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跨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物流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已印發實施

日前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物流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印發實施。
廣西將按照擴大通道輻射范圍、強化樞紐組織能力、支撐網絡高效運行、加強產業融合聯動的總體思路,構建“雙通道、六樞紐、四軸帶、多門戶”的發展空間格局,其中將打造南寧面向東盟國際物流樞紐。
力爭到2035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建成,主通道各條通路在廣西匯集,與北部灣港口、沿邊口岸順暢銜接,便捷開展多式聯運,物流服務與通關效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國際海鐵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及綜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體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建設跨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鼓勵企業提供“冷鏈卡航”等物流服務《規劃》要求,提高重點產業物流組織化水平,建設跨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依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內陸重要樞紐,打造跨國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建立規模優勢和成熟模式。
建設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加快冷凍冷藏庫、恒溫恒濕庫等各類設施和冷鏈分撥配送中心建設,滿足自產和進口農畜產品、水產品等冷鏈物流需求,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生鮮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批發市場及城市配送中心等銜接聯動,提高物流時效,確保全程不斷鏈。
加強冷鏈物流對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的服務支撐,創新服務模式,鼓勵沿通道開展共同配送。建設冷鏈物流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加強冷鏈技術與標準推廣應用。
《規劃》提出7項重大工程,其中就冷鏈物流工程提出:在東興、憑祥等邊境口岸,欽州、北海、防城港等沿海港口,南寧、百色、柳州、桂林、梧州、河池、賀州、玉林等主要產區,集中布局一批冷鏈物流基地,推進專業化冷鏈設施建設,建設北海國際農商冷鏈產業小鎮、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物流園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跨境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中國—東盟國際冷鏈物流基地等。
開通北部灣港至東盟國家的冷藏集裝箱海上“穿梭巴士”,開行北部灣港、憑祥口岸至我國西部地區和中亞地區的冷鏈班列,鼓勵企業提供“冷鏈卡航”等物流服務,打造多路徑冷鏈物流大通道。
布局“雙通道、六樞紐、四軸帶、多門戶”空間《規劃》提出了“雙通道、六樞紐、四軸帶、多門戶”的空間布局,即打造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建設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雙通道”,建設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柳州、桂林、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等國家物流樞紐“六樞紐”,培育國際海鐵聯運物流產業帶、北部灣港航物流產業帶、國際鐵路聯運和跨境公路運輸物流產業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物流產業帶等“四軸帶”,以及拓展鐵路口岸門戶、水運口岸門戶、公路口岸門戶、航空口岸門戶“多門戶”。
在“六樞紐”方面,廣西將打造南寧面向東盟國際物流樞紐,加強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與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銜接,建設南寧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鼓勵各類設施集中布局、集約化發展。
從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上看,南寧市成為廣西唯一被列入名單的城市,定位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規劃》提出,南寧要依托陸港型物流樞紐,加快集裝箱海鐵聯運市場培育、貨源集聚、班列集結和物流企業進駐。依托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聯動本地及周邊產業聚集區,重點面向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建材、特色農業等產業提供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將南寧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區,發展南寧機場面向國際國內貨運航線航班,強化空陸聯運,支持國際快遞、跨境電商等臨空產業發展等。
以南寧為核心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空中開放門戶《規劃》將國際海鐵聯運物流產業帶列為“四軸帶”之一,屆時將依托南寧國家物流樞紐,聚集制造業、商貿業物流服務資源。同時將以市場為主體,組織開行南寧直達北部灣港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采用小編組、鐘擺式運輸組織模式,逐步增加班列密度;積極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運營組織中心,依托南寧、柳州、百色等物流樞紐,為重慶、成都開行至北部灣港的聯運班列做好沿途貨物集散轉運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廣西還將拓展陸海空立體開放門戶,將以南寧為核心,支持桂林、北海為國際游客提供配套國際航空物流服務,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空中開放門戶。
