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冷鏈物流配送中貨損成本的討論

特別鳴謝:巴浦洛夫的狗,是在解答她的問題中讓我有此思考一 、閱讀本文的必要性即使你不是研究冷鏈物流配送的,也會從本文得到一些你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啟示。
二 、問題的合理性
對于理工科來說,我們研究的任何問題都來源于實際,所以我們得到的結果絕不能有違常識。什么叫有違常識?
a)你想從北京去上海,然后用某種方法設計了一條最優行駛路線:北京-拉薩-廣州-上海。
b) 你研究道路擁堵和道路暢通,然后建立了一個優化模型,得到的結論是人們更傾向于選擇擁堵的道路。
上述這些問題,無論你怎么解釋,都是錯誤的,因為它與現實相悖。三 、要質疑古人講:盡信書,不如無書。平時會有很多人反駁我,他們反駁我的理由基本都是,我看的某某論文上是這樣說的,這可是發表出來的論文。但那又怎樣?對與錯不是因為他發表出來就肯定是對的,而是要解釋得通。就比如我們大學用的經典高數教材,在扉頁上也會說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和作者聯系。
四、伽利略推敲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重物比輕物下落速度更快”的結論,他是這樣論證:一大一小兩物體綁在一起,由于更重了,所以應該落得更快;但又因為小物體落得慢,它會拖住大物體,所以應該落得比大物體慢。這二者相互矛盾,顯然不對。我們在碰到問題時也應該這樣推敲。比如你的結論是道路擁堵比道路暢通更優,我們來推敲一下。道路暢通是指車輛可快可慢自由行駛,道路擁堵是指車輛想快卻快不起來;如果道路擁堵更優,那在暢通的道路上,車輛也可以按擁堵的速度來行駛,那暢通也不會差于擁堵,顯然結論不對。
五、正題假設車輛帶著4個包裹A(18kg)、B(9kg)、C(23kg)、D(14kg)從配送中心0出發依次送給客戶1,2,3,4,路上的行駛時間分別為t01=10, t12=40, t23=15, t34=40. 在配送過程中貨物會損耗,需要計算貨損成本。縱觀大部分參考文獻,貨損成本的計算方法通常有兩種:方法1:
貨損成本主要由變量車內剩余貨量和從節點i到j的時間決定的。在上面的案例中,從配送中心0到1的貨損成本為:(18+9+23+14) * exp(1 - α * 10);從配送中心1到2的貨損成本為:(9+23+14) * exp(1 - α * 40);從配送中心2到3的貨損成本為:(23+14) * exp(1 - α * 15);從配送中心3到4的貨損成本為:(14) * exp(1 - α * 50);顯然上述計算,貨損成本是按路段依此計算的。如下圖(每種顏色表示表示貨損成本的計算):方法2:貨損成本主要由變量客戶點的需求量以及從起點到達客戶點的時長決定的。
在上面的案例中,貨物A的貨損成本為:18 * exp(1 - α * 10);貨物B的貨損成本為:9 * exp(1 - α * (10 + 40));貨物C的貨損成本為:23 * exp(1 - α * (10 + 40 + 15));貨物D的貨損成本為:14 * exp(1 - α * (10 + 40 + 15 + 50));顯然上述計算,貨損成本是按貨物包裹依此計算的。如下圖方法三
貨損成本主要由變量客戶點j的需求量以及客戶點i到客戶點j的時間決定的。從配送中心0到1的貨損成本為:18 * exp(1 - α * 10);從配送中心1到2的貨損成本為:9 * exp(1 - α * 40);從配送中心2到3的貨損成本為:23 * exp(1 - α * 15);從配送中心3到4的貨損成本為:14 * exp(1 - α * 50);這種計算方法顯然不對,如包裹B只在路段1到2的時間t12內存在貨損成本,而在其他時間或路段沒有貨損,這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六、伽利略推敲
在今天之前,我認為方法一和方法二計算貨損成本的方法都對,只是計算思路不一樣,但現在我認為方法一也不對,我們不妨也來個伽利略式的推敲。算式:30 * (1 - exp(- α * 10)) = 5.438130 * (1 - exp(- α * (10 + 10))) = 9.8904顯然 5.4381 + 5.4381 ~= 9.8904;
什么意思呢?假設車輛帶著30kg的貨物從A到B用了10分鐘,從B到C用了10分鐘,但是車輛在B處未卸貨,車內始終有30kg的貨物。這時你會發現,如果按方法1,先算A到B再算B到A的貨損成本為5.4381+5.4381。而在B處并沒有卸貨,我們可以認為貨物直接從A運輸到C,這時算下來的貨損成本卻是9.8904。同樣的貨物,同樣的時間,也是同樣的過程,但是得到的貨損成本不一樣,這也是與現實不符的。在實際中,貨物的損壞是隨著時間進行的,而且是損壞的進度是固定的,比如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蘋果,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進行腐敗,蘋果A讓它損壞5個小時,蘋果B讓它損壞10個小時,但是蘋果B在損壞到第5個小時的時候應該和蘋果A損壞5個小時的狀態是一樣的。蘋果損壞到第5個小時的狀態,也不會因為我們讓它損壞10小時還是20小時而發生變化。因此我認為采用方法一計算貨損成本和實際不符,是不對的,而方法二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七
方法一的貨損成本計算公式有問題,而采用方法一的發表出來的碩論比比皆是。總歸有一天,會出現這樣的情況:10個人中間有9個神經病,結果那個正常人被看作是神經病。所以,我們碰到問題要敢質疑。至此,你覺得你對你的模型深入思考過了嗎?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