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行業特點數據分析:生鮮物流崛起促冷鏈物流快速發展

從冷庫新增的區域來看,武漢、杭州、福州、濟南、重慶、大連等城市增幅明顯,反映出二三線城市消費的快速崛起。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16.42萬輛,新增冷藏車2.4萬輛,同比增長33%。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新開通鐵路冷鏈線路近20條,鐵路冷鏈運量超過160萬噸,極大豐富了運輸手段,降低了冷鏈成本。
一、 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特點數據分析 1.1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要素分析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商消費的興起、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生鮮產品的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這對生鮮產品的安全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鮮農產品容易腐爛,同時由于農產品產地較為分散,從田間預冷經過運輸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環節較多,保鮮就成為了極重要的流通指標。因此,冷鏈物流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冷鏈是指配備專門設施、設備的,能夠始終維持產品品質所需低溫環境的,由生產、貯藏、運輸、銷售、配送到消費前各環節組成的低溫保障系統。冷鏈物流可以在生鮮農產品的加工、運輸、儲藏等過程中保持低溫,以保證質量,減少損耗。同時,冷鏈物流還可以應用于醫藥領域,保證疫苗、生物制劑、精密醫療儀器等對有溫度要求的醫藥產品的運輸質量。
冷鏈物流由預冷處理、冷鏈加工、冷鏈儲存、冷鏈運輸和配送及冷鏈銷售幾方面構成,涉及冷庫、冷藏車、保溫盒、冷藏陳列柜等設施。
圖表1:冷鏈物流技術構成環節分析
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1.2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的冷鏈物流產業主要集中于食品冷鏈物流領域,最早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肉食品外貿出口。由于當時社會經濟水平落后,冷藏庫和冷藏車僅靠改裝來維持低溫。2001年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成立后,冷鏈物流基礎工作全面展開,如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冷鏈物流科學與技術工程,冷鏈物流理論研究及冷鏈物流也總體規劃等,使我國冷鏈物流企業更為國際化、規范化。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的提高,推動了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
圖表2:中國冷鏈物流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1.3 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建設標準
冷鏈物流具有時效性、復雜性和高成本性三個特點。(1)時效性:冷鏈物流所承載的產品都是不易儲存、易腐爛的。因此,冷鏈物流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業,保證產品品質不出現問題。(2)復雜性:與常溫物流相比,冷鏈物流涉及到制冷技術、保溫技術、溫濕度檢測、信息系統和產品變化機理研究等技術,有的產品甚至涉及法律法規的約束,每種產品均有
{!-- PGC_COLUMN --}
其對應的溫度和儲藏時間要求,大大增加了冷鏈物流復雜性。(3)高成本性:冷鏈物流不僅需要投入專門的倉庫、冷鏈車輛,而且倉庫冷藏設備及冷鏈車輛因要保持低溫而需要更多的電力和油耗,遠比常溫物流投入要高。
圖表3:冷鏈物流特點
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為保障冷鏈物流的行業規范性,中國設定了8項冷鏈物流的常用標準,分別從冷鏈分類、信息管理、追溯管理、冷藏/冷凍食品物流、易腐食品控溫、保溫車冷藏車、冷庫設計等方面做出了相關規定。
圖表4:中國冷鏈物流主要國標
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1、《GB/T 28577 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
按溫度適用范圍分類有:超低溫物流:適用溫度范圍-50℃以下;冷凍物流:適用溫度范圍-18℃以下;冰溫物流:適用溫度范圍-2℃~+2℃;冷藏物流:適用溫度范圍0℃~10℃;其他控溫物流:適用溫度范圍10℃~25℃。
圖表5:中國冷鏈物流溫度分類標準
數據來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艾媒數據中心
按服務對象分類主要有:肉類、水產、冷凍飲品、乳品、藥品、谷物、果蔬花卉、速凍食品及其他特殊物品(膠卷、定影液、化妝品等)。
2、《GB/T 36088冷鏈物流信息管理要求》
信息管理原則為實時性、準確性、可靠性、完整性、連續性。信息儲存要求紙質及時歸檔,電子及時備份,記錄至少2年,同時各環節交接需信息共享。
3、《GB/T 28843-2012 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
建立追溯體系+采集追溯信息并在必要時實施追溯;在產品交接時應誠信、協作,互相配合;應建立溫度信息記錄制度,保證物流全程食品冷鏈溫度可追溯。每次冷鏈物流服務完成后,服務方應將信息提供給服務需求方。