南寧多個項目被納入重點工程《規劃》重點提出推進陸海新通道物流重大工程,明確物流通道暢通工程、現代物流樞紐工程、國際多式聯運工程、國際貿易提速工程、物流服務平臺工程、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工程、消費升級物流配套服務工程等7項重點工程。
在涉及南寧的重點工程中,在物流通道重點工程方面,有南寧至崇左城際鐵路、南昆鐵路威舍至百色段增建二線、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南寧至欽州至北海段)項目、南寧經玉林至深圳高鐵(包括南寧至玉林城際鐵路)建設等鐵路項目;將加密南寧至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東盟國家航線,打造南寧吳圩國際機場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和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空中心;推動實施南寧機場改擴建,規劃建設南寧機場T3航站樓等。
在物流樞紐重點工程方面,廣西將推進南寧吳圩空港物流基地、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等物流園區和南寧國際鐵路港、南寧玉洞交通物流中心等貨運場站建設。
在國際多式聯運重點工程方面,廣西將建設南寧區域性鐵路班列集結中心;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海鐵聯運、中國—東盟公鐵聯運冷鏈物流等多式聯運工程,積極申報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在生活物流配套服務重點工程方面,廣西將在南寧等主要產區集中布局一批冷鏈物流基地;開通北部灣港至東盟國家的冷藏集裝箱海上“穿梭巴士”,開行北部灣港、憑祥口岸至我國西部地區和中亞地區的冷鏈班列,鼓勵企業提供“冷鏈卡航”等物流服務,打造多路徑冷鏈物流大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物流業發展規劃
(2019—2025年)
桂發改經貿〔2019〕979號
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是我國與東盟之間以交通互聯互通為基礎、以產能與貿易合作為核心的國際經濟走廊。為發揮我區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作為交通、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提升物流服務經濟發展、深化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的能力和水平,根據《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等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9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1.雙向開放區位優勢突出。我區地處我國華南西南和東盟經濟圈銜接交匯點,是我國西部唯一沿海區域和西南最便捷出海口,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唯一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占據沿海、沿江、沿邊獨特區位,處在“一帶一路”交匯對接和陸海統籌關鍵區域,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物流業,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
2.區域產業發展基礎較好。2018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52.51億元,在西部地區排名第4位,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4.8∶39.7∶45.5,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擴大,制造業高端化發展趨勢增強,產業聚集度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深入推進,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穩定增長。
3.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區加強港口、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以及場站設施的物流聯運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步發展多式聯運打下了良好基礎。出海、出省、出邊交通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質量不斷提高,運輸能力顯著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內已貫通東部黔桂/焦柳—湘桂—黎欽、西部南昆—南欽兩大鐵路通道,北部灣港綜合吞吐能力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2.5億噸和290萬標箱。
4.物流服務能力加快提升。物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水平逐步提高,新業態迅猛崛起,冷鏈物流等領域快速發展。已沿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北部灣港至重慶、貴陽、蘭州、成都、昆明、宜賓等8條海鐵聯運班列,2018年累計開行1154列,運送集裝箱超過5.8萬標箱。北部灣港已開通外貿航線24條,至新加坡班輪實現每周2—3班常態化運行,至香港班輪實現雙向天天班。口岸通關效率大大提升,2018年12月我區口岸進口與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在全國排名第5和第11位。郵政快遞分撥中心日處理能力達到900萬件,快遞與包裹處理量達到171025萬件。
5.發展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國家政策支持物流業健康發展。自治區積極推進土地、財政、稅務、價格、海關等相關領域配套改革,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及班輪運營、物流和通關費用、重點物流園區建設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建設服務于通道的多式聯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經貿大數據平臺。渝桂黔隴4省區市合作共建通道的省級協調機制已正式建立,為通道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初步機制保障。
