈產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除了藥品領域因為有國家強制規定外,其他如生鮮農產品都做不到全程冷鏈,甚至可以說冷鏈運輸率非常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注冊的普通物流車有1600萬臺,而冷鏈車只有15萬臺。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有近3000億元的農產品損耗在了冷鏈物流環節,相當于1.5億畝耕地的投入產出,而國內一直堅持的耕地數量紅線為18億畝。以蔬菜為例,因為缺乏恒溫運輸和存儲條件,蔬菜從“出土”到消費者手里這個過程的損耗達到20%-30%,有的甚至高達40%。

“目前冷鏈最容易出現的嚴重問題就是‘斷鏈’。”陳昌偉表示,除了醫藥領域其他行業沒有相關條例、全程冷鏈成本居高不下、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等,這些都是導致我國冷鏈產業有“冷”無“鏈”的關鍵因素。而要實現恒溫運輸,必須要有冷鏈技術和冷鏈裝備這兩大支撐。

記者了解到,現有裝備是由箱體和冰排組成,每一次充冷都需要把冰排取下,充冷完成后再一塊塊安裝回去,不僅要耗費大量的勞力,且一次充冷時間長達40小時以上。同時,傳統的冷藏車一般采用壓縮制冷的方式,存在啟動和停機的溫度值,這個值一般在2℃以上,這個溫差足以對冷鮮食品產生嚴重的影響。一些偏遠地區、無電源場景和一些需要長途恒溫運輸的特殊物品也難以得到滿足。

顛覆!產學研合力破解“斷鏈”難題

冷鏈是一個跨學科領域,涵蓋制冷、保鮮、運輸、信息、物流、管理、人工智能等專業,從單個技術來說國內都已經很成熟,但要“鏈”起來則不是靠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就能完成的,必須要多專業多領域的合作。

2017年,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等省內多家科研院校的專家以及省內冷鏈行業知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江蘇省冷鏈學會,這是國內首家也是江蘇唯一的冷鏈行業省級學術組織。兩年多來,江蘇省冷鏈學會針對現代冷鏈需求,組織專家、企業和用戶等合力攻關技術難題,取得重大突破,一款“待機”長達40小時以上的可移動共享式充冷恒溫箱將很快“面世”。

充冷恒溫箱規格大到標準集裝箱,小到手提式,不管是三輪車還是集卡都可以搭載,且一次充冷只需一個小時,就能維持恒溫長達40小時以上甚至上百個小時。“也就是說,任意車輛都可以實現冷鏈運輸,讓冷鏈運輸從專業化運輸變成普通運輸。”江蘇省冷鏈學會冷鏈專家陳守江說,這個改變是顛覆性的,不僅打破了當前冷鏈運輸無法承接小量訂單的現狀,還有效克服傳統農產品冷鏈模式投入大、環節多、易斷鏈、車源少、成本高、難追溯等弊端。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冷鏈運輸車源將更豐富、運輸更靈活。屆時,冷鏈運輸的范圍和應用場景將大大拓寬。從大道到小路、從城市到山區、從B端到C端、從運輸到儲存、從“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將有效解決當前冷鏈運輸的“斷鏈”問題。同時,由于突破了長時間無源恒溫的技術,使得原來受限的冷鏈空運、冷鏈鐵路(含高鐵)和冷鏈多式聯運將獲得長足發展。

喜訊!政策加持推動冷鏈產業“熱”起來

那么,高科技、高性能是否會帶來使用的高成本?恰恰相反,根據測算,充冷恒溫箱的使用成本比傳統裝備還要低25%。“在實現共享后,使用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江蘇省冷鏈學會副秘書長沈強介紹,在江蘇省冷鏈學會搭建的冷鏈平臺上,除了物流車、冷藏車、貨源等信息可以實現共享外,未來也將包括充冷恒溫箱。借助物聯網技術,平臺上還能實時監測箱內貨品的溫度和波動值等。

冷鏈狀態的可追溯,還為冷鏈運輸引入貨物保險等社會服務創造了條件。“過去,因為無法保證貨品損壞是否因為冷鏈原因造成,保險公司一般不受理此類保險,而如果能實現溫度恒定且實時可追溯,則為保險出險理賠提供了科學有力的依據。”沈強說,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在洽談合作,將推出專門的冷鏈運輸險。

而令業內人士欣喜的還有,各級政府對冷鏈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從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冷鏈物流,到2020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四年出現冷鏈物流的內容,再到各個地方連續出臺推動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這些都為冷鏈產業的發展釋放了積極信號。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和農業大省,也已經有了不少行動。其中,此次在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專業性和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江蘇國際農機展上開設專區,既是對江蘇冷鏈產業發展的一次“檢閱”,也將在更廣范圍內推動行業技術交流、產業合作,實現冷鏈產業整體提升。

沈強透露,目前江蘇省冷鏈學會還在推動將冷鏈裝備作為新的產品類目納入江蘇農業農機補貼目錄。“冷鏈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完善發展環境,包括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把冷鏈考慮進去,提供相應的配套管理措施,如冷鏈車的進城管理、停車位規劃等。”沈強說,在這些方面江蘇都已經開始有所行動。

江蘇經濟報記者 陳春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一文讀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冷鏈集配中心1988年,23歲鞏俐和38歲張藝謀泳池邊的照片,這一幕相當滑稽可笑

下一篇:江蘇鹽城大中街道加快沿海冷鏈物流智慧城項目建設1

相關推薦
  • 靜寧縣威戎新區鄉村振興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 科技信息技術促進冷鏈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 日照遠海冷鏈物流助力日照打造“海洋預制菜
  • 物流與電商學院成功承辦生鮮電商與冷鏈物流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