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倉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規模效應?!

冷鏈物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其發展關系國民健康、農業現代化和國家糧食安全。
2016至2021年,伴隨我國城鎮化水平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冷鏈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216億元增長至4586億元,平均增速為15.72%,冷庫庫容從1億立方米增長至1.96億立方米,平均增速約為14.32%,庫容規模居全球前列。
2021年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是我國冷鏈流行業首個頂層設計和第一份五年規劃,提出2025年在全國層面打造100個左右骨干冷鏈基地和四縱四橫的冷鏈物流骨干通道;2021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簡稱《方案》),進一步對骨干冷鏈基地的布局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2020年7月和2022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先后發布了第一批17個和第二批24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為冷鏈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次研究嘗試回答三個問題:一是我國冷鏈設施有多大發展空間,二是骨干冷鏈基地如何建設,三是冷鏈倉儲企業如何建立核心競爭力。
01 我國冷鏈設施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一)從政策導向看:
要求加強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首次提出在國家層面構建“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打造內外聯通的“四橫四縱”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
“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為“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融合聯動。其中三級冷鏈物流節點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兩大系統為服務國內產銷、國際進出口的兩大冷鏈物流系統;一體化網絡為設施集約、運輸高效、服務優質、安全可靠的國內國際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
“四橫四縱”冷鏈物流骨干通道,是結合我國冷鏈產品流通和進出口主方向,串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19個城市群與西北、西南、東南沿海、中部、華東、華北、東北等農產品主產區。“四橫”是“北部、魯陜藏、長江、南部”大通道,“四縱”是“西部、二廣、京鄂閩、東部沿海”大通道。《規劃》提出加快構建的冷鏈體系,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冷鏈專項規劃,反映出我國冷鏈設施存在的缺口。
(二)從投資價值看
樞紐型和銷地型冷鏈設施更具備成為優質運營資產的潛力。
冷鏈設施從服務食品生產和運輸的環節來看,主要分為產地端、樞紐型(以國家骨干冷鏈基地為主)和銷地端三個環節。目前,產地端冷庫較難盈利,一方面是我國農業生產組織分散,集散效率底,二是產地對冷庫的需求存在淡旺季,淡季拉低出租率。相比之下,樞紐型和銷地端冷鏈設施更具有投資價值。樞紐型和銷地端冷鏈設施通常布置于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消費強勁的一、二線城市,能保證較高的使用率和周轉率。目前我國冷鏈倉儲業務的毛利率約為15%,凈利率約為7%-8%。
02 骨干冷鏈基地
是國家冷鏈體系中的樞紐,功能綜合、業態豐富
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是面向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重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一)基地分布
充分結合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通道,強調了東中西均衡布局骨干冷鏈基地所在城市的人口和交通條件優越。《方案》提出依托106個城市開展基地布局建設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基地承載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約為7.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其中71個城市(超過70%)是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56個城市(超過50%)位于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7月和2022年10月先后公布了第一批17個和第二批24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兩批次共41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覆蓋全國27個省(區、市),其中浙江、山東分別布局3個。骨干冷鏈基地的布局注重了東、中、西區域的均衡。
表1:兩批次國家股份冷鏈物流基地所在省市的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發布
已發布的兩批次共41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分布于“四橫四縱”大通道上,是通道的重點節點。
圖3:骨干冷鏈基地在國家冷鏈體系中的分布示意圖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發布
(二)功能定位:
聯動物流上下游的樞紐,具備基礎儲備和綜合產業發展潛力,滿足雙循環等功能需求。
基于《規劃》和《方案》對骨干冷鏈基地在全國物流體系中的角色定位、區域布局和建設要求,要加強與國家物流樞紐聯動對接,串聯整合存量冷鏈物流設施資源,加強功能性設施建設,突出產業引領、產地服務、城市服務、中轉集散、生產加工、口岸貿易等需求特點,打造冷鏈物流集群。主要具備以下功能:
圖4:骨干冷鏈基地重要功能示意圖
冷鏈樞紐。聯動冷鏈物流上下游的關鍵節點,完善的交易中心和干線運輸與配送職能。具備樞紐型冷鏈設施職能,干線運輸的線路規劃和信息化管理,批發與零售功能的專業化管理,專業化、大規模交易的服務功能。