總體來看,我區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物流業基礎條件較好、發展環境日益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全區及通道沿線省市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產業有待擴大規模、轉型升級,物流現實需求不足,配套服務保障能力不強;二是通道沿線區域發展協調性、產業關聯性不強,我區作為通道上重要樞紐節點,資源集聚與整合能力較弱;三是全區及通道沿線物流業整體布局不完善,基礎設施仍存在短板與瓶頸,服務專業化水平不高,新模式新業態剛剛起步,難以適應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發展的要求。
(二)面臨形勢
1.經濟增長與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物流需求規模擴張。我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近年來積極應對國際形勢變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以東南亞地區為重點拓展國際合作空間,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地區發展、釋放內需潛力,深化與東盟各國合作、擴大經貿往來,必將產生旺盛物流需求,推動沿線地區物流業快速發展壯大。
2.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動物流服務重點轉變與結構升級。順應發展動能轉換、經濟結構優化、產業邁向中高端、居民消費升級、生態約束增強等變革,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由出口型物流轉向進出口雙向對流,從生產性物流服務轉向兼顧生產與消費性物流服務,加快提升服務供給質量,調整運輸結構,提高組織效率,實現高效、綠色發展。
3.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求供應鏈物流高效組織。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物流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產業組織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創新物流技術、業態、模式,構建現代供應鏈。通過通道化組織、一體化服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支撐內陸地區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融入全球產業鏈和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4.承載重大戰略引領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輻射范圍不斷擴大。承載中央“三大定位”新使命,依托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戰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國家戰略,沿西部陸海新通道擴大物流服務范圍,為我區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搭建更廣泛、更開放、更高層次的發展平臺。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我區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按照我區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服務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依托樞紐提升運營組織,依托通道擴大輻射范圍,依托網絡創新服務模式,依托平臺加強資源整合,形成我區物流業與國際、國內區域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支撐西部地區擴大開放,引領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把我區建設成為物流設施網絡化連通度高、通道化組織效率高、一體化服務水平高、資源整合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樞紐經濟帶動力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門戶和國際供應鏈物流組織中心。
(二)基本原則
1.內需導向、雙向開放。順應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產業升級、大眾消費發展新趨勢,以內需擴張升級對國際國內物流需求為牽引,加快我區物流業發展。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紐帶,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現物流雙向聯通,擴大國際國內、海向陸向全方位對外開放。
2.區域協同、高效組織。加強區域合作,推動通道沿線及腹地物流資源優化配置與要素合理流動,打造區域協同的產業鏈、供應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運輸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物流組織方式,優化通道沿線開發利用格局。
3.創新引領、融合聯動。深入推進物流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探索區域協同的物流體系共建與聯動發展模式,建立高效協調的運營機制和統一市場,加強政策創新。鼓勵物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用推廣,促進物流與制造、流通、金融、信息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4.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項目建設,擴大市場開放,優化政府在編制規劃、制定標準、市場監管、行政服務等領域的作用,支持重大工程建設。加強與沿線省區市政府部門以及相關國家政府間的協調,推進規則標準和重大事項的協同。
(三)發展目標
1.近期目標。2020年,初步建成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等1—2個國家物流樞紐,鐵路貨運通道能力總體適應需求,公路網絡連通度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以海鐵聯運為主干線,以國際鐵路聯運、公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空陸聯運等為支撐,一主多線的多式聯運體系,口岸通關效率達到較高水平。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規模化運營,運量達到20萬標箱,北部灣港口資源整合與分工協作初見成效,集裝箱吞吐量爭取達到500萬標箱。我區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共同建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公共信息平臺投入運行。