4、《GB 24616-2009-T 冷藏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與《GB 24617-2009-T 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
圖表6:中國冷藏食品與冷凍食品標準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艾媒數據中心
5、《GBT 22918-2008 易腐食品控溫運輸技術要求》
易腐食品是指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包括生鮮的肉、蛋、奶、水果、水產品、蔬菜及冷飲、速凍食品等。
規定不同熱狀態的易腐食品不應在控溫運輸工具的同一控溫空間內運輸;在控溫運輸工具的同一控溫空間內運輸的易腐食品,一般限運同一品名;不同品名的易腐食品,貨物性質允許混裝的,如在控溫運輸工具內保持或要求的溫度上限(或下限)差別應不大于3℃時,可拼裝在控溫運輸工具的同一控溫空間內運輸;有特殊氣味的易腐食品,不能同其他食品在控溫運輸工具的同一控溫空間內運輸。
6、《QCT 449-2010 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及試驗方法》
保溫車、冷藏車工作條件:環境溫度233K~313K(即-40.15℃~39.85℃);工作濕度不大于95%;海拔高度不大于3000m;行駛道路等級不低于四級。
7、《GB50072-2010冷庫設計規范(完整版)》
庫房、冷藏間與制冷機房、變配電所、控制室貼鄰布置,相鄰側的墻體應至少有一側為防火墻,屋頂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冷藏間與穿堂之間的的隔墻應為防火隔墻,該防火隔墻上的冷藏門可為非防火門。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冷藏間應至少設2個冷藏門,面積不大于1000平的冷藏間可只設置一個冷藏門。
1.4 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規模
盡管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面臨下行壓力,中國冷鏈物流市場仍舊保持快速增長,取得諸多積極變化。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1.8億噸,比上年增長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3035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億元,同比增幅19%。到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780億元。冷鏈基礎設施設備水平進一步提升,2018年全國冷庫總量為5238萬噸(折合1.3億立方米),新增庫容488萬噸,同比增長10.3%。從冷庫新增的區域來看,武漢、杭州、福州、濟南、重慶、大連等城市增幅明顯,反映出二三線城市消費的快速崛起。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16.42萬輛,新增冷藏車2.4萬輛,同比增長33%。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新開通鐵路冷鏈線路近20條,鐵路冷鏈運量超過160萬噸,極大豐富了運輸手段,降低了冷鏈成本。
圖表7: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物聯冷鏈委、艾媒數據中心
生鮮物流的崛起是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
醫藥流通也是冷鏈物流的重要應用領域。平安證券研報顯示,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第一大原材料出口國。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而冷鏈運輸的藥品市場規模或可達到1200億元。冷鏈物流市場不斷擴大。"互聯網+藥品"流通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以及電商巨頭的進駐,勢必會讓傳統醫藥物流企業迎來變革和創新,同時也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5中國冷鏈物流產業鏈概況與分析
冷鏈物流涵蓋冷凍加工,冷藏貯藏,冷鏈運輸和冷鏈銷售全過程,從制冷設備制造、冷庫建設,向后延伸至預冷、運輸、儲藏、分銷、配送、消費展示等環節,涉及冷藏車、冷庫、商業冷柜等多種設備,其成本較普通物流要高出40%~60%。
冷鏈物流主要包括食品與醫藥兩個重要對象,其中食品比重超過90%。產業鏈條可以劃分為上游的冷鏈設備制造商和冷鏈技術供應商,農產品、醫藥等生產企業以及中下游的倉儲環節和流通環節。其中,倉儲和運輸的要求較高,大大增加了冷鏈物流的成本,但也降低了產品的損耗率,國內企業主要采用的冷鏈技術也集中在貯藏和冷藏階段,而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以進行全面溫控。
根據冷鏈物流不同階段,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項技術:源頭采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貯藏階段采用自動冷庫技術;冷藏運輸采用冷藏車、鐵路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冷鏈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
圖表8:冷鏈物流產業鏈
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