新技術和新業態孵化器。涵蓋三次產業的綜合產業園,具備整合服務三次產業的能力,上游服務農產區,下游延伸至高質量的深加工業務、交易、餐飲體驗等服務業,減少農產品流通損耗,增加附加值。
雙循環樞紐。骨干冷鏈基地的進出口職能將成為剛需,需要配置相應的報稅、檢疫、追溯等功能,形成“關卡”。
基本儲備與應急中心。冷庫作為區域的儲備中心,起到民生保障作用,在疫情或供應鏈不穩定的時期,起到平抑市場價格,提供優質供給的職能。
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目前我國冷鏈人才處于短缺轉狀態,可作為冷鏈人才的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產學研基地。
(三)建設要求:
充分結合現有冷鏈設施,以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為導向
《方案》,明確了骨干基地的硬性指標為:“占地面積需在500畝以上,冷鏈物流相關設施占比需超過60%”,并對骨干基地的建設提出七個方面要求:
整合集聚存量資源。優先支持利用存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強存量冷鏈物流設施改擴建。
推動基地互聯成網。加強與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等的高效聯通,構建干支線運輸和兩端集配一體化運作的區域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依托基地促進農產品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整合,打造冷鏈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新生態。
支撐城鄉居民消費。暢通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中小城鎮和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下沉,打造“上行下行一張網”。
數字化發展。推動基地存量冷鏈物流設施數字化升級,加快傳統冷庫等設施設備智慧化改造升級。
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基地對在用設施開展節能改造,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等模式,鼓勵使用綠色、安全、節能、環保冷藏車及配套裝備設施。
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基地應急檢驗檢測檢疫預案,保障食品藥品消費安全,建立基地疫情監測預警機制,筑牢疫情外防輸入防線。
03 冷鏈倉儲企業
成本與效率是命脈,規模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是核心競爭力
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冷鏈物流企業,日冷和美冷為建立冷鏈倉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經驗借鑒。
(一)日冷集團
日本最大冷鏈服務商,其核心競爭力來自完善的倉儲網絡與精細化服務
日冷集團是日本最大冷運服務商(其市場份額占日本冷鏈業務10%),冷鏈業務分為倉儲與物流,其冷庫規模是日本最大。
日冷集團冷鏈物業板塊中,冷鏈倉儲的利潤率最高。日冷的冷運物流營業收入104億元(日本業務占80%),其中:倉儲業務約占40%,物流務約占60%;營業利潤率來看,整體冷鏈物流業務5.7%,其中物流運輸4.2%,倉儲業為9.8%。
日冷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基于其擁有的“規模+網絡化”的完善的倉配網絡體系,擁有7大區域的冷庫公司,75個轉運中心,總計152個物流中心。二是具備精細化倉儲運營管理,其針對下游客戶2000家多樣化需求,整體建構運輸方案,降本增效。三是建立了轉運中心體系,通過轉運中心高效鏈接上游貨源與下游商戶,提升倉儲和運輸效率。
(二)美冷集團
全球第一大冷鏈服務商,核心競爭力來自完善的倉儲網絡布局和供應鏈型業務模式
美冷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冷鏈服務商,2019年冷庫規模排名第二,美國市占率27%,市值約500億元。
美冷具備精細化倉儲運營管理:核心業務為倉儲、第三方管理服務、運輸;2019年營業收入為124.43億元, 其中倉儲租金收入占比重為77.4%,運輸板塊收入占比為8.06%。其倉儲租金業務收入增速穩定且毛利率較高,2015-2019年,5年復合增速8.8%,倉儲業務毛利率達到33%。
美冷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來自于其在全美建立了完善的運輸倉儲網絡,擁有180多處倉儲倉庫,230多家中轉場地;另一方面來自其貫穿全產業鏈的供應鏈業務體系和大型中心中轉倉的分配系統: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模式,建立了從農產品供應端快速相應、大型中心中轉倉實現供應與需求的分配匹配,以及需求端的低庫存和快速銷售。
04 總結與建議
我國冷鏈設施發展空間大。在政府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支持冷鏈物流建設政策的引導下,全國層面的冷鏈體系正在搭建中,各大城市冷庫新建及更新的需求大,對標發達國家,我國人均冷庫容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需求升級,國內冷庫設施建設仍處于高速增長期的機遇期。
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是當前冷鏈行業關注熱點,骨干基地的建設與運管將起到保障冷鏈物流體系運行,促進要素流通,帶動產業發展,培育經濟增長點等重要作用。國家大力推進骨干基地建設,并給予專項投資預算等支持政策,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有巨大發展價值。
市場空間分布上,人口規模大、經濟發達、居民消費水平高的地區,冷庫更具經濟價值,目前東部沿海地區冷鏈產業發展水平較高,行業發展以向高質量提升為主,中部、東北和西南地區冷鏈物流倉儲發展也正在持續加速,逐步形成了沿海向內陸深化發展格局。
以冷鏈倉儲為主的企業,應關注提升冷庫的網絡化系統性布局,以具有規模效應的資產建立為核心競爭力。冷鏈設施類型的選擇中,樞紐和銷地型冷鏈設施具備成為優質運營資產潛力,冷鏈企業也需重視培育冷鏈設施運營能力及供應鏈服務能力,以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規模。
來源:中交產投戰略發展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逆流而上的冷鏈市場1
下一篇:冷鏈倉儲有望成為新增長點1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