2.中遠期目標。2025年,基本建成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我國至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陸路運輸大通道形成有效銜接,初步建立國家物流樞紐體系的整體框架,建成5個以上國家物流樞紐。多國、多區域協同運作的國際多式聯運模式基本成熟,集貨規模、組織效率、通關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海鐵聯運班列雙向開行密度進一步增加,運量達到50萬標箱,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實現與海南洋浦港、廣東湛江港協調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公共信息平臺運行順暢。把我區建設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門戶和國際供應鏈物流組織中心。
3.遠景展望。2035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建成,主通道各條通路在我區匯集,與北部灣港口、沿邊口岸順暢銜接,便捷開展多式聯運,物流服務與通關效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國際海鐵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及綜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體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三、空間布局
按照擴大通道輻射范圍、強化樞紐組織能力、支撐網絡高效運行、加強產業融合聯動的總體思路,構建“雙通道、六樞紐、四軸帶、多門戶”的發展空間格局。
(一)“雙通道”——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大動脈
1.打造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以南寧市為中心,南北雙向輻射,向北貫通西南、連通西北、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以北部灣港為門戶,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自賀州經梧州、玉林至鐵山港(北海)出海口四條通道,打造陸海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加快建設主通道上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柳州等國家物流樞紐以及百色、玉林等關鍵物流節點,創新通道運行組織模式,提高通道整體效率和效益。
2.建設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依托南寧,向北銜接陸海聯運主通道,向南以憑祥邊境口岸為門戶;依托百色,向北銜接陸海聯運主通道,向南經靖西,以龍邦邊境口岸為門戶,對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通道以鐵路干線為骨架、公路集疏運網絡為支撐,與中南半島鐵路、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加強規劃與建設銜接,實現互聯互通。
(二)“六樞紐”——強化國家物流樞紐輻射帶動
建設以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柳州、桂林、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等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層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樞紐體系,加強樞紐之間的聯動,鼓勵依托通道開展跨區域協同物流組織。
1.打造南寧面向東盟國際物流樞紐。加強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與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銜接,建設南寧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鼓勵各類設施集中布局、集約化發展。依托陸港型物流樞紐,加快集裝箱海鐵聯運市場培育、貨源集聚、班列集結和物流企業進駐。依托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聯動本地及周邊產業聚集區,重點面向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建材、特色農業等產業提供供應鏈一體化服務。依托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擴大西部地區與東盟地區間貿易流通。加強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對陸港型物流樞紐的業務支撐與融合。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將南寧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區,發展南寧機場面向國際國內貨運航線航班,強化空陸聯運,支持國際快遞、跨境電商等臨空產業發展。
2.依托欽州—北海—防城港海陸聯運樞紐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提升北部灣港在全國沿海港口布局中的戰略定位,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及輻射區域提供貨物集散、國際中轉、轉口貿易、保稅監管等物流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完善港口后方物流基礎設施與集疏運體系,推進北部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一體化建設,推進通道沿線南寧、柳州等無水港建設,加強與東盟地區園區聯動和貨源整合,培育進出口雙向對流的物流市場需求,支撐鐵路班列常態化開行和國際班輪航線延展加密。
3.推動柳州制造業聯動物流樞紐轉型升級。發揮柳州交通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建設陸港型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重點加強與重慶、北部灣港雙方向、多路徑鐵路干線連接,強化與汽車、機械、冶金、制藥、化工、造紙、制糖、建材、紡織、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制造業聯動,為通道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開展產能合作,提供國際聯運和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支撐。
4.培育桂林國際旅游商貿物流樞紐。依托國際旅游勝地的優勢,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強與粵湘黔交流合作,重點發展旅游商貿、農產品、康養、醫藥、電子信息物流。
5.強化防城港(東興)樞紐口岸優勢。擴大東興與中南半島陸海連通,做大做強口岸貿易,建設陸路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創新東興口岸樞紐與南寧國際樞紐、北部灣港口樞紐的合作方式,以生鮮類產品和跨境電商為重點,發展陸海聯動的專業物流、特色物流,拓展互市貿易+全產業鏈縣域經濟模式的發展空間。引導跨境公路運輸、水陸聯運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與國際鐵路聯運、鐵水聯運合理分工,共同培育壯大國內國際市場。
6.提升崇左(憑祥)物流樞紐開放水平。依托憑祥口岸,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陸路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強與南寧樞紐的聯動,協同組織貨源,支撐我國西部至中南半島國際集裝箱班列的開行,銜接中歐班列,打通東盟至我國西南西北和中亞地區的陸路物流大通道。發展國際公鐵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完善分撥、配送等業務功能,拓展貿易、金融、信息、供應鏈等增值服務。推進國際運輸便利化,鼓勵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三)“四軸帶”——培育融合發展物流產業帶
1.國際海鐵聯運物流產業帶。依托陸海聯運主通道,以我國西南西北至東盟主要港口的海鐵聯運為核心業務,構建國際海鐵聯運物流產業帶,主要服務于我區及我國西部地區面向東盟的進出口貿易。依托南寧國家物流樞紐,聚集制造業、商貿業物流服務資源,依托柳州國家物流樞紐,聚集以制造業為主的生產性物流資源,培育通道沿線集裝箱海鐵聯運市場需求,逐步擴大業務范圍,豐富業務模式,拓展增值服務。
2.北部灣港航物流產業帶。以欽州、北海、防城港等樞紐為重要支點,以臨港產業為支撐,以港航物流和國際海鐵聯運中轉服務為核心業務,打造北部灣港航物流產業帶,著力擴大海陸雙向輻射,服務于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內需消費、產業轉移與國際國內產業聯動布局。優化欽州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加強班列組織,發展海鐵聯運一體化物流服務,圍繞北海港、防城港大宗散貨物流,強化港口儲運集疏能力。深入腹地,擴大北部灣港內陸集散物流業務規模,逐步培育國際中轉業務,拓展航運服務、市場交易等增值服務功能,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
3.國際鐵路聯運和跨境公路運輸物流產業帶。依托國際鐵路聯運輔通道,以我國西部地區至中南半島國際鐵路聯運為核心業務,建設國際鐵路聯運和跨境公路運輸物流產業帶,主要服務于我國與東盟地區間的產業聯動與消費需求。推動憑祥、南寧、龍邦樞紐聯動,對接重慶、成都樞紐,發展國際鐵路聯運,帶動沿線物流、貿易、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依托東興、友誼關、龍邦等口岸貿易,發展跨境公路運輸,完善物流配套服務。加強沿邊口岸之間產業聯動與物流協作。
4.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物流產業帶。充分發揮國家級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人力資源、產業集群和“東融”門戶的優勢,以玉林、梧州、賀州為重點,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承接大灣區全產業鏈升級式轉移,建設銜接新通道的重要生產基地。沿西部陸海新通道擴大物流服務范圍,建設聯通賀州、梧州、玉林、鐵山港(北海)的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物流產業帶。主要服務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產業與東盟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內的產業聯動與消費需求。圍繞產業園區、重要市場,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帶動沿線物流、貿易以及智能制造、大健康、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
(四)“多門戶”——拓展陸海空立體開放門戶
1.鐵路口岸門戶。拓展憑祥鐵路口岸功能,加快中越鐵路東興鐵路口岸建設,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陸路開放重要門戶。加快南寧鐵路口岸建設,完善鐵路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加強與憑祥、龍邦口岸的銜接,協同提升集裝箱跨境班列的通關效率。
2.水運口岸門戶。提升欽州、北海、防城港水運口岸輻射能級,提高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向開放關鍵門戶。依托沿海大港、沿邊口岸和西江黃金水道,完善和提升連接西南中南與東盟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及沿線內陸港所在地口岸合作,創新通關模式,推進國際海鐵聯運通關一體化。
3.公路口岸門戶。推進友誼關、東興、峒中(里火通道)、水口、龍邦、平孟等公路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口岸核心能力,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陸上開放多元化門戶。加強與內陸鐵路、航空等口岸銜接協作,提供一體化通關服務。
4.航空口岸門戶。以南寧為核心,支持桂林、北海為國際游客提供配套國際航空物流服務,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空中開放門戶。加快實施防城港機場。促進南寧航空口岸擴大開放。支持桂林、北海為國際游客提供配套國際航空物流服務。擴大東盟生鮮產品經我區航空口岸進口規模。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物流與產業空間融合聯動
1.統籌物流與產業的一體化布局。推動物流與相關產業發展空間相互融合,運作環節相互支撐,形成一體化布局、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以我區在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范圍內的重要產業聚集區為重點,加強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強化物流服務支撐。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網絡、重要樞紐等,創造低成本、高效率、廣輻射、服務便利等物流條件,加快產業集聚。加強通道沿線境內外產業園區之間的物流服務銜接與協同,以國際供應鏈支撐跨國產業鏈建設。
2.加強產業集聚區的物流設施配套。在南寧、柳州、桂林、百色、梧州、玉林、貴港、賀州、河池、崇左等資源性產業、制造業、商貿業等聚集化程度較高地區,圍繞大型廠礦、產業園區、重要市場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布局,重點建設大型儲運、專業倉配、聯運轉運等設施,推進鐵路進園區工程,鼓勵企業配建公路港。
3.提高物流樞紐的產業集聚能力。重點以國家物流樞紐為依托,引導物流要素和產業集聚發展。以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載體,吸引具有規模化物流需求、輻射半徑深達內陸與海外的產業集聚。以南寧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載體,推動與東盟產能合作、國際產業分工、對外貿易合作等項目落地,打造南寧臨空經濟核心產業示范區。以柳州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載體,整合鐵路資源、產業資源,吸引優勢關聯產業。以東興和憑祥等陸路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為載體,擴大貿易規模,支持發展跨境產業。
4.強化境內境外園區的物流聯動。利用我區與東盟相關國家產能與貿易合作機制,嵌入物流組織,為境內境外園區開展產業分工協作提供國際供應鏈服務支撐。重點將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中泰崇左產業園、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納入通道物流服務網絡,拓展園區輻射范圍。依托境外園區加快海外物流節點布局,推進多式聯運轉運中心、區域分撥中心、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設施建設,與國內物流服務加強業務協同。
(二)提高重點產業物流組織化水平
1.打造現代制造業國際供應鏈。以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州河西工業區、柳北工業區、玉林龍潭產業園區、玉柴工業園、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桂東(梧州)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百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千億級以上產業集聚區為主要載體,重點聚焦汽車、機械、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等現代制造業,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機器人、增材制造、云計算、衛星導航、石墨烯和通用航空等新興先導產業,提供覆蓋產業全鏈條的物流服務,按照分布式生產、智能制造的未來趨勢,發展精益物流,開展跨國、跨區域生產性物流組織,構建國際供應鏈,支撐相關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2.強化對消費內需的物流服務支撐。圍繞南寧、桂林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以消費內需為市場導向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對接西部地區消費市場,擴大我區優勢商品、旅游產品等輻射范圍。加強對東盟地區進口商品貨源組織,利用直達內陸地區的鐵路班列和空中航線,提供高品質、強時效的物流服務。鼓勵依托憑祥綜合保稅區、欽州保稅港區、防城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跨境電商,積極申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六體系兩平臺”,完善電商進口商品物流服務。
3.建設跨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依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內陸重要樞紐,打造跨國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建立規模優勢和成熟模式。建設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加快冷凍冷藏庫、恒溫恒濕庫等各類設施和冷鏈分撥配送中心建設,滿足自產和進口農畜產品、水產品等冷鏈物流需求,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生鮮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批發市場及城市配送中心等銜接聯動,提高物流時效,確保全程不斷鏈。加強冷鏈物流對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的服務支撐,創新服務模式,鼓勵沿通道開展共同配送。建設冷鏈物流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加強冷鏈技術與標準推廣應用。
4.推進大宗商品貿易與物流一體化。依托南寧、柳州、梧州、玉林、百色、憑祥、河池、賀州等資源產地、工業集聚區和北部灣石化產業基地,優化大宗商品物流設施布局,重點建設煤炭、金屬礦石、原油、鋼材、電解鋁、糧食、石化、木材、食糖等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加強與鐵路、港口銜接。創新大宗商品物流組織模式,發展海鐵聯運,探索煤炭、糧食等集裝箱運輸。建設北部灣有色金屬礦石交易所,推動線上交易與線下物流聯動運作,延伸產業鏈。
(三)加快物流業態模式的創新升級
1.探索國際多式聯運新模式。加強與重慶運營組織中心及沿線各省市區、鐵路局的合作,共建通道服務運營平臺,整合資源建設國際海鐵聯運與國際鐵路聯運統一市場,依托平臺統一開展貨源組織,協同進行運營組織,形成多路徑、多方式國際聯運發展模式,強化我區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門戶和國際供應鏈物流組織中心地位。深度挖掘東盟與中亞地區之間的物流需求,積極對接中歐班列,探索國際多式聯運跨平臺運營組織。依托我國對外產能合作與進口貿易發展,加強國際多式聯運雙向貨源組織,提高運營效率與效益。
2.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整合物流、生產、貿易、金融、信用、政務等各類信息資源,協同通道沿線省市區及東盟國家,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統一開放信息平臺,對接沿線港口、機場、場站、口岸、鐵路企業、航運企業、物流企業、公共服務與監管部門及其他服務相關方管理信息平臺,推動信息互聯互通,拓展平臺功能,提供增值服務。推進各樞紐場站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鼓勵裝配物流機器人、自動分揀、智能查驗等智能化設施設備。支持物流設施升級改造,建設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物流園區等,推進智慧口岸建設。
3.推動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創新升級。圍繞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發展航運金融,鼓勵金融機構與航運企業合作開發船舶融資、船運保險、資金結算、航運價格衍生產品等業務。借鑒航運金融模式,創新發展面向國際聯運的金融服務,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服務于貨主、承運人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支持金融機構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供應鏈提供整體性金融服務,加強物流全過程監管和資金全鏈條管理。研究設立北部灣供應鏈金融創新運營中心,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合作。以國際聯運提單為載體創新金融服務,探索推動通道沿線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
4.加強通道運行的物流技術標準支撐。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業務順暢銜接、高效運行為核心,推廣普及物流基礎類、通用性裝備和技術標準,考慮我區實際,接軌國際標準,協調各方共同建立適用性強的物流技術標準體系,完善物流服務標準國際合作。重點推進大宗物資儲運、跨境電商、快遞、冷鏈等領域物流操作標準和規范應用,加強服務標準融合。支持倉儲設施、轉運設施、運輸工具、裝卸設備等的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推廣使用托盤、集裝箱、集裝袋等標準化裝備,推進管理軟件接口標準化,逐步推進物流單證標準化、提單化。加強物流裝備技術研發應用,支持升級換代,推廣綠色物流和智能化裝備技術。鼓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完善通道物流與貿易統計數據,完善統計指標,為通道運營決策和運行監測提供先進技術手段。
(四)引領西部陸海新通道價值鏈提升
1.深化我區與東盟經貿合作。充分發揮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用,為我區與東盟各國擴大貿易往來、深化產能合作提供更高平臺。充分利用東興、憑祥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南寧、憑祥和北海綜合保稅區,欽州保稅港區以及各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產業發展平臺,推動我區與東盟之間的投資與貿易便利化。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促進國際聯運通關便利化,落實貿易、物流相關雙多邊協定,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活力。發掘進出口貿易新增長點,積極拓展口岸功能,支持邊境小額貿易轉為一般貿易,提升貿易規模與競爭力,支撐西部陸海新通道做大做強。
2.推進物流平臺對接貿易平臺。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物流大通道與貿易大通道的多重功能,推進國際物流與進出口貿易融合聯動、協同發展、互為支撐、相互促進。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對外貿易交流合作平臺有效對接,以擴大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為重點,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增量價值。
3.培育物流通道經濟與樞紐經濟。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要素聚集作用和產業布局引導作用,依托相關領域龍頭企業,沿通道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利用便捷高效的物流條件,吸引東部地區產業向通道沿線有序轉移,著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消費內需升級,積極培育沿線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以物流為支撐的通道經濟。依托南寧、柳州等陸港型物流樞紐,發展聯運經濟和服務當地生產生活。依托欽州—北海—防城港等港口型物流樞紐,聚集臨港產業和提升航運經濟發展水平。依托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百色(龍邦)等陸路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拓展口岸經濟。依托南寧、桂林等空港型物流樞紐,建設臨空經濟區,培育多元化樞紐經濟,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五、重大工程
(一)物流通道暢通工程
提升區內交通網絡連通度,構建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骨干、國省干線為基礎、內河航道與航空支線為補充的綜合交通網。強化與周邊省份路網聯系,打通至成渝地區的物流大通道,實現與重慶運營組織中心高效便捷聯通。建設順暢的出海大通道,完善北部灣港國際航線布局。升級陸路出境通道,加強經邊境口岸與越南交通網絡的銜接,提高與中南半島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構建以南寧為中心的國內國際貨運樞紐,發展面向國內及東盟甚至全球的貨運航線。
(二)現代物流樞紐工程
依托干線鐵路和公路、主要港口和機場,加快通道沿線重要物流樞紐節點建設,強化樞紐間交通銜接和運行組織,打造樞紐網絡。加強物流樞紐與重要產業聚集區、商貿流通中心、國際貿易口岸等規劃與建設銜接,推進空間一體布局、業務融合發展。重點建設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物流樞紐、南寧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柳州陸港型和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桂林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東興和憑祥陸路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等國家物流樞紐,合理布局和有序推進其他物流樞紐建設。
(三)國際多式聯運工程
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建設,籌建廣西平臺公司,以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南寧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崇左(憑祥)陸路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載體,推進國際多式聯運工程。重點推進東盟地區經北部灣港至我國西部地區的集裝箱海鐵聯運工程、中南半島經憑祥口岸至我國西部地區的國際鐵路聯運工程,銜接中歐班列,擴大輻射范圍。統籌推進大宗物資海鐵聯運、冷鏈物流與集裝箱公鐵聯運、公路甩掛運輸等聯運工程。推動優化海運和鐵路運輸品名統一,推動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試點鐵路箱“下海”政策。
(四)國際貿易提速工程
完善口岸設施設備,拓展口岸功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著力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通關一體化、國際通關便利化、跨境運輸便利化,促進外貿進出口貨物快進快出,降低成本,增效提速。優化鐵路班列開行線路和港口、機場航線網絡,逐步加密班線與班次,為國際貿易提供即時靈活的物流服務。推動物流、貿易、金融等融合發展,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貨物、資金及其他經濟要素的流動周轉速度。
(五)物流服務平臺工程
立足我區發展需要和服務于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以現有各類物流、交易平臺為基礎,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運營平臺,建設各類物流服務平臺,加強對我區、西部地區及東盟國家物流、貿易、企業等資源的整合。完善既有服務平臺功能,推動市場化運作,建設國際農產品交易、冷鏈、跨境電商等物流服務平臺,大力發展新零售產業,加強與各類政務和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發揮廣西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廣西冷鏈協會等行業協會作用,促進平臺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聚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物流要素,進一步把我區打造成國際物流樞紐中心。
(六)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工程
發揮我區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創造物流條件,引領各地沿通道開展產業分工協作,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強跨區域供應鏈協同,以精準物流支撐智能制造的發展,提高我區及西部地區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七)消費升級物流配套服務工程
把握我國消費擴張升級的總體趨勢,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將我區產量龐大、種類豐富、品質優良的農產品、生鮮果蔬、海產品等特色優勢商品供給全區及廣大西部地區城鄉居民。發揮區位優勢,搭建東盟地區優質食品、消費品進入我國西部廣闊市場的橋梁,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物流服務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發揮自治區物流業發展廳際聯席會議作用,推進規劃組織實施,加強區內和跨區域協調工作,深化物流領域對外合作。各市、各部門可依據本規劃,結合實際抓緊編制相關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按照職責分工,采取有力措施,確保規劃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二)強化政策支持
統籌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對通道物流發展關鍵領域、重點工程予以適度傾斜,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列入本規劃的重大物流項目新增建設用地,優先給予用地指標。積極爭取將省際與跨國合作項目納入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扶持范圍,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
(三)強化項目建設
規劃的物流重點工程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列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各市、各部門要大力推進物流要素資源聚集,加強物流重點工程建設,早日建成發揮樞紐經濟效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其他有物流重點工程建設任務的城市應加強物流樞紐項目策劃和儲備,優化基礎設施和細化配套政策,提升物流組織效率。
(四)強化評估督導
推動物流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加強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監管督察。做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業發展工作任務分解,切實落實規劃責任與實施制度。完善物流統計體系,加強對物流重點企業運營成本、效率監測,研究建立定期評估與考核機制,適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各市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完善本級考核評價辦法與細則。
(五)強化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宣傳渠道,加大對物流業發展規劃的宣傳解讀,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廣泛吸收人民群眾對規劃及相關政策法規的意見建議,大力推動我區物流降本增效,促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冷鏈雙12,大家聚一塊兒,是一年一度行業年會的工作理念。年會擬于2019年12月12日在常州舉辦,誠邀廣大會員和專家、企業家共同回顧與總結2019、盤點與展望2020。精彩回顧
雙12常州:第14屆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年會通知關于召開一屆五次會員大會暨十四次理事會通知
【報到通知】第14屆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年會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新華社 中冷聯盟整理編輯發布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報名參會↓↓↓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